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到底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到底是什麼意思?這說法靠譜嗎?從古至今,前人的實踐留下了很多的美食方面的技巧,這無疑是前人積累的寶貴經驗和財富,為指導後來者提供了借鑑。現在優越的生活,離不開老一輩人的辛苦奮鬥,他們在很多方面都給我們留下了經驗,在生活上呢,則有天有魚鱗斑,曬穀不用翻。燕子低飛要下雨等等。而在農村就有一句關於烹飪方法的

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這說法靠譜嗎?自古俗語多出自民間,很多有趣又含義豐富的俗語,相信大家都聽到過。俗語也很精髓的總結了很多生活方式。就比如今天會說到,老人說常說到的這句“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所以你們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魚不蒜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到底是什麼意思?

農村人在家鄉中,隔三差五就會捕捉一些魚兒,回到家裡處理一番,將其美美的品嚐食用。

剛捕捉的魚兒,吃的時候就一個字“鮮”,很多人都會用來蒸,吃起來清鮮美味,可以品嚐著原汁原味的食用感,勾起大家的食用慾望。

在烹飪菜餚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放上一些大蒜在其中,可以很好的提味去腥。在煮魚的時候,很少會有人放上大蒜,這樣的後果就是蓋住了魚肉本身的鮮美,只剩下調味品的氣味,吃起來的口感並不是太好。

過去農民捕捉的都是野生魚,吃起來的腥味不是那麼多,而如今都是去菜市場購買的飼養魚,如果不放大蒜的話可是非常腥的,因此大家可少放一點。

羊不姜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們現在很多人在做羊肉的時候,都會放姜,因為羊肉的羶味很影響口感。

而農村地區的“羊不羶”就是煮羊肉的時候,不放姜。他們都認為生薑是上火的東西,而羊肉則又十分的滋補,會導致補過頭易流鼻血不說還更容易上火。於是一般農村人在燉羊肉的時候,都不會放姜,也就有了這句俗語。

牛不韭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到底是什麼意思?

而“牛不韭”這句話就比較靠譜了,我們都知道牛肉吃起來很有嚼勁,它沒有肉的腥味,口感也很好。但是牛肉和羊肉一樣,都是一種發物,吃了牛肉就會讓人渾身暖和起來。

而韭菜也和牛肉一樣,有這樣的作用,如果將牛肉和韭菜放在一起炒,那麼就會很容易讓人上火的。韭菜炒牛肉,吃起來口感也會怪怪的,而且牛肉不容易熟,韭菜就容易熟,兩者也不適合搭配在一起。

總結:

所以大廚告訴我們,這裡面的講究還是很多的,不過農村以前的這些俗語,也不一定適合於現在的所有菜餚,比如說魚不蒜這一點就不是如此,現在城市裡面買到的魚腥味都比較重,如果說不用大蒜和其他調料來進行調味去腥的話,可能就難以入口了。所以說烹飪的一些方法和技巧,還是要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而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