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的老人為什麼過七天為一七?

無名大丘


人死了按過去有錢人家,遺體在廳堂停放四十九天才出殯算第七個七,所以第一個七天就叫頭七。現在基本沒有人過七七,都是頭七就做佛事,佛事做後喪事就算結束。


李竹絲


死者為什麼要過七


“死後過七”就是指人死後,家人為其燒過七紙,即死後算起,每七天要去上一次墳,依次為頭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其中死者有幾個兒子,要避掉幾七,例如死者有一個兒子,即不能燒頭七,死者有三個兒子,就不能燒三七。無論幾個兒子,一般都不燒四七的。七七之中,五七最為重要,三七次之。

燒“過七”紙還有一個忌諱,就是“燒七不頂七”,每燒一七紙,要提前一天,即第六天即燒一七,第十二天燒二七,滿一個月燒五七。現在,農村外出務工的較多,規矩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由主家和重要的親友商定好燒五七的日子,舉行一個祭奠儀式也可以。


邵俊強52


人從死開始就為一天,比如今天老人不在了,那麼今天就算第一天,隔夜就算第二天,每7天算一個“七”。一般是頭七出殯,老人在家要放整7天,特殊情況提前或推後都行,但要讓陰陽先生看過才能決定。一般二七沒有什麼講究,到了三七家裡人要聚在一起懷念老人的功德。到四七不過。到了五七,也就是5*7=35天,也就是我們生下來已經到“滿月”了,這也是要大家聚在一起好好過的。六七不過。七七到後,大家要到墳地裡大哭一場,因為七七以過,我們的服喪期就滿了,就不需要在過什麼“七”忌日了。七七過後再過就是百日忌和週年忌日了。


長春翟國軍


燒七 燒七即“過七”,從老人死亡之日算起,每七天作一個祭奠的日期,稱作“燒七”。第一個七天叫“頭七”,第二個七天叫“二七”,以此類推,直到七七四十九天的最後一天稱為“盡七”。燒七時,孝子們要到墓前焚燒冥紙冥錢,慟哭一場,以示哀悼。此為小祭。

百期 死者亡故後100天,孝子要上墳燒化冥紙冥錢,或將死者亡靈請回家中祭奠。此亦為小祭,也稱“百日”。

週年 週年分頭週年、二週年和三週年。頭週年、二週年皆為小祭,只是頭週年規模稍大一些,但均只限於本家和出嫁的女兒等極近的親屬之間。屆時,主家將亡靈請回家中,設立靈位,焚化紙錢,以表紀念。三週年最為隆重,一般都要過大事,搭設祭棚,請鼓樂手、陰陽班子打醮唸經、呈獻紙活、花圈等。舊時,家中有長者亡故時,子孫三年內不準身著綵衣,不行娛樂,不能酗酒,不許歡笑,表示有重孝在身,待三年孝滿後方可恢復正常。現時,除三年內本家不貼紅對聯外,其他多不甚講究。


最愛大武清


“七”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數字,可以說人的一生,與七都是分不開的。既然談到“七”,就要涉及一些非主流的話題,這些話題可能會顛覆您的三觀,所以請路過的朋友高抬貴手,不喜勿噴!

“七”與人生

《易經·復卦》中有“七日來複”的說法,意思是說,七天代表著一個輪迴,或者說是一個週期。一個人從入住母親子宮的當天起,就與“七”結下了緣,胎兒的發育,以七天為一個階段,總共三十八個七天,胎兒發育成熟,然後再過四天,胎兒出生,這個週期相當於是一個定數。

一個人出生以後,仍然離不開“七”,從大的方面講,七年一個週期,比如女人,二七年齡,也就是十四歲,開始來月例,三七發育完全成熟,四七達到巔峰,這是生兒育女的最佳年齡,過了這個年齡,基本上就算是大齡產婦了。

五七年齡,就開始走下坡路了,身體各項機能開始下行,過六七,到七七時,進入更年期,各方面開始變的古怪,月例也慢慢停了,然後就是退休,慢慢靜候死神的親吻。象這些數字,幾乎就是一個定數,誤差非常小,至於為什麼這樣,誰也說不清楚。

“七”與輪迴

人死以後,民間盛傳會有靈魂離開,其實按正統的經典記載,靈魂之說是不靠譜的,你越是信有靈魂,就越是在輪迴中無法解脫,所以象佛家的經典,就告訴我們,不要相信靈魂,他們有一個說法叫“中陰身”。

按照三世輪迴的原則,一個人嚥下最後一口氣,他就和這一生的所有一切說拜拜了,不會再產生任何的聯繫,因為這一生的報應已經受完了,所以不存在人死後靈魂再回來這一說法。

人死後它下一生是什麼樣子,他的“中陰身”也會是什麼樣子,比如一個人死了,他來生該做一隻狗,那麼他的“中陰身”就是狗的樣子,只不過身形會略小一些。我們平時看到的所謂某個人的靈魂,其實並不是他的,只是一些鬼道眾生變成他的樣子來偷吃供品罷了。

“中陰身”同樣是七天一個輪迴,七天內如果不能投生,就死了,然後再生一次,還是七天,這樣反覆最多七次,也就是七七四十九天,就必須要投生,這也是個定數,所以民間才會有從頭七開始,一直要過完七七這樣的一個傳統。

“七”與修行

這是講的普通人,聖賢修行的過程,也離不開“七”,當年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就是坐了六天六夜,一直到第七天早上才睹明星而悟道,從此大徹大悟,修行圓滿而成佛。


所以在佛教界,至今一直流行著一個“打七”的傳統,修禪宗的叫“打禪七”,修淨土的叫“打佛七”,等等等等。總之就是效法釋迦牟尼佛七天證道的公案,通過七天的集中修行,希望在境界上能得到大的突破。

其實不只是我們東方文化中這樣講,在西方文化體系中也是一樣的,比如《聖經》中也提到了上帝七天創世界的說法,而且我們現在用的一週七天這個習慣,也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因為他們每七天就要到教堂禮拜一次,所以我們也把一週稱為一個禮拜。

總結

總之,“七日來複”這個規律,並不是誰發明創造的,這是一個客觀規律,人們只不過是發現了它而已,“七”的秘密還有多少,目前還不能得知,相信隨著科學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信息被我們捕捉到,一直到“七”的秘密徹底被揭開。


澡雪堂主談國學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這是民間流傳下來的寄託哀思的一種方式;

從老人死亡之日起算起,每七天做一個祭奠的日期表示對死者哀悼和懷念,所以把七天當做一個階段,一共七個階段,過了49天后徹底與世人脫離關係,所謂死的徹底,這個時候就該醒你從悲傷的情緒中恢復過來,不要一直沉浸之中,畢竟生活還是要繼續。




農民彩姐


這是數學性的答題,沒有什麼講究。人從斷氣當天算起,查夠七天為一個祭日,總共七個祭日,叫盡七,共四十九天。我們這裡興十七,去世一個人是七天一個祭日,兩個都去世的,叫連七,意思是這一個七天第七日就是下一個七天的第一天!還有一重要問題,在去世的人七天祭日只要沒有過完,碰到送祖宗,清明,中元鬼節,十月一日,不得為新亡人燒紙,怕燒亂七紙!切記!


我是一號傻子


這個說法是老一輩傳下來的,每個人老人死了,要過七,要過七個七,等於四十九天,但具體的問題也沒有科學的說法,就是老人家傳下來,也沒有書本記載和法規依據,之所聽先輩這樣講,你們覺得呢。



全叔愛生活


各地有各地的講究,山西晉東和河北井陘交界講究,過一,二,三七和七七(也叫盡七)然後按節氣走(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埋葬後第一個清明節過新節,提前兩天上墳,原則上下葬時的親戚都來,一般的過一週年和三週年,三週年比較隆重。

不過現在的城市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哪的人都有,各是各的講究,沒有對不對之說,你信啥就是啥,盡了孝到就安心了。


蒸汽機車迷


從老人去世的日子算起,七天為一七,十四天為二七,二十一天為三七,二十八天為四七,三十五天為五七,四十二天為六七,四十九天為七七。怎麼做七,按當地的風俗習慣就行了。現在我們一週是七天,很好算的,一看日曆就知道了。例如:老人是星期三去世的,那麼一七就是星期二,二七就是下一個星期二,三七就是再一個星期二.........以此類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