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用“乐观”这颗糖,去调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教会孩子用“乐观”这颗糖,去调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世界愈悲伤,我要愈快乐。当人心愈险恶,我要愈善良。当挫折来了,我要挺身面对。我要做一个乐观向上,不退缩不屈不饶不怨天尤人的人,勇敢去接受人生所有挑战的人。———几米《我不是完美小孩》

教会孩子用“乐观”这颗糖,去调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教会孩子用“乐观”这颗糖,去调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一位普通的“90后”武汉女孩儿吴尚哲(阿念),在外婆情况危急,自己被确诊新冠肺炎,被收治到方舱医院,父母被列为疑似患者,全家感染的情况下,她仍然乐观面对,

将她的“抗疫历程”以日记的形式,发布在微博和朋友圈,记录下这段特殊的历程。

教会孩子用“乐观”这颗糖,去调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她乐观积极的精神,感动了许多牵挂武汉疫情的人。温暖而真实的图文记录方式,

令许多不曾相识的人也被她感动、为她加油。还收到了韩寒的寄语,井柏然和陈思诚的合作邀约。

她告诉记者,自己要做方舱里最乐观的女孩,即便会迷惘,但勇气一直都在。

教会孩子用“乐观”这颗糖,去调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之前看到过一则很好玩的视频。在深圳某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小男孩詹晓洵因为太困,趴在桌上睡着了。

老师就请班里的同学一起鼓掌,被掌声惊醒的他,连眼睛都还没有睁开,立马就跟着大家一起鼓掌,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教会孩子用“乐观”这颗糖,去调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妈妈指着视频对詹晓洵说,你看同学们都在笑你,而詹晓洵却说:“哪里有笑我?我挺可爱的呀!”

真是乐观可爱的小男孩!他没有因为自己在课堂上出糗而闹情绪,反而认为自己挺可爱的,善于从积极的一面看问题的孩子,真的很好。


教会孩子用“乐观”这颗糖,去调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南京的小女孩尤逸轩,也因为乐观心态上过热搜,原因是她写的一篇“佛系”作文《藏在角落里的我》。

教会孩子用“乐观”这颗糖,去调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作文里写道:“我的梦想是长大想当木匠,如果你有糖,我还是很想吃的。”小孩子的快乐本性展露无遗。

她认为“也许我并不需要考哈佛北大,只要快乐就好。”

当她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是觉得“人家还没绽放才华呢,就被选为无用的人。”

她对人生的看法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不能呆在角落里,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

这样的孩子就算不给她糖,相信她也能品出生活的甜。


这么可爱的乐观孩子,你是不是也想拥有一个呢?

教会孩子用“乐观”这颗糖,去调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朋友是一对姐妹的妈妈。她常跟我讲姐妹俩性格差很多。有一次同我分享了这么一桩事。姐妹俩生日,朋友为了公平起见,买了一摸一样两个甜甜圈水壶作为礼物。姐姐拆开盒子就开始不高兴,她委屈地说:“妈妈,我的水壶上怎么有一个黑点?”妹妹看了看,马上说:“姐姐我跟你换,这样我带出去,万一跟别的小朋友一样就不会拿错了!”


乐观是“一种性格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更有利的结果。”

那些悲观的孩子,总是趋向于把错误归因为自己或自身的品格;相比之下,那些乐观的孩子,会客观分析问题,并且懂得积极的自我总结,而不是一味把错误归因于自身。


教会孩子用“乐观”这颗糖,去调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有这样一个例子。几位妈妈带孩子们到公园捡落叶。有两个小女孩,小娅和露露刚好捡到了一些沾着虫卵的树叶,四只小手开始发痒。在妈妈帮她们洗手时,小娅抽噎着说:“早知道我就不来了,我玩什么游戏都会倒霉”。露露却说:“我在捡树叶的时候,应该先用小树枝把树叶翻过来检查一下,这样我的手就不会粘到虫卵。”


也许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乐观,有些孩子则相反。但心理学家认为,乐观思想是可以培养的,即使孩子天生不具备乐观品质,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实现。

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说:“教导孩子乐观的态度是教他学会认识自己,并对自己及世界所形成的理论感到好奇。你要教他对自己的世界及塑造自己的生活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而不要消极的等待、接受发生在他身上的事。”

教会孩子用“乐观”这颗糖,去调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想要培养一个乐观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做到改善归因风格。

我们对一件事情或行为进行解释,找到其原因的过程即归因。

乐观的孩子总是能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解释生活,他们会从局部的、暂时性的、外部的原因去解释自己遇到的挫折。

而悲观的孩子则相反,他们会从整体的、稳定性的、内部的原因去解释自己面临的压力挫折。


教会孩子用“乐观”这颗糖,去调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比如说,当孩子某次考试成绩很不理想,乐观的孩子会认为,是因为自己没有复习好。

但悲观的孩子会认为,是因为自己笨,学习能力差。

归因方式不同,导致他们接下来的行为会有差异。

乐观的孩子会继续努力学习,相信自己下次能考好;

悲观的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一种无助感,认为自己怎么学都考不好,甚至就会放弃学习。


而形成这两类孩子不同归因的根源主要来自父母。因为,孩子是父母最好的映射。


如果父母在生活中是用整体性、稳定性、内部的原因去解释信息,那么孩子也会习得这种消极的归因风格。

如果孩子没考好,你对孩子说:“你爸(妈)当年读书不行,看来你是遗传他(她)的。”

或是:“你怎么这么笨?这次考试题目这么简单,你竟然还考这么差!”

这种消极的归因风格会让孩子认为是自己能力的原因,是无法改变的,甚至会认为自己其他各方面也都不行,会产生一种绝望感。

教会孩子用“乐观”这颗糖,去调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你平时学的都挺好的,考试没发挥好也很正常,这是暂时的,继续努力下次就一定能考好。”

或是:“考试成绩不理想是难免的,这正好还多了一次查漏补缺的机会呢。”

父母以一种乐观的归因风格帮孩子找出没考好的原因,是暂时性的、外部的,可以改变的,孩子也会认为没考好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的,他就会继续好好学习。

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孩子就会逐渐学会用乐观的归因风格来解释他以后遇到的挫折或问题。

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如果乐观的解释风格,能形成并延续,可以为孩子一生筑造结实的乐观基础。

批评孩子,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负面评价孩子的品格,因为事情是暂时的,可以改变的,而品格是相对永久的,不易改变的,这会让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很难有乐观的心态。

比如,孩子因为玩耍打碎了花瓶之类的,你可以说:“怎么这么不小心啊,下次一定要注意。”而不是:“你看xx,人家多乖,哪像你一天到晚闯祸”。

这句话可能会让孩子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做什么都比别人差。

教会孩子用“乐观”这颗糖,去调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教会孩子用“乐观”这颗糖,去调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有次接女儿回家,突然下起雨,因为没带任何雨具,我就带着她进了旁边一个商场。

没想到恰巧赶上商场促销,买了些正好要买的东西,结账时发现比平时省了不少钱。

女儿开心地说:“妈妈你看,今天没带伞,我们还赚到了。”

我刮了刮她的鼻子:你能这么想我真高兴。


试着每天和孩子一起,对着镜子做出各种微笑的表情。


试着每天鼓励孩子说一些使自己感到开心的话。

试着教会孩子用“乐观”这颗糖,调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教会孩子用“乐观”这颗糖,去调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作为父母,我们首先应该成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将抱怨放在一旁,积极寻找解决方案,让孩子感受到我们乐观的心态,看到我们积极的行为,那么,他们就会从我们身上习得这种乐观积极的力量。


我是@肉包子绵小花,御姐外壳包裹着一颗萝莉的心,藏在真善美的文字小世界里,等你发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