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如果不当帝王,能成为一代词帝吗?

w的新视界


李煜本身就很有才华,就算不做皇帝,也不失成为陶渊明、谢灵运之流。他一生恬淡,给自己取的外号不是居士,就是隐士。可见他有归隐之心。但是他也成不了后来的李煜了。

因为这种性格,他也成功躲过了哥哥和叔叔争夺皇位的政治漩涡。可惜最后皇位偏偏还是砸在了他头上。

一个写尽奢华美景的才子,突然成为了一国之君。身份的转换,使得李煜的词风其实也有了一定变化,格局开阔了,心情却郁闷了。

亡国之后的李煜,词风更是突变。从一国之君,变成了阶下囚。无尽的国仇家恨,全都被李煜倾注在了词中,最关键的是,他还不能说的那么明显。

01李煜前期的词风,似花间一壶酒,极尽奢华与糜烂。

我们读李煜的词,一般都是读亡国以后的词。其实在亡国之前,李煜就曾写了很多词曲。也正是因为他在这方面的才华与乃父相似,所以才被李璟所看中。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浣溪沙》

李煜从小出生在帝王之家,是李璟的六皇子,本名李从嘉,登基以后才改成了李煜。从小过惯了宫廷生活,他自然是十分享受其中的乐趣。

五年,煜下令贬损制度。下书称教,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为司会府,御史台为司宪府,翰林为文馆,枢密院为光政院,诸王皆为国公,以尊朝廷。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新五代史》

这一段时间他的词风,那是畅快淋漓,奢华无比的。每天在宫中饮酒作乐,美女相伴。华丽的服装,精致的楼台,这都是李煜当时的题材。

可以说,没有过过这种生活的人,是绝对不会体会到李煜的感受的,也绝对写不出那种华丽的辞藻来。

  1. 能写出这种词的,比如有曹操的儿子曹植,那也是皇子。再比如就是李煜的父亲李璟,正儿八经的皇帝。其他词人就算才华再高,也只能有想象的份。
  2. 可问题是,这一段时间的词,大家喜欢吗?并不喜欢。就算其中有非常经典的词句,可并不能被后世所铭记,为什么呢?太浮躁了。
  3. 这一段时间,李煜享尽了荣华富贵,所谓饱暖思淫欲,他的脑子里整日里所想的都是男欢女爱。比如说描写男欢女爱的《一槲珠》,再比如说他的《浣溪沙》,描写了灯红酒绿的腐烂生活。

我们不能责怪李煜,因为他所处的生活圈子实在是太小了。他只能够认识王公贵族、妃嫔宫女、舞女歌伎等等。这种状态下,他还能写出什么深刻的情绪呢?

02李煜后期的词风,似婉约秋风中的一把剪刀,丝丝入扣。

真正的李煜,是在亡国之后,才逐渐活出了自己。他生性懦弱,不敢跟宋朝为敌。宋军压境之际,他把自己最重要的大将林仁肇给杀了,自断长城。

  1. 此外他还自降封号,只称南唐国主。这一切的操作,其目的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他希望自己依旧可以在江南过奢华的生活。
  2. 但是可能吗?这是不可能的,僵持了15年之久,李煜最终还是被宋朝给带走了。到了宋朝以后,李煜没有了雕梁画栋的房子,没有了妻妾成群的后宫,也没有了前呼后拥的奴仆。
  3. 他所能拥有的,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宅子,还有那一轮明月。每天被囚禁在这样的屋子里,就算宋朝发给他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处呢?

当时没有电脑、电视和手机,打发时间纯粹靠自己瞎折腾。李煜发挥了自己的老本行,开始写词了却残生。

这一段时间的词,才写出了真正的李煜。国仇家恨,离愁别绪全都涌上心头。每每被宋朝侮辱的时候,李煜就想到了写词来排解烦恼。

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其后事具国史。---《新五代史》

所以李煜在这个时期的词,又是前面那一段时间所无法比拟的。任何一个词人,都无法写出李煜这样的词,因为他们不懂什么叫做亡国之君的痛楚。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令》

李煜是一代君王,可是偏偏自己把国家给丢了。这种感觉,一般人能够体会到吗?根本不可能。所以他们也写不出李煜的这种独特滋味。

这些词就好像剪刀一样,一点一点把人的心情给剪碎了。如果李煜没有做过帝王,是真的很难体会这种感受的。

03李煜真的不是一位好皇帝吗?可能你对好皇帝有什么误解。

很多人说李煜不适合做皇帝,只适合做词人。可是李煜在宋朝的高压之下,还真的坚持了15年之久,换我们去能坚持下来吗?

  • 在经济上:

李璟在位期间,多次发动战争,以至于南唐的经济实力非常差,国库里压根就没什么钱。就算是在这种情况下,李煜都下令减免部分赋税,希望老百姓过好日子。

当初李璟设立的诸路屯田使,被李煜撤销。转而将屯田分拨给了各州县自己管理。屯田获得的租税,十分之一作为官员俸禄。这一高薪养廉的措施,数百年后证明依旧有效。

由此可见,李煜在经济上的确是做出过一定贡献,其实在军事上,李煜也曾经努力过,只是现实太残酷了。

  • 在军事上:

最初李煜对付宋朝所采用的是坚壁清野、坚守不出的策略,他认为宋朝大军劳师远征,在前线一定耗不起。

在臣服宋朝以后,李煜依旧在暗中招兵买马,等到宋朝与南唐开战以后,李煜甚至亲自巡城鼓舞士气。

在外交上,李煜也不甘示弱,写信给吴越王钱俶,希望他能与宋朝决裂。战况紧急的情况下,李煜甚至派人送信到契丹求援。

甚至在宋朝打到金陵城下以后,李煜依旧坚守了足足一年多的时间。可见李煜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庸主,只是时也命也。

总结:不做皇帝,李煜也不可能成为一代词帝。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他们本来的面目。李煜之所以能够写出如此凄美的词句,跟他皇帝的身份,是完全分不开的。

没有体会过华丽的宫廷生活,李煜就写不出奢靡的辞藻。没有体会过亡国之痛,李煜也写不出伤心欲绝的句子。

放在任何一个太平时期,李煜都能够成为一位比较优秀的帝王。可惜他就处在了乱世,而且还处在了实力弱小的那一方。

这是天意,李煜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坚守国门15年之久,我觉得已经很不容易了。谁让他是一代词帝呢?如果又能写词、又能打仗、还能治国,那不是要羡慕死别人?


江湖小晓生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里的时和事一方面可以理解为社会背景和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处境的一种变化。而这种处境的变化必然会对作者的写作风格造成一定的影响。文学史上这样的人又何其多也!庾信北上之后,文风大变,一改昔日宫体风气,杜甫赞之为“庾信文章老更成”;辛弃疾早期立志报效祖国,高呼“年少万兜鍪”,但到最后对南宋统治者失去信心,也只有徒发“以手推松曰:去!”的醉语了。

尽管如此,他们这种处境的变化都无法与李煜相比。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从国主到囚徒的沧桑巨变 ,使他前后两期 的词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从时段上看,李煜前期的词多描写风花雪月,未脱“花间 ”习气;而国破家亡后的俘虏生活及由此产生的孤寂、悲凉的心境 ,使他的词转为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而这恰恰也成就了其被称为千古绝唱一批词作 ,

使这位亡国之君成为了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南面王 ”。

显然,李煜杰出成就与他所处的时代、身份地位以及身世遭遇,有着深刻且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小编将通过对李煜其词艺术特点、风格差异的研究,来分析答主所问帝王身份对李煜艺术成就的影响。

一、李煜诗词的艺术价值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史上,南唐后主李煜对后世词的发展,特别是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他上承温庭筠的花间词派,却以高超的艺术造诣另出机杼;他下启秦观、李清照等婉约派词人,甚至连苏轼、辛弃疾这样的豪放大家也不能不受其感染。

他的作品中所凝聚的乡关之思、身世之悲与兴衰之叹,穿越时空,在今天乃至未来都将以其永恒的艺术魅力永远辉映于中国词坛,给后世的读者以感染和震撼的力量。因此在剖析李煜其词作成就原因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李煜其词的艺术魅力。

(一)在诗词的创作上,扩大表现领域

晚唐五代词人的作品大多以男女艳情或离愁别恨为中心,风格艳丽精美,意象堆砌,内容浅薄,语言浓艳。而李煜凭着他超人的才气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内容、形式和艺术手法上都作了较大的开拓,扩大了人们的眼界。

他以一颗赤子之心集中抒写自己亡国前后的不同生活历程、思想态度、精神体验等,在这些作品中,他绝少无病呻吟,而是“缘情而发”,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坦率地表露出来,改变了晚唐五代词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弱点,为词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作者通过托物起兴和今昔对比,清晰地展示了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折射出他内心的隐痛。“春花秋月”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雕栏玉砌”引发了他“江山易主,物是人非”的深沉悲慨。

作者在词中抒发了他的身世之慨和悠长深沉的忧患意识,意境深邃宽广。

(二)在语言的使用上,褪尽芳华显本色

1、语言鲜明,形象生动

李煜既能用形象的语言刻画自己风流放浪的豪华享乐生活,也能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倾泄自己的深哀巨痛;通过多种方式,在对人物个性特征和客观环境等进行刻画的描绘中去完成形象的塑造。

尤其是在李煜降宋之后,由一国之君一变而为阶下囚,从此过着“此中朝夕,只以眼泪洗面”的屈辱生活。

这时期的作品大多写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悔恨,对江南故国的深切思念,风格真挚沉痛、凄恻动人,是李煜词中成就最高的部份:

  •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说明他对帝王生活的魂牵梦萦,且由此发出了“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的今昔之叹;
  • 而作为一个囚徒,他也尽情地倾泻出被污辱者的悲哀:“烛残漏滴频倚枕,起坐不能平”;“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反映了的他寂寞难奈、蕴含着对往昔的追忆和悔恨;
  • “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则以断肠表示决绝之情。词人性格中交织着留恋、悔恨、怨痛和决绝之情的个性特征,在这些作品中被勾勒得十分鲜明、生动。

2、朴素自然的白描手法

李煜词在语言的运用技巧上,继承并发扬了古典抒情诗歌白描的传统,注意学习民间词的优点,再加上他本人驱使笔端的特殊才能,使他能够更为灵活自由地运用白描手法来使作品的语言体现出朴素自然的艺术特色。

如《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此词通篇用朴素自然的白描手法,开头一句从叙事直起,

“无言”和“独”刻画出了一个愁容满目、愁肠满腔的词人形象。“月如钩”三字明白如话,反衬出作者心境之凄清和身世之残破如一钩残月,勾起了“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实写所见所闻,但一个“锁”字却在自然之中暗寓工巧———梧桐小院被清秋之气锁住,词人也被深锁在这不自由的“小楼”之中。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这三句是一种化抽象为具体的比拟,虽浅显易懂,却又形象含蓄,把捉摸不定的精神状态转化成了具体清晰的物质形态,增强了可感性。而到此意犹未尽,他又进一步拓开词情:“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滋味”是人人都能感知的东西,用这两个“俗字”来形容心头那种百感交集的感情境界,境界更加开阔,情致更加深厚缠绵。

3、语言自然精炼,富有表现力

“花间”词派的那种浓艳柔软、镂金错玉的语言特色在李煜词中已很少存在了,从“晚妆初了明肌雪”、“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等词句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流畅、清新、自然的语言气息。他的词很少使用修饰词句,无论是写豪华的宫廷享乐画面,还是刻画宫女嫔妃的神情心态,都很难见到绮语丽句,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受,用朴素精确的语言表现出来,去感染人。他的词语言多用问句和叹句,感情奔突而至,却又力求形象丰富,用“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喻大势已去;用“世事漫随流水”象征人生如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其奔涌的气势成为言愁的千古绝唱。

4、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李煜的词结构精巧玲珑,在简洁凝练、明白如话的词句中,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生活,反映人生。这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以短小精悍的词概括几千年帝王阶层的生活方式。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艺术地再现了南唐君臣纵情欢乐的情形。首句点出时间,末句说明这是帝王家最平常的生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一个偏安于江南的小皇帝尚且如此,“威振四海”的帝王生活就可想而知了

另一方面,用一两句生动、贴切、自然而又具有生命力的词句,概括出抽象的情绪和情感,把内心世界外在化、形象化。如表现离愁别恨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恨年年常相似”、“新愁往恨无穷”、“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等,在这类句子中,作者将真景物与真感情作了高度的融合与概括,其艺术感染力超过了历来写景喻愁的名句。

5、节奏明快,充满音韵美

李煜不仅是位大词家,而且还精通音乐。他在用词造句上精工锤炼,字字精粹,使每首词不仅具有本色美,而且还充满了音律美和意蕴美。所以他的词节奏明快,平仄协调,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仅仅14字,就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美感,它写尽了故国宫殿的巍峨壮丽、庄严肃穆和森郁幽深;“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则生动的写出了离情之深之极,以及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体验,就像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三)在思想的表达上,更加深刻的内涵

李煜能够以个人的独特感慨直探宇宙人生之核心,抒发人类共有的感慨,使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读后产生相同的感触和共鸣。在他的笔下,社会的变迁、个人的遭遇、内心的忧患构成了一幅现实画卷,充满了感染力和生命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当他作了亡国之君被囚于汴京之后,他始终没有抛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也未能从人生的苦痛中解脱出来。他既然不能冷眼漠然地看待眼前的一切,也就要负担起幻想破灭的绝望和悲哀

历尽千辛,心却未死,他把这一切感情宣泄在文字中,令人读之只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王国维称“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正是以血泪书写了宇宙人世间所有的悲哀,所以李煜的作品才成为经久不衰的佳作,并由此将词推上当时文学的巅峰,成了能与诗分庭抗礼的文学体裁,为两宋词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坎坷人生的诗词创作之路

通过对李煜诗词艺术价值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这位千古词帝的创作生涯中,有着很明显的分界线。不同时期的生活遭遇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反映为不同的生活内容,同时,在风格特点上也有所不同。因此这一部分,小编将常尝试从李煜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两方面受其生活经历的影响进行一番梳理:

第一阶段:帝王身份,宫廷生活,富丽香艳

李煜的前期词从他创作开始到三十九岁国亡降宋,即到开宝八年(975年)这段时期的作品,又因的生活经历的不同,可以建隆二年(961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1、未即位时期(建隆二年以前)

“五代十国”时代的南唐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李煜出生于封建帝王之家,生活条件是相当优越的。加之他天资聪颖,“天性喜学问”,“幼而好友,为文有汉魏风”,固“才识清赡,书画兼精”,不可能不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及其父的影响,因而也加入了诗词创作的行列。

李煜有许多描写封建贵族歌舞升平、欢乐宴饮的艳情词,大概就是这段时期的作品。以早期的《玉楼春》为例: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这首词可以说是李煜在亡国前享乐生活的真实写照。他既醉心于宴乐,又寄兴于夜月,前为帝王享乐生活的反映,后为文人雅兴逸致的表露。读罢全词,浓厚的富贵气、脂粉香扑面而来。

生活条件优裕的贵族生活未必就没有令人忧虑的地方,相反,宫庭争斗及嫉贤妒能在李煜的思想上所留下的阴影却是涂抹不掉的。

据《十国春秋·后主本纪》记载:李煜因“广额丰颊骈齿.一同重瞳子,文献太子恶其有奇表,从嘉避祸,惟覃思经藉”。

在那朝不保夕,惶惶不可终日的宫廷生活中,李煜在二十三岁太子弘冀死以前,为了怕引起太子的妒忌和猜疑,是从不参预政治的。他的一些词反映了向往循世,渴望自由生活的愿望。如《渔父》词二首: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一样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洒瓯,万倾波片得自由。

2、即位时期(建隆二年到开宝八年)

李煜即位时正值精力充沛、风华正茂的二十五岁,但与其父李璟一样,李煜“天性懦懦,素昧威武”,“好生戒杀,本其天性。”时逢宋帝国的日益蚕食,南唐的形势日趋危急。李煜遵照其父的策略,为了保住附属国的地位,对宋的得寸进尺恬退隐忍,做了最大限度的让步。

“先是,李煜外示恭俭,内怀观望。太祖虑其难制,遣李穆谕旨召赴阙。果称病不朝,而全茸城垒,教习战棹,为自圆之计”。

尽管他曾经作了一些准备,妄图在关键时刻以求自保,但本质上李煜依然个昏庸懦弱的无能君主,对外不能历精图治作抵御之计,只能苟且偷安;对内不能修明政治,听信良言。即便是在内忧外患的情势下,李煜沉迷于声色的享受之中,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糜烂生活。

“后主以后好音律,因亦耽嗜,废政事。监察御使张宪切谏。赐帛之十匹,以旌敢言,然不为辍也。”——《南唐书·后妃传》

不仅如此,即便在国家行将灭亡之时,他崇佛竟到了试图以佛教来解除国家危难的地步。嗜佛若此,岂有不亡国之理?

“王师攻金陵重破。后主仓皇中作一疏祷于释氏,愿兵退后许造佛像若干身,菩萨若干身,斋僧若干万员,建殿字若干所”。——《墨庄漫录

随着大周后日渐疾笃,李煜与小周进入了“划袜步香阶”的幽期密会期。而这一时段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的生活,也成为这时期其词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如《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问郎边去。划袜下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该词无半点掩饰的坦率地写出了大周后昭惠生病期间,后主与小周后即昭惠之妹间幽会的一个生活片段。其中“划袜下香阶,手提金缕鞋”的细节描写,把人物写得形神毕现。此外,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是通宵逸乐、极度狂欢的自我写照;《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反映了他纵情歌舞、沉溺于声色的生活情态。

从这段时期李煜的作品来看,他在语言的运用、形象性、艺术概括、表现技巧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清丽不假雕饰的艺术风格逐渐形成。

李煜前期两个阶段的词作,虽然在描写内容和艺术风格上还有某些细微的差别,但更多的是显示出它们的共同点,如内容上大多反映宴乐狂舞,抒发离怀别绪和闲愁;风格上从开初受花问词的影响较大到逐步摆脱其影响,以至初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第二阶段:亡国之君,感怀身世,沉郁悲慨

李煜后期的词从开宝八年(975)到宋太祖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即从他被俘到四十二岁被毒死。这段时间也因为亡国初期和以后,即封违命侯时和改封陇西公时生活、精神上的不同,故而分为两个阶段:

1、被俘初期(约封违命侯前后)

李煜的进贡、割地换来的苟且偷安的生活美梦,最终在宋太祖“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统一大势中被彻底粉碎了。

身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懦弱国君,当宋军以“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气势围攻金陵之时,他不复说“亲督士卒,背城一战”,就是连“聚宝自焚”的勇气也没有,最终还是作了“他国之鬼”。

从一个封建帝王,一下子沦为一个受人蹂躏、任人宰割的阶下囚,这天堂地狱的鲜明对比,这血淋淋的现实在李煜心理上产生的不啻是一种大地震的效应。这段时期李煜的作品,在内容上可谓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

无情的现实迫使他再也不可能象原来那样去描写“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的奢侈生活,也不可能再把“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的富娥彩女当作写作对象,他唯一能抒写的只能是“垂泪对宫娥”的亡国之君的惨象。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这首词将他从一国之君变为阶下囚内心最真诚的自白表达出来,描写了软弱儿皇帝的可怜相。不同于以前他写与情人幽会,写男女离愁,写旷逸情致时的矫揉做作,惺惺作态。这般亡国之后的愁苦、悔恨和绝望,是他自己亲身的体验,因此情感的流露便更真挚深切。

李煜的生活现实决定了他所要表达的内容,他极度悲伤、痛悔的心情定下了作品伤感的基调。在风格上,李煜仍然继承了前期的传统,继续保持了清丽不假雕饰的特色。这些在他中后期的作品中都得到了最突出、最完美的体现,并且在思想和艺术上达到了他诗词创作的最高峰,成为李煜词作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2、被俘中、后期(约改封陇西公至被毒死)

李煜做了几个月的违命侯,不久,宋太祖驾崩,宋太宗即位,改封他为陇西公。此时,因多种原因,李煜的心情可能稍稍平静了一些,情感也开始转入深沉,不象起初那么外露,在深沉中蕴积着他满腔的悲愤和对故国的哀思,例如这时期写的《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同样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对亡国之痛的抒发,但它与前面的《破阵子》比起来却显得含蓄得多,深沉得多,不再象原来那样去抒写“仓皇辞庙”时“垂泪对官娥”的悲痛欲绝的心情,而是把满腔的悲愤压抑起来,付之滚滚东流的江水,让时间去忘记。残酷的生活现实使李煜似乎有所醒悟,可事到如今,后悔又有什么用?他只能把满腔的悲愤和深厚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倾注在一篇篇作品中,以此表达自己的哀思。

李煜后期的词是其词作中成就最高的部分,同时也是他清丽风格最好的体现。尽管初期和中后期李煜在情绪上可能有所不同,但其词沉郁悲慨的基调早已奠定。可以说,李煜整个后期的词正是以他真挚的感情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吸引了后世广大读者,赢得了他们的喜爱。

简而言之,李煜词以降宋为界分为前后期两部分,风格有较大的差异

。前期词多写宫廷生活,多为实境意象,在色彩上多以金色、红色为主调,在形状上多以富丽香艳为特征,在情感倾向方面以使人愉悦陶醉为主。

但冷酷的人生骤变使李煜不能不从醉生梦死的生活中清醒过来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亡国的悔恨,对江南故国的思念,对往昔君主生活的追忆,对今日囚徒生活的感慨,伴着孤寂、悲凉的心境,使他的词提高到一种深邃开阔的境界,其词风也因此从往日的柔媚婉约变为沉厚豪放,词的题材也从过去的风花雪月转而为更宽广的关于人生的思考,关于国破家亡的感叹。

三、从万人之上到亡国之君,是命运的玩弄,也是艺术的青睐

通过上述对李煜艺术价值和生活经历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李煜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随着生活遭遇的不同而不同,诗词所蕴含的价值和内涵也日益深刻,尤其在国破被俘,在经历了亡国的悲痛和屈辱之后,词的内容转变为追怀昔日之奢华,感叹今日之沦落,处处流露出亡国的沉痛和哀伤,凄凉怨慕,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可见,李煜的人生经历尤其是身世地位对李煜杰出的词作成就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一)家学熏陶奠定了他的文学基础

据史料记载,李煜的父亲南唐中主李璟在文学艺术上有相当高的成就。虽然流传下来的著作不多,但他在文章、诗词的兴趣以及由此而经常与文人雅士讲论文学所营造的氛围对于李煜可以说是耳濡目染。而李璟词的独创风格,如少修饰、多感慨等都作了李煜词的先导,对李煜词风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煜字重光,景第六子也,本名从嘉。少聪悟,喜读书属文,工书画,知音律。初封安定郡公,累迁诸卫大将军、副元帅,封郑王。”——《宋史·四百七十八卷》

后来李煜又和通书史,善音律,兼擅歌舞的周后结婚,且有冯延巳、徐铉等文人时在左右。可以说,李煜早年生活的环境是充满了文学艺术氛围的。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李煜,工书,善画,洞晓音律,文章、诗、词样样精通也就不足为奇,而这样的环境必然与他文学艺术成就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二)皇室生活环境成为李煜早期词作的生活原形

皇室舒适而浪漫的生活使李煜有着较明快的心情,因此他此时期的词作多写豪华生活和艳情生活,富丽香艳,具有情节性。他18岁时和周宗的女儿娥皇结了婚,后来又娶了小周后。自身的兴趣爱好、帝王家优裕的生活条件,都为李煜的创作制造了美丽的气氛:如以金绡红罗罩壁,以绿钿刷隔眼,糊以红罗,种梅花其外;于宫中悬大宝珠等等,都是只有帝王家才能有的豪奢生活。

有了这样的生活原形,也就无怪乎有《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等描写通宵达旦醉酒狂舞,纵情游乐的词作。

(三)政治压力为李煜伤感词的创作埋下了情种

961年,李煜即位,当了南唐后主。尽管他可以获得物质上的享乐,但是,国事却日衰。虽然李煜对于北方的强宋年年纳贡,委曲求全,但作为“人主”的他还是深深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威胁。他的一些写别离怀抱和其它的伤感情调的词多出自这种心情之下。

如“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别来春半》)即为李煜忆念其弟从善入宋不归而作;“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

为其送郑王十二弟而作。

(四)环境地域变迁促使李煜创作成就到达巅峰

李煜降宋后,由于环境的改变、政治命运的改变,他虽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陇西公、加检校太尉衔,其实是过着“有旨不得见人”的囚徒生活。生活空间的狭窄引发了他创作中的联想,而不再如前期创作多限当时当地。或者说,

此时期的李煜只能通过联想来加大词作中的感情容量和艺术空间。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首,就由囿于眼前的“春花秋月”、“小楼东风”联想到“故国”的“雕栏玉砌”,使眼前实景与忆中虚境、现实生活与如烟往事形成强烈反差。对于一般臣民而言,南唐亡了,北宋还可成为他们的国家,可以说是亡国国还在。但作为亡国之君的李煜,他的切肤之痛却是无以复加的,自然是要比常人深刻得多。

这种更为深刻的痛楚表现在他的词作中自然就幻化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春花秋月》)的慨叹,也就难怪会有“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的佳句了。在这种情形之下,终日以泪洗面的李煜吟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春花秋月》)那还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吗?

如果李煜不是生于帝王之家,那他未必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诗词歌赋,烂熟于心;如果李煜不是生于帝王之家,那他未必会沉迷享乐,无法自拔;如果李煜不是一国之君,那他未被要卑躬屈膝,年年纳贡;如果李煜不是一国之君,那他未必要背负亡国之耻,会成为囚徒。可惜这世界没有如果当初,幸好命运给了李煜重重一击,使李煜从天之骄子成为阶下之囚,使李煜可以从这巨大的人生落差中,更深刻的理解生命的内涵,并将之收录在他的创作中。

结语:

“做个才人真绝代 ,可惜薄命作君王 ”虽然,作为一个帝王,李煜无法于秦皇汉武相提并论,但作为词人,他也创造了后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成就。虽然命运在他的作品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满怀赤子之心的李煜经历了人世间最大的不幸,但他仍以阅世甚浅的纯真性情体会人生最深的悲慨,以他纯真强锐的感受写出了具有普遍宇宙人生哲理的名言,其景也真,其情也切。

其词作所蕴含的真正的美和恒久的艺术魅力,亦随着时间的沉淀越发闪耀。


历史哆唻咪


李煜如果不当帝王,我认为他也能够成为一代词帝。这要从李煜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说起。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南唐的国君,即便他不当国君,也依然会是一位皇族。那么,虽然身份与地位变了,但大时代的命运却是不能改变的。因而,假若李煜作为一名皇族,和帝王面对的命运也会相差无几。

975年,宋军攻破金陵后,李煜降宋,封违命侯。这里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如果换做另一个皇帝,则会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和宋军硬碰硬血拼。而这样的结果只会是皇室与百姓都深陷战火中、造成满目疮痍的局面。接下来,皇室成员或死或降。

第二种,和历史上一样,整个皇族及高官向宋军投降,保百姓平安。

假若李煜在战火中失去性命,那么,则不会有后来流传千古的《虞美人》和《相见欢》。

抛开脍炙人口的《虞美人*春花秋月》和《相见欢》不说,李煜在儒雅风流的前期词作中,每一阙都让人回味无穷,可谓字字珠玑。他曾经纵情在惬意的山水间,后来也要面对日渐衰微的南唐河山。因而,他同样会构思出以下这些千古杰作。与同时代的词人相比,亦是上乘之作: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菩萨蛮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反之,如果李煜也随着皇室向宋军投降,美貌的小周后还是会落入赵光义的魔爪。在那样的情况下,具有文人清高的李煜同样会作出这两阙千古绝唱。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937年-978年)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自小就极具艺术天分。他不通政治,但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在词作上的成就最高。仅有短短38年历史的南唐,正因为有李煜的佳作为它增色不少,才能在历朝历代的人们心中占有一个特殊的位子。因而,无论李煜身为帝王还是皇族,他都会是当之无愧的“千古词帝”。


名人史海观心阁


首先我们知道李煜以帝王之身从事词的创作,后世尊崇其为其是五代词坛的领军人物,对后节影响极大。他的诗跳出了流连风月的狭窄词境,更多的是抒发了人生感慨,被后世尊为“宋人一代开山祖”、“词中之帝”。

一、创作要与时代关联。

前有花间词派的温庭筠、韦庄之流,韦庄工诗,他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他们的诗多以伤时、感旧、离情、怀古为主题,其律诗圆稳整赡、音调浏亮,绝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发人深思;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及离情别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深受其代人的推崇。尤其遣兴娱宾,活脱脱伶工之词的代表。因此李煜之词在其后宋一代被称为“亡国之音”,尤其赵匡胤的批评下,这也奠定了宋代对李煜的基调,贯穿了宋元时期。他的词直到明清时跳出了历史的框架,才得以让人认识其价值。尤以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述”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评价最高。

二、 词的创作与其环境有关

我们从其内因与主观的角度剖析李煜情真的感情。从内因看,李煜天性中保有纯真,属于我的写我心,有赤子之心,这与他长居宫中阅世较浅有关,心无杂念,锻炼了其词的纯真。从主观因素来说, 从亡国之后,心情到了最低谷,只有把自己的生命寄托于作品中,具有真情实感,李煜入宋后,全为亡国哀思之词,真乃用血泪写成。所以词不假雕饰, 所以王国维先生称其词有境界之作。

所以,我认为李煜作词,历史评价不一,如果不为亡国之君,作不出那么强的词,他的词是用血泪写成,有其历史客观原因。



麒麟道上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虞美人》是李煜亡国之后做的一首词。体现了李煜作为一个亡国之君表现深切又屈辱的亡国之痛。

李煜作为一代伟大的画家、文学家,可以说生不逢时,历史赋予了他错位的角色,注定是一个悲剧。设想一下,如果他生在一个太平盛世里,不是一个要考虑国家安危的君王,而沉浸在他的艺术世界里,他是一个怎样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都如自己所愿,人生所处的角色,有多少无奈,却无法改变。李煜曾经是幸运的,他有自己热爱的诗词,有美满的爱情。而这些随着家国破碎,变成了过眼烟云。在敌国屈辱的苟活着,连自己心爱的皇后都保护不了,小周后被赵匡胤凌辱,他却只能流泪,痛彻心扉,试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折磨。

这就是命运,一壶毒酒,终究结束这样卑微的耻辱的苟活。与其如蝼蚁般死去,还不如当初血战到底,随国家一起灭亡,也来得一个轰轰烈烈,名垂千古。这就是李煜的悲哀吧,有如此丰富细腻的情感,儿女情长,草木花溅泪,怎么能治理好一个国家,怎么能唤起国人的血性而抵御外辱!自古文人也有壮烈之士,豪迈之勇。屈原、文天祥等无不是文人的榜样!

历史为鉴,在合适的岗位上做适合自己的事,如此,李煜定会创造一代文学巅峰,永远为世人敬仰。





観滄海


题主你好,我是狐狸小姨,最近正在创作历史类的文章。很高兴来回答你的问题。

这个问题问的太过于草率了。李煜不当帝王,那当什么呢?他不是皇帝的话,做不同的职业,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第一,如果他不当皇帝,却还是一个王公贵族,那么他照样会成为一个不错的词人,毕竟他还是有吟诗作对的条件。但最后的成就可能没那么高。因为我们要知道,李煜词中绝大部分的悲情都是由于从皇帝到阶下囚的巨大反差造成的。像我们所熟知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前一句正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正是在追忆故国哦,他不是皇帝,就不会那么想皇宫,也就不会有这样的悲情,诗词的艺术成就可能也没那么高了。就像诗圣杜甫要是生活在盛世,可能会多一些歌功颂德之句,少几分悲天悯人的《三吏三别》了。

如果李煜不当帝王,直接变成了平民。那他更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词人,辞藻不错,却并不那么动人。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由于当时是乱世,平民很多连书都读不了,李煜直接就放弃作词了。


隔壁狐狸小姨


李煜如果不当帝王,能成为一代词帝吗?

有学者说:“”历史不能假设”,这好像是一句很经典的话。其实,历史假设是有意义的,他可促使人们对历史一些事件的反思,处理类似事件作为参考。比如有些人诗写的很好,朗读时很有感染力,使许多人动容,或在战争年月,他的诗慷慨激昂,很有号召力,假若他是一亇彻头彻尾的诗人,並不懂政治,而你让他带一支队部去打仗,他可能首先当了俘虏。正如鲁迅说:我的武器是筆不是枪!

历史上有两位帝王,不同成就是值得研究的,一位是宋徽宗赵佶,一位就是问题中提到的李煜!

宋徽宗(1082一1135)他在位25年,热衷于书画,他无心政治,无心管理国家,整天与一些文人学仕书画家欢聚,他创的“瘦金体”书法,至今还为一些书画家赞赏,他画的工笔画《芙蓉锦鳮》,《池塘晚秋》等画留传至今,藏在故宫,成为国之瑰宝,在艺术上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但由于他热心书画,不理朝政,由蔡京、童贯等奸臣把持朝政,把国家引向衰败,最后被金人所浮死于异国,他若不当这亇皇上也是国之幸甚!也是赵佶的辛甚,他在书法绘画方面会有更高的造诣。

李煜,兵临城下他还在那里作词,自然也管理不好国家,只好当了亡国奴被俘,后被赵匡胤毒殺。不过他的一些好词,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慨,不客意雕琢,而朴实感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问君你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翻滋味在心头!”都成千古绝唱!李煜假若当一亇富贵的公子或王候天天与一帮文人饮酒作诗,不一定能写出这么有深刻入骨的好词!杜甫假若当亇皇上,不一定会写出好诗来,乾隆爱写诗,一生写了四万首,几乎没有几首好诗。假若让他去和杜甫换亇位置,则可能也会写一些接地气的诗!所以诗人和书法绘画不一样,趙佶不当皇上专从事书画可能成就更大,李煜不当亡国奴,专写诗词不一竟能成词帝,不一定比他后来的成就更高!但他二人都不宜当皇上这一点是肯定的!











李伯禺


有一句话叫做乱世出英雄,环境造人生。因为李煜是帝王,而帝王的感受与经历又是普通人体会不到的。所以说,倘若他不是帝王,有些词是不可能写出来的。也正是这段帝王的非凡经历,让他的人生大起大落,李煜才能写出那么凄凉的词,才能被称为“千古词帝”。

在历史上,有很多著名诗人都是因为遭受了时代巨变,从而影响了诗词的创造风格,比如诗魔杜甫、婉约词代表人李清照、韦庄......。李煜也是其中的一个。

一、未亡国前李煜的作词风格。

据说,李煜出生时是双瞳,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一目重瞳”是帝王的象征,如中国古代贤君虞舜、西楚霸王项羽都是重瞳。李煜也不负众望,诗、词、书、画、音律无一不通。

李煜从继位后,就一直在提防着大宋王朝。后来派自己的弟弟前往宋朝进贡,结果被扣留在汴京了,于是他写了一首《清平乐》来思念弟弟,全诗如下: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很多人不了解其背景,恐怕看不出来这与一般的相思词有什么区别。又如这首《谢新恩》,不像一个皇帝的作品,倒像一个读书人所作的闺怨词。

李煜前期还创造了很多怜工词,比如这首为美人所做的《浣溪纱》: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还有一首《一斛珠》:

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真的是对于柔情美人、香闺韵事、男欢女爱描写是赤裸裸毫无掩饰的, “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多么烂漫,多么娇柔。单单只是从这两首风格柔靡的词中,就足以见得李煜前期的宫廷享乐生活是何等的醉生梦死、荒淫无度。

二、亡国后李煜作词风格的转变。

王国维评价被囚之后的李煜的词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怜工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可以说开了词界的先河,伟大的词人李煜把皇帝做成了副业,作词做到了极致。故有后人云:后主虽拙于治国,然在词中犹不失为南面王!

与前期有所转变了,亡了国后的李煜经常写诗怀念故国: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李煜的《虞美人》名垂词史,也是他的绝笔之作了 ,至此一代词宗落幕了。

总结: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的评价,天真的皇帝有不少,有人何不食肉糜,有人做木匠,有人做词人。李煜如果没有深宫优渥纯柔的成长环境,不见得有后来的文学成就,当然也不见得有亡国之难。李煜的好词也基本都是亡国后写的,和他起落落落落的人生经历有关联。




北风未归


1.李煜如果不当皇帝,就写不出后期作为亡国之君的优秀作品,也就不能成为一代词帝。

李煜才华横溢,在诗词创作上有两把刷子;但对政治不感兴趣,有陶渊明、谢灵运之风,他短暂的一生生活恬淡、与世无争,常称自己是居士或者隐士,归隐之心很明显;这样的人掌握政权是适应不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政治生活的。

李煜不是一位好皇帝,也不是有宋 一代最优秀的词人,如果他不当皇帝,就体验不了身为帝王的亡国之痛,就写不出读之有物、情景交融、催人泪下的后期名作,也就不能成为一代词帝了;单纯地凭文学创作,他生活环境狭窄,无法超越自我,创作技巧与内容的广阔性与三苏、王安石、范仲淹不能同日而语。

2.李煜在亡国之前,缺乏国计民生情怀,视天下苍生于无物,词作并没有可取之处。

本质 上,李煜就是一位养尊处优的官二代,他前期的作品,极尽奢华与浮糜,读之无物,感无病呻吟之感,也得不到后人的重视。如: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浣溪沙》

这种描述贵公子奢华糜乱生活的陈词滥调,极为平庸,毫无可取之处;身为李璟的第六皇子,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 人之手,缺乏国计民生情怀。

这时期,包括他登基之后到亡国之前的作品透露出他十分享受繁花簇拥、锦衣玉食的生活,他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每天在宫中与环肥燕瘦的美人饮酒作乐;华丽高贵的服装、妩媚动人的女子、精致的楼台亭榭成为他创作的主要题材,辞藻华丽是他这时期作品的风格之一,没有什么史学与艺术价值,这是不做皇帝时李煜词作的主要特点。

3.亡国是李煜人生的大不幸,却成就了他的词风。

李煜还真不是当皇帝的料,北宋赵匡义的大军压境之际,他把自己能征惯战的大将林仁肇给杀了,这是自毁长城之举;李煜被带到宋朝后,生活质量一落千丈,从此远离了雕梁画栋的官邸,没有了颐指气使的生活作风,妻妾成群也化为乌有,反差太大了。

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其后事具国史。---《新五代史》

李煜这个时期的词,充满了作为亡国之君的痛苦,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令》

能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甚至,为他洒出同情的泪水。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绝命词,他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矛盾的对比,抒发了自己生命落空的悲哀和忧伤: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含义是什么?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词语言凝练优美 ,无刀砍斧削、辞藻堆砌的痕迹,以问开头以答收尾,从问天开始过渡到问人最后扪心自问,通过凄楚音调的曲折回旋展现了自己游刃有余的诗词艺术技巧,形成了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

但尽管艺术上是成熟的,不过依然没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仍然是自己对人生不幸的感叹,题材太狭窄了,还真不能与陆游、黄庭坚的词作之格调相提并论;同情他的人生际遇,是后来的人们喜欢这首词的重要原因。

因而不做皇帝,李煜也不可能成为宋 词的翘楚,更达不到一代词帝的境界。


希望星晨58298869


南唐后主李煜,不是一个优秀的皇帝,但他在历史上对诗词的贡献,空前绝后,冠绝古今,如果没有亡国后的惨痛经历,也做不了词中的皇帝。


李煜提高了当时词的地位。 李煜是一个不韵世事,天真单纯的人,在他之前,词在文人眼里是没地位的,近代学者王国维曾这样讲过:(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这里的伶工之词,指的是古代的乐师或歌手。我们今天所说的唐宋词,它的全名叫曲子词。还有当时的《花间集》,本来就是写给伶工,给她们演唱的,主要是在青楼,歌馆这些娱乐场所的演唱。主要表现美女闺房之中的一些日常生活,离愁别怨,脂粉气十足。这种状况到了国破家亡的李煜这里就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不在局限在闺房之中,而是。3000里地河山,40年来家国,是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无限江山。在他的心中,所感动的不再是男女之间的倾慕爱恋。而是家破国亡之后的血泪真情。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悲愤。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无奈。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愁,是那种不堪回首,却又偏偏忍不住要回首的故国怀念。 在古代,士大夫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有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和理想。所以当李煜把他对国家的感情。写进词中,他的词也就成了士大夫之词。从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这种转变,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指词本身地位提高了。


亡国之后的李煜,痛苦成了他艺术魅力的源泉。也让他在词的世界里,获得了新的生命。西方有个哲学家叫尼采的说过。文学作品中我最喜爱的【是那些用鲜血写成的】。痛苦的生命,用自己淋漓的鲜血来写词的时候,他的词也就有了永恒的生命力。

没有亡国的经历和感受。那么他虽然也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词人,但是他绝不可能带上词帝这种皇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