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说国家双一流大学毕业的毕业生就根本就不用找工作,因为根本就不用愁工作?对吗?

666的早晨


双一流大学毕业生也愁找工作的。别说双一流了,清华北大的学生也愁。

真经的一个侄子北大化学专业毕业,在毕业那年我正好去北大招聘,和他聊起找工作的事。他说不少同学到大三就自学编程,就是为了毕业能去后厂村做码农,因为码农的收入比做化学的高多了,哪怕你是北大化学毕业的。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作为一个北大学生,一个天之骄子,还是要有点情怀的,你们确实可以做码农,也确实可以去追求高薪,但你们更应该去做对国家、对社会更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让自己泯然众人。后来侄子申请到了美国大学的博士,继续深造去了。而他的同学,真的有去互联网企业当码农的。

真经在一所211高校工作15年了,可以说,985、211高校,以及现在的双一流学科高校的优势专业,确实是不愁就业。如果比较懒的话,甚至也不用出校门,自然就有大把的好公司到学校来招聘,而且很多都是当场签就业协议的。这些学校每年90%以上的就业率里面虽然有一定的水分,但除了个别专业外,基本上都能实现“想就业就能就业”。去年真经有个在企业工作的同学,带着团队回母校招聘,结果来得有些晚,毕业生绝大多数都已经签了,剩下2、3个四六级都没过,成绩也不太好的学生,同学当时和这几个学生聊了聊,当时就决定要签,因为他觉得这几个211的“中等生”,都比双非高校多数毕业生强(当然,也可能是出于校友的偏见)。

但是,最后这几个学生居然没有签,因为他们还没看上我同学的企业。他们的辅导员也很无奈,说现在这些90后学生就是很有个性,期望值也都很高。据说直到最后,都还有一个学生没有签工作,直接南下闯深圳去了。

这就是我说的,再好的学校,学生们也愁工作,因为很多学生总是不满意自己能找的工作,总想找更好的工作,而好的企业,比如华为、阿里等等,竞争有特别激烈,所以,他们也会犯愁,只不过是一种幸福的烦恼。


高校人才真经


以前我也是这么想的,我甚至还想连985大学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这社会不是就不要人做事了。但现实往往残酷得让人无法理喻。

我儿子09年985高校毕业,他班30人除了考研与保研的基本无正儿八经的找到工作。他倒幸运找了家造动力的原国营工厂,为了照顾本班另一个朋友让给了别人,希望等机会。可后来除西部几家不上规模的国有企业勉强愿意接收他就再无机会。我委托朋友联系了一家与其专业多少有关联的企业。第一次去看儿子,他就在一个密罐里拧螺丝,比初中未毕业的南下务工还艰辛,工资还低,档案组织关系都没地方可转。两个月后说是转正,但就是做销售。一个项目前期要你跑,差不多成了就让别人经手,职场比什么都黑暗。还值得一说,现在再回头去看招我儿子的国营厂就只剩下空荡的破厂房和随处的荒草。

搞了一年,儿子和我说要考研。我立马同意,也只有再读书才有希望。儿子在本科学校旁租了房子准备三个月,跨专业考研成功。后来格外珍惜机会,通过硕博连续拿到工科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8篇,外文4篇。就业时被中科院一个研究所和一家央企看中,但他选择回到省城一所老牌重本高校做教师。现在是硕导和系副主任。去年是本科毕业十周年同学会,世事苍桑感慨万千。当年意气风发挥斥方猷的985们才知自己在社会的份量轻如鸿毛。


楚天959


这个要看具体情况,双一流大学也要看那种专业。我身边的朋友,比较熟那种,最有钱的就是一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毕业的,2003年毕业。但是他学的专业是当时大家都不看好的市场营销。

这哥们儿也够拼命,居然回到我们老家的小县城,从啤酒销售业务员干起。须知那是2003年啊,很多酒类销售业务顶多是初中毕业生。

如今呢?人家一线城市有房,好几个二线城市有房有别墅。车在2013年就是宝马525了,房子从来不按揭,统统一次付清!!!

说明了什么?211和985双一流大学毕业生,来干这种低门槛的工作,也是强悍无比。


宜宾智酌智游


我是北京中等985本硕,现在还在读研,工科专业,从我身边来看,无论是本科同学还是研三学长学姐,想要找工作是不愁的,本科大部分工作去了电网,研究生大多去了中科院等科研院所或是国企,说实话,我不愁工作的事情,只是考虑能否找到更好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不过也不要觉得待遇能有太高就是了,毕竟刚毕业,还是要慢慢发展。


不会喵的笨猫


双一流大学,目前分双一流高校和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分别对应985、211。如果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大致为985,那么找工作应该基本不是问题,选择时很多的,问题最多就在于工作满意程度不同。而如果是一般的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且就读于一般专业,就业压力还挺大的,而相反,如果是一流学科的建设高校特别优秀的专业或者说一些特别强的热门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比如两财一贸,那么普遍就业比很多985都要好,但同时呢,他们的分数也比一些985要高。

所以总结一下:如果清北人、华东五校,那么基本上就都特别好,不管是进体制还是进好的企业,机会都很多。其次,各个区域的强校,比如重庆的重大、四川的川大、西安的交大。这些学校基本上在相应地区也比较吃香。

当然前面这么讲了这么多都是事实的陈述,或者说是自己的判断,有的朋友可能不会相信。我就分别从进企业、进体制、进高校三个角度讲一讲。

如果是进企业:比如很多好的企业就是大家都叫得上名字的,一般在校招的时候,他的基本学历要求基本上是985、211,你不是这些学校根本没机会,连资料审核都通不过。还有一些金融行业的顶尖企业,甚至大多只要清北人、复旦、上交的。

如果是进体制:普通高校的想考公务员,只能参加国考、省考,这个竞争是有多激烈,相信大家都清楚。但是呢,如果你是985的机会就多了,很多地方组织部门直接到学校定向招录选调生。进去就是公务员,竞争比省考国考要小很多,尤其是顶尖名校,通过率是极高的。

如果是进高校:主要是指进高校从事教职和研究工作,而非行政工作。要么顶尖985高校一般要求985博士,且第一学历还不能太低,一般的211高校,也不会低于211博士这个要求。好一点的还要求海外留学经历。



热点与评论


最近有人说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根本就不用找工作,因为不愁工作,这种说法对吗?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双一流”,“双一流”是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是在2015年10月,国家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要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从那时起国家“双一流”的建设便拉开序幕。

而目前一共有一流大学的高校共42所,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而一流学科高校共有95所,两者合起来共137所。

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有着一定的光环

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就如果过去的“985”或者是“211”大学的毕业生一样,有着一定的名气和光环,比如以往人家听说某某是武汉大学毕业的,大家就很自然的想到这是一所“985”大学,是实力较强的名校,同样的以后别人听到一所学校,也很自然地会去想到这是不是一所“双一流”高校,如果是的,那么就会对这样学校毕业的学生有一种较好的印象,很容易会认为他们是优秀的。

双一流大学毕业生不愁工作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确实是不愁工作的,因为他们的名校光环使得外界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好感,很多企业都很青睐于招募这些院校的毕业生,来为企业发展创造价值。

虽然当前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大几百万,求职找工作存在一定的竞争,但是“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明显存在一定的优势,这使得他们能够在众多大学生当中谋得一份工作是比较容易的。

双一流大学毕业生并非不用找工作

尽管“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是不愁工作的,不至于没有工作,但是也并非是不用找工作的。因为工作是有好与差之分的,大家都想要找一份较好的工作,这个时候即使是“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依然要主动出击,向自己青睐的企业投出简历,这样才有可能获取到比较好的工作。

在一些非常好的企业,即便是“双一流”大学毕业的学生,也不一定能够进入其中,到最后还要考查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如果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依然是不会被录取的。

所以,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尽管是不愁工作,但是并非不用找工作,因为想要寻得一份好工作就要酌定出击,去努力争取,你认为呢?


小刘老师说


双一流大学找工作更容易不假,但是说根本就不用找工作,这就有点言过其实了。

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的优势

一是就业机会更多:每年春招秋招时期都会有很多企业直接到这些高校里面进行宣讲,宣讲完毕就会直接进行面试,表现好的可能现场就能签协议。而非双一流高校的学生,甚至连招聘的信息都可能看不见。

二是就业机会更好:到校园,宣讲招聘的企业都是经过了学校的考核审查,有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的优质企业,企业对招聘的人才有一定的要求,同样学校对于进入校园的企业也有一定的门槛,而且校招的,工资待遇一般,比社会招聘的工资待遇相对更高一些。

三是更受就业单位欢迎:名校热,考研热,说明学历的越来越受重视。即便是参加社会招聘会,因为有学历上的优势,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也更受就业单位的欢迎,因为相比较而言,他们受到的学科训练更为系统,个人的学习创新能力相对更强。

就业机会不会主动砸到头上

2020年高校的毕业生将达到874万,加上留学归国的人员,求知的总人数肯定会超过900万,加上今年的特殊情况,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不主动去寻求就业机会,很可能就成为失业失学人员,机会不会主动找到名校毕业生的头上来,更何况即便是双赢六高校也有不少毕业生混了四年,并没有学得真才实学。

北大毕业生就业也要付出艰辛努力

参考北京大学2019年就业质量报告:北京大学毕业生平均投递25.71份简历,才能获得10.97个面试机会,获得录取通知3.5个,平均求职用时4.8个月。可见即便是北京大学的毕业生,求职也很不容易。

天上不会掉馅饼,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有一定的优势不假,但能否获得好的机会还是以个人是否具有真才实学为前提。即便是名校毕业生,不主动寻求机会,也只能浪费了学校平台带来的优势。


象牙塔里讲故事


确实是这样的,我亲眼所见。

考上国家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基本是不用愁工作的。因为【1】学校有很大的影响力,合作企业较多;【2】学生自身的能力较强,获得社会信任。

而普通二本院校,大部分是为了整体提高国民素质而开办的,或者是为社会提供有素质的技能工人。


【我本科读的二本院校,虽然是省会院校,但是毕业的时候,找工作也比较困难。

毕业的时候,有个世界500强的三级分公司,去学校招了一批人,但是没过多久,就主动违约了,说法是: 领导不希望从二本招生,要从一本招生。

后来,我考了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有时间去看了一下他们本科生的招聘,让我目瞪口呆。世界500强的二级公司,去招聘重点大学的本科生时,条件很低,只要投简历就录用,并发两万块钱的安家费。

我在毕业的时候,也直接进入了世界500强企业,这是在二本院校的时候,连想都不敢想的!】

原因:

第一,双一流大学的生源优秀,国家支持。

双一流大学的生源,本身就很优秀,在千军万马的高考中脱颖而出。

进入双一流大学之后,接受了最好的教育,老师都是行业内的专家,学校为学生提供各种优质的服务。

并且,学校在社会上影响力大,校友在各大行业都是佼佼者,很多企业合作愿意跟双一流大学合作,甚至只招985、211的学生。

国家对双一流大学支持很大,每年给这种大学拨款数十亿。

比如说,清华每年的科研拨款经费有100多亿,而普通二本大学每年只有2-3亿;更厉害的是清华这类学校,自身还能盈利上百亿!

第二,二本大学培养目标与就业不一致。

二本大学的学生,能力不如双一流大学的学生强!

但是,培养模式却跟双一流大学,一模一样。在大学里都只学死板的书本知识,根本没有任何竞争优势。

【原因】二本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目标,是为了社会培养工程师,为社会培养学术人才、科研人才。

但是,培养目标与就业实际不符,工程师类的职位是给双一流大学生准备的,而二本的大学只能是技工人员,导致二本的大学生心理落差大!

换句话说,社会根本没有那么多的优秀的岗位,留给所有大学生。光双一流大学的学生就把这些岗位占满了。二本类的学校、专科类的学校根本没有机会。

二本类的学校,应该转变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工人员,不要再跟双一流大学似的: 去学一些课本知识,去培养科研人才、工程师。

双一流的大学生,虽然学了课本知识,也没有技能,但是他们学习能力强,走入社会之后,能很快的学习到社会技能。

二本的大学生,既学了课本知识,又没有学习技能,步入社会后,学习能力又没有双一流强,在社会上没有竞争力,最后也学不到社会上的顶尖技能。


我认为: 都是高校简单扩招,把这帮人给害了!

原本在社会上,就没有那么多优秀的岗位,给所有的大学生。结果大学生不断地扩招,而好岗位没有增多。

都是“大学生”这个统一的名称,让所有学生不平衡。双一流毕业的学生,叫大学生;普通二本类毕业的学生,也叫大学生。但同样是大学生,结果最后待遇不同,大家肯定心态不好,就会不断的抱怨,不断的跳槽。(并且,二本大学生和双一流的大学生,各自认识不到与对方的不同。)

实际上,这种叫法不对。双一流毕业的学生,叫大学生;普通二本类毕业的学生,叫“次大学生”,三本专科类的学校,叫“准大学生”。

这样,大家就不会抱怨: 就业难,就业岗位不好了,因为自己不同的身份,就适合不同的就业心态!

另外,应该将一大部分二本院校,转变为技能型的二本院校,类似于高职院校。让“次大学生”在学校里学一些真正的操作技能,而不是学一些简单的知识,这样去工厂之后比较有竞争力,能直接参加工作。


牵牛花牵牛郎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在小西看来,这个“听说”的有点失真。

提问人的本意是对“双一流”院校的向往,当时我也有过。大学时,我也思考过清华、北大的本科生是否随便签一个三方协议,就是几十万年薪的那种?

后面接触过清北的老师,也并非如此。但是,这样的学生的确也有,但是“随便”背后的努力不太看得见。

事实上,“双一流”院校的范围有点大,就单普通985高校的本科生,冷门专业去求职一样十分难。我至今都记得,走在校园内听到一个女生给家里电话,985中文系的她说找的单位实习期工资只有1500元/月。

因为读研,小西本科没签过三方,但是班上同学去的大部分是冶炼厂(环境工程专业),待遇不高。就算是读研毕业后,想找份不错的工作也很难,今年毕业的师妹有2人还没找到工作。

同时,不愁找工作的专业真的有,如我们学校地质、土木、测绘等专业,知名度高、企业员工流动性大,来一次都是整批几十人、上百人的本科生签约。但是,大部分待上一年或更短就又选择离开,然后是下一批。

记得博士毕业前,曾参加过长沙一个区的人才引进,博士免笔试,直接复试。开始还以为没什么人报名,后面才发现清北、复旦、同济、浙大的博士来竞争的一堆。等待复试时,大家聊下来,发现哪里的学生找工作都难,尴尬!

今年,小西还有个小表弟要毕业,985本科、硕士的他一样没人要,家里也拜托我帮忙推荐,头疼啊!因为今年就业形势真的不理想,硕士扩招就是解决的途径之一。

当然,“双一流”院校学生更具竞争力一些,或者说这样的学校愿意去搞校招的企业数量和层次也高一些,学生机会也就多。能否把握就看个人能力,毕竟同层次院校毕业生很多。

最后,太多人选择读研、读博就是为找份好工作,考名校更是如此,加油!

⚪ 若是我的文章对你稍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或转发,让更多人看到,非常感谢!

帅小西De


有报道,谷歌苹果微软公司都有很多人根本没上大学,高中或初中就学习编程,高中毕业就做码农。我们国家几乎没有,好像不读大学人生就不完整一样。据说阿里巴巴招聘一个黑客时,这个黑客当场拿招聘人员的电脑把阿里巴巴公司瘫痪了。随后惊动了马云,开了几百万年薪。这个人就没上过大学。因此如果你自认为是做码农的料,大可高中就自学,没有必要去北大化学系浪费4年光阴,最后毕业还是去做码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