“飛”躍渭南華山

“飛”躍渭南華山

Huashan Mountain

華山


我去過兩次華山,每一次的姿態都不同尋常,第一次是“爬”上去的,第二次,則是“飛”上去的,可見,這是一座多麼特立獨行的山,不愧以險峻而聞名。

華山自古有名,山名最早出現在《山海經》和《禹貢》中,春秋戰國時便已作為奇山而被天下所知。但它卻不是一座平易近人的山,森森巨石、巍巍高崖、幽幽深谷都足以讓人望而卻步,據說唐代以前,華山還沒有形成通往峰頂的路,甚少有人登臨華山,歷代帝王祭西嶽,都是在山下的西嶽廟遙遙參拜。直到唐朝,隨著道教興盛,居山修行的道士沿北坡溪谷而上開鑿了一條險道,逐間形成了“自古華山一條道”,華山的峰頂才撥開“仙境瑤臺”的雲霧變得真實可親起來。


“飛”躍渭南華山


和古人相比,我是幸運的,雖然只是一普通遊人,卻有機緣在短短十年間兩次登頂華山,且每一次都淋漓盡致,畢生難忘。第一次體驗了古道之險。在大學畢業的時候邀同學夜爬華山,從北峰朝聖,沿“自古華山一條道”,手足並用攀上峰頂,用雙腳丈量了華山的每一個峰頭,當矗立峰頂時,內心的自豪和雙腿的痠痛平分秋色,鑄成了酸甜交織的奇異記憶。第二次則領略了現代科技之奇。自山腳下,我與同伴乘坐上下起伏、單程長達4211米的太華索道,飛越綠浪滾滾,與萬丈深崖近距離“凝視”,跨越山峰數重,翱翔天際峰巒之巔,一舉登頂華山主峰——海拔2082.6米的蓮花峰,也即西峰。此種體驗刺激之極,以至於生出如夢幻一般的不真實感,難怪有人說,西峰索道才是華山最值得體驗的項目,能看到此山風光最撼人心魄的一面。


“飛”躍渭南華山


乘坐西峰索道,讓人慨嘆於人力的不可思議,這是我坐過的觀光面最全、線路呈W起伏式走向、風光最為壯美也是最為刺激的一條索道。當索道的吊廂自深谷緩緩升起,順著懸崖峭壁幾乎垂直向上攀爬時,崖壁上水流的痕跡和生長於岩石縫隙的灌木清晰可辨,有那麼一瞬間,我屏住了呼吸——到底是怎樣的鬼才創意、怎樣尖端的技術和工藝,才能在這險峻、溝谷交錯的山巒間架起這樣一條令人不可思議的“飛行視覺通道”!


“飛”躍渭南華山

所有索道都有上站和下站,華山西峰索道下站設在秦嶺七十二峪之一的甕峪內東溝口,上站設在西峰巨靈足南側的絕壁之上,除此之外,也許是因為四千多米的長度過長,也許是所行經的地形過於複雜,西峰索道還設有一箇中間站,站點所在地則是鮮有人跡的仙峪深處的白雀(缺)寺。由於中間站設在山谷至低點,於是索道的線路就變得格外曲折起伏起來,所有的吊廂自甕峪出發,爬過第一山頭之後,就進入到急劇下降的路程,下到白雀(缺)寺站點,經切換連接之後,又進入到新的陡升階段,且爬了一個山頭還意猶未盡,又一鼓作氣地再登高峰,一路上,一共要跨越四道深谷、三座山峰,最高落差近900米。


“飛”躍渭南華山


華山是座巨大而堅硬的花崗岩石山,過去,當我攀爬在它龐大的山體之上時,感覺自己像一隻緊緊抓住巖壁的微不足道的螞蟻,一陣山風就足以將我拂下去。而此刻,坐在8人吊廂之內,透過玻璃俯視華山峭立的巨巖,我依然覺得自己非常渺小,像一粒飛鳥投入了天空與山巒之間的廣闊空間。望著眼前的山巒起伏,腳下的深谷萬丈,不僅為古人的想象而擊掌,他們並沒有機會向我們這樣飛上半空,像神仙一般騰雲駕霧伴山起舞,竟也寫得出“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翠崖丹谷高掌開,石作蓮花雲作臺”這樣視野高遠、氣勢磅礴的佳句。


“飛”躍渭南華山


對於第一次乘坐西峰索道的人來說,這條線路全程都是“驚歎點”,且越是往上就越是刷新人的認知和感官,我原以為白雀(缺)寺“V”字形的那一段已足夠奇特,卻不料過了那個“V”字更有奇美風光,尤其是即將到達上站的那一段“攀巖”過程,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整面巨大的巖壁,山石的顏色、樹木等構成一幅幅圖案,宛如巨幅潑墨山水,萬丈懸崖緩緩下降,雲霧自腳下升起,煙霞深處,我欲乘風歸去,何似在人間!


“飛”躍渭南華山


索道的上站終止於巖壁上開鑿的一個硐室裡,這又是西峰索道的一個奇舉。從這裡結束索道之行,往上走不多時,便登頂了西峰,當真是既奇險又便利的一條通道!有不少原本無望登上華山的耄耋老人,藉由這一通道也能夠拄著柺杖飽覽山河之美;有不少懷抱中的孩童得以與父母同遊,開闊眼界;有不少如我一般曾爬過華山的人,得以用另一種視野發現全新的華山……由此看來,這又是一條福澤深厚的通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