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如果连箭靶都找不到,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银河补习班»:“如果连箭靶都找不到,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你喜欢做什么事情,就大胆去做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都找不到,那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这句经典的话出自 «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

《银行补习班》是由邓超和俞白眉共同执导的现实主义教育题材电影,主要讲述一对父子之间感人的亲情故事。因为一次意外,父亲马皓文蒙冤入狱,因此,他也错过了儿子成长过程当中最宝贵的七年时光。

得知爸爸进了监狱之后,马皓文的儿子马飞一蹶不振,等到马皓文从监狱出来时,儿子已经变成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少年",不仅成绩在班里垫底,而且还变得十分的固执。

就算是如此,马皓文仍然认为他儿子马飞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最有潜力的小孩,从来都没有放弃他。马皓文跟看不起马飞的教导主任,打了一个赌,说会让儿子的成绩在一个月内突飞猛进,取得年级前10名的好成绩。

对于这个赌约,教导主任显然很有信心,因为他相信马飞并不是一个有潜力的人。然而在马皓文独特的教育之下,马飞最终达到了他定下的那个目标。

后来,马飞在爸爸的教导下,一路追随梦想,成为航天员。在太空执行任务时飞船意外失联,生命陷入绝境,他想起那个最了不起的爸爸,最终冒险救了自己救了同伴,胜利完成使命。

很多观众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表示这是一部笑中带泪的父子片,更有一些非常容易被打动的观众表示,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几乎是从头哭到尾的,因为这部电影里面的细节描写和情感铺垫都特别到位,而我认为,马皓文别具一格的教育理念很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银河补习班»:“如果连箭靶都找不到,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如果连箭靶也找不到,你拉弓有什么意义?


«银河补习班»:“如果连箭靶都找不到,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要尊重孩子,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卢梭

马皓文从监狱出来时,学习不好的马飞就要被学校开除了。无奈之下,马皓文给校长打了个没人能相信的赌,他说马飞期末能考进全年级前十名,校长答应了,如果马飞考不了全年级前十,他的学籍就会被开除。

马皓文尊重儿子的想法,也没有强制性的,要马飞去干什么。而是循循善诱的给马飞讲了很多有趣的事,但马飞却在爸爸独特的教育中,学会了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期末考试进入年级前10名。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位从德国回来的女士谈及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一个星期天,她领5岁的儿子到公园玩。儿子用一只"纸飞机"换回了德国小朋友的一辆电动"小汽车",这件事使母亲大吃一惊。因为那只纸飞机充其量只值5美分,而这辆小汽车至少也要值20美元。开始她以为儿子说谎,当找到小汽车的主人和德国小孩的妈妈时,这位德国母亲说:"小汽车是属于孩子的,该由孩子做主。"她还说:"你儿子喜欢,小汽车就归他了,过会儿,我会领着孩子上玩具商店,让他知道这辆汽车值多少钱,能买多少个纸飞机,这样他就不会第二次做这样的蠢事了。"

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干预,不阻止,也不单纯批评孩子的做法,而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对孩子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中正是缺少了对孩子的这种尊重。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不能保证孩子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对的,在这过程中孩子肯定会摔跟头,走弯路,但孩子的选择能力却在一次次中得以提高。

«银河补习班»:“如果连箭靶都找不到,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不要让脑子睡觉,遇到困难要动脑子,让脑子活动起来


«银河补习班»:“如果连箭靶都找不到,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我们要敢于思考'不可想象的事情',因为如果事情变得不可想象,思考就停止,行动就变得无意识。"——富布赖特

影片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马皓文对马飞说的两句话:

"不要让脑子睡觉,遇到困难要动脑子。让脑子活动起来。"

"喜欢做什么事情,就大胆的去做。"

让我最感动的是马皓文在即将期末考试的时候,竟然带马飞出去看航展。并且,不让马飞报课外班,做辅导资料,而是在生活中教会他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及生活的方法和技巧。

航展结束,父子途中走散了,又遭遇百年难见的洪水,儿子马飞陷入洪水中近乎绝望,他微弱的喊:"爸爸你在哪?快来救我,我快不行了!"心急如焚的马皓文坚信儿子一定还在。他急促的朝着废墟喊道:"马飞,想办法!你一定能出来!看看周围有什么利用的东西,你能行!爸爸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的!"

正当马皓文和救援人员僵持不下时,微弱的哨声从洪流中传来,与此同时还有一道微弱的光不停的闪现着。那是马飞,是儿子。此刻的马皓文激动不已。只见马飞脚踩着木板,手紧紧握着手电筒,不停的吹着口哨。马飞得救了,父子终于平安团聚,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留下了眼泪。

画面切换到太空,飞船意外与地球失联,正常情况他们会变成太空垃圾,马飞想起了父亲那句话“永远,永远,永远都不要放弃。” 于是跳出机舱去修损坏的零件,在几经转折和受制太空的约束下,他又想起了父亲的另外一句话“ 动动你的脑筋,看看你周围有什么。” 最后终于成功返航。

马皓文用自己独特的教育和满满的爱给予马飞自由成长的空间,教会马飞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马飞在危难之际能独立思考化险为夷,也真正体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育是成功的。


«银河补习班»:“如果连箭靶都找不到,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动动你的脑筋,看看你周围有什么


«银河补习班»:“如果连箭靶都找不到,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都找不到,那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这句话很有哲理,梦想是箭靶,拉弓就是奋斗,让箭命中箭靶,实现心中梦想。

如果人没有了梦想,等同于射箭没有了箭靶,那你每天拉弓,除了白白浪费力气,还能获得什么?

又或者你选错了箭靶,就算你每天拉再多的弓,往箭靶上射再多的箭,也可能是事倍功半,劳而无功。

那么,什么才是对的"箭靶"呢?

我个人认为,对的"箭靶"要为"人生"这盘大棋服务,而不是仅仅盯着眼下的几盘"小棋"。

就这一点来说,在"人生"这盘大棋面前,中考是"小棋",高考也是"小棋"。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否定书本知识,更不是否定中考和高考。

我只想说,在"人生"这盘大棋面前,中考和高考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驿站。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我们更要把"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当作我们人生的"箭靶",并为之不停的拉弓,我们离梦想的脚步才会越来越近。

而马飞的爸爸马皓文非常明白这一点,当老师强调"这是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一天"时,马皓文说:

"对孩子来说,没有哪一天是最重要的时刻,最重要的时刻,平均分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当高考结束,同学们大肆撕书扔书时,他又说:

"高考虽然结束了,但人生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正是他这种高瞻远瞩的教育理念,才造就了儿子未来的成功。

相反,如果孩子仅仅只是盯着眼前的"箭靶",而不顾未来的大局,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注定会举步维艰,甚至遍体鳞伤。

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个比我高一届的同学,学习成绩特别好,考上了北大,当时在学校传得特别开,成了我们的榜样。后来,在开学一个月后被学校给劝退了,原因就是不能独立生活,小小的例子,他自己不会系鞋带,上高中的时候都是他妈妈帮他搞定这些的,去了大学,离开了父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最后不得已退学了,从学校的榜样变成了我们的笑柄。


«银河补习班»:“如果连箭靶都找不到,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你能行!爸爸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总结:

教育永远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永远是第一任老师,不管你愿不愿意,你的三观多多少少都会成为孩子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我个人认为,教育孩子,大致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尊重孩子的想法,只要这个想法不太过分,尽量不要阻止他。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那就积极的把这些想法传递给孩子,如果你并不能肯定自己的想法是对是错,那就不要轻易用自己的认识限制了孩子的想法。

2.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并给他适当的鼓励。就算所有人都对他不抱希望,你也要一直坚守在他的身边,为他加油,为他鼓掌。因为,你是他希望田野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3. 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孩子的大部分习惯都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如果在实际行动上帮不了他,也至少要在精神上给他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4. 学习考试固然重要,但我们更要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他直面困难的勇气,独立思考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直面未来,走上成功。

人生就像射箭,愿每一个有梦想的孩子,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箭靶,大力拉弓,射中靶心,实现心中的梦想

«银河补习班»:“如果连箭靶都找不到,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作者简介:云山千里草,华迷,酷音乐,爱文学,偶尔码几墙文字调侃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