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幣"與"銀兩"的鬥爭-大明寶鈔強勢推行二十年最終被民間拋棄

明太祖朱元璋雖然對權力鬥爭有非常豐富的經驗,但是受限於他所出身的環境,對金融、財政、貿易相關事務卻一竅不通。當歐洲開始轉向工業和商業立國的時候,明朝還在"重農抑商"的思維禁錮下緩慢前行;宋元建立了發達的對外貿易體系,大大增加了政府的稅收,明朝卻反其道而行之,禁止中外普通貿易,只准外國以朝貢的名義前來,結果賞賜的比收到的多得多,總是做虧本買賣。

建國之初,朱元璋仿效宋元發明了"大明寶鈔"。然而他只看到紙幣的方便快捷,卻不瞭解紙幣背後的原理,以至於二十年之後,明代寶鈔即陷入崩潰。民間百姓以及官員集體抵制政府發行的紙幣,以"白銀"作為交易媒介。



那麼,明代的大明寶鈔是如何一步步讓民間喪失信心的呢?

洪武八年,政府開始效仿宋元發行紙鈔。明朝發行的紙鈔叫做"大明寶鈔",幣值分為一貫(一千文),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六等,一百文一下則使用銅錢交易。

大明寶鈔設計得比較精緻,在幣面上出了書寫"大明寶鈔,天下通行""中書省奏準印造大明寶鈔與銅錢通行使用,偽造者斬,告捕者賞銀二十五兩,仍給犯人財產"等文字之外,還考慮到有許多人不識字,用圖畫的形式表明面值,在鈔票上畫上前串的圖樣,每畫一串,代表一百文。


大明寶鈔

發行紙幣原本是好事,攜帶方便,交易快捷,極大促進了民間貿易往來。然而,明朝對宋元印鈔制度的模仿只學其形未學其理。

紙鈔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背後有準備金,可以隨時用來兌換錢幣或者銀子。人們看重的不是紙幣本身,而是它所對應的實際財富。宋元都建立了嚴格的準備金制度,只是到了後來,由於財政的壓力,才偷偷將準備金挪用了。

明太祖推行的"大明寶鈔"完全沒有建立準備金制度。

明太祖認為,只要利用皇帝的權威規定了紙幣的價值,並且制定法律法規來強迫民間推行,就可以保證它的流通。大明寶鈔不僅與銅錢、黃金、白銀掛鉤,其兌換匯率也被強行鎖死,制約了民間經濟的靈活性。**按照規定,每一貫鈔票對應一千文錢、一兩銀子,每四貫鈔票對應一兩黃金。**


因為沒有準備金制度,紙幣與金銀銅之間的兌換是單向的,也就是民間只能用金銀銅去兌換紙幣,而不能用紙幣去兌換金銀銅等實物。如果你有一兩黃金,可以去政府部門按照官方比率換回四貫紙鈔,可是如果你再想用四貫紙鈔換回這一兩黃金,政府部門會表示“對不起,沒有這種服務”。

如果民間決定保留黃金白銀,不兌換成紙幣呢?

民意抵不過皇帝的個人意志,明太祖直接頒佈法令"禁止以金銀進行交易,也不準以物易物,必須使用紙幣和銅錢,違反就是犯罪"。

禁止了紙幣交易,銅錢數量又很稀少,民間就只有使用紙幣這一個選項。

不允許民間用紙幣兌換金銀也就罷了,政府要求百姓納粹的時候不能全部用紙幣支付,必須部分使用銅錢或金銀。比如民間繳納商稅的時候,稅額的百分之三十用銅錢或者金銀。有時候百姓為了湊足繳稅用的硬通貨,必須花高價各種渠道求購。

可怕的是寶鈔的發行權完全掌握在政府手裡,不受民間經濟的約束,政府什麼時候缺錢了,印鈔機一開就是一大筆財富,這些錢最終流入到民間。

通過這樣的方式,政府不斷地吸收社會的實際財富,卻把巨量的沒有實際價值的紙鈔留在了民間,導致紙鈔不斷地貶值。

紙幣的連續性貶值引發社會的集體性抵制,不僅包括民間百姓,受連累的還有官員群體。

明代對官員一直實行低俸政策,官員們入不敷出是常有的事。

明初,一品官月俸大約只有一百石糧食。這個時候的官員算是幸運的,後來明太祖決定把一部分俸祿折算成鈔票,官員的收入就跟民間百姓一樣走上了慢慢縮水的旅程。

洪武十三年,一品官的年奉差不多一千石糧食加上三百貫紙鈔,按當時的市價來算,一貫鈔票相當於一石,官員的月收入差不多每月100石。到了洪武二十五年,一品官的月俸就只有八十七石。

明成祖時期,官員俸祿開始實行普遍的搭鈔,高官給四分糧食六分紙鈔,小官給六分糧食四分紙鈔。隨著鈔票貶值的加劇,官員的實際收入不斷地減少。宣宗時期,一品官的月收入降到四十六石,英宗時期只有不到三十五石,憲宗時期更是隻有二十石。無怪乎明朝刑罰嚴峻卻也沒有阻擋官員的貪腐。

洪武二十七年,每貫寶鈔只能兌換一百六十枚銅幣,只相當於寶鈔最初價值的六分之一。民間對寶鈔的忍耐程度達到極限,不再顧及皇帝的禁令,轉而使用白銀作為交易媒介。政府官員也大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同時向皇帝呼籲使用銀兩作為交易媒介。

朱元璋作為一代開天闢地的開國皇帝,其所制定的制度規則在後代子孫眼中是不會有錯的。所以明朝皇帝不敢輕易廢除祖宗留下來的制度。所以,直到宣宗時期,"用銀買賣"仍是一種犯罪行為,到了明英宗正統時期,朝廷終於放鬆了用銀的禁令,朝野內外都可以名正言順的使用銀子,此時的明朝算是正式步入"銀本位"時期。

"銀"是一種天然的貨幣,供應量只和儲量、開掘能力有關,政府無法進行有效控制。全國普遍採用銀本位之後,政府雖然失去了一張財政王牌,但是少了政府對民間金融體系的干預,民間經濟進入到一個快速擴張的時期,帶動了國家整體實力的上漲。明朝也成為最有可能發展出資本主義的朝代。

對朱元璋而言,他所設計的"大明寶鈔"雖然最終陷於崩潰,卻意外促成了銀本位制度的建立,反而使大明皇朝成為金融制度最穩定的朝代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