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为何不帮自己女婿扶苏上位,反而帮了胡亥呢?

小林创可贴


第一,没有任何史料记载扶苏是李斯的女婿,所以这个题目本身就是扯。

第二,嬴政误以为自己不会突发疾病死亡,因此生前没有做好太子安排,这就导致无论是皇长子扶苏还是幼子胡亥都没有法定继承权或者指定继承权,必然是“先到为君后到为臣”。扶苏远在塞上,胡亥近在身边,胡亥继承皇位的机会当然大得多。嬴政误以为自己死后依旧一言九鼎,他本该临终时与群臣见面公开表示册立扶苏为太子,以李斯、蒙恬为托孤大臣,这样才会保证赵高没有可乘之机。

第三,李斯贪恋权力,被赵高一通说辞蛊惑,认为扶苏继位则蒙恬上位,他忽视了蒙恬是武将,治国还需要他这样的文臣。更严重的是李斯忽视了赵高与胡亥关系更密切,即使胡亥继位也是赵高更受信任,自己还是“老二”。蒙恬是武将,与自己可以“文武分工”,蒙恬出身将门,也不是赵高那种“贱人”出身,其实与君子合作更安稳。

第四,李斯与赵高支持胡亥继位,却秘不发丧,用秦始皇的名义处死扶苏,也是考虑到扶苏一旦知道秦始皇驾崩必然不接受胡亥继位。可惜扶苏性格柔弱,这种性格即使继位为皇帝,如何慑服六国旧贵族?


一梭烟雨江湖行


我们都知道在秦始皇的儿子当中,扶苏因为最贤德,最爱惜百姓,得到了很多有志之士的认可,可为什么身为老丈人的李斯不选择女婿反而选择了一个外人胡亥立为二世呢?

在笔者看来,首先是蒙恬与扶苏关系好

我们来回到当初李斯与赵国对话的这一段,来看

赵高告诉李斯,我立胡亥为帝,其实也是为你着想。你想想若是扶苏当了皇帝,你还能当宰相吗?

赵高一看李斯不说话了,接着又说:丞相你和蒙恬的关系,来和扶苏比,谁远谁近?李斯无奈的回答道;是他们关系好。

您说这一下子,李斯能想不明白么,如果此时公子扶苏上位,那么,他的丞相之位肯定要交出去,可已经在丞相位待了这么多年的李斯哪里舍得啊,这是在割他的肉呀,所以李斯一权衡利弊就立刻选择了胡亥。

第二点,迫于时局,李斯选择了自保。

我们都知道当时是赵高当权,而赵高已经联合上了胡亥,拥有着大军指挥权,只要当时的李斯敢拒绝这个提议,那么李斯下一刻就随时可能面临死劫,至于让李斯公开说出始皇驾崩消息,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一件事,只要他李斯当时敢拒绝赵高,那赵高一定会让李斯血溅五步的。

李斯明白这个道理,他不想与赵高拼命,再加上扶苏与他政见不和,所以他选择了妥协。

第三点,李斯自视甚高,看不起赵高

李斯何须人也,那是始皇帝陛下的丞相,帮助始皇帝陛下扫清寰宇,统一天下的大功臣,而赵高呢,一介阉人,你指望大丞相对一个阉人如何看中,那就算了吧。

更何况,先秦时期弄权者重来不是阉人,阉人只有被支配的命运,所以,李斯是有理由看不起赵高的,他是可以认为自己随便就能收拾了赵高的。

结果就是因此,他同意了赵高提议。


历史小公子


利益!一切都是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表面上看,李斯抛弃了自己的女婿扶苏,转投到公子胡亥到麾下是因为赵高的威逼利诱。但事实上李斯之所以会选择帮助胡亥谋逆,而不是拒绝胡亥和赵高,选择自己的女婿扶苏,其根本原因还是李斯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来考虑的。要知道李斯作为秦朝的丞相,那是绝对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哪怕赵高是中车府令,是皇帝身边的近臣,他都没有能力也不敢去威逼利诱李斯。赵高之所以敢去威逼李斯,就是借了公子胡亥的势。但胡亥就能让李斯忌惮吗?决不肯能!尤其是在胡亥还没有篡权成功时期,胡亥也没有能力去胁迫李斯。所以李斯会选择和赵高胡亥狼狈为奸,是李斯主动的。那么为什么李斯会主动参与这个篡权小团体呢?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这样可以使李斯的利益最大化。

赵高在秦始皇死前私自扣留了秦始皇发给公子扶苏的传承继位诏书,并且在秦始皇死后隐瞒了秦始皇的死讯,并且暗中勾结胡亥想要立胡亥为继承人。但这一切计划的很好,但是缺乏一个关键人物的助力,这个关键人物就是丞相李斯。毕竟朝廷发出的诏令,尤其是遗诏册立继承人问题,就必须要有李斯这个丞相的佐证。所以说赵高和胡亥想要篡权就必须要赢得李斯的支持。只有李斯愿意和他们一起篡权,胡亥才能名正言顺的夺权篡位。否则胡亥的继位名不正言不顺。

按理说李斯不应该去帮助胡亥,而应该帮助自己的女婿扶苏。毕竟有着姻亲关系,都是自家人。但关键时刻李斯犹豫了。赵高也同样看透了李斯的本质。李斯本身就是布衣出身,正因为李斯贫贱不堪,所以才效力于秦始皇。虽然李斯已经位极人臣,但李斯从内心深处来看,还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他害怕他所拥有的一切都化为泡影。所以李斯绝对不可能允许任何威胁到他权力地位的事情发生。而李斯又深知,虽然他是扶苏的岳父,但这层关系中政治意味太过于浓厚,而且不管是出于防止外戚专权还是亲厚程度来看,蒙氏兄弟都要比李斯更受扶苏的青睐。而扶苏一旦上位,那么丞相之位就很可能不属于李斯了所以李斯才会义无反顾在站在胡亥一方。

那么李斯投入到胡亥一方就不会大权旁落吗?当然不会!但李斯从心底里看不起赵高。他认为一个阉人不会是他一个政坛老手的对手。李斯认为自己有能力压制住赵高,更重要的是,赵高是阉人,他不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权位。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个被李斯所看不起的赵高,一手遮天弄死了李斯,并且毁了整个大秦王朝。而李斯也为他自己的野心买了单。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方圆论坛


秦始皇病死后,赵高、李斯合谋,让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上位,对这个事情后人多有不解,因为扶苏是李斯的女婿,而且从日后事态的发展,胡亥继位后不久便将李斯腰斩,夷三族,李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那么李斯当时为何要帮胡亥呢?

原因一:事发突然,扶苏远在天边,胡亥近在眼前

公元前211年十月,秦始皇外出巡游。左丞相李斯跟随着,而小儿子胡亥也跟随着秦始皇。

秦始皇在半路上就病重了,第二年七月在沙丘暴毙。临死前秦始皇召来兼管着皇帝符玺和发布命令诸事的赵高,让他代拟一道诏书给长子扶苏。这个时候扶苏正监军在上郡,始皇命他将军事托付给蒙恬,赶回咸阳主持丧事。这实际上已确认了他继承者的身份。诏书封好后,始皇吩咐赵高火速派使者发出。

但是赵高却将诏书扣押,在秦始皇死后更是藏匿了这个诏书,没有了遗诏加上扶苏远在边疆而胡亥又是秦始皇非常疼爱的小儿子,是这个时候唯一在始皇帝身边的儿子,这为胡亥的上位加分不少。

原因二:李斯和扶苏政见不和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直言劝谏秦始皇,因为反对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一事,触怒秦始皇。受命前往上郡,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扶苏确实是个好的继承人,但是作为的丞相李斯是秦始皇政策的积极执行者,两人政见不和有很大的矛盾,虽然扶苏娶了李斯的女儿,但是这是一场政治婚姻,对权力很看重的李斯对于扶苏上台还是心存戒心的,他宁肯选择看上去容易控制的胡亥。

原因三:李斯权力欲望重,低估了赵高和胡亥

李斯的权力欲望很重,对权力很沉迷,当年害死韩非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扶苏如果上台肯定推行的是仁政,那么李斯自然靠边站。

在赵高的软硬兼施下,李斯自以为是丞相,认为拥立胡亥后自己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胡亥虽然远不如父亲秦始皇有才能,但是残暴却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赵高则被李斯严重低估,胡亥上台后重用赵高,朝廷大权被赵高保持,李斯这个丞相反而被架空。

但是李斯失算了,扶苏上台他最差的结果无非是权力减少,而胡亥上台他就被灭族了。

沙丘之变

于是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与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阴谋篡改秦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 同时伪造一封遗诏赐给扶苏,列举扶苏和蒙恬的罪过,命令他们自杀。这就是著名的沙丘之变。

被夷三族的李斯

胡亥继位后露出了凶残的本性,司马迁的《史记》中共辑录出秦始皇的子女共34位,除了胡亥本人外其余33人全部被胡亥杀死,他们的死法也各有不同,有的被逼自杀,如扶苏和将闾三兄弟;有的被集体杀戮后示众,如杜县杀死六公子,咸阳杀死十二人;有的被分裂肢体,如在杜县杀死十公主;有的殉葬秦始皇,如公子高。

李斯也被胡亥和赵高所厌恶,两人随便找了个理由将李斯下狱,有诬陷李斯父子谋反,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李斯被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


我家的猫叫皮蛋


胡亥上位并不是李斯的主张,而是宦官赵高的主意,李斯只是被赵高说中要害被策反从而跟着一起密谋了此事。那么他为何会同意呢?赵高又为何要支持胡亥呢?

胡亥是赢政二十多个儿子当中最受宠的小儿子,当年赢政出游就是带着胡亥,丞相李斯,还有宦官一起出去的,结果回来路上病重,临终之前发诏书让长子扶苏回来准备参加丧事,但是赵高写好了诏书之后并没有将信送出去。赢政驾崩之后,李斯担心引起不必要的动乱,所以秘不发桑,一路继续装作皇帝还活着的样子。

赵高跟胡亥关系好,深受宠爱

赵高之前非常得赢政的器重,任用他为中车府令,同时让他教小儿子胡亥跟他学习审理判决公案,所以赵高也非常受胡亥的宠爱。

赵高跟扶苏的宠将蒙恬及其兄弟有仇怨

  • 蒙恬有一兄弟蒙毅,兄弟俩一文一武,蒙恬跟着扶功守卫边疆,蒙毅在朝内为官,有一次赵高犯下大罪,始后派蒙毅惩治他,蒙毅认为论罪当斩,但谁知赵高深得始皇喜欢,给他开后门赦免了他。赵高因此恨上了这兄弟俩。
  • 一旦扶苏上位,那么蒙恬这兄弟俩毫无疑问是最受信任,而他赵高的末日也就来了,所以他当然不能让扶苏上位。


李斯担心自己的丞相位置受到威胁

赵高主张胡亥继位,胡亥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但是这件事光他俩唱双簧还不行,必须得有一个举足轻重的大臣添把火才行,所以赵高使出功心计:您看,丞相您跟蒙恬将军的才能、谋略、功勋、人缘以及受扶苏的信任,这五点哪一点比得上他呢?李斯一想自己确实样样不如蒙恬,一旦扶苏上位,蒙恬兄弟俩完全可以取代自己,哪还有他的位置呢?怕是连活命都成问题,所以尽管扶功是他的女婿,但是在权力和政治面前,在生命面前,亲情又算得了什么呢?

最后的结局是李斯和赵高、胡亥一起合谋伪造了诏书,批评扶苏和蒙恬在外没有开疆扩土,创立功业,还造成大量军士死亡,命他们自杀以谢罪。老实又梗直的扶苏见了诏书真的就自杀了,蒙恬和蒙毅也被胡亥杀了,胡亥的儿子子婴曾极力阻止,但终究是劝不过父王,忠臣都被除掉了,秦二世而亡也就终于成了真。


历史随笔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诞生了。新生的王朝百废待兴,作为总设计师,嬴政可谓是呕心沥血日夜操劳。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的沙丘宫(今邢台广宗)。秦始皇死后,秦皇室开始了为了权利相互倾轧。最终,秦二世胡亥在太监赵高和宰相李斯的帮助下逼杀太子扶,成功登位。

那么李斯为何不帮自己女婿扶苏上位,反而帮了胡亥呢?

一、赵高和胡亥为什么要拉李斯一起?

首先李斯权力太大,他作为秦建立大一统后政治制度的策划执行者,很"称职"地将他担任的丞相定位在仅次于秦始皇的地位,为人又有才能。他帮助秦始皇制定吞并六国的计划,完成乱世到大一统的过度,是大秦功臣加权臣。这不是当时的赵高能比的,如果李斯不帮忙,赵高和胡亥成功概率很低。

其次,秦始皇的真实旨意,赵高骗不了李斯。始皇帝的遗书虽然保存在赵高那里,但其中的内容,丞相李斯是知道的。所以,策反李斯是赵高,胡亥当务之急。

二、李斯为什么帮赵高和胡亥?

1、用蒙恬的地位威胁论

李斯也是经历大场面的人,他对秦始皇忠心不是可以轻易说动的。实际上,在得知赵高与胡亥之谋后,李斯大为惊诧,指责赵高如此为"亡国之言",并认为此"非人臣所当议"。但最后赵高还是劝服李斯参与政变。据《史记·李斯列传》,其实这之间存在长时间的交锋。

斯曰:“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诏,听天之命,何虑之可定也?”高曰:“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贵圣?”

面对李斯的斥责,赵高并不气馁,他搬出了与公子扶苏一同戍守边疆的大将蒙恬,指出李斯各方面都比不上蒙恬。所以扶苏继位后必然会重用蒙恬,甚至以他为相,这样一来,李斯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2、李斯和扶苏的执政理念相反

李斯的老师虽然是儒家荀子,但是信奉的是法家的帝王之术。法家在治理国家时,强调中央集权,注重铁腕治世,“刑罚”治国。所以才有“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推行郡县制。”等强硬政策。

而扶苏师从儒学大师淳于越,受儒家影响很深。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扶苏就曾竭力反对,为此还和秦始皇闹得很不愉快,肯定和李斯也有较为激烈的冲突。

3、李斯轻视赵高,缺乏防范之心

在李斯的心中,赵高只是一个得宠的宦官,没法和蒙恬相比,只要能保住自己的丞相之位,就有很多机会收拾赵高。而胡亥并不英明,容易控制,到时候才真可谓大权在握,所有国家大事均由他决断!

最终,李斯妥协与赵高合作。他不仅是放不掉权力,更是在赵高的紧逼之下,最后软弱怯懦了。

总结:不得不说这两个人真是自私得不像话,到底统一六国不是他们统一的,为了眼前的这点小利益就这样祸害大秦江山,这两人最后让个标准的没脑子的纨绔子弟胡亥登上了王位,而把千里之外的扶苏逼死,完全把秦始皇的临终遗言不放在眼里,活该个个都没好下场。


香姐逛历史


(李斯与赵高)


李斯之所以不扶持扶苏而选择胡亥,传统解释都是李斯受到了秦始皇宠幸的宦官赵高的蛊惑以及威胁,才不得不同意改立胡亥的。

而至于李斯为什么那么容易被胁迫,为什么会同意赵高的要求,大家可以去看《史记》,《史记》里写的非常清楚。

但是,我今天要提另一种可能,基于出土文物和竹简的另一种可能。

也许,不是李斯受到赵高的蛊惑抛弃扶苏改立胡亥,而是秦始皇临死前更改了自己的继承人,秦始皇自己要求胡亥继位的。

李斯和赵高只是奉秦始皇遗诏行事。

我之所以提出这种可能,当然是有理由的。

2009年北京大学获得了一批非常珍贵的捐赠,入藏了一批海外回归的竹简,共3346枚,包含17种抄写于西汉中期的古书。这些古书或亡佚已久,可以说这批竹简的意义不亚于发现马王堆。


(出土的秦简)

这批竹简里其中就有名为《赵正书》的完整典籍,《赵正书》主要记述了自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程途中病亡,秦二世继位后诛杀诸公子大臣,直至秦亡国的历史过程,总字数近1500字,以大部分篇幅记录了秦始皇临终前与李斯的对话、李斯被害前的陈词及子婴的谏言等,经过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共同努力,目前学界一致认为《赵正书》成书时间比《史记》更早。

《赵正书》与《史记》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胡亥究竟是怎么继位的。

《史记》大家都知道胡亥是“篡位”;而《赵正书》竹简则表示胡亥是秦始皇临终时指任的继承者,他是合法继位,并不是篡位。

而2013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9号古井出土的简牍中,发现了一枚秦二世元年的文告。(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系2013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湖南兔子山出土竹简)

这份秦二世元年文告里最要紧的是一句话是“朕奉遗诏”,也就是说至少秦二世颁布文告里说的很清楚,他继位是根据秦始皇的遗诏。

而这份文告和《赵正书》关于胡亥继位的内容正好可以互相印证。

当然,我并不是主张《赵正书》和《秦二世元年文告》所披露的事实就是真的,《史记》就是假的。

我只是根据目前最新出土的考古发现以及竹简解读,给大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和另一种可能性。

根据《赵正书》所说,那么就很好理解李斯为什么这么容易服从胡亥了,因为胡亥是秦始皇认定的继承人,他作为秦始皇的臣子和秦朝的丞相,服从秦始皇指定的继承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兰台


引言

关于李斯为何会协同赵高助胡亥登位,太史公在他的《史记》中已经有了详细记载,无外乎一个“利”字。但我们细细推敲《史记》中所记载的内容却能发现疑点重重,或许历史的真相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

疑点一:扶苏皇位继承人的真实性

《史记》中秦始皇给扶苏的玺书是这样记载的“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乍一看好像没啥可疑之处,但细想下来却有这几点可疑:

  • 可疑点一:《史记》中说"始皇恶言死",既然"始皇恶言死",为何在玺书中会提及“丧”、“葬”等同死相关的事。

  • 可疑点二:秦始皇既然要以扶苏为继承人,为何单单只给扶苏玺书,而没有昭告天下,并且玺书中并没有明确说明以扶苏为继承人,只是让他回咸阳处理丧事。

所以,光就此封玺书并不能断定秦始皇选定的皇位继承人就是扶苏,而就秦始皇与扶苏的情感关系而言,扶苏被立为皇位继承人的可能性也不大:
  • 其一,二人的治国理念不同,秦始皇崇尚的是“申韩之术”,扶苏仁厚,崇尚的是“儒家之术”,与始皇的治国理念背道而驰,当初扶苏被贬往北方戍边便是因此原因,因而扶苏并不是秦始皇心中理想的继承人。

  • 其二,秦国杂西戎之俗,并不会严格执行“嫡长子继承制”。因而虽为长子的扶苏并不占据优势,并且就秦始皇对他的态度来看,秦始皇是不喜爱他的。反观胡亥,虽是说幼子,但秦始皇众子之中唯有他能跟随始皇巡游,足见秦始皇对他之喜爱。

疑点二:赵高诱使李斯扶立胡亥为帝的真实性

《史记》中关于沙丘之变的过程记载得非常详实,就连赵高同李斯的密谈也记载在内,这就不能不引人怀疑了。赵高和李斯密谈说的可是大逆不道之事啊,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他人不能知的事啊,怎么可能会轻易被泄露出去呢?因而赵高和李斯是否有此次密谈,密谈的详细内容具体是什么,实际上是不得而知的。所以,有理由怀疑沙丘之变的真实性。

疑点三:赵高和李斯二人为何会确定接到假玺书后的扶苏蒙恬不会反抗

扶苏仁厚,甚得众心,而蒙恬北方戍边统精锐之师三十万,如若二人反抗,胡亥能不能登帝位就两说了。倘若李斯同意矫诏立胡亥为帝,一旦失败,李斯将外得罪于扶苏,内失义于诸臣,必定身死族灭。而若依诏扶立扶苏为帝,他虽同扶苏政见不一,但就扶苏的为人来看,李斯怎么着也不会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最多也只可能卸甲归田。更何况矫诏本就是件风险极大之事,蒙恬当初就曾怀疑过玺书的真实性。李斯身居高位,并非庸人,犯不着拿全家人的性命去冒此风险。

结语

就前文所提到的疑点而言,李斯助胡亥登位的真实性有待商榷。而胡亥能真正荣登帝位的根本原因极有可能是因为胡亥本就是秦始皇钦点的继承人,而据西汉竹简《赵正书》所载,秦始皇选定的继承人正是胡亥。所以说,李斯扶立胡亥为帝极有可能是遵秦始皇遗诏行事。


混沌聊史


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于最后一次巡游中病重。临终前命赵高给扶苏写一份诏书,意思是让扶苏继承帝位,赶回咸阳主持他的丧礼,并让蒙恬作为托孤大臣辅佐扶苏。


《史记》记载: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秦始皇的意思表达的很明显,对于帝位传承及托孤大臣有着明确指示。那么为何最终是胡亥登上了帝位呢?这与扶苏的老丈人,身为大秦丞相的李斯有着重要的关系。李斯不帮自己的女婿扶苏,反而扶持胡亥上位,完全出自于其利益私心,注定了其悲惨的结局。

一、来自赵高、胡亥的威胁和利诱。

秦始皇驾崩时,在其身边份量最重的就是李斯、胡亥和赵高。对于秦始皇传位意向最清楚的也只有这三个人。而赵高是胡亥的老师,两人显然是一个派系的,必然是同一立场。在赵高劝说胡亥“篡位”成功后,剩下的阻碍就只有李斯一人。


李斯可以反抗吗?以李斯当时大秦丞相的地位,如果李斯坚决不肯“同流合污”,赵高和胡亥想要篡改始皇遗诏,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李斯之所以最终妥协,主要是来自于赵高、胡亥的威胁和利诱。

在赵高和胡亥达成政治默契后,他们对李斯展开了威胁和利诱。赵高以胡亥继位后废除李斯丞相之位要挟,逼迫李斯同意扶持胡亥继位。之所以李斯会受到威胁,主要还是因为李斯自身对于权势、地位太过迷恋。毕竟,李斯能够一步步坐上大秦丞相之位,历经的苦难无数,如果就此放弃,显然李斯无法接受。其次,如果扶苏继位,那么按照秦始皇的遗诏,辅佐扶苏的就是蒙恬,李斯如今的地位权势也将不保。再者,胡亥承诺其继位后将继续任用李斯为大秦丞相,保留其始皇时期的权势地位。



二、扶苏和李斯的执政理念不同。

始皇时期,大秦以法家的理念执政,而李斯师从荀子,他与始皇的执政理念极为契合,这也是李斯可以成为大秦丞相最重要的一个基础。而扶苏师从儒学大师淳于越,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如果扶苏上位,那么他和李斯对于国家执政理念上必然会引发剧烈的冲突。或许正是扶苏崇尚儒家思想,始皇才会让其前往蒙恬军中监军,除了锻炼外,还有着惩罚的意思在里面。基于这层面的考虑,扶苏继位对李斯的政治前途不利。


三、李斯选错“政治对手”。

李斯在扶持胡亥还是扶苏问题上,最多考量的还是其自身的利益。如果选择扶苏,那么今后李斯的政治对手就是蒙恬。而选择胡亥,那么主要对手就是赵高。在李斯看来,蒙恬不仅手握军权,又是托孤大臣,显然很不好对付。而赵高只是一个得宠宦官,以李斯丞相的地位,对付赵高显然更加容易。也正是李斯这种错误的判断,选择了赵高这个在他看来毕竟好对付的对手,造就了李斯凄惨的下场。


李斯因为自身对于权势地位的“迷恋”而做了错误的选择。最后扶苏自杀、蒙恬父子被诛杀,大秦也二世而亡,可以说李斯不仅害人害己,还将大秦帝国也葬送了。

以上是月关略萌独家原创回答。可以的话加个关注呗,感谢。


月关略萌


始皇帝死后,赵高李斯合谋让胡亥上位,这一点有许多人不解,毕竟扶苏是李斯的女婿,如果女婿可以称帝,那对于李斯也是一件好事,为什么要去选择胡亥呢?

随行的胡亥和远在天边的扶苏

公元前211年10月秦始皇外出巡游,李斯和胡亥也在身边跟着,始皇帝在路上就开始生病,第二年七月也在沙丘暴毙,临死前招来大臣交代了身后事。

命令扶苏速速回咸阳主持丧事,并且决定传位于扶苏,但赵高却扣押了这一份诏书,他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扶苏也绝对不会重用他,甚至会“知罪”于他、

这时候赵高看着身边的胡亥,考虑着“谋位”的可能性,不如他自己扶持一个皇帝上去,权势和财富也会进一步的加强!

可是他面临着一道大山——李斯,李斯是跟随秦始皇打下六国的宰相,如果这件事他不同意那也没有任何的办法,但赵高也找到了突破口。

李斯是法家,讲的是所有事情都需要管制,并且权利欲望很重,早年间更是逼死了韩非保住自己权力。

而扶苏却偏向儒家,在秦始皇的“暴政”统一六国之后,扶苏也定然会顺势推行“仁政”休养生息,这不符合李斯的诉求。

而且扶苏在称帝了之后,虽然李斯尊为岳父,但扶苏也有自己的一套班子,也大概率不会继续重用李斯,大概率会给一个闲职让其养老。

而赵高认为这就是一个突破口,在赵高的软硬兼施之下,李斯也认为可以和赵高合力控制胡亥,到时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李斯也没有想过赵高会不会继续利用他的问题,胡亥称帝了之后重用赵高,大权被赵高把持,李斯很快被架空。

同时李斯也上了赵高的清算名单,被腰斩,夷三族,这也是李斯自讨苦吃,毕竟如果扶苏称帝,那么最多就是权力减少,而支持胡亥之后,他辛苦一辈子创下的大秦帝国也很快被赵高和胡亥玩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