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中最著名的三首《採蓮曲》,美輪美奐,一定要背下來


採蓮,應該是古時最美的勞動之一。穿梭在碧綠的荷塘中,划船起歌,《採蓮曲》應運而生。


《採蓮曲》是古曲名。內容多描寫江南一帶水國風光,採蓮女勞動生活情態。


在漢代時,就有《江南》這樣優美的採蓮詩。


到了唐代,王昌齡、李白、白居易三位大詩人,都寫過《採蓮曲》,雅趣非常,各有千秋,可稱是唐詩中最有名的三首《採蓮曲》,你來評判一下,誰寫得最好呢?


​唐詩中最著名的三首《採蓮曲》,美輪美奐,一定要背下來


《採蓮曲》

唐代: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在王昌齡的《採蓮曲》中,採蓮女和荷塘完美的融為一體,荷葉和羅裙一色,讓人眼花繚亂,芙蓉人面,一樣嬌俏可愛。


在那一片綠荷紅蓮叢中,採蓮少女的綠羅裙已經融入田田荷葉之中,幾乎分不清孰為荷葉,孰為羅裙;而少女的臉龐則與鮮豔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難辨。


在池塘中,我們已經分不清哪是荷花,哪是採蓮女,此時,聽到歌聲,才知道,有人過來了。


多麼自然而靈動,明·鍾惺《唐詩歸》:從“亂”字、“看”字、“聞”字、“覺”字、耳、目、心三處參錯說出情來,若直作衣服容貌相誇示,則失之遠矣。


王昌齡的《採蓮曲》,自然清新,如一幅清新的畫作,讀完之後,腦中就有了畫面。


​唐詩中最著名的三首《採蓮曲》,美輪美奐,一定要背下來


《採蓮曲》

唐代:李白


若耶溪邊採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

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李白寫採蓮女的美麗,沒有直接著墨,還是用反襯的方法來寫。美麗可人的採蓮女只是悠閒的採著蓮,卻引得旁邊一眾男子下馬駐足觀看。


夏天的若耶溪畔,美麗的採蓮女笑語吟吟地採著蓮子。陽光照耀著採蓮女的新妝,風吹起,吹起衣袖,空氣中都飄蕩著香味。


那岸上是誰家出來遊樂的男子,三三兩兩,似隱非隱的在垂楊下。身邊的紫騮馬不斷嘶叫,身旁的落花紛飛,見了此美景美人,怎能不叫人踟躕,空令人感傷。


男子被採蓮女吸引,久久不去,像極了《陌上桑》中的秦羅敷的那句: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這首詩寫得綺麗但不豔情,可見李白的功底。


​唐詩中最著名的三首《採蓮曲》,美輪美奐,一定要背下來


《採蓮曲》

唐代: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李白和王昌齡已經將採蓮女的美麗風情寫得那麼可愛美好了,白居易還能怎麼寫呢?


尤為珍貴的是,白居易是那麼細膩,他用輕盈的筆觸寫採蓮女遇見心上人的情態和羞澀,令人忍俊不禁。


採蓮姑娘碰見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話。便低頭羞澀微笑,一不留神,頭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欲語低頭笑”既表現了少女的無限喜悅,又表現了少女初戀時的羞澀難為情。


“碧玉搔頭落水中”又進一步暗示了少女“低頭笑”的激動神態。詩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細節精心刻畫,一個欲語還休、含羞帶笑的姑娘宛然出現在讀者眼前。


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善於體會人情,故讀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唐詩中最著名的三首《採蓮曲》,美輪美奐,一定要背下來


縱觀這三首《採蓮曲》,王昌齡巧妙地將採蓮女與荷葉荷花“融”為一體,若隱若形,別具一格,令人遐想。


而李白用反襯的手法來寫採蓮曲的美麗,那岸邊徘徊不去的青年男子,不就是被採蓮女的美麗情態所吸引嗎?


白居易則更細膩,他截取了採蓮女的一個畫面,卻將她的美麗、可愛情態,表露無遺,令人浮想聯翩。


每一首《採蓮曲》都有一個或一群美妙的女子,讀完,真讓人憧憬愛情。


同是《採蓮曲》,王昌齡、李白、白居易都能寫得各有特色,景美,語絕,情意悠長。這就相當於,同一個題目,三個人各寫了一首名作,後世傳唱不絕。後人不得不感慨他們的高妙才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