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宋史·職官志》中相關記載入手,解讀宋朝的政治保密制度

序言:


宋代是我國曆史上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的朝代,與之相對應的上層建築也是比較健全的。上層建築當中一個必不可少的方面就是保密制度。


為了鞏固趙宋王朝的政權,宋代建立起了範圍廣泛的保密制度。涉及到政治保密,軍事保密,文化保密等各個方面。在本文中主要講述的是宋朝的政治保密制度。


文彥博在《潞公文集》中曾說過這樣的話:“乞令左右封收密示兩府,免致漏洩傳佈中外。”可見宋朝的一部分官僚士大夫層對於保密制度還是非常重視的。下文將會詳細的講解宋朝的政治保密制度。


從《宋史·職官志》中相關記載入手,解讀宋朝的政治保密制度

宋朝皇帝



大政國策的保密

在宋朝一些涉及到國家大政方針的決策,都是由皇帝和一些中樞大臣進行商議。比如宋太祖在商議如何攻取江南時,要求“屏左右,召升殿問狀”,只選取一部分皇帝信任的心腹中樞大臣進行商議。——《續資治通鑑長編》

(1)侍臣迴避制度

宋代有專門的侍臣迴避制度,如果是中書門下或者樞密院的宰相、執政向皇帝彙報國家大事的時候。皇帝身邊的侍衛近臣都需要回避。一般這些侍臣多數是宦官,以及品秩比較低的下級官員,即“朝夕出入在左右,侍臣之任也”。——《曾鞏集》

司馬光在仁宗朝時曾上過這樣一份奏疏:

臣等竊聞:自先帝以來,應兩府①臺諫②官等上殿奏事,左右侍臣悉皆屏退,蓋以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重慎樞機不得不爾。——《論臣僚上殿屏人札子》



①兩府:中書門下和樞密院。在宋代中書門下的長官為中書門下平章事,是宰相之一。樞密院主掌官員為樞密使,是執政之一,為副宰相。


②臺諫:“臺”指御史臺,掌監察官員。“諫”指諫院,掌風議左右,以匡人君。

通過上面這段史料我們就可以發現,在皇帝和中樞親信大臣商議國策的時候,侍臣迴避已經成為一種慣例。這種迴避就是一種政治保密措施之一。

從《宋史·職官志》中相關記載入手,解讀宋朝的政治保密制度

宋代官員奏事


(2)奏疏、政令的管理

《周易》中曾有這樣的記載:“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這句話就是強調的保密制度的重要性。當時宋朝的官員擔心奏疏的內容會洩露出去。所以當時的官員都比較畏懼,沒有人敢向皇帝直接進言。——《周易》

在宋仁宗時,有大臣提出這樣的建議:“乞聖慈念先帝漏言之誡,思《周易》失臣之文”。自此之後,宋朝改變了大臣奏事的制度。在大臣向皇帝奏事的時候需要其他的官員退下,這樣才使得官員可以上書直言。

政令的保密制度也是政治保密的一項重要內容。宋朝的重臣曹勳,曾向皇帝提出這樣的建議:

“號令之出務加稹密,前代漏洩禁中語猶不免其死,況成敗安危所繫乎?”——曹勳《松隱集》

這一項制度在王安石變法期間展現的淋漓盡致。因為在王安石變法期間有很多反對派處處阻撓,所以煩時曾多次向宋神宗表示:“此事自不敢不密。可見宋朝對於政令的管控還是非常嚴格的。——《宋史·兵制》

從《宋史·職官志》中相關記載入手,解讀宋朝的政治保密制度

保密令牌



人事任免的保密

人事任免從古至今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宋朝對人事方面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富弼曾經向宋神宗進言:“大除拜,理當至密,外人何由得知?”。實際上表達出了他對人事任免的一種憂慮。——《宋朝諸臣奏議》

人事任免也不僅僅是一個單一的方面,其中涉及到很多的內容,上到儲君的選擇,下到七品芝麻官兒的任免,這些都會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人事任免的保密問題。

從《宋史·職官志》中相關記載入手,解讀宋朝的政治保密制度

宋朝宰相


具體來說,人事任免包括以下這幾方面的內容:

(1)儲君選擇的保密——秘密立儲制的雛形

我國曆代王朝對儲君問題都非常重視,所謂的儲君就是未來的皇帝。所以儲君的人選涉及到多個政治集團的利益。一旦儲君的問題處理不好,小則政局不穩,大則引發宮廷政變,江山易主。

比如明神宗因為沒有處理好儲君冊立的問題,導致了“爭國本”問題的發生,康熙帝沒有處理好儲君的問題,導致了九子奪嫡的發生。直到清朝的雍正帝建立了秘密立儲制度,才使得儲君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的解決。

宋朝冊立儲君的保密制度,實際上就是雍正帝創立的秘密立儲制度的前身。宋太宗時和宰相寇準商議儲君的人選,要求:“屏左右,不令他人聞見”。這實際上就是一種保密措施。——《續資治通鑑長編》

在宋仁宗時,皇帝和宰相韓琦商議儲君人選,韓琦向皇帝提出:“此事若行,不可中止。陛下斷以不疑,乞從內批出”。通過這句話也就可以看出,當時宋朝的各方政治勢力對於儲君人選的關注。——《續資治通鑑長編》

宋朝規定:“建儲皆大臣議定,召學士鎖院”。儲君的人選關乎國家的穩定和安全,因為宋朝採取了儲君人選的保密措施。才防止了宮廷之中發生政變,避免了兄弟和子侄之間爭奪皇位骨肉相殘。

從《宋史·職官志》中相關記載入手,解讀宋朝的政治保密制度

儲君登極


(2)宰相的廢立保密

除了太子的任免以外,宰相是人事任免當中最重要的一個。在宋朝,雖然宰相的權力有所削弱,但是依然位高權重。宰相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宰相的任免直接關係著政局的穩定。所以宋朝在廢除和任免宰相方面都有嚴格的保密制度。

任免宰相時,宋朝有這樣的保密規定:

凡拜宰相及事重者,晚漏上,天子御內東門小殿,宣召而諭,給筆札書所得旨。稟奏歸院,內侍鎖院門,禁止出入。——《宋史·職官志》

通過這個史料,我們就可以分析出任免宰相的一個流程:皇帝和大臣要在一個封閉的空間之內,商談宰相的人選,而且在時間選擇上多是傍晚。在此期間,所有的官員都不能隨意的出入這個區域。通過這種方式就降低了人民宰相的信息被洩露的風險。

總之,在宋朝宰相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所有的事物都要先彙總到宰相,然後再有宰相向皇帝報告。所以宋朝非常重視宰相的任免保密。這種保密制度極大地降低了宰相的廢立對政局的影響。

從《宋史·職官志》中相關記載入手,解讀宋朝的政治保密制度

宋朝宰相



對外國和少數民族使臣的保密與防範

因為宋朝並沒有在完全意義上實現大一統,在宋朝存在的300多年的時間裡,一直有一些敵對的政權存在。比如北宋時有遼和西夏與之並存。在南宋時又有金和蒙古與之並存。如何防止這些使臣竊取國家機密,一直是宋朝考慮的一件大事。為此宋朝專門制定了一套針對外國使臣的保密措施。

具體環節如下:

第一步:選擇精明的接待官員

接待官員的選擇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因為如果要接待外國的使臣,就需要有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而且還要足夠精明,不至於讓外國使臣獲取核心機密。一般宋朝都會選拔一些熟悉軍事和邊防事務的人員。衝任接待使者的官員。在宋仁宗時有官員上書表示:

“竊睹自繼好以來,每差臣僚奉使,必須經濟得人。欲乞今後文臣令給事中以上,武臣遙郡以上。每至選差,入國之次,預行詔敕,專委奏舉,方得差充。——《續資治通鑑長編》

註釋:

引文的主要內容為:指出接待官員制度的弊病,並且請求停止中書和樞密院選擇官員充當接待官員的權力。


從《宋史·職官志》中相關記載入手,解讀宋朝的政治保密制度

接待使臣


第二步:對外使入境路線進行控制。

因為在北宋時,和宋朝有朝貢關係的國家還是比較多的,在東亞,東南亞,南亞和非洲東海岸都有與宋朝保持朝貢關係的國家。這些國家的社團會不定期的前往宋朝進行朝貢貿易。為了防止這些使臣竊取國家機密,宋神宗規定:“緣今來入寇之後,理當羈防。其緣路及到闕出入,當差人監視等事。——《續資治通鑑長編》

對於不同國家的進貢使者,宋朝政府都對他們的路線進行特別的安排。而且會派專門的人員對使者的行為進行監視。一旦發現什麼異常情況直接向宰相、皇帝報告。這種方式有效地防止了使者竊聽宋朝的國家機密。

從《宋史·職官志》中相關記載入手,解讀宋朝的政治保密制度

外使朝貢


第三步:對外文書內容的選擇

宋朝政府對外的文書內容有著嚴格的限制。只有皇帝有資格以國家的名義對外發布文書。一般的大臣不允許擅自接見外國使者,更不允許私自回覆外國的通牒。比如史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例子:

宋朝的一個知州,因為“擅回韋州牒許夏國通和也”,而被罷官降職。這樣的例子在宋朝並不少見。這種政策對宋朝來說是著眼於國家安全大局的。對外交往的信息必須由宋朝的中樞機構掌握。一般的地方衙門不能擅自處理。——《續資治通鑑長編》

通過這三步措施就能夠有效地控制外國使臣獲取宋朝國家機密的風險。這是宋朝的整體保密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種制度之下,不管是遼朝還是女真、西夏,都很難獲取宋朝的機密情報。總體來說這一套制度運行的還是不錯的。

從《宋史·職官志》中相關記載入手,解讀宋朝的政治保密制度

宋代文書



皇帝安全的保密

皇帝是一國之主,皇帝的安全關係到政局的穩定和王朝的根本。所以宋朝對皇帝的安全格外重視。皇帝的出行以及要去哪裡都有嚴格的保密措施。除了皇帝身邊的近侍太監以外,其他官員一律不知。

這種制度對於皇帝的安全,有很重要的保障意義。例如皇帝如果想去某個大臣的家中,他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到達大臣的家中,出現

“會車駕至,倉卒不及屏”的局面。由此可見宋朝皇帝的出行保密制度開始非常完善的。

但是這種制度也並不是盡善盡美,比如在宋仁宗快要病逝的時候,宮中的太監都知道不能將皇帝的行蹤外洩。所以把中書門下和樞密院的宰相們急壞了,為此文彥博採取了果斷的措施:“引都知等至中書令供狀,今後禁中事,如不令兩府知,甘伏軍令”。自此以後皇帝的行蹤。不再對宰相們保密。——《涑水記聞》

從《宋史·職官志》中相關記載入手,解讀宋朝的政治保密制度

皇帝外出



宋朝在保密制度方面做的還是非常完善的,而且他將這一套保密制度廣泛的應用在政治,軍事和刑罰等各個方面。雖然在社會當中並沒有顯現出什麼獨特的優勢,但是對於宋朝社會的長遠影響是非常大的。

(1)建立起完善的保密制度。

因為宋朝的統治者和官僚階層都十分重視保密的問題。所以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下層部門,都很重視保密工作。比如:兩府臺諫官等上殿奏事,左右侍臣悉皆屏退。這就是宋朝保密制度的一個重要縮影。——《溫國文正公文集》

宋朝的法律規定:

“在京司屬非假日不得看謁及接見賓客,非廨宇所在者,雖親戚不得入謁。違者並接見之人各徒二年,職事相干者勿拘”


從《宋史·職官志》中相關記載入手,解讀宋朝的政治保密制度

宋代法律書籍


(2)在社會上養成了濃厚的保密風氣。

宋朝和其他的政權戰爭非常頻繁,從一開始的契丹、女真再到後來的蒙古。這些政權都和宋朝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矛盾衝突。在這種形勢之下,宋朝政府很有憂患意識。當時的民眾也非常重視保密工作,再加上宋朝還制定了非常多的關於保密的法令。使得當時社會上養成了濃厚的保密風氣。

總之,這一套保密制度在宋朝政局穩定和維護宋朝機密信息安全方面有很大的作用。雖然這種作用並沒有直接顯現出來,但是把它貫穿到宋朝300多年的歷史當中,你就會發現它的作用還是非常大的。總體上來說,宋朝的保密制度對後世王朝起到了很大的示範作用。


《宋史·職官志》

《潞公文集》

《續資治通鑑長編》

《溫國文正公文集》

《涑水記聞》

《曾鞏集》

《宋史·兵制》

《宋朝諸臣奏議》

《周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