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鸿题海每日一刷——教综打卡

想上岸,选展鸿,用“32学院”APP,准没错!

让学习更快乐,让考式更简单!

展鸿题海每日一刷——教综打卡

来源:32学院、展鸿浩之志,创公职之路!

教育综合知识每日一练

一、选择题

1.中学生小张认为遵守交通法规是人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张的道德判断处于( )。

A.惩罚服从取向 B.相对功利取向 C.寻求认可取向 D.社会契约取向

2.小黄在学习时关注的是知识的内容和价值,而不是为了获得分数和奖励。根据成就目标理论,小黄的目标导向属于( )。

A.成绩趋近 B.成绩回避 C.掌握趋近 D.掌握回避

3.中学生小孙近期心里很矛盾,觉得未来的自己应该是一名科学家,但又觉得能力有限,遥不可及。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当前他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获得勤奋感 B.克服内疚感 C.避免孤独感 D.建立同一性

4.孟老师近期工作比较消极,漠视学生的存在,对学生态度麻木,缺乏应有的尊重。依据职业倦怠的特征,孟老师的这些表现属于( )。

A.情感枯竭 B.去个性化 C.成就感低 D.知识枯竭

5.中学生小华和几个同学为了参加全省航模大赛,组成了航模小组。他们为了在大赛中表现出色,达成了共识:牺牲各自的一些课余休息时间,放弃各自的一些爱好,以规范自己的参赛行为。这种情况下,小组成员遵循的纪律属于( )。

A.教师促成 B.群体促成 C.任务促成 D.自我促成

6.晓玲性格内向,平时不敢同教师讲话,遇到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求教。偶有一次,她向杨老师求教,杨老师耐心解答了问题,并对她的行为及时给予表扬,经过多次这样的教学交往,晓玲学会了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杨老师改变晓玲行为的方法属于( )。

A.强化法 B.自控法 C.脱敏法 D.放松法

7.中学生晓楠极端争抢好胜,性格急躁,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常常处于紧张状态,很难使自己放松,小楠的人格属于( )。

A.A型人格 B.B型人格 C.C型人格 D.D型人格

8.小强期中考试失利,但是他没有气馁,而是认真分析了失败原因,找到了问题,确定了新的方向,小强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 )。

A.宣泄 B.升华 C.补偿 D.认知重组

9.中学生小艾上学前总是反复检查书包,如果不检查,他就难受,明知该带的文具都带了,就是控制不住,小强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 )。

A.抑郁症 B.焦虑症 C. 强迫症 D.恐惧症

10.华老师认为课堂管理是教学的一部分,课堂管理本身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使学生逐步走向成熟,这主要说明课堂管理具有那一项功能( )。

A.维持功能 B.导向功能 C.发展功能 D.调节功能

11.每学期开学前,王老师总是根据自己所教班级人数,课时量以及备课资料知否充分等来安排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进度,根据布勒与布朗的观点,王老师处于教师成长的哪个阶段?( )。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

12.老师经常自觉的对自己的讲课过程进行分析,进行全面深入的归纳和总结,以不断的改善自觉的教学行为,提高自觉的教学水平,李老师的做法基于下列哪种专业发展方式( )。

A.教学实施 B.教学研究 C.自我发展 D.教学反思

二、简答题

13.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14.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


15.简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解析:处于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故本题选D。

2.【答案】C。解析:掌握趋近指的是个体关注掌握任务,学习和理解;根据自己的进步和对任务的理解深度来评价自身表现。掌握回避指的是个体关心的是如何避免不理解和没有掌握任务的情况。故本题选C。

3.【答案】D。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学阶段的任务是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小孙对于未来到底要做什么人的这种矛盾心理体现了他在这个阶段思考自我同一性的问题。故本题选D。

4.【答案】B。解析: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玛勒斯等人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耗竭,主要表现在生理耗竭和心理耗竭两个方面。如极度的慢性疲劳、力不从心、丧失工作热情、情绪波动大等。二是去个性化,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教师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态度和情感对待学生。三是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孟老师的表现体现为去个性化。故本题选B。

5.【答案】C。解析:所谓任务促成的纪律,主要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这类纪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华和他的同学正因为参加了比赛才促成了一种良好的纪律,因而体现的是该类型。故本题选C。

6.【答案】A。解析:强化法又称“操作条件疗法”,是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化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其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训练与建立良好行为。杨老师对晓玲的表扬就是强化她的良好行为,使其改变内向的性格。故本题选A。

7.【答案】A。解析: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等人研究心脏病时,把人的性格分为两类:A型和B型。A型人格属于较进取心、侵略性、自信心、成就感,并且容易紧张。A型人格者总愿意从事高强度的竞争活动,不断驱动自己要在最短时间里干最多的事,并对阻碍自己努力的其他人或其他事进行攻击。B型人格者则属较松散、与世无争,对任何事皆处之泰然。题干中晓楠极端争强好胜,性格急躁,富有竞争意识等性格特点表明晓楠属于A型人格。故本题选A。

8.【答案】D。解析:题干中小强虽然考试失利,但是没有气馁,而是分析了原因,他顺利地将失败的痛苦转化为今后学习的动力,这属于改变了自己对于失败的认知,对挫折的一种看法,D项正确;A项宣泄,是指让人把过去由某种强烈刺激、不幸事件等导致的挫折、心理创伤带来的消极不良情绪发泄出来,以达到缓解和消除个体消极情绪的目的;B项精神升华,是指当个体因为挫折、压力或打击等产生了不良情绪和心理体验时,将伴随而生的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性欲或攻击性冲动所伴有的力比多能量转向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目标或渠道,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C项补偿,指当个体因本身或心理上的缺陷致使不能达成某种目标时,改以采取其他方式来弥补、代偿这些缺陷,以减轻其自卑感、不安全感,建立自尊;ABC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9.【答案】C。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能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小艾检查书包包括强迫行为的内涵。故本题选C。

10.【答案】C。解析:课堂功能分为维持、促进和发展功能。题干描述符合发展功能内涵,即课堂管理本身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促进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帮助学生获得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逐步走向成熟。故本题选C。

11.【答案】B。解析: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发展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景及关注学生阶段。关注生存阶段的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他们经常关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怎么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所关注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他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大小、时间的压力和核对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关注学生的阶段的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某些材料不适合学生,题干中的描述符合关注情境阶段的特征。故本题选B。

12.【答案】D。解析:教育反思就是教师自觉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是提高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法。故本题选D。

二、简答题

13.【参考答案】

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第二,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第四,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14.【参考答案】

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动力的作用。

15.【参考答案】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2)心理发展观;(3)内化学说;(4)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