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飞猛进时停滞 困顿颓唐中重生——疫情阴影下的武汉体育产业

也许我们都未曾想到,2020年会以“地狱级”的游戏难度开局——肺炎疫情的蔓延让大半个中国被迫按下暂停键,也偷走了中国人最为重要的新春佳节;而现在甚至可能要让全世界的体育赛事全面停摆。

突飞猛进时停滞 困顿颓唐中重生——疫情阴影下的武汉体育产业

对体育人而言,这个年则更加艰难。赛事延期、企业停产、科比罹难、球员染病,生活总是以最魔幻而又最现实的手法向我们展示着它冷酷无情的爪牙。身处疫情漩涡的武汉,整个体育产业更是陷入停滞。

不过,越是低迷颓唐之时,越应该积极寻找希望。拨开疫情阴影,我们也许能够更清晰地窥探到这座体育之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突飞猛进时停滞 困顿颓唐中重生——疫情阴影下的武汉体育产业

快进:英雄之城 体育基因


钟南山院士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说“武汉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在这里,丰富的体育赛事和深厚的体育基因,可以成为对“英雄”二字的有力注解。

突飞猛进时停滞 困顿颓唐中重生——疫情阴影下的武汉体育产业

武汉的体育基因体现在众多顶级赛事上。

以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为例,武汉承办了多项的国际性、洲际性大赛。

例如2019年10月,武汉成功举办了历史上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赢得了广泛赞誉。为了成功举办这届盛会,武汉集中新建、改造了27个竞赛项目的比赛场馆,还在军运会历史上首次新建了运动员村。

突飞猛进时停滞 困顿颓唐中重生——疫情阴影下的武汉体育产业

例如羽毛球亚锦赛已连续5年在武汉举办,在其57年的历史中,武汉是举办次数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马来西亚的吉隆坡。2019年男篮世界杯落户中国,武汉是举办城市之一,第二届国际航联世界飞行者大会、第二届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大会的举办地同样是江城。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品牌赛事擦亮了这座城市的名片。武汉网球公开赛和武汉马拉松无疑是人们最为熟知、影响力最大的赛事品牌,再加上中超联赛、女子篮球联赛、水上马拉松赛等等,江城的体育氛围足够热烈。

突飞猛进时停滞 困顿颓唐中重生——疫情阴影下的武汉体育产业

与顶级赛事相辅相成的自然是顶级运动员,他们也是武汉城市体育基因的鲜活代表。中国网球一姐李娜、中国女足头号球星王霜,都是地地道道的“武汉伢”,她们也在此次疫情发生后用实际行动支持着家乡的战“疫”。

突飞猛进时停滞 困顿颓唐中重生——疫情阴影下的武汉体育产业

其实不止是品牌赛事和明星运动员,武汉的全民健身运动同样开展的如火如荼。

十二五期间,武汉全市体育健身场地达到22000个,体育场地总面积达到1460.24万平方米,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了28494人,每年举办各类全民健身活动1000余项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体育人口达到了358.4万人。

突飞猛进时停滞 困顿颓唐中重生——疫情阴影下的武汉体育产业

这一系列数字说明,疫情爆发之前的武汉体育产业正以昂扬的姿态全速前进着。


暂停:覆巢之下 安有完卵


然而,肺炎疫情却让快速发展的武汉体育产业被迫按下了暂停键。毕竟,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全社会陷入停滞之时,体育又怎能幸免?

赛事停摆、业务搁浅,成了武汉体育产业公司必须面对的现状。

突飞猛进时停滞 困顿颓唐中重生——疫情阴影下的武汉体育产业

按照计划,4月的武汉马拉松、6月的武汉水上马拉松和9月份的WTA武汉网球公开赛都是武汉在2020年的重点赛事项目。更别说今年还是有奥运会和欧洲杯的大年,体育赛事营销公司本该迎来绝对的发展良机。

但是受疫情影响,多项赛事已被迫取消或延期。例如原定2月3日至9日在武汉举行的奥运会亚洲女足预选赛已经移师悉尼;原定于2月3日至14日在武汉举行的奥运会亚洲大洋洲拳击项目资格赛也已被取消。至少在今年上半年,武汉将很难正常举办群体性的体育赛事活动。

突飞猛进时停滞 困顿颓唐中重生——疫情阴影下的武汉体育产业

疫情对于武汉的各类体育公司,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由于赛事无法正常开展,体育营销公司原本规划好的运营业务只能搁浅,想要实现一季度的经营目标困难重重。体育培训公司则纷纷将业务转战至线上,但体育教学中的“情感互动”在屏幕上显然很难达成,培训效果值得商榷。

突飞猛进时停滞 困顿颓唐中重生——疫情阴影下的武汉体育产业

更重要的是,线上培训只是在维系原有用户,会员拓展目标难以完成。再加上房租和人力成本,疫情阴影下的武汉体育企业举步维艰,甚至会有死掉的风险。

针对企业所遭遇的现实困境,湖北省政府出台了相关帮扶政策。不过,体育产业从业者们表示,这类补贴政策优先帮扶的是涉及国计民生的企业,体育在整个行业中的次序相对靠后,很难真正享受到更多优惠政策。

突飞猛进时停滞 困顿颓唐中重生——疫情阴影下的武汉体育产业

因此要想维持发展企业还需要自救,而不是苦苦等待外来援助。


重启:转危为机 涅槃重生

突飞猛进时停滞 困顿颓唐中重生——疫情阴影下的武汉体育产业

在这个生死考验过程中,一部分企业备受打击、损失惨重,不得不被社会所淘汰;另一部分则扛过“寒冬”,赢得了重启和再生的机会。到那时,这些体育公司也许可以得到快速发展的机会,因为危机从来都是两面的,危情中往往蕴含着机遇。

一方面,经过疫情期间的压抑与折磨,整个社会非常需要体育赛事作为情绪宣泄的窗口,消除公众恐惧、弥补社会裂痕、释放心中积压已久的愤懑之情。

突飞猛进时停滞 困顿颓唐中重生——疫情阴影下的武汉体育产业

这一点在17年前的“非典”得到过验证。停摆近3个月后的甲A于2003年7月2日重燃战火,当轮进行的6场比赛中有近20万的观众到现场观看比赛,比两个月前的第六轮比赛上座率增长了30%之多。

另一方面,疫情之后人们的健身意识和健身需求会进一步提升和增强,器材销售、线上培训、场馆预定等赛道都有可能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突飞猛进时停滞 困顿颓唐中重生——疫情阴影下的武汉体育产业

同样可以以2003年非典为例,中国政协发布的《关于全民健身服务业调研报告》指出,非典之后,北京市大约20%的群众新购买了体育健身器材,羽毛球、篮球等销量增加了三成,甚至在短时间内体育器材商店还出现了热销器材的脱销。

此外,室外健身场地使用率大大提高,各类健身设施分外抢手,北京东单体育中心室外各类场地日均人流量增加1倍。

突飞猛进时停滞 困顿颓唐中重生——疫情阴影下的武汉体育产业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战线是体育营销,毕竟有欧洲杯和奥运会的双重加持,体育公司可以施展的舞台足够宽广。再将时钟拨回17年前,非典结束后的7月,“银河战舰”皇家马德里开启中国行。

这次稍显“冒险”的商业活动取得了双赢的结果,不仅有效的帮助皇马打开了中国市场,巩固了球迷基础,而且帮助中国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健康、开放、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

突飞猛进时停滞 困顿颓唐中重生——疫情阴影下的武汉体育产业

因此,深处泥潭的武汉体育公司可以抓住这个行业洗牌的机会,细致规划业务、夯实基础能力、拓宽营销思路,在疫情结束时能以最饱满的姿态和最强悍的能量,刺激产业消费、实现涅槃重生。

突飞猛进时停滞 困顿颓唐中重生——疫情阴影下的武汉体育产业

武汉作家方方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庚子鼠年这个肺疫之春,我们似乎深刻感受到个体命运如稗草一般漂浮沉沦,身处漩涡之中的武汉体育产业自然泥足深陷。

然而,历史的车轮蜿蜒向前,一些野火烧不尽的力量,总是在时间的帷幕后生长勃发。要相信,体育是释放压抑情感、保持昂扬姿态的绝佳途径。

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武汉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