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者”钟南山84岁,李兰娟73岁,我们应该怎样致敬他们?

吴心见


唯有努力学习医学!让祖国的医学领域 更上一层楼!才能造福国人,甚至全世界


小盖子音乐影视


在中华大地上有无数英雄令人尊敬,在民族发展的长河中,也总有许许多多英雄事迹,可歌可泣。在这场牵动神州的抗疫斗争中,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他们: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一位八十四岁,一位七十三岁,他(她)们本该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然而他们又一次走上了战场。让人感动的是,不是他们专家、学者的身份,而是一个长者,一个老人,在国家危难的时刻,他(她)们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精神。

他们不是歌星影后,但他们绝对深得人心;他们也不是有钱人,但他们是对国家、民族最有贡献的人,他(她)们是国家精英,民族的脊梁。

疫情突发以来,成千上万的“战士”走上战场,舍小家顾大局,临危不惧,顽强拼搏,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她)们是普通人,但他们同样是民族的中坚,是创造历史的人,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但也有的人在疫情面前为了一己私利,高价售卖,甚至制假售假;也有不配合防控,甚至不听劝阻打骂防控人员者,甚至有人隐瞒接触疫病人行迹,不顾他人安危,以身试法。形形色色,丑态百出。

我们如何向英雄致敬呢?我以为一个人能力有大有小,但一定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人,一个有担当敢于承担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南山骚客


中国有多少伟大的默默无闻的工作者,有他们我们自己的国家才会强大,他们默默的付出,为国家,为人民,甘愿付出自己的一生!就是这样的人,我们的国家才会强大。钟爷爷,李奶奶两位医疗工作者,这么大年纪,本应颐养天年,但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日夜坚守在疫情前线,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战,他们冲在第一线,无私的奉献着,不惧危险,负重前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有了他们疫情将烟消云散!致敬两位老人!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国家有难,人人有责,招必去,战必赢!我们应该教育自己的孩子,无私奉献!祝我们国日益强盛!中国加油!武汉加油!钟爷爷,李奶奶,加油!




0八零后大叔0


这样的人让我敬佩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这句话出自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一直以来,我认为这段话都能与我敬佩的他对应上。

非典英雄——敬佩

他就是——钟南山。

“钟南山”,当我第一次听见这个名字,看见他的脸我有些震惊。眼前这位年迈的老人,竟然是2003年抗击“非典”的第一功臣?那一年, 他敢于直言,向世界披露了“非典”的真实情况; 他研究的治疗方法,使中国人摆脱了死亡阴影。 在他的努力下,他成功研制出针对非典的方法。

他就像一股清泉,让我们不再干涸;他就像雨露,无私地浇灌我们;他就像阳光,带领我们走出黑暗;他更像一位英雄拯救了中国。他所做的一切,令我敬佩! 

武汉之战 —— 敬佩

这种新型冠状病毒,人与人之间会互相传染。 当传染病遇上春运,灾难指数瞬间翻倍;几乎是一夜之间,口罩、酒精成为了被抢购的稀缺品。 这位当年敢讲真话、敢涉险滩、敢啃硬骨的抗击“非典”英雄,再次站出来了。当我们十分恐慌,闭门不出的时候,可曾想过这个84岁的老人只身抵达了武汉。 在耄耋之年,当他们冲锋在前的时候,即使没有鲜花和掌声,也应该得到善意和尊重。这可能,是他们对我们唯一的期待。 他们是天使,为了中国人民的性命挺身而出,不畏艰险,临危不惧,舍己为人。他们是英雄,不应该流血又流泪。

电视明星 —— 敬佩

每当接受采访时,他眼含泪花,嘴角抽搐。看得出他内心的焦急,听得出他内心的心酸,想的出他内心的挣扎……看着日益消瘦的他,我心生愧疚,我们只能看,听,想吗?想一想我们能安稳地度过一生,不正是因为他们一直负重前行,为我们争得了盛世太平。 钟南山,和他的同仁们,从来都不畏惧死亡。 他们畏惧的,是来自后方的冷雨和刀枪。敬佩是一个人发自心底的认可,你能让所有人从心底涌出这二字;敬佩是建立信任的纽带,你能让所有人从脑海闪出这二字;敬佩是激励自我的动力,你能让所有人从口中喊出这二字。医生,有着专供业术的心;医生,有着甘于寂莫的心;医生,更有着救世济人的心。他们为了人们的健康而不辞辛劳;他们为了生命的美好而汗流浃背; 他们为了社会的发展而夜以继日。如果没有医生,就不会有那么多重见光明的天使;如果没有医生,就不会有那么多新生命的欢笑;如果没有医生,就没有那么多亲人们感动的泪花!!

你是阳光,扫清阴霾;你是清风,吹散迷雾;你是火把,照亮生命.





素颜白沙亦倾国


人民日报微博这样评价他: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的确确令人肃然起敬!

今天,给孩子讲讲钟南山院士的故事吧,希望能从中感受到风骨,汲取到力量。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

他出生在医学世家,父亲钟世藩是儿科专家,在70岁高龄和身体多病、眼睛几乎失明的情况下编写了儿科著作《儿科疾病鉴别诊断》,有50多万字。母亲廖月琴曾担任广州肿瘤医院副院长,是护理学专家。

跟着父母在医院长大的钟南山,打小耳闻目父母对待病人的态度。他发现,两人的喜怒哀乐是跟病人病情的好坏密切关联的。他们不愿意看到的是,经过努力病人的病情还是没有得到改善。“那时就觉得,当医生能给别人解决问题会得到社会的尊重。”钟南山曾在接受采访时说。

钟南山小时候顽皮,将父母给他交学校伙食费的钱偷藏起来,自己买东西吃。一直撒谎瞒着父母,直到事迹败露。他以为父亲知道后,一定会打他一顿。

可是父亲却没说太多,只是说:“南山你想一想,这么做是不是很诚实?”这样的质问,比打他一顿感受更深。

父亲这句话,让他明白了,什么叫讲老实话,做老实人。

后来有一次钟南山独自看诊,因为诊断失误,对一个女孩错误用药,差点危及生命,回忆起这次错误,他说:“诊断错了,我永远都忘不了”。

他才明白父亲说过的那句:“医者人命,没有十足的证据,不可轻下判断。”

“父亲很少说话,但他一般说话都有证据的”,这是钟南山83岁时对父亲的评价。

为了把自己几十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留给后人,在70高龄和身体多病的情况下,钟世藩毅然编写《儿科疾病鉴别诊断》一书。

每天,他总是最早去图书馆,最晚回家,因为两眼有复视,看东西重影,他就用手捂着一只眼睛写,累了就换一只。

钟南山心疼父亲,劝老人家注意身体,每天少写一会儿。但钟世藩不听劝阻,反而和儿子发脾气:“不写我干什么?等死么?”

父亲留给钟南山一句话,他始终记着。“一个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点东西,那他这辈子就算没白活。”

钟南山的母亲对他的成长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影响。

钟南山一直珍藏着1950年骑自行车的黑白照片:“当时我看到别的孩子有自行车,非常羡慕。小学六年级时,妈妈对我说,‘你要是小学毕业能考到前5名,我就奖你一辆自行车!’我说‘真的呀’,妈妈说‘真的’。后来妈妈也没再提过这件事,但11岁的我记住了妈妈的话。”

“1949年,我在岭南大学附小(现中山大学附小)读书,学校因故不举行毕业考试,但后来,学校根据平时的成绩发了一份成绩单,我排在第二名。我很高兴,但也不敢说什么,因为妈妈是说考试才有自行车的。”

“而且,那一年家里生活很困难。但是没想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妈妈还是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

“当时我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妈妈实现了她的诺言,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我是多么高兴啊!”

“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只要你答应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这就是妈妈教给我的。我现在对我的孩子、对我的研究生也是这样,要么不答应,答应了我就一定要做到。”

钟南山至今定期给年轻医学院学生上大课,他说,你们是90后,我是80后,我们差不多。

2003年被钟南山称为“特殊的一年”:遇到很多未知的课题,无章可循,自己一天要做出几天的工作,包括治疗的问题、学术上的问题,还要制订国家规划。而引发这一“特殊”性质的就是SARS(非典型肺炎)的爆发,此时,钟南山已经67岁。

2002年底“非典”病例最早在广州出现,一时间,“非典”病毒不可避免地开始从广州往外扩散。2003年4月13日,北京召开了关于SARS的新闻发布会,钟南山被要求参加。当记者问到“是不是疫情已经得到控制”时,钟南山忍不住了,他对媒体说:“现在病原不知道,怎么预防不清楚,怎么治疗也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病情还在传染,怎么能说是控制了?我们顶多叫遏制,不叫控制!连医护人员的防护都还没有到位。”顿时场面哗然。

“非典”的真相自此才一点点向公众揭开。

混乱和恐惧之中,人们记住了钟南山的名字。也因为SARS,钟南山在公共领域范围内更广泛地被人熟知。

在最恐慌的时候,他的一句话,给了人定心的力量。 “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这里来。”

在抗击非典最严峻时刻,连续工作30几个小时之后,已过花甲之年的钟南山病倒了。发烧等症状和当时非典的症状极为相似。

但他自己观察体会,觉得不是非典,就把自己隔离在家。几天后,症状消失,他立刻回到医院,继续投入战斗。

他的坚持,让广东成为世界范围内对SARS治疗成绩最好的地区之一。

“非典”之后,钟南山连续担任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他敢说真话的风格一直没有变。

这一特质,让他在“两会”上变成媒体追逐的对象,对于记者提出的问题,他都会给出自己的看法,每一次言论几乎都会引发广泛的讨论。

2013年全国“两会”上,他说“雾霾与肺癌有极大的关系”。2015年,他又痛批一些公立医院的医生不讲医德、违规使用心脏支架创收的行为,他举例说:“广东某医院的一个心脏导管大夫为病人做冠状动脉照影,本来问题不大,但是最后给放了5个支架。”

“我自己有一种感觉,好像专门喜欢跟谁较劲,老觉得不管走到哪儿,自己都不太受欢迎。”

钟南山说他一直记得中学时代一位老师曾对他说过:“人不应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人如果没有理想,会将身边的事看得很大,耿耿于怀;但如果有理想,身边即使有不愉快的事,与自己的抱负比也会变得很小。”

“非典”之后,钟南山说自己讲话其实更谨慎了。

“那些我认为很有把握的话,讲出来,通过媒体能够让有关人员特别是病者知道的话,是有很大好处的。我还是推崇这个,

因为人最可贵的是讲心里话,心里话不一定都是对的,你拿出来批判也没关系,但是能够启发大家思考就达到目的了,就很好。”

所谓医者,妙手仁心。这世上缺回天的妙手,更缺无畏的仁心。钟南山二者兼具,所以,举国敬仰。

有网友说,妈妈本来有点为疫情恐慌,但在电视里看到钟南山,就跟她爸说:看到钟南山,我心里就踏实了。她爸说:我也是。

老百姓不会太多溢美之词,这句“看到你,我心里就踏实”,就是最大的赞美和信任。而钟先生,也配得上这赞美,这信任。


养娃防坑指南


在这个非常时期,每个人都猫在家里,一能保护自己,二是不给国家添乱。

可是却有那么多逆行者,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投入了这场关系着人类共同命运的特殊战斗中。

84岁的钟南山院士和73岁的李兰娟院士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他们勇敢的站出来,第一时间赶往武汉疫情第一线,用他们精湛的医术和学者的铮铮风骨,挽救人民于水火之中。

他们是我们的榜样,人民的英雄,他们在最危险的地方,最艰苦的地方,最容易感染的地方在进行战斗。

我们向钟老致敬向李老致敬,向千千万万在抗击疫情前线的医护人员致敬!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展趐高飛1968


感恩有这两位可敬又善良的老人[祈祷][祈祷][祈祷]本来是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为了我们整个国家还奋斗在一线,为了我们全国的老百姓还不顾自己安危冲在最前面,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有这种担当和责任,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会更好!祝愿好人一生平安!祝愿他们永远健康平安[祈祷][祈祷][祈祷]




一休酱520


这两位可敬又善良的老人,本来是还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为了我们整个国家还奋斗在一线,本来春节他们应该休假,但是为了我们全国的老百姓还不顾自己安危冲在最前面,祝愿好人一生平安,祝愿他们永远健康平安。




璘伊0909


看到这样的信息,其实很心痛,七、八十岁的老人,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本该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或在公园里与年龄相近的老伴们聊聊天、跳跳舞的时候,然而,为了国家社稷,为了人民生命安全,却依然肩挑重担,负重前行,奔走在抗疫最苦最累最危险的第一线。这种高强度的脑力体力劳动,不说是老年人,就算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也是难以如此长时间运转的,这是需要何等的意志力,以及对这个国家和人民何等的热爱才会作出如此之大的牺牲。有钟南山院士及李兰娟院士等民族脊梁护佑着我们,是国之幸事,是民之福气。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出我们对钟老及李奶奶的感激与敬佩之情,最后只想说:希望您们一生平安、幸福,你们是华夏民族的英雄,谢谢你们,向你们致敬!


六峰论建


由衷的佩服!所谓的流量明星都抵不过这两个男神女神!除了他们奋不顾身的投入到这场战争中,我对他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习惯也是敬佩不已。大部分的中国老年人到了60岁以后,就开始颐养天年,各种老年病纷至沓来。反观他们俩个人,我觉得年轻人都没有他们那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蓬勃的精神状态,甚至抵抗力都不如他们。向英雄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