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中学生持刀捅向父母:青春期孩子的戾气,原来是这么来的

早上醒来拿起手机,一则消息跃入我的眼帘:厦门湖里区一名中学生持刀捅伤双亲,母亲当场死亡……

瞬间从床上坐起。

我看了官方的新闻报道,捅伤双亲的是一名15岁的初二男生,事件发生于2020年3月10日凌晨一点多,因为家庭矛盾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母亲当场身亡,父亲被120送进了医院,所幸没有生命危险。

我就住在厦门湖里区,由于职业的缘故,平时对亲子关系的消息特别敏感和关注。这样的消息,总是让我感到内心沉重。

此时此刻,那个出手伤人的孩子,一定在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震惊、后悔和害怕吧?好端端的一家三口,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一死一伤一受审,他的内心一定深陷于痛苦与自责中。

厦门中学生持刀捅向父母:青春期孩子的戾气,原来是这么来的

01

是什么导致了孩子这么重的戾气?

有人爆料说是网课的问题,加上孩子的母亲平时对他管教比较严,孩子也比较叛逆。有人说是因为玩游戏发生了争执,冲动之下发生了悲剧。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只是一条导火索,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我相信,真正的根源,往往潜藏在水面下巨大的冰山深处:长期的矛盾冲突导致的瞬间爆发。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个寒,才是亲子关系脆弱的关键。如果平时亲子关系良好,就算偶有较大的分歧与冲突,也能得以妥善处理和化解,不会以这种极端的方式解决。

厦门中学生持刀捅向父母:青春期孩子的戾气,原来是这么来的


近年来,有关亲子关系的问题事件频繁发生。

最常见的是因为孩子写作业和玩手机等问题产生矛盾,轻则生气、打骂、争吵、冷暴力,严重点导致父母气住院或孩子离家出走,极端情况就会出现自杀、杀人等悲剧性事件。

很多类似事例,之前也没有少报道过。所以有人在问:为什么一些孩子的戾气这么重?

这里说的戾气,其实就是孩子的叛逆表现。我们看到很多叛逆强烈的甚至走极端的孩子,年龄都在十几岁,也就是青春期。

因为青春期是孩子自我意识全面爆发的时期,如果孩子从小在父母严格管束或控制环境中长大,他们的自我就长期被压抑,到了青春期就会产生强烈的叛逆行为。

这就是戾气的主要来源。

02

这次事件的发生,多了一个诱因,那就是疫情期的特殊性。

父母在此期间所遭受的心理压力和经济损失,让他们面对孩子的不如意表现,往往很难保持足够的耐心。

更主要的一点可能是,大家出门的自由明显受限,在家相处的时间比往常多得多,各种无法回避的问题,也逐一得以呈现甚至放大,这也会增加两代人之间矛盾的激化。

加上延时开学,上网课让孩子接触手机和电脑的机会增多,加重了一些父母的焦虑。

可以说,疫情期间,最能考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质量是坚韧还是脆弱。

厦门中学生持刀捅向父母:青春期孩子的戾气,原来是这么来的

曾经,我们都在强调高质量亲子陪伴的重要性,很多父母的反应是:我们每天忙于工作,孩子也忙着上学,哪来的时间陪伴孩子?

这次疫情意外地给了大家一个超长的假期,让父母有充裕的时间和机会陪伴孩子,可以好好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弥补一下缺少陪伴的缺憾。

遗憾的是,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像一个精准的试金石,照见了很多父母对亲子关系处理的短板。亲子关系不但没有因为更多的陪伴而变得更好,相反地,更多的家庭里是矛盾加剧了,大人看孩子不顺眼,孩子嫌大人管自己太多。

我女儿说,她的好多同学和父母都没办在同一个屋檐底下住了,他们几乎天天吵架。最后,她的那些同学干脆自己出去租房子,不和父母住在一起了。

不过,我和女儿之间的关系,倒是因为这段时间的相处,变得越来越和谐融洽了。

我们有了很多坐在一起聊天的机会,女儿与我聊的话题越来越私密和深入,我们常在一起交换感受和想法。这一个多月的朝夕相处,让我们更加了解对方,也因此更加深爱对方了。

03

为什么很多父母处理不好亲子关系?

因为,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关系模式。它的特殊在于,父母与孩子虽然生活在同一种屋檐下,但在他们的内心,却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

大人和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和看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即便孩子长大成人,他们与父母依然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彼此看问题的角度始终都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所谓的代沟。

前一段时间热播的电影《囧妈》,就反映了这样的代沟,演绎出一场母子相爱相杀的故事。

很多时候在父母看来,自己的所做所为,是对孩子的爱和关心,是为了孩子好才会管他们。可在孩子眼里,一些父母强加的爱却变成了伤害。

厦门中学生持刀捅向父母:青春期孩子的戾气,原来是这么来的

于是,我们会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很负责很操心,养出来的孩子却非常叛逆。

那该怎么办?

任由着孩子自己发展不管他们,似乎也不对。因为放任孩子,孩子又走到了另外一面:

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没有规则意识,浑浑噩噩度日。

有些父母一开始拼命管着孩子,等到孩子严重叛逆无法管教了,无奈之下,只好放手不管。于是我们看到他们的孩子成天玩电子产品半夜不睡觉,白天不起床,功课更是荒废在一边。

这样的状态,父母心中很难不着急焦虑。

在这次事件中,一位网友就这样评论:

家长很不好当,家长是担心孩子耽误时间,着急,孩子是有逆反心理,当时可能大家都冲动着急,太痛心了。

管也不行,不管也不对,那究竟要怎么做呢?

04

处理好亲子关系的前提在于,父母要学会真正地去了解你的孩子。

很多父母可能会觉得,我们每天看着孩子长大,怎么可能不了解他们?他是内向还是外向,喜欢吃什么玩什么,擅长什么害怕什么,我闭着眼睛都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没错,在这一点上,不少父母都有这样的自信。

但是,我要说的是,其实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了解。

你知道你的孩子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吗?

他们是怎样认知这个世界的?

他们是怎么看待自己和别人的?

他们的个性和人格又是怎样形成?

为什么他们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

为什么你们认为的好意和爱反而让他们恼火生气?

厦门中学生持刀捅向父母:青春期孩子的戾气,原来是这么来的

如果你无法清晰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你就不是真正地了解你的孩子。

为什么要了解孩子?

因为,如果不了解孩子,你给予孩子的,就很可能不是孩子真正的成长需要。很多时候我们看似正确的爱和教育,实际上却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许多孩子之所以会表现出让我们头疼的行为问题(比如,前面所说的孩子叛逆问题),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05

孩子为什么会叛逆?

正如前面所说,叛逆是孩子寻找自我的一种体现。

林清玄说:

好孩子是已唤醒内心种子的孩子,他们认识到了自我;坏孩子还没有唤醒种子,没认识到自我,还浑浑噩噩地活着。

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内心有着清晰的自我概念。他们知道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他们充满活力,并能够主动专注地做自己当下要做的事,既有主见,又有服从和遵守规则的能力。例如,他们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能够发自内心地把学习看成重要的事,并对学习充满兴趣。

这样的孩子很少会叛逆。

厦门中学生持刀捅向父母:青春期孩子的戾气,原来是这么来的

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自我常常被压抑,就找不到自己活着的意义。他们对生活缺少热情,精神疲惫,没有学习动力。

在他们找到自我之前,他们的内心处于没有被唤醒的状态,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浑浑噩噩,甚至沉迷于手机游戏、网络世界中。

一个人只有内心觉醒了,才能真正开始自己的人生,为自己而主动自觉地努力。

06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经历三次寻找自己的阶段。

这也就是说,孩子的自我成长,需要走过三个叛逆期。

第一个叛逆期:2-4岁

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喜欢说不,凡事喜欢按自己的意志来,否则就会哭闹不休。

如果父母不知道孩子这是在寻找自我,尝试独立,就会以为孩子不听话,固执乱来或故意和自己作对,从而限制孩子行动或过度保护孩子,甚至斥责打骂孩子,孩子的自我就无法得到较好的发展。

这个时期父母最需要做的,是对孩子保持足够的耐心,在安全范围内鼓励他自由探索。

第二个叛逆期:7-9岁

这个时候,孩子的独立意识开始增强。他们进入了小学,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听话",喜欢做自己兴趣的事。

这时期父母要学会帮助孩子发现兴趣,鼓励孩子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事,让孩子把潜力发挥出来。

这一阶段还有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培养孩子好习惯和遵守规则意识,这对于孩子自我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厦门中学生持刀捅向父母:青春期孩子的戾气,原来是这么来的

第三个叛逆期:12—17岁

这个阶段孩子处于青春期,他们追求独立与个性,觉得自己是大人,不希望被父母管得太多,否则就会激起内心的反抗。

冲动和冒险,是青春期的两大特征。孩子的杀人和自杀事件,大多数也都发生在这个时期。

这是因为,青春期的大脑发育正处于独特的阶段,负责驱动情绪的大脑边缘系统快速发育,而负责控制冲动的前额叶皮层发育却没有跟上。

因此,孩子才会情绪激烈,波动很大。他们易冲动、喜欢冒险、还会做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事。

很多在儿童时期没有处理好而留下的心理问题,会在这个时期爆发出来。所以说,青春期既是危险期,同时也是可塑性很强的时期。

这一阶段的孩子,父母千万不要管他们太多。你越是禁止和反对的东西,他越是强烈要去做。

这时期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理解和尊重。父母要学会倾听和共情,和孩子交朋友,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

07

不要与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胡慎之说,叛逆是孩子走向成长和独立的必然阶段。

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独立,孩子的叛逆心理就会减轻。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的独立空间,反而容易激起孩子更强烈的叛逆心理。

正常情况下,父母不要太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因为,青春期是一个心理变化非常剧烈的阶段。

这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来寻找人生方向。由于他什么都想尝试,可能他今天是这种心理状态,明天又变成另一种样子了,父母不必太为孩子偶然出现的异常行为而焦虑。

如果孩子偶尔出现强烈的叛逆行为,比如离家出走、早恋等,父母也不必大动干戈,你需要适当反思自己,是不是对孩子控制得太厉害了。

厦门中学生持刀捅向父母:青春期孩子的戾气,原来是这么来的

一般说来,强烈的叛逆行为是对父母强烈的控制欲望的一种反击,如果父母减少对孩子的控制,孩子们的叛逆程度也会跟着下降。

所以,父母不要与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帮助他们平稳度过这个阶段,孩子才会走向成熟,成为真正的大人。

如果孩子以正常的进度走完这个叛逆期,他们会在18岁左右形成一个完整的“自我”。他们开始基本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有了这样的“自我”,他们就会拥有内在的动力,不需要他人监督就能主动追求一些人生目标。

成长视觉,与你长期分享情感与成长感悟,只输出原创文章,欢迎转发,欢迎分享,拒绝抄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