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多讀《孫子兵法》,得天時者取勝易

2020年03月13日 | 第[659]篇原創

作者 | 張大寬

來源 | 餐謀張大寬(ID:dkxy029)


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張大寬


​《孫子兵法》

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

----計篇

兵法講“五事”,即“道、天、地、將、法”。

道排第一,天者次之,足以說明天的重要性。

陰陽,指晝夜、晴雨等天時氣象的變化;寒暑,指寒冷、炎熱等氣溫的不同;時制,指四季時令的更替等。


創業多讀《孫子兵法》,得天時者取勝易


改變運氣的運氣

看起來好像也沒啥啊,不就是說“出門看天氣預報”嗎?

的確,就這麼簡單,但這背後可有意思嘞。這是打仗,不是咱出門逛商場溜達。

還記得計篇的第一句嗎?“兵者,國之大事。”,逛街不看天可以,打仗不看天,那可能是要亡國的呦。

這句話看似簡單,看似常識,但有多少人急起來就做不到,做不好了。

其實,出門看天,是為了改變“運氣的運氣”。

“運氣的運氣”,這是幾個意思呢?

比方說,出海打漁,收穫的多少,這就得靠運氣,誰也定不準,對吧。

但是,如果出海時提前看看天氣,假如今天天氣適合捕魚,那就抓緊時間出海,如果今天天氣不那麼合適,就不出門在家修修漁網魚叉啥的,保養一下船。

畢竟,天氣不好的時候,魚也打不了多少,反而還增加了危險。弄不好沒打到魚,摔一跤還得抹藥耽誤好幾天。

你看,打不打得到魚,這是運氣,但是可以根據天氣的安排,來增加打到魚的機會,通過安排,來降低隱形的損失,這不就是改變運氣的運氣嘛。

占卜,是給別人看的

這句話裡有這個“陰陽”,經常會有人覺得,這說的是不是“占卜鬼神”理論?

比如,古代兵家也有“兵陰陽”一派《寒暑·藝文志·兵書略》中有提及“順時而發,推刑德,隨鬥擊,因五勝,假鬼神而為助者也”。

就是說,發兵的時候,要順應天時。而推刑德,則是說賞罰分明,刑意為罰,德意為賞。隨鬥擊,是說要推算北斗所指的方位,那個方位是無往不勝的。因五勝,則是說因五行相勝,除了獲得天時的輔助外,搭配一些祭祀禮儀的儀式或者法術,還能獲得鬼神的庇佑。

但孫子兵法裡這個天,可不是“裝神弄鬼”

孫子也講“神”,但他眼中的神,是這樣的:“神乎神乎,至於無聲,能因地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你看,這哪裡是“裝神弄鬼”的神啊。

所以在孫武這裡,沒有那麼多鬼神論,就是說“打仗看天氣,行軍看節氣”。

“那,以前不總要占卜占卜嗎?”

這時候,你需要思考一個問題,你到底是占卜的“觀眾”,還是“主導者”。

還記得上一句兵法說的啥嗎?“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

人類是從“講故事”開始,才會慢慢說話的。這也是我們與動物非常大的區別。

試想一下,多年前,我們還是原始人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哥們,比劃比劃說“樹林裡有隻肥牛,我們一起去,放到他,然後碳烤肥牛如何”。

這時候,聽的人肯定哈喇子都流滿地了,屁顛屁顛的就跟著跑了。

這哥們幹了啥?是不是講了個故事?

如果他只說“跟我走”呢?

估計大家還是該幹啥幹啥吧。

所以,講故事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占卜這類“不明覺厲”的操作,恰恰就是最好的故事。

一切準備就緒,開戰之前,請來大師祈福做法,保佑將士們平安歸來,“刀槍不入”,祈福完成後,個個覺得勁頭十足。(像不像我們的“動員大會”?)

這,也是“戰爭宣傳”的工具啊。

佈局的人,和入局的人,看到的絕不一樣。老闆和員工看待事物的方式,會一樣嗎?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聽到更多的“天”,都是“鬼神占卜”之類奇談的原因。

這,都是給別人聽,給別人看的。

遵守規則,創造條件

天時這個條件,兵法中講晝夜,講寒暑時節。出兵都要遵循自然規律。

但現在,隨著技術的進步,給了我們打破原有“天時”,創造新條件的機會。

一般打仗都是白天,因為到晚上黑乎乎的啥都看不見。後來有了夜視儀,即使伸手不見五指的環境,戴上夜視儀,也能讓夜晚變白晝,看的一清二楚。

這就為突擊創造了新的有利條件,打破了原有的“天時”,創造了新的“天時”。

春耕秋收,這是自然規律,違反了自然是顆粒無收。但聰明人搞出來大棚這個神奇的物種,讓我們冬天也能吃到新鮮菜。尤其這個草莓,成了北方冬天裡非常火熱的產品。尤其是在東北,丹東還有草莓研究所,一斤草莓賣到三五十塊都不稀奇。

本來大冬天,這個天時不對,但大棚創造了新的“天時”,就能繼續有收穫。

你看,這是不是我們常說的“有條件要解決,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解決”。

這,都是通過創造條件,來滿足原有的自然規則。

要打得準,得先看得到敵人,晚上看不到,就研究夜視儀。種植草莓蔬菜,需要有合適的溫度溼度環境,大冬天溫度低達不到,那就通過大棚來創造條件,滿足生長環境。

這一切,都是為了順應“天時”而做出的改變。

時機不對,別亂動

說到底,順著自然規律,會大幅降低失敗率,降低風險。

時機不對,可以選擇按兵不動,等待,或創造合適的環境與條件,再行動。

而不是愣頭青猛打猛衝。“逆天”的例子,之所以被無數人傳頌,正是因為“小概率”,有那麼多“逆天”失敗而死掉的,他們沒機會說話,沒機會告訴別人,“不違天時”,才是更好的選擇。

時機不對,別亂動。

我是張大寬,餐飲諮詢顧問。

深度學習 | 充分支持 | 深度鏈接

加入2020年付費讀者群 點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