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瓦茨克:是多特的英雄,天才的管理者,還是逐利的商人?

從2005年擔任多特蒙德CEO至今,漢斯-約阿希姆-瓦茨克已經執掌了黃黑軍團接近15年。在此期間,他成功讓多特蒙德擺脫破產危機,並重新迴歸歐洲一流球隊的行列。但連年不斷出售重要球員,也令不少黃黑擁躉感到麻木與厭倦。這位出身政治家家庭的商科高材生,究竟是一位天才的管理者,還是一位逐利的商人?

多面瓦茨克:是多特的英雄,天才的管理者,還是逐利的商人?

多特蒙德CEO瓦茨克

從廢墟中站起的領路人

1997年,多特蒙德取得了隊史上的第一座歐冠冠軍,也是他們在90年代的第5座重量級獎盃。沉浸在喜悅中的黃黑軍團慷慨的為薩默爾、查普伊薩特等功臣大幅加薪,同時興致勃勃的制訂了宏大的計劃,不僅要與班霸拜仁慕尼黑繼續爭奪德國足壇的頭把交椅,更要揮舞支票,加大引援投入逐鹿歐洲。野心的驅使,讓當時的多特高層選擇在資本市場上進行豪賭。

2000年10月31日,多特蒙德在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上市,籌集了超過一億歐元的資金,用以支持威斯特法倫球場的兩次擴建,以及引進強援。多特與資本市場的蜜月期是甜美的,錢袋飽滿的黃黑軍團先後引進了羅西基、科勒、阿莫魯索等強援,其中阿莫魯索的2500萬歐元轉會費還刷新了德甲引援紀錄。瘋狂的支出也在競技上得到了回報,2001-02賽季,多特蒙德再度舉起德甲“沙拉盤”。

多面瓦茨克:是多特的英雄,天才的管理者,還是逐利的商人?

1997年,多特奪得歷史上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歐冠冠軍

但隨著時間推移,資本遊戲的副作用也開始顯現。多特一擲千金引進了多位球星,也讓自己背上了沉重的財務包袱;但為了維持競爭力,多特又要繼續高昂的投入。很快,多特不得不開始舉債經營。在球場上,多特的表現也迅速下滑。2002-03賽季,多特未能完成衛冕,僅取得德甲第3,2003-04賽季初的歐冠資格賽中又被布魯日淘汰。

競技成績的低迷嚴重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歐冠資格賽出局當日,多特的股價狂跌16%,並一瀉千里到每股2.5歐,不足2000年發售價(11歐)的四分之一。競技成績的下滑、股價的暴跌、鉅額負債帶來的利息、球星的高額工資負擔,以及“基爾希事件”的影響,重壓之下的多特蒙德陷入了入不敷出的惡性循環。2005年,多特的負債達到了1.25億英鎊,走到了破產邊緣。

多面瓦茨克:是多特的英雄,天才的管理者,還是逐利的商人?

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前的“牛熊對峙”

在球迷與股東的憤怒聲中,當年高喊“我們投資石頭與雙腳”、力推多特上市計劃的尼鮑姆退場,1979-1986年曾兩度就任的功勳主席萊因哈特-勞巴爾重新執掌球隊。拯救黃黑軍團的具體計劃,則由俱樂部CEO漢斯-約阿希姆-瓦茨克負責實施。瓦茨克出生於一個政治家家庭,他的父親漢斯曾經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議會擔任議員長達15年。瓦茨克大學時主修工商管理,在30歲時開辦了一家主營工業防護服的公司。

2001年起,瓦茨克開始擔任多特的財務主管,並在2005年轉職為CEO,與首席財務官特雷施一同嘗試拯救多特。面對財政危機,瓦茨克充分顯示了他的專業能力。他與摩根士丹利投資銀行的奧利弗-科仁合作,獲得了一筆15年的8000萬歐元貸款。5100萬用來購回球場51%所有權,大大縮減每年支付的租金,其餘用來平衡債務。

他還與各大讚助商延長合約,保證球隊未來有穩定的現金流,並以此說服債權方延長多特蒙德的還款期限。當年豪購而來的羅西基、阿莫魯索等球星也被瓦茨克果斷出售,以換取資金及節約開支,工資支出從2003年的5700萬歐元急劇下降到2006年的2580萬歐元。收緊開支導致多特蒙德的成績長期徘徊在德甲中下游,管理層也因此遭遇了巨大壓力。不過在瓦茨克的多方周旋下,多特蒙德終究成功的度過了債務洪峰。

多面瓦茨克:是多特的英雄,天才的管理者,還是逐利的商人?

瓦茨克的得力助手,多特蒙德CFO特雷施

“點球成金”三人組

從財務深淵中將球隊拉出之後,瓦茨克開始嘗試讓球隊在競技場上找回榮光。世紀初寅吃卯糧帶來的後患令這位工商管理高材生心有餘悸,於是他開始尋找其他的方法。彼時,一本名叫《Moneyball》的體育管理學著作正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暢銷。書中,美職棒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經理比利-比恩利用數據分析方法,尋找身價不高但是富有潛力的球員,並以此打造出了一支低成本、高實力的球隊。這套方法也被稱為“魔球理論”

多面瓦茨克:是多特的英雄,天才的管理者,還是逐利的商人?

比利-比恩的事蹟,後來被拍成電影《點球成金》

瓦茨克很快就拜服於“魔球”的魔力,尋找有潛力的年輕球員以提升球隊實力,將來還可以以遠高於買進價的數額出售,以此實現競技與經濟的雙重豐收。青訓也是瓦茨克復興計劃的重點,21世紀的頭十年多特在轉會市場上小心翼翼,但對青訓卻非常慷慨。“大黃蜂”是最早使用“Footbonaut”訓練機的俱樂部,這個可以自動發射足球、訓練球員反應與技術的鐵籠造價達100萬歐元。

瓦茨克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在多特的招募團隊中,還有兩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一是俱樂部的體育主管邁克爾-佐爾克。球員時代,佐爾克將整個職業生涯都奉獻給了多特蒙德,為球隊出戰過463場比賽,因一頭飄逸的長髮而被球迷們暱稱為“Susi”。在瓦茨克成為俱樂部CEO之後,佐爾克被邀請回到球隊任職。

多面瓦茨克:是多特的英雄,天才的管理者,還是逐利的商人?

邁克爾-佐爾克

另一位關鍵人物,是號稱“鑽石眼”的斯文-米林斯塔特。米林斯塔特的球員生涯並不顯赫,2002年起,他開始涉足管理崗位,第一份工作是在威斯特法倫黑爾納俱樂部做助理教練,輔佐何塞-莫萊斯,後者後來曾擔任穆里尼奧的助手,先後效力波爾圖、切爾西與皇馬。2006年,米林斯塔特被瓦茨克所招募,成為了多特球探團隊的負責人。

瓦茨克與他的幕僚們支持新技術在足球領域的運用,多特蒙德是著名球探系統“Scout7”的第一批用戶之一,也是最早使用視頻分析來挑選球員的俱樂部。香川真司就是多特蒙德球探團隊所發掘的璞玉之一,米林斯塔特親自前往日本觀看他的比賽,並帶回了超過10份視頻資料交給團隊研判。引進香川真司時,多特蒙德僅僅花了35萬歐元的青訓補償金,但兩年後賣給曼聯時,獲得了1600萬歐元的轉會費。

多面瓦茨克:是多特的英雄,天才的管理者,還是逐利的商人?

米林斯塔特

香川真司的成功,也體現了瓦茨克的另一項理念——不斷擴張自己的網絡,從中小俱樂部與非足球強國中尋找表現突出的球員,以此避免陷入競價大戰。萊萬多夫斯基(480萬歐元購自波茲南萊赫)、皮什切克(免籤自柏林赫塔)、京多安(550萬歐元購自紐倫堡)等都是在這一理念下被髮掘。2019年末,多特蒙德捷足先登,搶到了歐冠表現神勇的挪威前鋒哈蘭德。但早在2016年,黃黑軍團就注意到了哈蘭德的存在,並將其加入了跟蹤列表。

很快,瓦茨克與同僚們就打造出了一支低成本、高潛力的年輕隊伍。2008年克洛普入主威斯特法倫球場,在少帥先進的壓迫與衝擊戰術加持下,蟄伏多年的“大黃蜂”終於迎來了爆發。2010-2012年,瓦茨克精心組建的多特蒙德青年軍贏得了德甲兩連冠;2013年,他們還殺進了歐冠決賽,不過遺憾的輸給了老對手拜仁慕尼黑。

多面瓦茨克:是多特的英雄,天才的管理者,還是逐利的商人?

克洛普讓多特重回歐洲頂級行列

計劃比賬戶更吸引人

踏上溫布利的草坪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青年軍的光輝成績引來了眾多豪門的覬覦。格策、萊萬多夫斯基、京多安、姆希塔良等先後脫下了黃黑色戰袍,這意味著多特必須及時尋找替代者。與此同時,足壇的形勢也在變化。數據分析與視頻研判等方式開始被各大俱樂部廣泛運用,越來越多的豪門開始在到國外蒐羅有天賦的年輕球員並早早加入青訓系統,這意味著多特蒙德不再能像過去發掘萊萬多夫斯基一樣輕鬆發現小球會與小國中的遺珠。

多面瓦茨克:是多特的英雄,天才的管理者,還是逐利的商人?

取得成功後,“黃金一代”被各大豪門迅速拆解

對此,瓦茨克也調整了多特蒙德的策略。除了過去屢立奇功的球探網絡之外,各大豪門的青訓營也成為了多特蒙德的人才富礦。在瓦茨克看來,不少球隊的青訓營中都存在不得志的年輕人:有的球員被原先球隊的教練低估;有的球員已經展露天賦但還不足以擠進一線隊;有的球員不想在低級別球隊中租借輾轉,而是期待穩定而長期的職業規劃。

早在克洛普時期,多特蒙德就已經成功進行過類似的交易。“黃金一代”的後防中堅胡梅爾斯出身拜仁慕尼黑青訓,並在南部之星上演了德甲首秀。不過這位年輕的中衛並沒有得到過多的關注,2008年以租借加420萬歐元買斷費的方式被出售給多特蒙德。8年之後拜仁將合同僅剩1年的胡梅爾斯再買回來時,則付出了3500萬歐元。

多面瓦茨克:是多特的英雄,天才的管理者,還是逐利的商人?

胡梅爾斯當年並未得到拜仁重視

財力上多特蒙德無法與頂級豪門相比,無法對意中的球員開出肥約。但是瓦茨克敏銳的意識到,對於上升期的年輕球員來說,一份科學、詳細的發展計劃,要比銀行賬戶裡的數字更吸引人。招募傑登-桑喬的過程中,多特蒙德就是以此擊敗了桑喬當時的東家曼城,“大黃蜂”開出的合同並不如曼城豐厚,但更多高水平比賽的機會,讓多特贏得了這次競標。

17歲的美國小將雷納則是從曼城的姊妹球隊紐約城轉投而來,這位球員的父母都是美國國腳,在很多球探眼中天賦不亞於普里西奇。2017年與多特蒙德簽約時,合同中不僅規定了雷納的個人待遇,也對他的未來進行了承諾:包括與一線隊一起訓練、進入一線隊的時限、主要擔任的位置、甚至承諾了在對陣德甲強隊時,雷納可以擁有一定“練級”時間。

多面瓦茨克:是多特的英雄,天才的管理者,還是逐利的商人?

本賽季崛起的新星雷納

這樣做並非沒有風險,潛力新星也意味著並不成熟。例如從皇馬租借而來的邊後衛阿什拉夫,他在2017-18賽季的國王杯中犯下大錯導致白衣軍團出局。但是德甲相對寬鬆的競爭環境,讓瓦茨克決定承受這種代價。近年來,德國傳統工業衰落,依託魯爾區能源產業的沙爾克04、背靠大眾集團的沃爾夫斯堡等勁旅隨之式微,德甲事實上已經成為了拜仁慕尼黑與多特蒙德的二龍戲珠。近賽季中,多特僅有1次無緣歐冠資格,完全有能力為年輕人支付學費。

“每個球員都有他的價格”

2017年夏天,多特蒙德完成了隊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出售——以1.25億歐元將奧斯曼-登貝萊賣給了巴薩,這一數字超過一年前引進法國人(1500萬歐元)的8倍。賬目上大黃蜂收穫頗豐,但這樁轉會的過程卻令很多多特球迷難以接受,甚至感到屈辱——為了前往巴薩,登貝萊不惜以罷訓的方式要挾多特。

面對球迷與媒體的詰責,瓦茨克表示,“每個球員都有他的價格”。多特蒙德並非完全沒有立場,2017年夏天,他們先後4次拒絕了巴薩的報價。不過面對超過1億歐元的淨利潤,瓦茨克終於沒有拒絕。與登貝萊類似的事情半年之後在奧巴梅揚身上再次上演,以6400萬歐元轉會的加蓬前鋒離隊之前同樣以罷訓相要挾,至今仍不時與老東家惡言相向。

多面瓦茨克:是多特的英雄,天才的管理者,還是逐利的商人?

奧巴梅揚與瓦茨克在社交媒體上大打口水仗

在一些球迷與媒體看來,瓦茨克的行為頗有些“分裂”。一方面,多特蒙德CEO是“50+1”政策的堅定支持者,堅決反對資本與財團控制俱樂部,對愈發膨脹的轉會市場嗤之以鼻。但另一方面,瓦茨克又嚴格踐行著“足球就是生意”的原則,一樣渴望金錢與利潤。“每個球員都有自己的價格”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就是隻要報價足夠,那多特蒙德就沒有非賣品。

如今的瓦茨克也開始聽到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多的球迷不願做“拜仁之外最強的球隊”,對年復一年送別關鍵球員感到厭倦。拜仁已經連續7年贏得德甲冠軍,背靠阿迪達斯的南部之星固然在財政上有天然優勢,但堅決留住核心球員也是拜仁成功的因素。諾伊爾、萊萬多夫斯基、羅本、裡貝里等核心球員始終處於拜仁貿易壁壘的保護下,這無疑令很多多特球迷感到羨慕。

多面瓦茨克:是多特的英雄,天才的管理者,還是逐利的商人?

統治德甲的7年中,拜仁始終穩定保持著核心陣容

當年差點讓多特蒙德破產的資本遊戲,也再一次成為了瓦茨克的掣肘。很多球迷購買了多特的股票,但俱樂部股東和球迷之間的利益並不是始終一致。許多股東都會決定在俱樂部取得競技成功,甚至還未正式奪冠時,就高價兜售股份兌現收益,而並不會等到轉會窗或者是下一個賽季開始。但是股東的減持又會減少俱樂部的轉會資金,妨礙球隊引援。

此外,作為一家上市俱樂部,多特有義務將所有可能影響股價的重大事件及時向股東披露。因此在引援時,多特經常不得不“打明牌”。2013年歐冠決賽前夕,多特宣佈了格策離隊的消息,當天股價狂跌7%,球隊在場上的表現也受到了一定影響。但多特也沒有其他選擇,因為對關鍵球員的報價,以及重要的轉會操作,都是影響股價的重要事件。

要榮譽,還是要金錢?

大洋彼岸熱刺的崩潰,已經給瓦茨克提供了足夠的反面教材。列維與波切蒂諾同樣將白百合打造成了一支朝氣蓬勃的青年軍,但猶太主席始終嚴格控制球隊薪資支出,也缺少爭奪獎盃的野心。2018-19賽季,熱刺打進聯賽盃半決賽、歐冠決賽,英超也一度衝到第二,最終卻依舊四大皆空。待遇存在差距,榮譽也無力追逐,悲壯的征程與殘酷的現實導致不少熱刺球員心生去意,隨之而來的就是2019-20賽季初的大崩潰。

多面瓦茨克:是多特的英雄,天才的管理者,還是逐利的商人?

熱刺的慘烈崩潰,足以提醒瓦茨克

當然,瓦茨克也並非全然不知變通。登貝萊、姆希塔良與京多安帶來的巨大收益,讓多特繼續堅持尋找年輕天才球員的腳步。但是近幾個賽季中,多特也開始尋找有經驗的、正處於職業生涯巔峰期的球員。2018年多特簽下了29歲的維特塞爾與27歲的德萊尼,2019年夏窗兩大新援索爾根-阿扎爾與舒爾茨都是26歲。

從年齡與轉會費上看,這些球員已經不可能通過進一步的轉賣來獲得經濟利潤。買下他們的意義更多在於場上,期待這些球員能夠延續自己在舊東家的出色表現,為多特帶來重量級的榮譽。瓦茨克的轉變,在“叛將”胡梅爾斯身上體現的更加明顯。胡梅爾斯當年離開球隊的過程並不愉快,但3年之後,瓦茨克還是選擇將他帶回威斯特法倫,希望他的經驗與實力能夠補全黃黑軍團在後防線上的短板。

多面瓦茨克:是多特的英雄,天才的管理者,還是逐利的商人?

胡梅爾斯迴歸,昭示著多特轉會計劃的新調整

經歷了十餘年的建設,瓦茨克不僅將多特蒙德從財務深淵中拉出,還讓黃黑軍團再次成為了享譽歐洲的勁旅。不過眼下,這支德甲豪門已然到了新的十字路口。或是繼續擔當潛力新星的“加工廠”,但永遠被頂級球隊的陰影籠罩;或是制定更宏偉的計劃,向食物鏈的上游發起挑戰。瓦茨克作為多特的掌舵人,如今無疑要思考全新的命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