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散文」經年不知君,滄桑亦故人——汪國真

俯仰轉瞬,汪國真竟然於我心間逗留了二十年有餘,五年前突然的訣別攪動了隱約的感傷,觸景生情,只是這情連自己也說不清了。莫說也罷,他好似與我差了許多年歲,各懷不同年代的情感,想來思去,終究有或淺或深的代溝,這種代溝有許多形式的呈現,畢竟是時空遷變,各有受想行識,自懷春夏秋冬。

「奕·散文」經年不知君,滄桑亦故人——汪國真

在汪國真攪動年輕人心緒的年代,我還是不得記憶的嬰孩,自不能在教室瘋狂傳抄他的詩句,更不能為其詩排序編目,終成一時流行的“經卷”。待我在廢舊的書堆中翻撿出他暢快的字句時,已然是另一世紀了。十多歲的心究竟還是裝載不了許多情感,若說被他的詩縛住,大抵是享受語句明快節奏的律動和直戳心懷的剎那共鳴。

「奕·散文」經年不知君,滄桑亦故人——汪國真

讀書,對於十多歲的我並沒有太多選擇,家裡堆放舊書的地方無非是幾處無甚用處的紙箱和櫃子。我一本一本的翻撿,有時候文字的乏味對上時間的無聊,也會煞有介事的對著這些破舊文字嘲諷一番。丟棄了《浮躁》,也顧不上《傳統與中國人》,更不知莎士比亞的歡喜憂傷,一本比普通書籍略窄且紙質稍薄的集子突兀地躺在書堆中,翻開只見文字成行鋪排,字句短小,或帶韻味,不時一兩句子還能觸動幼稚的心魂,直教人想把它作人生的警句。在淺薄的人生觀裡,這種輕快的文字似乎已脫俗於教科書的陳式,而成為真正的“詩”。汪國真就這樣一擊中的的鑿開了我受限的視界,成了我一時可以賣弄的所愛和追捧。我如獲至寶地感受甚至於享受“詩的力量”,因而又深刻地影響到字裡行間。汪國真的詩,首先作為了一種可以特立於別人的所好而為我所用,他既不淺白又不詰屈深奧的詩語又具備了流行的基礎。有時候感到汪氏詩語中有些許心靈雞湯般的體悟,但有別於其大快朵頤風格的精緻讓它析出生活經驗的樸素哲思。這種帶著大眾口味的格言化詩風可能是它能在八九十年代之交風靡學校的緣由。

「奕·散文」經年不知君,滄桑亦故人——汪國真

後來也很容易從文化批評中看到汪國真的詩的尷尬地位,美學上的反駁使汪國真的詩受到了尖銳質疑,我難免心裡酸澀,就好似自認為的優長被鄙夷的一文不值。轉念一想,大眾新媒體到來之前的詩屆,有幾位稱得上大眾詩人,那些年糾結於大眾刊物還是學術研究的《萬曆十五年》不也一版再版,成為大學推薦的必讀書目了嗎?平心而論,以主流詩屆的視野,很難認同汪國真另闢的蹊徑。但在文化意義上的汪國真的詩,有著獨特的時空語境。當年梁任公文風一轉,立“新民體”,議論縱橫、氣勢磅礴,不也任情參雜、隨性吞納一番嗎?時代文化意義上的汪國真,雖一身謙和,但裹挾著引人注目的傳奇經歷,亦掀起席捲一時的風潮。無論是文學刊物的轉型,還是社會思潮的變動,變化著的中國形塑著敢為人先的汪國真,這是時代和個人的互動,追捧也好,批評也罷,不也都或淺或深地為它所影響嗎?

「奕·散文」經年不知君,滄桑亦故人——汪國真

大學之後,與其詩交集甚少,但餘波潛在,偶有為文造句,仍不時拋出汪國真式的筆法。他後來亦淡出詩歌創作,鮮有新品。隱隱約約間,七八年不曾關注而遠去的汪國真只今真可算故人了。於印象中,他似乎堅韌始終,能緘默,不多言,輸給了追求,嫁給了幸福。只是時代更迭,他已不在詩文的中心舞臺。我現在把詩玩味,早已沒有當年的悸動,甚至失了故時的認同。但抱定多元的態度,他和它的確曾真真切切地影響了我,並忽明忽暗地彌留於心十多年。以心相照,從汪國真那裡,我亦認識了自己,認識了過去。

「奕·散文」經年不知君,滄桑亦故人——汪國真

經年不知君,滄桑亦故人。時代走得好遠,他只顧惜此今。現在能有的不過是故事與故聞,謹此緬懷。

你讀過汪國真的詩嗎? (單選)
0人
0%
讀過
0人
0%
沒有讀過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