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史雜談:王羲之之子,王獻之之兄,為何官職不高的他備受關注?

他出生在東晉大族琅琊王氏,父親是王羲之,弟弟是王獻之,他就是王徽之。

家中兩位書聖,隨便一個都能流傳千古。而且當時民間流傳著“王與馬,共天下”的讖言,說琅琊王氏與皇族司馬氏共同統治著天下。王氏之盛,可見一斑。不論是家還是族,他都是頂配。

趣史雜談:王羲之之子,王獻之之兄,為何官職不高的他備受關注?

王徽之

出生在這樣的時代,這樣的家族,對王徽之來說是幸運也是不幸。

頂級豪門出生的他自然從小錦衣玉食,只要他遵從家中的安排,從小認真讀書、練字,然後拜在名師門下,修習經典,長大後結交名流,然後做官。在家人、族人、朋友的提攜與幫助之下,高官厚自祿無處可逃。

但是,王徽之不是一個庸庸碌碌的重複者,他要過自己選擇的生活。他不因父兄的影響而放棄書法,他要堅持自我。成為書聖,需要努力,但天賦同樣不可或缺,他或許沒有父弟那種天賦,所以沒有成為書聖,但他有自己的風格。


趣史雜談:王羲之之子,王獻之之兄,為何官職不高的他備受關注?

王徽之書法


他喜歡讀書,但沒有受禮教的約束,他任性灑脫,讀著自己的書,談自己的道。

與人交遊,他不拘一格,管他世家子弟還是貧寒人家,只要相投,自然可交。

他在山陰小舍讀書時,有一夜下起了大雪,他睡了一會就醒了,望著皎然的大地,他吟誦著左思的《招引》詩,忽然他想起了好友戴安道,於是他生出了去找好友的想法。

這種想法就像是我們某日拿起往日的照片,想念起千里外的舊友,這種想法突然而又劇烈,也許只要忍一會兒就過去了。

但,王徽之不是這樣的人,他想到就做,當夜就讓人準備船隻,連夜就去找朋友。就這樣一夜之後,他到了朋友門前。

就像我們乘坐著火車,趕到千里之外,卻發現這城市也就那樣,看著朋友家的門口,跟自家一樣,頓時興頭也就滅了,可是我們大多也會硬著頭皮走進去。

可是王徽之不是這樣的人,當他到了朋友家門口時,興頭已經散去,又乘著船回去了。


趣史雜談:王羲之之子,王獻之之兄,為何官職不高的他備受關注?


他乘興而來,興盡則歸,哪管走了多久,廢了多少力!只求興盡而已。隨心所欲,只要不違背心中的道,世俗中的言語又怎會管他。

或許有人說憑藉一時興頭成不了大事,可是誰又想成大事呢?為何要違背心中的意願去做大事呢?

正是這種豪爽而灑脫的性格,讓王徽之備受關注。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平凡的人,我們或許做不了什麼大事,但是我們不違背本心就好。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人生中我們追求很多東西,追求金錢、地位,或許一開始我們對他們擁有充分的熱情,可是當我們即將得到的時候,卻發現我們並沒有想象中那麼渴望自己。

其實,我們喜歡歷史,並不是因為他多麼有趣,我們不喜歡歷史也不是因為他多麼枯燥。歷史是一個無底洞,我們想要什麼,他就給我們什麼。

喜歡他是因為我們看到了那些想看到的東西,親情、友情、愛情,討厭他是因為看到了殘忍、暴力和荒淫。喜歡歷史,就會覺得歷史存在在我們身旁,一切都似昨日發生。討厭他,就覺得歷史都似假的,由人篡改的,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你為什麼喜歡歷史或者討厭歷史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