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风筝,牵在他们手上 柳市“后抗疫时代”素描像

3月10日,乐清市连续23天“零新增”。新冠肺炎阻击,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终将迎来全面胜利。

“行走的智囊”乡镇干部、“白衣天使”医护人员、“村民的大家长”村干部、“知心妈妈”巾帼志愿者……后抗疫时代,柳市的“战士们”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

他们应战时,不曾犹豫,用责任与大爱筑牢城墙;他们转身时,只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欢喜

放下心,可以睡个好觉了

春天的风筝,牵在他们手上 柳市“后抗疫时代”素描像

胡锋拿着小喇叭向村民喊话。黄瀚 摄

“您好,请出示您的健康码。”在柳市镇彭桥村卡点,该村党支部副书记胡锋正在检查入村人员的信息。疫情严峻形势有所缓和后,胡锋感到肩上的担子明显轻了,与人说话都开朗轻快了许多。

此次疫情中,彭桥村结结实实成为柳市镇的“网红村”——由于家家户户居家隔离,生活物资短缺,本村爱心人士及周边兄弟村纷纷雪中送炭,送去猪肉、鸭蛋、蔬菜、馒头等。

但少为人知的是,防疫之初,该村的两名主职干部就因密切接触被集中隔离。胡锋临危受命,担任“总指挥”,与村委会副主任胡汉华、村纪委干部胡巨峰等人团结一心,带领彭桥村严防死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当时村里共有4名干部因集中隔离或隔离在外进不来,我们只有6个人,加上2名网格员(其中一名网格员为增援),每个人每天都要出动,6时开始值班、送物资,一直到23时。”胡锋回忆,有时碰上突发事情,还要忙碌到凌晨一二时。全村300多户人家,胡锋每天逐户查看封条的完整性,微信运动步数总在20000步以上。

好在,雨过天晴。如今,彭桥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以及在外的村干部都已回家。大家的任务简单多了,只需守卡点,两名主职干部每两天轮值,其他人每4天轮一班。担子轻了,胡锋感叹:“真高兴!可以睡个好觉了。”

坚守

穿脱防护服虽困难,我是能手

春天的风筝,牵在他们手上 柳市“后抗疫时代”素描像

杨秀丽在隔离病房上班。市三医供图

3月10日,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杨秀丽支援乐清市人民医院新冠肺炎重症隔离病房已有20天。

第一次穿上严密沉重的防护服,她仍记得那时感受,只觉得透不过气来。当时她还没熟悉新环境,就要立刻顶替下疲惫的战友上中班。虽然培训时已演练过几次,她依旧手忙脚乱,在战友们的帮助下才穿好了防护服。

患者们身上插管、上着呼吸机,她为他们翻身、拍背、吸痰、擦洗大便,这些平常的护理操作在全副武装的情况下变得十分困难。

20天来,她渐渐习惯这样的工作模式,一位阿婆在她的精心护理下病情有所好转,向她微笑,她感到激动与欣慰。

在防疫一线的这段时间,最难捱的,是下班后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两个孩子早早托付到了大荆妈妈那里,因为疫情,春节直到现在她一直没有回去。她的妈妈去年做了手术,身体不太好。这次在一线抗疫,怕他们担心,她一直没有告诉父母。孩子近期生日,她没有回家,承诺的生日蛋糕也没有兑现。听到孩子在电话里问:“妈妈,你今天回不回家?”她顿时没能忍住眼泪。

突击

咸菜坑里,开出了“爱心花”

春天的风筝,牵在他们手上 柳市“后抗疫时代”素描像

爱心咸菜“开团”。黄瀚 摄

近日,柳市镇店后村有这样暖心一幕:40多名巾帼志愿者、热心村民齐聚,帮助85岁的黄仁涛老人收咸菜。现场,志愿者们分工协作,有的进入坑中把咸菜捞出,有的把咸菜按每5公斤打包成袋,最终,这些咸菜整整装了7车。

随后,志愿者们驱车前往北白象、白石、乐清市区、柳市城区,以及柳市的黄华、七里港等片区的约100多个地点,送咸菜上门。据了解,除了老人孙子一辆车,其余车辆均为志愿者所出。

柳市“巾帼帮帮团”有关负责人黄威说:“我们得知阿公这里有4万公斤咸菜滞销,马上在群里发布爱心帮扶信息,卖出了2万多公斤。我们立即组织人员帮助阿公装运,那天全部送完已经22时了。”

记者了解到,在“巾帼帮帮团”的动员下,咸菜销售金额一直在增加。“‘巾帼帮帮团’助农爱心服务无添加酸菜第二次拼团开始!”3月10日,她们又发起了第二批活动。

连日来,柳市“巾帼帮帮团”多次开展滞销蔬菜团购义务活动。除了咸菜,她们还帮助胡家垟村的热心市民张池明向各大小区、村社赠送花菜,帮助智广草莓种植户成功销售草莓100多公斤。

记者了解到,这个热心团体的骨干力量,正是柳市镇各村的妇联主席们,她们是每个村的“后勤管家”。浃底村妇联主席石兰娥每天带领巾帼志愿者开展检查进出人员体温测量、宣传疫情防护等工作,并自己出资捐赠生活物资给贫困户;象虹村妇联主席郑芬组织巾帼志愿者给居家老人送蔬菜、饼干与水果;岐头一村妇联主席王海兰坚持帮村民代购食物和生活用品,每日6时起床,往往忙到下午才能吃上一口热饭;殿后村党员许玉霞作为村妇联主席兼网格员、卫生员,身兼多职,尽职尽责;胡家垟村妇联主席、网格员胡笑燕,不分昼夜参与防控疫情工作中;上五宅村妇联主席、调解员施乐娇自告奋勇,热情服务村民……这次疫情,她们冲锋在前,至刚也至柔,展现最美逆行正能量。

得意

孩子学数学,还是我来教好

春天的风筝,牵在他们手上 柳市“后抗疫时代”素描像

陈尊策在卡点值班。黄瀚 摄

3月10日17时40分,柳市镇新城社区管委会主任陈尊策回到家中,“爸爸,你回来了!”儿子的呼唤立时在耳边响了起来。“谁能想到,就是这样普普通通的‘下班、回家’,竟能让现在的我感到这么幸福呢!”陈尊策说。

其实,他从单位到家,步行只需10分钟。但就这10分钟路程,从正月初二起,他走了35天。

不能回家的35天里,他作为柳市镇最大疫情区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与社区党委书记范振武并肩作战,与16名社区干部一起站上防疫一线。

疫情阻击战初期,新城社区所辖的村出现了首个确诊病例,他带队到患者家中,接家属及密切接触者前往密切接触隔离点,并连夜排查人员,组织入户消杀。担心身上有病毒,他不敢回家,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将就了一夜。这一将就,就是数日。

正月初七,集中隔离点成立,由于辖区隔离人数最多,为了有效安抚隔离人员担忧的心情,新城社区班子全体入住隔离点,与隔离人员同吃住,监管服务不在话下。该社区管委会副主任余朴湖为了安心工作,把两个孩子都送到母亲家去了。

一手抓隔离监管,另一边,人员排查最令他们头疼。每每接获公安、三大运营商等交付的数据,他们需立即电话或实地排查,核实人员,该隔离的需做好疏导工作进行隔离,该解除的又要提交信息给予解除。“最多时一天排查了172个人。”陈尊策说。

他们承担着近距离病毒传染的风险,也默默消化着人们的不理解与埋怨。一次,一名密切接触者不愿隔离,他与范振武亲自上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安抚,才令其同意转移到隔离点。此时,早已过了凌晨2时30分,夜已深,陈尊策的工作还要继续,他回到住处,整理人员信息,一日事一日毕。“陈主任很尽责,尤其数据整理方面,十分细致。”该社区干部江成龙说。

他的生活渐渐回归正常。这时,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拿着数学课本来找他。“一直都是我辅导他学习的,以前都调皮,常常不听。”他得意地说,“现在知道了,还是爸爸教得好!”

责任

随时等待命令,需要我就来

春天的风筝,牵在他们手上 柳市“后抗疫时代”素描像

郑丽斌(右二)与她的战友们。市三医供图

“我随时等领导命令,什么时候上班都可以。”3月8日刚回家,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郑丽斌就向院领导发去信息,“需要我,我就来。”

1月20日起,她一直驻守感染科,不曾回家一步。疫情初期,发热患者增多,作为科主任,她几乎没有睡过一个整觉,第一个参与24小时值班。她每日对发热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上报,不停学习新冠肺炎相关知识,更新诊疗方案。

与此同时,医院增设发热诊室,选派多名医生助力值班。她担心同事们因防备不足被感染,对每个进入感染科的医护人员都爱护有加,安排吃住防护等问题。

除夕夜那天,新入住的一名患者没有吃饭,她就把自己的盒饭让出来给了患者,自己泡了碗方便面。

穿戴防护服很繁琐,为了节约资源,她的防护装备一穿就十来个小时,其间都不敢进食饮水,脱下防护装备后,脸上的印痕久久不能消退,连鼻子都被磨破了。

同事慰问时,她总说:“我不辛苦,来支援的医护人员比我更辛苦,我太心疼他们了!”

在隔离病房时,她顾不上联系家里,直到疫情缓解从隔离病房撤离出来,她才有空联系读初中的女儿,还与同事打趣:“我这段时间都忘记有女儿这回事了。”

近日,她向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表,由于在抗疫工作中表现突出,得到了组织肯定并给予“火线入党”。

承诺

一定抽时间,与未婚妻去领证

春天的风筝,牵在他们手上 柳市“后抗疫时代”素描像

张永在集中隔离点穿着白大褂当防护服,与前来探班的未婚妻合影。

“您好,请在这里填上您的基本信息。”“好的,这边备案好了您就可以开业了。”3月10日,在柳市镇行政服务中心,柳市镇村镇建设办干部张永正在接待前来提交复市申请的店主。而就在不久前,他还是柳市镇其中一个集中隔离点的主要负责人。

张永今年30岁,年前刚办了婚宴,本该利用休息时间好好陪伴家人,却因疫情形势严峻,与同为柳市镇干部的未婚妻赵茜茜双双投入防疫一线。“我们原本计划年后就领证,但现在还没办到。”赵茜茜告诉记者。

大数据排查时间紧迫,他主动请缨,哪怕半夜,也依然奋战在电脑前;集中隔离点任务危险,他挺身而出,在隔离点发现确诊、疑似病例的危险状况下,坚守不动摇,24小时严密布控,配合医护人员进入观测区域做好隔离人员的服务管理,清理大家都避之不及的各类垃圾,连夜处理各类突发状况;复工复产任务繁重,从隔离点撤下后,他仗着自己年轻,又申请前往窗口为市民开展服务。

他本是丈夫、儿子,这次疫情期间,却成为大数据的“统计员”、隔离点的“管理员”、服务窗口的“办事员”。哪里任务急,他就去哪里“救火”,哪里最危险,他又投身哪里……同事笑他为了工作不顾家,未婚妻哀怨的眼神抛过来,他这才拍脑门想到:“民政窗口开放了,我哪天一定抽时间,我们去领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