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公園的變遷

隨筆與畫作系列——

北湖公園的變遷

北湖公園的變遷

作 者:李向華

因為自小在沙坪長大,我對“北湖公園”既熟悉又親切,2016年曾專門畫了一幅《北湖古韻》,反映北湖公園的景象。

北湖公園原先叫“湖上公園”,緊靠沙坪河,是在上世紀五十年“大躍進”時期前後,由鶴山縣城的幹部職工、居民群眾、學校師生義務勞動開挖築堤建成的,它是新中國成立後沙坪鎮的第一個公園。因公園位於沙坪城區北側,1982年在公園內建成“北湖賓館”後,人們開始習慣稱其為“北湖公園”或簡稱“北湖”,而漸漸不稱“湖上公園”了。

北湖公園的變遷

注:畫作《北湖古韻》(局部)

半個多世紀以來,北湖公園幾經改造、擴建、升級,見證了時代的發展變化,承載了老沙坪幾代人的鄉愁。老一輩的沙坪人現在還記得,這個地方原來是一片河灘和河涌交積的水網之地,沙坪河三面環繞其中,具備挖掘湖泊和堆砌小島的天然條件。

北湖公園在規劃和興建之初,工程主要包括堆砌湖心小島,挖掘環島湖泊,築砌湖邊堤圍等,在靠近公園的沙坪河邊還建有船舶碼頭和排灌站。曾經參加公園建設的“老沙坪”,都說公園是用肩膀“擔”出來的,那時沒有機械設備,搬泥、搬磚等什麼都是靠“擔”,但硬是“擔”出了一個8.3萬平方米的湖面來。當年講集體主義、講勞動光榮的沙坪人,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建成了亭閣、九曲水泥橋、環湖林蔭道等,令昔日的荒蕪之地變成了秀麗的園林式公園。1973年底,湖心島闢作“高鶴縣中國旅行社”(前身為華僑旅行社)用地,建設了一幢“主樓”,內有旅業、餐廳、旅遊部、商場等。

北湖公園的變遷

北湖公園的變遷

那時縣城沙坪城區才1平方公里,地方很“細小”,北湖公園是沙坪居民唯一休閒消遣、運動游泳的地方。我們那時年少,北湖公園當然也是我們首選的玩耍遊樂之地。印象之中,湖邊的環島小路約有五米寬,湖邊種滿了竹子、水杉、紫荊花、馬尾松等樹木。湖心的亭子旁邊有一棵大榕樹,靠近九曲橋進入湖心島的右邊有一棵高大的木棉樹。那裡是當年縣城最美麗的地方,估計上了年紀的沙坪人會留下那時的黑白照片。

北湖公園的變遷

我在學校放假和有空時,經常去北湖公園玩耍和“游水”,我識“游水”就是叔父在湖邊教會我的。小時候我很調皮和貪玩,常常爬到九曲橋的圍欄柱頂上“跳水”,玩“捉迷藏”遊戲時,還游到湖心主樓下面的水面去,那裡佈滿柱墩橫樑,“飛鼠”(蝙蝠)亂竄,陰森恐怖,藏在裡面小夥伴們難以找到。那時我游水技能算了得,經常從現北湖入口處下水,一口氣游到500米以外的湖心島。但我自認還是注意安全的,因為那時北湖和鄰近沙坪河的河段,幾乎每年暑假都有兒童溺水身亡,所以我每次下水前都會做些拉伸運動,防備下水後出現手腳抽筋。到了讀中學的時候,我就不那麼調皮了,去北湖公園多數是畫畫寫生和看書,很少下水“游水”了。

北湖公園的變遷

“九曲橋”幾乎是北湖公園的化身。那時只要一講“九曲橋”,大家就一定知道是在講北湖公園。最初建造的“九曲橋”(橋面九個彎位)是露天的,橋從公園正面的堤圍進入“湖心島”,一直通行到80年代初。

後來,北湖公園原有的設施已經陳舊和落後,在1982年開始,進行了一次較大規模的,為時較長的改造和擴建,增加了正面牌樓和小廣場、中旅社辦公樓、北湖酒家、科技大樓(後為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這次公園改造,拆除了原來的“九曲橋”,在舊址新建了一道兩層的橋樑連接湖心島,同時在湖心島新建了一道簡便橋連接南面的環湖路,專供住客入住島內賓館。印象中的“主樓”幾經易名,功能也幾經改變,先是由“華僑旅行社”改為“中國旅行社”,又稱“北湖賓館”和“湖光樓”,做過“歌舞廳”和“娛樂中心”。島內新建了“水上餐廳”樓和“沁園樓”,增設了酒吧、遊樂場及一些新景點。北湖四周的環境也變了,靠近杉鋪村處建起了體育館、足球場、籃球場、游泳池等設施。

北湖公園的變遷

北湖公園的變遷

2003至2004年間,北湖公園又進行了部分擴建和升級,公園擴大至新航路側,將國泰廣場至舊蠔灰廠段的河段進行了全覆蓋,建成了“北湖廣場”,這樣,北湖公園變成了包括北湖廣場在內的大公園,成了廣大市民跳“廣場舞”和曲藝表演的好地方。

北湖公園的變遷

2015年,北湖公園再度升級改造,市政府將工程立項為“市長工程”。此項工程也是我所在單位市政協的“重點提案”和“督辦項目”,市政協曾多次組織委員現場視察,聽取政府職能部門對公園改造的工作彙報。我曾就公園的環保及湖水處理問題提出多項意見,建議注重隱蔽工程的建設,增加湖水的供排水能力和設備,避免湖水造成汙染隱患。該次公園改造,總投資接近一億元,改造面積247畝,工程內容包括拆除主入口大門、兒童泳池及看臺、婦幼中心圍牆,鋪設環湖石釘路、石板棧橋,建設景觀廊亭,改造雙層廊橋,清理湖底淤泥,堆砌湖中島嶼並建造綠化景觀,同時對體育場鋪設塑膠跑道,增設健身器材,設置公共廁所、直飲水等系列配套設施。公園的升級改造,既繼承了歷史文化和原有特色,又注入了不少現代元素和功能,展現了特有的風采和魅力。改造後的北湖公園形成了“一湖”(北湖)、“一島”(湖心島)、“五片區”(體育運動片區、水上游樂片區、休閒遊憩片區、文化教育片區和配套服務片區),新增了狀元橋等現代景觀,成為一個集休閒、玩樂、運動、文化、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園,很好地滿足了市民群眾的休閒需要,市民群眾對嶄新的北湖公園好評如潮。

北湖公園的變遷

值北湖公園改造工程竣工之際,鶴山市政協為了宣傳公園建設成就,活躍群眾文化,由我負責組織舉辦一次“北湖的變遷——主題美術攝影作品展覽”。展覽於2017年元旦在公園正門附近的“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原科技大樓)內展出。該次展覽的照片和美術作品,從多個角度反映了不同時期北湖公園的景象與變遷,前來參觀的市民接近1萬人次。作品勾起了市民對北湖公園歷史的回憶,不少市民在現場流連忘返,指著作品不勝唏噓。

北湖公園的變遷

我的畫作《北湖古韻》(又稱《秋色》),描畫的是北湖公園六、七十年代時的景象,是專為這次展覽而交的“作業”。這幅畫是我純粹憑記憶回想而畫成的,包括當時主要的景點、建築物、樹木竹林等,如包括最早期的“九曲橋”、“華僑賓館”(主樓)、小亭、木棉樹、榕樹、竹林、主湖面等,很多老一輩的沙坪人站在畫前評說:“看這幅畫就像看最早期的北湖,確有舊時的韻味。”

(寫於2017年12月)

北湖公園的變遷

注:部分插圖為《北湖的變遷*攝影美術作品展覽》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