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人生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有一個廣為人知的人生公式:人生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熱情和能力都是大於零的,而思維方式有“正負”之分,也就是說,正確的思維方式,能夠讓人生產生正向的結果;而錯誤的思維方式,只會讓結果離預期越來越遠,甚至是越努力、結果越遭!


可見,思維方式對一個人的成長,對一個企業的成敗,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而底層思維,又是重中之重。


舉個最近比較火的商業現象,來感受下不同的底層商業思維,價值有多大的差異。


在剛剛過去的2019,相信“李佳琦”和“薇婭”的名字已經家喻戶曉了,據說“口紅一哥”李佳琦5分鐘賣光15000支口紅,10秒鐘賣出10000支洗面奶;“淘寶直播一姐”薇婭全年完成27億元的成交量,“雙十一”開始後的兩個小時內引導銷售額達2.67億元。這讓券商分析師都深感危機,自嘲“多年所學”還抵不上一個網紅5分鐘的直播。


薇婭在一次採訪中說,雙十一的時候,自己從凌晨忙到晚上,不停地直播,嗓子都啞了,掙的錢根本沒時間花。他們作為這個時代的超強個體,已經非常優秀了,我們很欣賞像薇婭、李佳琦這樣努力、極致、為消費者帶來愉悅體驗的一面,然而,喧譁過後,我們看到薇婭和李佳琦掙錢了,幾家廣告主賣出產品了,然後呢?似乎很難找出“更高附加值”的經濟和社會價值了。


而滴滴、釘釘等移動互聯網催生的獨角獸,先不說他們掙錢多少,但他們名副其實,是一家“值錢”的企業,他們搭建了一個生態平臺,帶活了數以萬計的產業夥伴,提高了產業的運營效率,共同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更好的產品服務和體驗,推動社會往數字經濟邁向了一大步。


就連冠狀病毒的爆發,2億人在家使用釘釘。


一個是賣產品的,一個是搭平臺的。

一個是生意思維,一個是生態思維。


其實,人與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差距的背後,是思維的不同;思維是由認知決定的;而認知的背後,是教育。


那麼,企業在經營發展的過程中,到底有哪些至關重要的底層思維呢?通過大量的權威研究和商業實踐,我們發現,在高新科技日新月異的數字化時代,要跟上時代,引領未來,企業必須具備幾種關鍵的底層經營思維,掌握核心的經營模型,方能重新定義企業的成長方式,以不變應萬變。


為了更好地讓企業家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在黑天鵝頻出的不確定性中,看清大勢,把握“企業”的本質,整合優化資源,讓企業在下一個十年贏得先機,我們隆重推出了由馬力博士親授的線上課程《產業資本家必備的底層思維和經營模型》。這門課程,是基於馬力博士20多年在政、產、學、研、資等不同領域研究和實踐的精華總結,課程涉獵了企業經營管理、產融運作最核心的底層思維邏輯和經營模型,同時還有馬力博士親自操盤的項目實景案例解析。

線下總裁班價格3萬+,線上只花一頓雙人餐的價格,收穫頂級智慧的滋養,滿足那個有野心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