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玄机358:正确理解"有、无"有助于修内功

道德经原文: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一段首次集中讲了无、有这两个概念。原文后面章节还写: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以及有无相生。

老子在研究宇宙问题时,第一个是要建立概念体系,因为他是首位研究者,无可借鉴。在他的概念体系中没有无极、太极、阴阳这些词。他的第一个概念是道,然后就是无、有这两个概念,足见无、有的重要性。

正确理解无、有,对修道至关重要。就练太极拳而言,似乎不说修道,换了一个说法,叫修内功。那么,只有正确理解无、有,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内功、该怎么修炼。

老子关于世界起源的理论是生生(动词+名词),就是万物皆生命,毎个生命是从哪里来的,都是可以追溯的。即,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既然无、有都可以生,那么,无、有必然也是物。也就是说,无、有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因为有区别,就取了两个不同的名,这就是老子讲的:此二者,同出而异名。

无、有从哪里同出呢?都是从道出的,或者说道生了无、有。

我们还得把老子的概念体系与现代科学的概念体系对接起来,进行一个互译,便于更好理解。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指能量,二指无、有(一般都认为二是阴阳,前面讲过,道德经里没有阴阳的概念),也就是说,无、有是能量的两种状态或者形态。

既然是能量,无表示的意思就不可能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感官无法感知的能量,有就是感官感知得到的能量。所以,无、有是从人的感知角度对能量进行的分类。

人的五官(佛教甚至认为是八识)感知能力其实非常有限。比如说,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意思是有些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到的、有些有形的东西人的眼睛是看不到的。

修道或说修内功,就是获得能量。所以,练内功者要清楚,能量有两类:无、有,而且有无相生,即无有可以互相融合,无中生有、有中生无。

因此,练内功必然要经过无中生有、有中生无两个阶段。

关于这两个阶段的练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我写的头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