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圖》系列之三:社會道德

嗨,歡迎來到琦琦的樹洞!這是我在今日頭條堅持原創文章第3天(第3篇)。如果你喜歡我的原創文章,請記得為我點贊賦能,謝謝。

(同名“琦琦的樹洞”,可移步訂閱號、簡書關注更多精彩內容哦!)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接下來,我會以我的視角來記錄

我思、我想、我感。

回顧: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分別講解了大道、天然道德(即天道)、社會道德(即地道)。他們之間的順序從大到小依次是大道、天道、地道以及人道。

《道德圖》系列之三:社會道德


一、社會道德

不崇尚賢德才能之人,百姓不為此相爭;

不以難得稀有之物為珍寶,百姓因此不做偷盜之事;

不炫耀引發慾望的財物,民心不為此受到迷亂;

所以聖人治理正事:淨化民心、滿足溫飽;削弱爭奪名利之心,強健筋骨體魄。

那麼,看似聰明的爭名奪利的“智巧”之人,就不敢為非作歹。

所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天下因此就沒有什麼不好治理的了。

所謂的社會道德和天然道德我們要學會分辨和區分。天然道德講究順其自然,而社會道德大到國家制度,小到家規,很多時候是違揹人性之道的。不論在歷史上還是現在,都會有社會統治者自上而下,以天然道德的幌子來綁架人民的精神和思維,從而淪為統治者的統治工具。

對於這兩者的理解很重要,也就意味著,有時候你在選擇一件事情,你要判斷它的性質是什麼,它是否符合你的內心,這樣能避免我們走彎路。這兩天我也在不斷請教彥彥老師,她不厭其煩的為我解答,讓我備受感動。

天然道德包含社會道德,但社會道德有不符合天然道德的那部分,用智慧,而不是用肉眼和耳朵,捨棄掉!不要讓他們佔據你內心太多的空間,畢竟我們內心的空間有限。

要知道,有時候我們所聽到的或者看到的,有可能只是某事情全貌的冰山一角,你的眼睛或者耳朵也會欺騙你。

《道德圖》系列之三:社會道德


可以說,過去20多年,我一直活在混沌的世界,追求著內心以為想要的名或利,看似真正得到了之後,並不像想象的那麼快樂,而是內心一種不可名狀的空虛。

現在我內心這個混沌世界,正在慢慢撥開雲霧。我知道,我當時是迷茫的,我想要的不是我人生的終極目標,我只達到了人生的階段目標。

但我一點也不後悔,仍然發自內心感謝過往,所有的經歷,好的或壞的。很多時候,我是很幸運的被保護著,呵護著,沒有經歷太多的苦難,至少我自己這麼認為,有時候的心態還真的很阿Q。

我當然知道這個世界也有很多不美好,掩耳盜鈴是“傻瓜式”做法,假裝活在“烏托邦”看不到也不可能,真的有一個“桃花源”其中往來種作,黃髮垂髫,怡然自樂?未來有沒有我不知道。但在現在的世界,至少我是個俗人,也有不可避免的貪慾,也在追求真的自己。

我所追求的是,看見了這個世界所有的美和惡,卻仍然選擇相信美好,做美好的人,追求我所愛,再去做更多利他的事。這是我目前覺得內心無比富足的事情。

心對了,距離就遠了。

《道德圖》系列之三:社會道德


二、天然道德和社會道德

a、天然道德就像水,社會道德就像裝水的一個容器,杯子也好,水壺也罷。

我很喜歡彥彥老師的這個比喻。有時候杯子容易髒或被毀壞,那麼我們就需要重新換另一個容器,不管以什麼形式,我們的目的是喝水。對嗎?

b、戰略和戰術也是同樣的道理。戰略是作戰目標,戰術是實現戰略的各種形式。比如實現人生的一個目標、夢想,這是我們的戰略,打工,創業當老闆是實現目標的一個形式。我們需要思考到底要用什麼樣的道去駕馭這個術,去實現人生目標,進而來用願景再來分解目標指導眼下的行動。

在這個過程,我們會遇到困難,會走偏,會被外界的聲音拉走,甚至被不符合道的名矇蔽雙眼。那這個時候,我們的內心必須要有一個覺察,時刻迴歸中正之道,回到平衡中來。做自己最好的老師,相信自己!

我記得一個多月前,當我報了很多課程,時間安排不過來的時候。有一個演講和讀道德經這兩件事時間衝突,當時我很糾結,我都想學,都不想放棄。這時,人的慾望之心在隱隱作祟。

後來,心之所向,我還是把時間留給了讀經典,因為在這個過程我的心被一種力量拉著走,我自然而然選我所愛。而我所心心念唸的演講技巧,現在看來,也是一種名,一種術的表現。其實演講、溝通的目的是為了產生精神共鳴,心的聯結,更重要的是心靈的互通。不在於語言多華麗,聲音多慷慨,形式多豐富。我現在回想起來,讀過的書裡,印象最深刻作家是楊絳先生,4、5年前看的《我們仨》,她的文字有一種神秘的牽引力,在平近,平淡、平凡中俘虜人心。

最近非常火爆的UFC格鬥比賽中,中國選手張偉麗終歸所望,拿到了金腰帶!我非常欣賞她的樸實無華,一股韌勁!在成為格鬥運動員之前,之前的她是一名幼兒園老師,後來喜歡運動,在一家健身中心當銷售,雖然不善表達,很平凡的一個小女孩,但因為真誠,每次都是業績冠軍。採訪中她說:“因為我是真的熱愛運動,而且我相信,如果真的愛一個東西,別人一定會感受到。”

《道德圖》系列之三:社會道德


時間能證明一切,往往若干年過後,那些能打動你的,一定是走心的人或事。當然,除了真誠,技巧也要有,誰本誰末,誰主誰次,自我內心要有分明。

c、這麼看來,我們的身體其實也是個容器,如果肉體和心靈有一天受傷了,沒辦法承載天然道德,身體當然是不能丟的。那我們要做什麼?

我們要去修正,修補,不斷調整內心,足以保證它是好的,從而來承載天然道德。

就好像生活中工作不順,失戀,爭吵這些狀況出現。有些人會通過買醉,抱怨,或一些不理性的方式處理。不錯,當下確實需要發洩,但第二天醒來,除了頭暈暈的,世界和心不會有任何改變。要知道,是被困的心需要解救,而不是胃需要被灌飽。本質問題不解決,在家庭、工作、人際,以後還是會有同樣的事情發生。潛意識很奇妙,人生也很奇妙!

《道德圖》系列之三:社會道德


三、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1、見自己

我們中國人是很傳統的,不善於表達愛,往往體現在行動中。任虹老師在講解中國漢字的時候提到“戀愛”,她提倡人要學會和自己談戀愛,和家人談戀愛,和眾生談戀愛。

談戀愛?瘋了吧!大言不慚啊。

先別急,聽我慢慢講。作為四大古國之一的中國之所以源遠流長,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其漢字作為載體,漢字是象形字,是華夏兒女幾千年的經歷和精神的累積,繁體字裡體現的是整個宇宙觀。

戀愛這兩個字,首先看戀上部分,兩條絲帶中間是一個言字,言語是兩個人溝通的橋樑,心在下,內在,言語在上,是拉近2個人距離的紐帶;而愛,繁體字,上下都是爪,手拉手,心連心。戀愛的本質就是有話說,心連心,和自己,和他人。有了這兩個重要的因素,還“戀愛”不成嗎?

中國文字也是人生觀、世界觀的體現啊!

《道德圖》系列之三:社會道德


有時候我們會陷入一個怪圈,那就是《道德經》裡提倡處下,不爭,是不是讓我們一味隱忍,委屈自己的心?連別人誇你,都不敢大方承認,除了否定自己,還要貶低自己一番:“沒有啦!其實我也有很多的不好......”諸如此類。我覺得彥彥老師說的特別好,她說那不是真正的謙虛。我覺得有時候甚至還是一種虛偽的表現,要知道外在的表現只是一種禮術。

內心真正的謙和,是知道自己真的很好,很強大,很自信,並且能安守自己的內心。外表不卑不亢,不高傲視人;同樣也不把自己放得很低,顯得很卑微。不微不燥,處於中立。

2、見天地

愛自己和愛他人衝突嗎?不衝突。

如果愛自己的那個杯子裝滿了水,並且也有富餘,我們會把它分給需要的人對嗎?因為自己是滿的,不會覺得給了別人委屈或不甘心。掌握天道的人,知道自己內心的力量源泉在哪裡,如何獲得,所以不用擔心水之源會枯竭。

不論是道家說的天道,還是聖經讓我們無條件相信耶和華。都是為了讓心有一個安居之地,有一個寄託之所。心若沒有寄託,靈魂無依無靠,流浪流浪......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由內到外的那種。

《道德圖》系列之三:社會道德


3、見眾生

修身很重要有多重要呢?

那如果我們不去研究這個身體,不守住自己的身,也很難修自己的心,很難修大道。因為,你並沒有真正去體察自己,發現自己寶貴的部分,就沒有辦法更全面聯結自己。假如身心安定好了,才能去幫助別人,為社會做貢獻。

每個人重視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健康,用這樣一種維度,去影響別人,影響世界,其實這也是對世界一種莫大的貢獻。

一直強調愛自己,審視自己的。如果自己沒辦法安定,更不可能看明白這個世界,更沒辦法用一種新的維度,看到天地,看到宇宙。

就像我們坐在飛機上到的是大好河山,無垠的天空;站在低處,看到的都是細枝末節,垃圾,瑣碎的東西。

《道德圖》系列之三:社會道德


深入想一想,我們身體內的細胞,其實也像星球一樣,身體裡的菌群,比人類系統還要強大的存在,比我們所知道的還要強大。向內看這個微觀世界,我們人的個體已經承載整個宇宙。我們的心靈和身體就像一個個小房間,小國家,小系統。身體每個部位也是一個獨立的系統,比如心肝脾肺腎對應著金木水火土,它們也對應著各種情緒和能量。

那我們如何管理好每個細胞,每個系統,每個房間,如何做好自己的這個國王或者王后呢?

首先得讓他們相生,我們這個國王也要和身體內每個系統相生。

對內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值得研究,大學問。

不論是科技也好,各派提出的學說也好。到最後,我們會發現,很多東西都是相通的,這種道和能量又通過各種形式顯化出來,又回到原點的“一”。

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這個道理。

書不必讀多,讀經典的幾本就好。經典就是高維度。

《道德圖》系列之三:社會道德


看似不起波瀾的日復一日,會突然在某一天,讓人看到堅持的意義。晚安。

《道德圖》系列之三:社會道德


回顧: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分別講解了大道、天然道德(即天道)、社會道德(即地道)。他們之間的順序從大到小依次是大道、天道、地道以及人道。

《道德圖》系列之三:社會道德


一、社會道德

不崇尚賢德才能之人,百姓不為此相爭;

不以難得稀有之物為珍寶,百姓因此不做偷盜之事;

不炫耀引發慾望的財物,民心不為此受到迷亂;

所以聖人治理正事:淨化民心、滿足溫飽;削弱爭奪名利之心,強健筋骨體魄。

那麼,看似聰明的爭名奪利的“智巧”之人,就不敢為非作歹。

所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天下因此就沒有什麼不好治理的了。

所謂的社會道德和天然道德我們要學會分辨和區分。天然道德講究順其自然,而社會道德大到國家制度,小到家規,很多時候是違揹人性之道的。不論在歷史上還是現在,都會有社會統治者自上而下,以天然道德的幌子來綁架人民的精神和思維,從而淪為統治者的統治工具。

對於這兩者的理解很重要,也就意味著,有時候你在選擇一件事情,你要判斷它的性質是什麼,它是否符合你的內心,這樣能避免我們走彎路。這兩天我也在不斷請教彥彥老師,她不厭其煩的為我解答,讓我備受感動。

天然道德包含社會道德,但社會道德有不符合天然道德的那部分,用智慧,而不是用肉眼和耳朵,捨棄掉!不要讓他們佔據你內心太多的空間,畢竟我們內心的空間有限。

要知道,有時候我們所聽到的或者看到的,有可能只是某事情全貌的冰山一角,你的眼睛或者耳朵也會欺騙你。

《道德圖》系列之三:社會道德


可以說,過去20多年,我一直活在混沌的世界,追求著內心以為想要的名或利,看似真正得到了之後,並不像想象的那麼快樂,而是內心一種不可名狀的空虛。

現在我內心這個混沌世界,正在慢慢撥開雲霧。我知道,我當時是迷茫的,我想要的不是我人生的終極目標,我只達到了人生的階段目標。

但我一點也不後悔,仍然發自內心感謝過往,所有的經歷,好的或壞的。很多時候,我是很幸運的被保護著,呵護著,沒有經歷太多的苦難,至少我自己這麼認為,有時候的心態還真的很阿Q。

我當然知道這個世界也有很多不美好,掩耳盜鈴是“傻瓜式”做法,假裝活在“烏托邦”看不到也不可能,真的有一個“桃花源”其中往來種作,黃髮垂髫,怡然自樂?未來有沒有我不知道。但在現在的世界,至少我是個俗人,也有不可避免的貪慾,也在追求真的自己。

我所追求的是,看見了這個世界所有的美和惡,卻仍然選擇相信美好,做美好的人,追求我所愛,再去做更多利他的事。這是我目前覺得內心無比富足的事情。

心對了,距離就遠了。

《道德圖》系列之三:社會道德


二、天然道德和社會道德

a、天然道德就像水,社會道德就像裝水的一個容器,杯子也好,水壺也罷。

我很喜歡彥彥老師的這個比喻。有時候杯子容易髒或被毀壞,那麼我們就需要重新換另一個容器,不管以什麼形式,我們的目的是喝水。對嗎?

b、戰略和戰術也是同樣的道理。戰略是作戰目標,戰術是實現戰略的各種形式。比如實現人生的一個目標、夢想,這是我們的戰略,打工,創業當老闆是實現目標的一個形式。我們需要思考到底要用什麼樣的道去駕馭這個術,去實現人生目標,進而來用願景再來分解目標指導眼下的行動。

在這個過程,我們會遇到困難,會走偏,會被外界的聲音拉走,甚至被不符合道的名矇蔽雙眼。那這個時候,我們的內心必須要有一個覺察,時刻迴歸中正之道,回到平衡中來。做自己最好的老師,相信自己!

我記得一個多月前,當我報了很多課程,時間安排不過來的時候。有一個演講和讀道德經這兩件事時間衝突,當時我很糾結,我都想學,都不想放棄。這時,人的慾望之心在隱隱作祟。

後來,心之所向,我還是把時間留給了讀經典,因為在這個過程我的心被一種力量拉著走,我自然而然選我所愛。而我所心心念唸的演講技巧,現在看來,也是一種名,一種術的表現。其實演講、溝通的目的是為了產生精神共鳴,心的聯結,更重要的是心靈的互通。不在於語言多華麗,聲音多慷慨,形式多豐富。我現在回想起來,讀過的書裡,印象最深刻作家是楊絳先生,4、5年前看的《我們仨》,她的文字有一種神秘的牽引力,在平近,平淡、平凡中俘虜人心。

最近非常火爆的UFC格鬥比賽中,中國選手張偉麗終歸所望,拿到了金腰帶!我非常欣賞她的樸實無華,一股韌勁!在成為格鬥運動員之前,之前的她是一名幼兒園老師,後來喜歡運動,在一家健身中心當銷售,雖然不善表達,很平凡的一個小女孩,但因為真誠,每次都是業績冠軍。採訪中她說:“因為我是真的熱愛運動,而且我相信,如果真的愛一個東西,別人一定會感受到。”

《道德圖》系列之三:社會道德


時間能證明一切,往往若干年過後,那些能打動你的,一定是走心的人或事。當然,除了真誠,技巧也要有,誰本誰末,誰主誰次,自我內心要有分明。

c、這麼看來,我們的身體其實也是個容器,如果肉體和心靈有一天受傷了,沒辦法承載天然道德,身體當然是不能丟的。那我們要做什麼?

我們要去修正,修補,不斷調整內心,足以保證它是好的,從而來承載天然道德。

就好像生活中工作不順,失戀,爭吵這些狀況出現。有些人會通過買醉,抱怨,或一些不理性的方式處理。不錯,當下確實需要發洩,但第二天醒來,除了頭暈暈的,世界和心不會有任何改變。要知道,是被困的心需要解救,而不是胃需要被灌飽。本質問題不解決,在家庭、工作、人際,以後還是會有同樣的事情發生。潛意識很奇妙,人生也很奇妙!

《道德圖》系列之三:社會道德


三、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1、見自己

我們中國人是很傳統的,不善於表達愛,往往體現在行動中。任虹老師在講解中國漢字的時候提到“戀愛”,她提倡人要學會和自己談戀愛,和家人談戀愛,和眾生談戀愛。

談戀愛?瘋了吧!大言不慚啊。

先別急,聽我慢慢講。作為四大古國之一的中國之所以源遠流長,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其漢字作為載體,漢字是象形字,是華夏兒女幾千年的經歷和精神的累積,繁體字裡體現的是整個宇宙觀。

戀愛這兩個字,首先看戀上部分,兩條絲帶中間是一個言字,言語是兩個人溝通的橋樑,心在下,內在,言語在上,是拉近2個人距離的紐帶;而愛,繁體字,上下都是爪,手拉手,心連心。戀愛的本質就是有話說,心連心,和自己,和他人。有了這兩個重要的因素,還“戀愛”不成嗎?

中國文字也是人生觀、世界觀的體現啊!

《道德圖》系列之三:社會道德


有時候我們會陷入一個怪圈,那就是《道德經》裡提倡處下,不爭,是不是讓我們一味隱忍,委屈自己的心?連別人誇你,都不敢大方承認,除了否定自己,還要貶低自己一番:“沒有啦!其實我也有很多的不好......”諸如此類。我覺得彥彥老師說的特別好,她說那不是真正的謙虛。我覺得有時候甚至還是一種虛偽的表現,要知道外在的表現只是一種禮術。

內心真正的謙和,是知道自己真的很好,很強大,很自信,並且能安守自己的內心。外表不卑不亢,不高傲視人;同樣也不把自己放得很低,顯得很卑微。不微不燥,處於中立。

2、見天地

愛自己和愛他人衝突嗎?不衝突。

如果愛自己的那個杯子裝滿了水,並且也有富餘,我們會把它分給需要的人對嗎?因為自己是滿的,不會覺得給了別人委屈或不甘心。掌握天道的人,知道自己內心的力量源泉在哪裡,如何獲得,所以不用擔心水之源會枯竭。

不論是道家說的天道,還是聖經讓我們無條件相信耶和華。都是為了讓心有一個安居之地,有一個寄託之所。心若沒有寄託,靈魂無依無靠,流浪流浪......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由內到外的那種。

《道德圖》系列之三:社會道德


3、見眾生

修身很重要有多重要呢?

那如果我們不去研究這個身體,不守住自己的身,也很難修自己的心,很難修大道。因為,你並沒有真正去體察自己,發現自己寶貴的部分,就沒有辦法更全面聯結自己。假如身心安定好了,才能去幫助別人,為社會做貢獻。

每個人重視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健康,用這樣一種維度,去影響別人,影響世界,其實這也是對世界一種莫大的貢獻。

一直強調愛自己,審視自己的。如果自己沒辦法安定,更不可能看明白這個世界,更沒辦法用一種新的維度,看到天地,看到宇宙。

就像我們坐在飛機上到的是大好河山,無垠的天空;站在低處,看到的都是細枝末節,垃圾,瑣碎的東西。

《道德圖》系列之三:社會道德


深入想一想,我們身體內的細胞,其實也像星球一樣,身體裡的菌群,比人類系統還要強大的存在,比我們所知道的還要強大。向內看這個微觀世界,我們人的個體已經承載整個宇宙。我們的心靈和身體就像一個個小房間,小國家,小系統。身體每個部位也是一個獨立的系統,比如心肝脾肺腎對應著金木水火土,它們也對應著各種情緒和能量。

那我們如何管理好每個細胞,每個系統,每個房間,如何做好自己的這個國王或者王后呢?

首先得讓他們相生,我們這個國王也要和身體內每個系統相生。

對內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值得研究,大學問。

不論是科技也好,各派提出的學說也好。到最後,我們會發現,很多東西都是相通的,這種道和能量又通過各種形式顯化出來,又回到原點的“一”。

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這個道理。

書不必讀多,讀經典的幾本就好。經典就是高維度。

《道德圖》系列之三:社會道德


看似不起波瀾的日復一日,會突然在某一天,讓人看到堅持的意義。晚安。

《道德圖》系列之三:社會道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