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不改革會死嗎?不會︱改教風學風乃當務之急,切莫誤人子弟

象牙之塔,註定不只是浪漫主義者自我脫離現實生活的快樂之地,也不是逃避現實的桃源夢境,而現實中的大學,如果還是固守成規,不如做出決絕的改變,總有一天會誤人之地,成為天下人所不屑之所。


高校,不改革會死嗎?不會︱改教風學風乃當務之急,切莫誤人子弟

中國的大學起步比較晚,百年已經算是老校,而與社會同步的滄桑感卻超越了許多幾百年的名校。正是因為中國的大學願意折騰,所以把自己的底子搞得很薄,卻受了很多浮塵的衝擊。那些正兒八經的教授們,紛紛削尖了腦袋往高處爬,反正晉級都是論資排輩的,還是撈點實惠的,混個一官半職的,就會有相應的灰色收入,而且人前鬼後也有面子。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大學領導轉為了副教授、教授、碩導、博導,而這些人更多的時間是在應付事務性的工作,根本沒有精力也沒有心思去研究什麼學術。久而久之,這些原來大學的精英們成了社會化的產物,更多的淪為了打著官腔裝模作樣的下九流。上得了學堂,下得了歌房,去得了酒吧,找得了情人。


高校,不改革會死嗎?不會︱改教風學風乃當務之急,切莫誤人子弟


原來的大學真的純粹啊,且不論學術之風,也遑論學府之深,只要進去就會覺得這是一個讓人能靜下來的一片淨土。可當近百年的風風雨雨終於洗盡了鉛華,大學所呈現出來的灰色實在讓人心涼。


你看各種媒體曝光的各種抄襲、學術不端,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從知名大學到普通高校,各種論文造假,各種學術不端,不勝枚舉。不敢說這些人從沒做過什麼教學,但是在論文方面,的確是從導師開始的,他們或者利用職務之便,各路蒐羅信息,把若干本書的內容雜揉到一起,便成了論文,便成了專著。而且有些丟人都丟到了國際上,真的是不可救要。如果是個小白可能也不會引起太大的反響,偏偏都是些名校名教授,就讓人大跌眼鏡了。


高校,不改革會死嗎?不會︱改教風學風乃當務之急,切莫誤人子弟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怪現象?還是與中國的各種評級、職稱、晉升有關係,各種硬性指標卡在那,不夠格怎麼辦?只能造假,能力有沒有不重要,實驗有沒有沒人查,數據準不準確沒人在乎,水平咋樣還得靠文憑和職位說話。


正是這樣的架構讓大學也變成了市場,不再有那麼多人鑽進實驗室反覆驗證,不再有那麼多人下到實踐中去檢驗各種數據對不對,時間都用在了攻關上,上面關係處不好,後面路怎麼能好走?


高校,不改革會死嗎?不會︱改教風學風乃當務之急,切莫誤人子弟


前些年剛剛有兩所專科學校合在一起升為本科的一所院校,升格之初真的是塵土飛揚,隨便的人員調整,隨意的上上下下,只要花錢就能買到官,想要升個處長,十五萬就搞定了,想要升個副處長,十萬就OK。經過了近十年的折騰,終於有點模樣了,但是風氣已經種下了,頑固得象沙漠裡的胡楊。


在這所學校裡,教授副教授有很多,教授都掛著官銜,而且教的課越來越少,更多的漂在上面,玩些迎來送往的勾當,想天天平安並不容易,說不準哪塊沒抹油,就生些事端,因而這幫人日日花天酒地,夜夜笙歌。


高校,不改革會死嗎?不會︱改教風學風乃當務之急,切莫誤人子弟


值得深思的一點是,即使象有些大學開始讓在官位的教授們迴歸到教學和科研一線,但是那顆久經紅塵磨鍊的心能否真的靜下來,把沉澱下來的知識轉變為化雨春風。能力和水平毋庸置疑,學識和積累也不在話下,關鍵是要放得下,然後才能真的讓日下的學風得到徹底的改變。


相信總有一天,中國的高等教育要變天,大學本身也會有大的動作。總會有人逆風而上,而且相信總會有結果的,會給後人一個交代。


高校,不改革會死嗎?不會︱改教風學風乃當務之急,切莫誤人子弟


如果排名靠前的高等學府能夠身先士卒,掀開中國學風的嶄新篇章,於社會、於未來、於後代、於國人都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