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掉親兄弟,到底是不得已為之,還是有預謀地政變奪權?

阿甘自由記


導言: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掉親兄弟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是有預謀的政變奪權?

你好,我來說下我的觀點:

歷史上每一次政變都充滿了陰謀或者陽謀。我們都知道李世民從小就非常聰明,我不相信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是一場臨時起意的政變。但是要說李世民從一開始就策劃好了我也是不信的。

那麼李世民究竟是為什麼要發動玄武門之變,並且殘忍的殺害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呢?這其中是有什麼隱情還是他自己故意為之呢?今天我來說一下自己的見解。

我們都知道李世民是一個軍事奇才,從十幾歲就跟著李淵征戰四方南征北戰,二十歲的時候就被封為秦王。在大唐建成初年一共有六場著名的戰役,而李世民自己就指揮了四場。正是這四場戰役決定了李世民在朝堂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天策上將--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獲得這個稱謂的人就是李世民。

首先我們來看看李世民身上的戰功。

從武德元年起李世民就替大唐東征西討南征北戰。

第一場:破李軌。這是李世民打的唯一一場的敗仗,不得已退回長安,但是不久之後,李世民就在淺水原之戰打敗了薛家父子,評定了隴西割據勢力。

第二場:大敗宋金剛、劉武周。在這場戰役中,李世民與士兵同甘共苦,和士兵更是親如一家。在戰爭的膠著階段李世民曾經兩天不吃飯,三天不卸甲。最終收復並、汾的失地。這場戰役鞏固了唐王朝的大後方。

第三場:虎牢之戰殲滅中原地區兩大割據勢力。李世民先是在洛陽圍困了王世充並且斷其糧草和水源,使其腹背受敵。這個時候號稱三十萬大軍的竇建德前來支援。最後李世民用超強的軍事戰術贏得了戰爭的勝利。最終王世充戰死,竇建德兵敗被押解長安。這是一場唐代統一戰爭的勝利是一場決定性的勝利。

第四場:平定劉黑闥。這個人本來是竇建德的手下,竇建德失敗後他在河北起兵反唐。這場戰爭李世民雖然只參與了第一場,但是第一次交鋒就取得了勝利,鼓舞了軍民的士氣。可以說這場戰役的勝利李世民也是出力的了。

這些戰爭的勝利讓李世民成為唐朝的頂級武將無人可及。唐高祖李淵冊封秦王李世民為天策上將--獲得這個冊封的在中國歷史上只有李世民一人。唐高祖李淵給了李世民無上的榮耀,秦王府也成為了天策上將府。

我認為這個時候李世民已經功高蓋主,讓太子李建成嫉妒了。唐高祖李淵也正是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在

平定劉黑闥的戰役中果斷的換下了李世民。李世民是一個聰明人,他明白如今天下已定,不再需要戰爭,而自己聲望太高這不是一個好現象。所以李世民接受了皇帝的安排,安心的待在自己的天策上將府做自己的小王爺。

綜述 李世民的功績蓋過了太子,讓太子和齊王心生嫉妒。禍根就這樣日積月累的埋下了。這個時候李淵做了和事佬委屈了秦王。秦王也是心甘情願的受了這個委屈。所以我認為李世民這個時候是沒有異心的。

十八學士府延攬天下英才。

武德四年,唐高祖李淵冊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以後,李世民就卸下身上的軍事事務。從武人思維轉向文人思維。高祖還許天策上將府可以自立建立自己的官屬。

唐高祖李淵還允許李世民在西宮修建文學館,虞世南、于志寧、薛收、孔穎達、許敬宗、顏相時等一共十八名天下才子都被李世民招進了文學府。這十八個人被稱為是李世民的智囊團。每當得空李世民都會去和他們研究學問,商定國家大計。

這十八位學士不僅待遇優厚,在天策府還享受了無上的榮譽。李世民讓讓唐朝著名的畫家閻立本為這十八學士做了畫像。這十八個人封為三班,每班六個人為李世民答疑解惑。每當李世民在朝堂上有不明白的不管多晚都會和他們討論朝廷發生的事件。

天下文人之士都以能夠進入天策府感到無上榮耀。李世民上馬能戰,下馬能文,更是禮賢下士廣納諫言。人們都對他心服口服。

太子的妒忌心惡化兩人關係。

隨著李世民的聲望越來越高,太子李建成就越覺得不安穩,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

太子的能臣魏徵深以為然,所以就想太子諫言除掉李世民。

太子和秦王的第一次正式交鋒是緣起杜如晦被人打了一頓,並且折了一根手指。有一天杜如晦經過皇帝寵妃尹德妃父親的家門口,不曾下車叩見這位國舅。為此這位國舅就仗著自己是國舅就下令把李世民的謀臣揍了一頓不僅如此,尹德妃還給高祖李淵吹枕頭風,說李世民的手下目無尊長對國舅不敬。這讓李世民被受猜疑,斷了手指的杜如晦也沒能討回一個公道。

我認為事情的真相已經被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對於事件的真相我們無法去探討。所為時也是也,下屬的建議,父皇的不信任自己自己身邊的人受的委屈李世民不能一一的討回來,我相信此時的心裡已經有了微妙的變化。

事件的最終導火線是太子李建成邀請李世民到太子府吃酒,這是一場鴻門宴啊!李世民喝了毒酒多虧身邊的謀臣把他帶回了秦王府這才得以保住性命。

綜述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不是從一開始就準備的,本來只想做一個閒散王爺,與天下文人之士把酒言歡,奈何太子李建成一再欺負秦王府中人。這一次更是加害自己。所以李世民才下定決心。

所以玄武門之變從長遠來看它是一步步發展造成的,這裡面有臣屬的諫言,有朝廷局勢的造就,也有李世民的不甘心。受點委屈不算什麼,但是你要我的命我豈能拱手相讓?

所以我認為李世民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策劃玄武門之變的,所謂時勢造英雄,太子身為大哥,不顧兄弟感情不顧人倫綱常這讓李世民放下了心裡的顧忌毅然決定發動玄武門之變。


努力的就是最好的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當上了唐太宗。兄弟反目,骨肉相殘,全是為了一個皇位。

唐太宗是逆襲,搶班奪權了。他殺害了大哥也是太子。歷史真相是預謀丶還是自衛?莫衷一是。有史料稱,三弟李元吉上了一杯毒酒,或另一個版本李世民已被軟禁,尉遲恭勇救主公。絕地反擊,李世民因禍得福,反而代兄當上了皇上。李世民治國又大獲成功,開創"貞觀之治",開創大唐帝國。成者為王,玄武門成就了唐太宗,歷史真相就被掩蓋了。

要完整揭密成功者的歷史故事,歷史研究者還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來沉澱和挖掘。


夏雨風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其實是被逼無奈後的處心積慮。有計劃發動這一場政變,這是毋庸置疑的,否則也不可能輕易取勝。

  但是我們要從李世民的角度去考慮這件事的話,那李世民就不得不發動這一場政變。事情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了,何必要成為他人案板上的肉呢?

01李世民戰功卓著,成為了李建成的眼中釘。

  李建成早就想要弄死李世民,這件事魏徵可以作證。魏徵作為李建成的謀士,曾經主動要求刺殺李世民。要不是李建成沒有同意,那這件事可能就辦成了。

  由此可見,李建成集團對李世民的成見那是很深的。只不過李建成這個人可能比較仁義,他認為李世民再囂張,好歹也是自己的親弟弟。

  太子建成,性寬簡,喜酒色遊畋;齊王元吉,多過失;皆無寵於上。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建成,建成內不自安,乃與元吉協謀,共傾世民,各引樹黨友。---《資治通鑑》

  他們是一母同胞,這份兄弟感情,在沒有成為皇子之前,那是非常深厚的。所以李建成是顧念這份感情的。但是他手下人不會有所留情,因為皇太子若是落馬的話,那他們這些人也不會有好日子過。

  就衝著這麼一個原因,李建成集團也要想各種辦法去吧李世民給幹掉。所以說,李世民當時的處境非常困難。

  太子中允王圭、洗馬魏徵說太子曰:“秦王功蓋天下,中外歸心;殿下但以年長位居東宮,無大功以鎮服海內。今劉黑闥散亡之餘,眾不滿萬,資糧匱乏,以大軍臨之,勢如拉朽,殿下宜自擊之以取功名,因結納山東豪傑,庶可自安。”---《資治通鑑》

  這個時候他的風頭實在是太大,因為常年在外帶兵,他有天生的統帥能力,所以一批能征善戰的猛將都甘心跟著李世民打仗。

  久而久之,這幫人也就成了李世民的嫡系力量。這是李建成最看不慣的地方,李建成甚至曾經上書李淵,希望削弱秦王府的勢力。

於是乎房玄齡和杜如晦這兩位,也就被李淵強行從秦王府幕僚的位置上,挖到了朝廷裡面做官。並且李淵嚴令,朝臣不得跟皇子們私下有什麼交集。

  這偏袒的心思也太明顯了,顯然就是針對李世民的。因為李世民手下的幕僚和將領最多。一旦他們歸屬於朝廷的話,將來就再也無法幫助李世民了。

02李世民手下的功臣們,希望李世民把這件事給做了。

  李世民想要殺兄弟嗎?我看未必。不到萬不得已的地步,李世民是絕對不會揹負上如此罵名的。我們可以發現,他這一舉動流傳了一千多年,依舊還是被我們津津樂道地流傳著。

  作為一位頭腦清楚的人,這種事情,一定是在逼急了的情況下,才會出此下策的。那麼到底是什麼在逼迫李世民呢?

  首先當然是哥哥李建成對他的咄咄相逼,把他的門客一個個從秦王府弄走,減弱他的實力。再則李世民隨時都受到李建成那幫人的威脅。

  元吉請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及秦府右三統軍秦叔寶等與之偕行,簡閱秦王帳下精銳之士以益元吉軍。率更丞王晊密告世民曰:“太子語齊王:‘今汝得秦王驍將精兵,擁數萬之眾,吾與秦王餞汝於昆明池,使壯士拉殺之於幕下,奏雲暴卒,主上宜無不信。吾當使人進說,令授吾國事。敬德等既入汝手,宜悉坑之,孰敢不服!’”---《資治通鑑》

  其實我覺得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那些跟隨李世民的功臣們,一個個都非常希望李世民能夠成為皇帝。

  因為他們是李世民的幕僚,如果李世民成為皇帝了,那他們也都能水漲船高,跟著李世民一起高升。相反也是一樣,如果李世民沒有做皇帝,鐵定是要被李建成給剷除的,到時候跟著李世民的這幫人,可就不再是功臣了,而是反賊。

  這筆賬誰都會算,這幫人主動找到李世民,告訴李世民,如果他不想做皇帝的話,那麼他們就要離開秦王府了。

  畢竟跟著李世民也沒有任何前途可言。而這幫人的離開,就註定了李世民一定會失敗。所以我們會發現,李世民才是那個真正被逼無奈的人。

03兄長和幕僚的雙重逼迫,使得李世民開始佈局。

  一方面是李建成集團對李世民的迫害,讓李世民不得不想辦法反擊,至少是自保。另一方面是幕僚們的真誠相待,讓李世民覺得如果辜負了他們,實在是不應該。

  所以在這雙重壓力之下,李世民必須要做出選擇,他最終的選擇我們都知道,那就是跟李建成爭奪皇位。

  李淵當然是要讓大兒子繼承皇位,嫡長子繼承有利於江山萬古流芳。而且嫡長子李建成是個非常優秀的皇太子,沒什麼過錯,絕對合格。

  世民從而呼之,元吉張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殺之。尉遲敬德將七十騎繼至,左右射元吉墜馬。世民馬逸入林下,為木枝所,墜不能起。元吉遽至,奪弓將扼之,敬德躍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殺之。---《資治通鑑》

  所以說李世民想要通過李淵這條奪取皇位,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這個時候李世民必須要採取妃常手段。

  所以玄武門之變也就這麼爆發了。我認為這件事李世民此前絕對是有佈局,而且非常精密。當然了李建成也是佈局了,只不過人手和精密程度,比不上李世民。

  這一戰的結果很簡單,要麼李建成殺了李世民,要麼李世民殺了李建成。不可能兩個人同時走出玄武門。

  也就是說李世民在佈局的同時,李建成也在佈局。這就沒有誰對不起誰的說法了,只能說李建成比李世民要笨,所以輸給了李世民。

  這一次的政變,的的確確是李世民處心積慮去佈局的,但是我們要知道他在佈局之前所處的無奈場景。如果不是被逼無奈,誰會走那一步!





Hai子君


這種事情很殘酷,

江山私有大爭奪。

勝者為王敗者寇,

兄弟也要殺腦殼。


饒強711


玄武門之變絕對是偶發事件,但是這個偶發事件又有必然因素。

李唐江山是由李世民,李孝恭和李建成打下來的,李世民帶著山東豪傑經營洛陽,李建成帶著河北群雄經營長安,李孝恭被抓起來軟禁了。李世民一直和李建成在明爭暗鬥,而且矛盾逐漸不可調和,只要不是傻逼都能看出來,這兄弟二人肯定得死一個,這是大背景。



此時李淵是解決兄弟關係的關鍵人物。要麼取捨其中一個,要麼和稀泥。李淵最開始和稀泥,但是眼看越和越稀,和不了了,就提出一個方案,就是讓李世民歸藩,回到洛陽,兄弟倆老死不相往來。其實就是把收拾李世民的遺留問題交給了李建成。因為只要李淵活著,李世民是不可能造反的,但是李淵一死,兩人總得幹一仗,但是李淵就管不著了。

李建成但凡是個爺們,就能接受這個方案,而且這個方案是各方勢力都能接受的方案,李世民也接受了,收拾行李準備走人,但是李建成不接受這個方案。因為他覺著自己日後幹不過李世民,如果老爹掛了,把皇位傳給他,他的皇帝當不了幾天。因此他想借李淵之手把李世民滅了。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太白經天,初三,太白再次經天。李建成於是派自己的嫡系跟李淵說,太白見秦分,秦王當得天下。李淵信了,把李世民叫來,跟李世民攤牌,要弄死李世民,李世民急中生智,你老婆都被李建成搞了,你不弄他們,竟然弄我。

李淵愕然。於是讓二人當年對質,李世民當晚圖窮匕見,鋌而走險,第二天把李建成一箭穿心。



陳寅恪說,這是李世民平生最艱難的一戰。


唐風宋月


用腳趾頭想也能知道,一場成功的政變,怎麼可能是不得已的臨時行動,肯定是蓄謀已久。

玄武門之變成功的兩大關鍵

我們後人看玄武門之變,只是簡簡單單的以為就是在玄武門埋下伏兵,擊殺了名正言順的太子李建成和他的死忠追隨者,齊王李元吉。然後李淵就不得不立僅剩的嫡子世民為繼承人,簡單搞定。

但帶回到現場,搞定最大競爭對手確實是政變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但如果你是大權在握身體健康的開國皇帝李淵,你會不會因為你的一個兒子把另一個兒子弄死了你就讓他繼承皇位自己甘心當傀儡去了?

顯然不可能,不要說堂堂開國皇帝了,就是公認懦弱的李顯,在太子李重俊發動政變,而且目標並非指向他,而是武氏諸子和韋后安樂公主等政敵的情況下。李顯也要出面制止。而且李顯一出面,太子的政變部隊馬上倒戈。同樣的道理,漢武帝太子劉據政變佔據了長安又如何,只要老皇帝還能說話,說你謀反,全國士兵馬上撕了你李世民(劉據)。千萬不要說,再殺了李世民李淵沒有繼承人。李淵還有很多兒子,而且李淵身體非常健康,在軟禁中又活了九年。漢武帝晚年太子死後,人家立幼子為繼承人又不是不可以。

所以,要搞這次政變,李建成和李元吉固然重要,但搞定李淵其實才是政變關鍵。

偏偏從歷史的蛛絲馬跡可以看出,李世民其實是先搞定了他爹的。玄武門殺聲震天,兩個兒子死於非命。偏偏李淵和朝廷重臣在後宮湖面划船。而且秦王親信尉遲恭偏偏可以帶著兵器。滿身血汙的直入李淵所在,極為無理的對待李淵。

你要說這時候的李淵還是自由身你信嗎?

而且,玄武門之變畢竟發生在皇宮內院,皇帝的守衛力量呢?李世民能提前埋伏在玄武門內,甚至連太子齊王事先都一點不知情。太子的軍隊來救太子時玄武門守衛又很忠於職守的殊死抵抗了。

這一切說明什麼?說明玄武門守衛被李世民收買了。

而一場政變,皇宮大門的守衛被收買。皇帝先被劫持。主要競爭對手連事先一點風聲都不知道。你告訴我這是事發突然。你騙鬼呢?


丁強888


兩種說法並存,莫衷一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真相如何,有待史學家進一步的研究,希望有新的史料發現!我個人傾向兩種可能都有。


香山紅葉汪邦年


我字多,看我!

前言:李世民是我國曆史上為數不多的明君,唐朝在李世民的領導下,不管是在疆土、經濟還是軍事上都得到空前的強大,這段時間的唐朝可以說是世界第一強國,後世將李世民統治的這段時間稱之為“貞觀之治”,但是明君也有黑點,玄武門兵變到底是有意為之還是迫不得已?

從人才暴露稱帝野心

李世民和李建成兩人結怨已久,經常明爭暗鬥,於是李建成利用自己職權之便把李世民的得力助手杜如晦給安排到了其他地方,這樣杜如晦就不能再給李世民出主意了,起初李世民並不在意,後來房玄齡前來勸說李世民:“如果殿下只想當個藩王,那麼杜如晦可有可無,如果殿下志不在此,那麼以杜如晦的王佐之才,必定可以輔佐到你”

這樣說就已經很明白了,你想稱帝就把杜如晦給找回來,如果沒有這志向,那就不用這麼想了,李世民就聽從了房玄齡的意見強行讓杜如晦繼續留在自己的身邊,而杜如晦也沒有虧待房玄齡對他“王佐之才”的稱呼,著名的玄武門兵變的策劃者就是杜如晦。

從這件事中我們就可以瞭解到李世民要稱帝的心思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房玄齡特意前來告誡李世民不能失去杜如晦這個人才,並且特意強調他可以幫助李世民管理天下,李世民這才留下杜如晦,由此可見,李世民要稱帝的心思已經由來已久。

那麼李世民在玄武門兵變前做出了哪些策略?

為求平等,建功立業

為什麼在印象中隋末的那些群雄都是靠著李世民打下來的,而太子李建成則是建功不多,這是為何?因為早期的時候李建成就已經被李淵封為太子,所以在明面上李建成已經超過李世民太多了,兩人之間的差距可以說根本無法彌補,但是唐太宗李世民是何人?

為了可以跟李建成平等地位,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並且李世民每次還都是爭取去的,所以隋末群雄大多都是李世民帶人平定的,這麼做的目的僅僅是可以跟李建成的差距拉小。

可見李世民在李建成被立為太子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不服,但是自身實力弱小隻能通過這種辦法拉近跟李建成的差距,這樣最後李淵在選擇太子的時候,自己肯定是第一選擇。

培養人才,擴大實力

在古代皇帝一旦確定了哪位皇子是太子之後,那麼朝中大臣都會為了自己的將來考慮而去依附在太子門下,所以李世民跟李建成還有一個巨大的差距就是背後的智囊團和武將團,李世民也知曉這一點,單打獨鬥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在暗中不斷地擴大自己的實力,跟李建成相比較就是一個在明一個在暗,這樣一來,一旦李世民出手那麼李建成則是防不勝防。

李世民背後的智囊團分別有:杜如晦、房玄齡、于志寧等人,同時在武將上李世民也不含糊,有秦叔寶和尉遲敬德等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李世民已經無限接近於太子李建成,名譽上自己有軍功在身,背後的謀士武將也同樣不差,接下來就是朝堂之上的佈局。

安插人手,玄武門兵變

常何原本只是李世民手下的一個小官,後來被李世民給安排到了玄武門看守,為了防止常何變心,李世民還對常何進行了大肆的賄賂,這還僅僅只是玄武門一處的,其他地方甚至是負責太子事務的內屬官也是李世民安插的,並且因為此人的及時告密,讓李世民也逃過一次生死劫,還有李淵身邊的人也不能倖免於難,李世民早已經跟李淵身邊的大臣聯合,為後來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做出了影響。

結語:由此可見玄武門的兵變遠不止表面這麼簡單,觀其李世民的步驟,發現真可謂是步步緊逼,步步切中要害,每一步都與後面的計劃有所牽涉,玄武門兵變也只是其計劃中的一部分而已,而最終的目標就是讓李淵改立他為太子,從表面看玄武門兵變好似李世民被迫無奈,但是仔細研究就會發現暗裡的驚心動魄,步步為局。

感謝閱讀,如果覺得不錯,關注、點贊,這些您的隨手之舉,就是對文青最大的鼓勵和支持,謝謝。


文青聊史


他不殺他,他就殺他,自古高處不勝寒,誰勝誰負,有時也是天意,天意不可韋!!!!!!!


山峰劉炳峰


古代為爭奪皇位,兄弟之間互相殘殺很正常,因為誰都想當封建最高統治者皇帝,仁慈的人當不了皇帝,李世民也一樣想當皇帝,李世民與他父親李淵一手打下的大唐江山,李淵年事己高也快退位,按古代皇位傳承法傳嫡長子,也就是李建成為太子,將來繼承皇位,但是李建成並沒有多大才能,手下除了魏徵沒有多少賢臣,而秦王李世民有才能,而且手下有徐茂公,程咬金等眾多賢臣輔佐,李建成沒法跟李世民比。魏徵曾多次建議除掉李世民,李建成都猶豫不決,而李世民想當皇帝必須除掉威脅他的對手李建成李元吉,自己才能當上皇上,所以他決定發動蓄謀己久向玄武門之變,奪取政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