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隱形窮人":成年人的底氣是錢給的

前幾天朋友的火鍋店關門了,年前囤的食材在小區物業群裡搞起了大甩賣,把工作人員都辭退掉,不再繼續交房租,店裡的桌椅板凳也全都不要了。

當初滿懷熱血,他也想要自己做點事情,卻沒有想到最後因為現金流不夠,資金週轉不過來,沒辦法再繼續營業,只能潦草收場。

不僅僅是老闆們感受到了危機,復工之後有很多企業開始大批量地裁員,我遠房表妹肖肖就是其中之一。

她跟我講,因為他們部門年前的項目都已經全部完成了,年後又遲遲沒有新的項目進來,公司決定解散她所在的整個部門。

於是很不幸,在這種特殊時期,她被迫失業了。

疫情下的


最近的每個晚上,她都找我來說自己很焦慮,因為銀行卡里快要沒錢了。丟掉工作不可怕,可怕的是花唄、信用卡都要照還,房租到期後依舊還要續。

而她除了無休止的不安,根本沒有任何辦法。

她開始後悔自己只顧吃喝玩樂,沒有多賺點錢,工作三年也沒有攢下什麼錢。如今到了真正遇見困難的時候,只能夠束手無策了。

當初她說:“錢”不是省來的,而是“賺”來的。但現在她改口:“只有窮的時候,才真正知道錢的重要性,沒錢,可真太慘了。”

其實在我看來,她的窘迫只是暫時的,還說不上悲慘,但真的不夠體面。

毛姆在《刀鋒》裡寫過:錢能給人帶來世上最最寶貴的東西,就是——不求人。

當你口袋空空的時候,是需要低頭的。甚至,你沒有任何反抗生活的力量。當風險來臨,只有銀行卡里的數字,才能夠給你最有力的支撐。

其實在這段時間裡,也有太多的意外發生。

我們不僅意識到要珍惜眼下,身體健康。還更應該知道,錢從來都不是身外之物,它是我們抵禦危機的保障。

我最近在追一部劇,陳數在裡面扮演一個霸道女總裁的角色,名字叫做斯黛拉。家裡的車子房子都是她買的,生活裡的大部分開銷也由她負責,就連另一半的工作也都是她幫忙搞定的。

正是因為她有能力也有底氣,從來不擔心會失去什麼,所以她發現自己老公出軌的時候,她也表現得沉著冷靜,泰然自若。找小三攤牌,請律師分割財產,要求男方淨身出戶。

不哭不怨,一氣呵成,真讓人拍手叫好。

不得不說,在很多時候,有了錢,就意味著有了話語權。不是自己的,她不要;但原本該是她的,她也一點都不退讓。

疫情下的


我很欣賞這樣的女生,是因為,她把未來的主動權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其實在我的生活中像這樣的女孩子好像也越來越多了。因為很多姑娘開始意識到,值得依靠的唯有自己。

她們善良,美好,熱情,積極向上,永遠朝著有光的地方走過去。

只有你足夠努力,足夠優秀,才能有拒絕別人的權利;也能有踮起腳尖,去觸摸更好世界的機會;還能夠活得更加自在,從容且坦然。

就像電影《真情假愛》裡講的那樣:

“我愛的不是錢,我喜歡的是錢所帶來的那種獨立自由的生活。”

窮,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沒錢只能夠小心翼翼的大方,而有錢可以大大方方地摳門。

這些年,我也聽過很多故事。並且發現,人們的多半煩惱,都是因為沒錢造成的。

有些人婚後就做了家庭主婦,沒有收入,也沒有存款,什麼都要依靠老公。但等到對方要拋棄她的時候,她又百般不願分開。

有些人總是被父母催婚,擔心她一個人照顧不好自己。其實不是因為父母想要控制我們的人生,而是怕你一個人沒有錢,也過不好餘生。

如果有錢,其實也意味著我們擁有了更多選擇權,你大可以隨意去決定要過怎麼樣的生活。它就是你做一切事情的底氣。

還記得那個故事嗎?

有一個女生去麵館要了一碗牛肉麵,卻因為裡面少了一塊牛肉而跟老闆爭執不下。

後來她開始若無旁人地嚎啕大哭,周圍的人都想“不就是塊肉嘛,至於這樣嗎”,只有她自己清楚,她哭的是自己三十歲了,還在因為一些蠅頭小利而斤斤計較。

疫情下的


也許在她20歲的時候,曾經無數次幻想過未來,希望自己出入高級餐廳,穿大牌衣服,買最好的車,住最大的房子,去世界各地旅遊,走到哪裡都讓人羨慕。

可是後來呢,生活變成了一地雞毛。她放棄了掙扎,淪為平庸,變成了當初自己最討厭的樣子。一邊嘆氣,一邊又不知道如何去改變。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你日漸平庸,甘於平庸,將繼續平庸。”

所以,我希望你們都能夠挺起胸脯去做人。超過20歲,就不應該活在夢裡了,錢就是你的尊嚴。

從現在開始,努力工作,多攢一點錢,不要只活在當下,多為未來考慮一點。

也願你想要的都可以通過努力去擁有。

這段路總歸有點難,我在自己的視頻號上也發過,成年人的崩潰總是悄無聲息的。

其實這是真正成熟的標誌,不輕易在人前哭,但允許自己脆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