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色·戒》:耗時30年,只寫了28頁,你值得一讀


近日,由湯唯主演的《大明風華》正在熱播。提起湯唯,總會想起她的成名作《色·戒》。《色·戒》是著名作家張愛玲的作品,也是張愛玲諸多小說中,最為耗時的一部作品。雖然僅僅有28頁,卻花了張愛玲30年的時間。

張愛玲曾說,“這個小故事曾經讓我震動,因而甘心一遍遍修改多年,在改寫的過程中,絲毫也沒有意識到三十年過去了,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這部歷經30年的作品,講述了女知識青年王佳芝,刺殺漢奸失敗,斷送了性命的故事。雖然王佳芝懷有報國之心,但她的心智卻並不成熟。而她的自戀,又讓她做出了錯誤的決定,以至於最後走向了悲劇。

張愛玲《色·戒》:耗時30年,只寫了28頁,你值得一讀

1. 表面上是情深不能自已的愛情悲劇,實際上是自戀帶來的不幸

鄺裕民等愛國青年,欲對汪偽政府的特務頭子易先生實施“美人計”,而相貌出眾的王佳芝則是“美人”的最佳人選。王佳芝滿懷愛國之心,但畢竟刺殺特務,是件非常危險的任務,稍有差池,隨時都會賠上命。所以,再三考慮下,王佳芝才終於答應。

雖然王佳芝知道刺殺易先生,是他們此次的目的,但是她卻並不懂,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感情。甚至在與易先生相處的日子中,不知不覺被這個男人吸引了。所以,王佳芝便越陷越深,以為遇到了真心對待自己的男人。


張愛玲《色·戒》:耗時30年,只寫了28頁,你值得一讀

但其實,情場老手易先生對王佳芝卻並不是愛。因為王佳芝對他而言,不過和其他貪慕虛榮的女人一樣,各取所需罷了。但情感經歷並不豐富的王佳芝,卻自戀地將這一切看作了愛情。

弗洛伊德認為:自戀者並不是一定要把自己的整個人,當作自戀的對象,他通常將自己的自戀貫注於個性的某個方面。

事實上,王佳芝的自戀,就貫注於了自己的容貌上。十五六歲,就忙著抵擋各種追求的王佳芝,理所當然地認為,男人看到自己,都會心動。她毫不懷疑自己的魅力,甚至相信,在他們第一次打牌時,易先生就被自己吸引了。

王佳芝心思細膩、善於察言觀色,但由於自戀,王佳芝誤把觀察到的細枝末節,當作了易先生對她的愛,所有才會在糾結與猶豫中,放過了易先生。如果她能時刻保持清醒,正確地認識自己,也不至於會誤判,更不會誤了卿卿性命。

(想知道更多關於《色·戒》的詳情,那就打開今日頭條APP,在上方搜索欄輸入“張愛玲色戒小說在線閱讀”,就可以閱讀原文,重溫經典哦!更多詳情,可以點開頭條搜索)

張愛玲《色·戒》:耗時30年,只寫了28頁,你值得一讀

2. 自由間接引語中,盡顯王佳芝對人對事的自戀

《色·戒》確實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讀的作品,小說中最主要的形式特徵,就是其獨特的敘事方式。通過心理活動的透視,在行文間運用自由間接引語的敘事方式,來展現人物的內心活動。特別是通過對王佳芝的描寫,讓我們瞭解到了她的自戀情結,同時更為後期的悲劇結局,埋下了伏筆。

“自由間接引語”是一種以複雜的方式轉述別人語言——人物語言或思想的,它既具有“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某些特點,又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它主要出現在文學作品中,多用來描述人物的內心活動,讓人物的精神世界,特別是埋藏在內心的細微活動如實地展現出來。

①與闊太太的相處間,盡顯佳芝的自戀

佳芝疑心馬太太是吃醋,因為自從她來了,一切以她為中心。

這一段是小說的開頭,易家的麻將局上。自從王佳芝扮演的麥太太出現後,馬太太就好幾天都沒來。王佳芝認為馬太太是嫉妒自己搶了她的風頭,才不來的。但事實上,小說也通過幾個闊太太的聊天,交代了馬太太這幾天不來,大概率是因為請客的問題。

王佳芝所扮演的麥太太,只不過是個跑商單的婦人,能給易太太帶些稀罕玩意兒,“以她為中心”,確實有些言過其實。王佳芝之所以會認為馬太太嫉妒自己,也是因為她的自戀情結。因為她總是對自己的評價過高,所以才會覺得別人都圍著自己轉。

張愛玲《色·戒》:耗時30年,只寫了28頁,你值得一讀

②藉由愛國情懷,盡顯佳芝的自戀情結

既然有犧牲的決心,就不能說不甘心便宜了他。

這一段是王佳芝行動前,與梁潤生魚水之歡時的內心活動。王佳芝在學校劇團是當家花旦,她曾慷慨激昂地演過愛國曆史劇,並長時間沉浸在歷史劇中的愛國熱情裡。所以,刺殺漢奸的任務,對她來說既興奮又榮耀,她也自戀地將自己看作悲壯的犧牲者。

弗羅姆認為,人要獲得與外在的關聯,把個人的自戀轉變為群體的自戀,也是一種解決辦法。

王佳芝通過加入刺殺組織,將個人的自戀,轉換成了一種群體的自戀,信心滿滿地認為,通過夥伴們的設計,可以刺殺成功。雖然王佳芝並不願意“奉獻”自己,但既然這是愛國行為,就必須要有所“犧牲”,因此她內心的不甘心,才會被光榮的愛國“犧牲感”壓抑了下來。

③與易先生的相處間,盡顯佳芝的自戀

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轟然一聲,若有所失。

這一段是易先生陪王佳芝買鑽戒時,王佳芝看著易先生時的內心獨白。王佳芝年輕貌美,十二三歲的時候,就不斷收到異性的告白。對她而言,所有男人都理所當然地會愛上自己。麻將桌上,所有的闊太太都有鑽石戒指,只有她沒有,易先生為了幫她找回面子,便帶她去挑選戒指的行為,更讓王佳芝產生了錯覺。

雖然王佳芝有任務在身,但她畢竟是個花季少女,也沒有成熟到可以恰當處理自己與易先生感情的程度,在她的心裡還是追求浪漫的,也想要一份美好的愛情。所以,才會錯把易先生臉上的“悲哀”看作“憐惜”,自戀地以為易先生愛上了自己。

通過“自由間接引語”的敘述方式,作者清晰地描繪出了主人公王佳芝的心理活動,讓我們通過她的自戀,不僅更深刻地體會到了王佳芝對自己的認知不完全,也讓我們藉由此,找到了刺殺任務失敗,以及悲劇的源頭。

張愛玲《色·戒》:耗時30年,只寫了28頁,你值得一讀

3. 做人不要太自戀,清晰地認識自己,才能告別悲劇

古希臘奧林匹克山的神廟上,寫著五個字:“認識你自己”,後來,哲學家蘇格拉底便把這句話,當作了自己的哲學箴言。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往哪裡去?”不同的人,都會有不同的解答。但卻也又一次向我們證明了,“認識自己”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

而事實上,生活中許多的麻煩和糾結,都恰恰是不能充分認識自己而造成的。《色·戒》中,王佳芝的自戀,實際上就是她對自己的認知不足。因為從小就有許多愛慕者,所以她對自己的容貌和魅力,相當有自信;而她也因為愛國的光榮感,壓抑了“奉獻”自己的不甘心。

但是,她卻從來沒有想過,對於一個情場老手而言,女人到底是玩物,還是知己。而她作為一個涉世未深,且感情經歷並不豐富的小女生,是否真的有魅力,讓老奸巨猾的易先生為之癲狂。

事實上,在這段情感中,易先生最終還是理性勝過了感性。所以,王佳芝既斷送了自己的性命,也斷送了夥伴們的性命。雖然王佳芝只是小說中的人物,但因為過於自戀,而斷送性命的,卻並不只是會出現在小說裡。歷史上,因為自戀而敗北的項羽,大家應該並不陌生。

西楚霸王項羽生來力大無比,所向披靡。在滅秦的過程中,他“攻定陶”,“拔襄陽”,“斬李由”,“殺宋義”,叱吒風雲,令諸將懾服。特別是鉅鹿之戰中,項羽更是破釜沉舟,帶領將士們殺出了重圍。項羽的英勇,令許多人折服,他本人也十分自戀,從沒把別人放在心上,也不認為任何人可以成為自己的威脅。


張愛玲《色·戒》:耗時30年,只寫了28頁,你值得一讀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先攻入函谷關,項羽在鉅鹿取得勝利後,聽聞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的消息,勃然大怒。劉邦當時無法與項羽正面抗衡,便利用項羽的伯父,為自己說情。鴻門宴上,劉邦假意求和,范增等人建議項羽殺掉劉邦,以除後患。但此番勸諫,項羽卻並沒有放在心上,也因為他的自戀,而相信了劉邦說的話,並放走了他。

所以,在項羽的“放水”下,劉邦逃離了鴻門宴,也保住了性命。而項羽則因為這次的誤判,放虎歸山,最後窮途末路,自刎於烏江。項羽雖然所向披靡,但是他終究是凡人,而且人心本來就多變,沒有人能讀透另外一個人的全部心思。他雖然厲害,卻並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而回到小說《色·戒》裡的王佳芝也是一樣,她滿以為自己魅力四射,卻並不知道,自己在易先生眼裡,和那些風月女子並沒有什麼不同。

生活中,其實像王佳芝、項羽這樣自戀的人有很多,他們雖然天生麗質或天賦異稟,但卻也因為自戀過頭,將一把好牌打成了稀爛。人生最悲哀的事,就是你連自己是誰,都搞不清楚。因為如果你不能清晰地認識自己,只一味地活在自戀裡,那你的人生,註定要與悲劇相遇。

萊辛曾說:我們的驕傲多半是基於我們的無知

巴甫洛夫也曾言:無論在什麼時候,永遠不要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一切。不管人們把你們評價的多麼高,但你們永遠要有勇氣對自己說:我是個毫無所知的人。

基於我們對自己不夠清晰的認識,我們常常會因為外界的稱讚或是追捧,而自鳴得意。但其實,這些表露在外的優勢,並不是我們的全部;而這些優勢,也並不一定在所有人、所有事上都會起作用。所以,無論我們多麼“優秀”,都不該自戀地覺得自己真的優秀,而該小心謹慎,保持對自己的清晰認識。

做人不要太自戀,因為自戀的人,會看不清前方的路,也會容易被路邊的石頭絆倒。做人一定要清晰地認識自己,因為你只有先了解了自己,才有機會了解別人。但願我們都能清晰地認識自己,告別自戀,走出人生的悲劇。


張愛玲《色·戒》:耗時30年,只寫了28頁,你值得一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