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挂起拆除改造标语,68岁的西安市体育场真要拆了

门口挂起拆除改造标语,68岁的西安市体育场真要拆了

门口挂起拆除改造标语,68岁的西安市体育场真要拆了

摄/陈团结

西安市体育场要拆了。

体育场东门口已经悬挂起来的标语“拆除改造老旧市体育场 原地建设美丽运动公园”也证明,这次是真的。

位于西安市西五路26号的西安市人民体育场,西安人亲切地称它为市体育场。始建于1952年,是西安市城区最早的一座综合性体育场。

门口挂起拆除改造标语,68岁的西安市体育场真要拆了

摄/陈团结

这里有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馆、乒乓球馆、游泳馆等,曾是陕西国力足球队的主场,第四届城运会足球赛场。

它的对面就是革命公园,每天来这里休闲娱乐和锻炼的人很多,有些老年人几十年来坚持来这里进行晨练。

3月12日上午,百理君从多个渠道了解到,由于西安市体育场建筑年代久远,设施配套陈旧老化,功能欠缺,布局散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西安市政府决定对它进行拆迁改造。围挡等工作由新城区在做,相关的横幅已经悬挂在了场馆门口。

以后,这里会变成一座大型的现代城市运动公园,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的体育文化服务。

01

门口挂起拆除改造标语,68岁的西安市体育场真要拆了

摄/陈团结

市民朱先生今年49岁,以前住在马厂子附近,1979年,他8岁的时候,和每年夏天一样,约了同学一起去西安市体育场北门口附近游泳。“我记得很清楚,有儿童池,也有成人池,旁边有售票点,一张游泳票是5分钱,儿童池是孩子们的乐园,有深水区,也有浅水区,里面密密麻麻的孩子们,一玩就是一个下午。”

朱先生说,门口还有卖烤红薯、棉花糖、甑糕等小吃,每次游完泳,非常累,非常饿,就会买点小吃充饥,“很多人还喜欢在这里打篮球,我也打过,可那时太小了。”

西安市体育场承载了他几乎童年的所有记忆。后来,朱先生家搬到了城西,他也慢慢长大了,就不太去西安市体育场了,“算了来,有20多年没去了。”

得知体育场要拆除,朱先生有些不舍,毕竟在这个场地上,曾经有过那么多的美好,“打算周末带孩子过来,给他讲讲我小时候的故事。”

02

59岁的常先生支持西安市体育场的改建,但他眼下最担心的是,自己积压的货,应该咋处理掉。

上世纪80年代左右,常先生就从陕北老家来体育场附近开小商店卖服饰了,他清楚地记得,那时候的体育场里的田径场,只有场地,没有主席台,只有篮球场,没有足球场,即使简陋,也吸引了全市喜欢健身运动的人过来,“一到周末,人都是满的,大家在这里运动的场面,是那么的鲜活啊!”

最开始,游泳池是在北门口的位置,后来,游泳池拆了,在原地盖成了门面房,常先生就承租了其中一间,卖起了泳衣,生意一直很好,冬天生意更好,大家会去海边旅游,就到这里来买泳衣,“卖的时间长,大家信赖我们,主要是市体育场算是我们的金字招牌,每次提说是在市体育场门口做生意,也觉得骄傲。”

常先生感叹着说,直到两三年前,网购兴起,他的泳衣就卖不动了,到体育场里来的市民也没有以前多了。这几天,已经有人来通知拆迁的事宜,他支持改造,但会操心着店里的货,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03

张先生65岁了,是一名退休了的体育老师,以前在西安市业余体育学校带过课,他从6岁就在体育场训练。张先生清楚地记得,那时候,体育场破烂得很,就一个田径场,跑道的材质是炉渣,线是用石灰画成的,每次一跑完就得重新画,直到1993年左右,才更换成了塑胶跑道。

门口挂起拆除改造标语,68岁的西安市体育场真要拆了

摄/陈团结

张先生上午在学校上文化课,下午就过来进行田径训练。他住在附近,所以几乎每天都要来一趟体育场。大学毕业后,他在附近的一所学校当体育老师,经常组织中小学运动会,他是教练和裁判,就觉得体育场的变化也很大,周围最初是平房,渐渐地,有高楼了。体育场里还盖了训练楼,有羽毛球场地、乒乓球场地、柔道、摔跤的场地等都有,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西安市体育场周围还有好几所中小学,每年开运动会都在这,一年要承接上百场大小比赛,“不仅仅我,很多人对体育场都充满感情,”张先生说,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西安市体育场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

因为工作的原因,张先生去过全国各地很多城市的体育场,一对比,他能够明显感受到,西安市体育场的设施已经落后了,田径场没有热身道,没有助跑道,没有缓冲道,改建很有必要。

04

一位曾在西安市体育场里工作过的王先生,曾参与体育场田径场、篮球场的建设,12日,回顾在体育场的岁月,他将不舍全部写在了脸色。

体育场是1952年建成投入使用的,综合训练房是1964年建成的,田径场是1975年开建、1980年建成使用的,1990年亚运会之前,这里举办过明星演唱会。还曾举办过自行车飞跃活动,西安市四年一届的市运会,都在这里举办。1997年,省体改造时,这还办过省运会的开幕式,曾是城运会女足的主场,八一队的主场,国力的主场……

门口挂起拆除改造标语,68岁的西安市体育场真要拆了

这一幕幕,王先生都如数家珍。

他对西安市体育场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1989年,才在这里上班时,篮球场要维修,地面是土场地,要压实,他和同事就拉磙子来回地压。田径场的塑胶跑道的使用年限是8到10年,但在他们的维护下,使用了20多年。尤其是足球场的草坪,每个夏天都是早上5时许就起来割草,担心天亮了,草坪的刀割的伤茬会被太阳晒的死掉。

“我把体育场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王先生说,有时候看见场地里有人吐痰,或者携带尖锐的物品进去,心里就难受,哪怕是被骂多管闲事也会去制止。

王先生也承认,历经了50多年的风风雨雨,这个体育场已经太老了,功能设施老化,也不能再承接大型赛事,所以,提升改造是必须的。

只是新的场地再也不会是伴随王先生那么多年的那个场地了,它会去陪伴另外一拨人的成长,填充另外一拨人的记忆,“有机会去拍拍照片,如果拆掉了,也会翻着照片去回忆。”

05

门口挂起拆除改造标语,68岁的西安市体育场真要拆了

摄/陈团结

很多市民关注,西安市体育馆以后的样子会是怎样的?

百理君联系了多个部门,也未得到明确答复。

3年前媒体曾报道说,市体育场改造规划在用地上全部保留了现有体育用地,确保其用于体育场馆建设。布局上将落实“一场两馆”的规划思路——“一场”,保留并重建原有主体育场;“两馆”,在西北侧新建综合球馆及配套的小型训练馆,在东北侧新建游泳馆。同时,延续原有南北轴线,形成景观视廊。

在功能设计上突出公益,要在承办体育赛事的同时,为市民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提供场地与平台,同时发挥应急避难和人流集散功能。在综合服务上,还将为市民提供一站式体育文化服务,通过地下的综合开发及建设大型停车场地,为解决区域交通及缓堵保畅提供有力支持。

知情人说,多部门也曾对这个方案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实施的方案,也肯定是最科学、最合理的。

12日上午,体育场的西门和北边的正门,已经关闭,东门有门房,不允许无关人员进入,但已经有市民自觉地前往体育场,用拍摄照片和视频的方式,表达对它的眷恋。

虽然不舍,但大家更期待一座新型的、现代化的体育公园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老板,这两个月赔了多少

☞☞她降生在新冠肺炎肆虐的春天

☞☞逆行而上||陕西萌妹子的“武汉日记”

☞☞致敬英雄!小区村庄解封了,他们却再也回不去家了

☞☞全国火线提拔一批抗疫有功干部,陕西15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