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河是滅亡漢族王朝的罪魁禍首嗎?

現今互聯網流行一種說法,既漢族歷史上三次“亡國”的原因都和氣候變冷息息相關,很多人質疑這種觀點,認為它簡化了歷史,把王朝的覆亡歸結為自然因素,忽視了其背後的經濟政治因素,那麼事實究竟如何?

實際上這種說法並非互聯網上網友拍拍腦袋就想出來的,提出的這個說法的人,正是中國近代赫赫有名的氣象學家、地理學家竺可楨先生。他認為在全新世大暖期結束後氣溫出現系列上下襬動,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四次最低溫度,分別發生在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年、1200年和1700年。

在最低溫度時期,中國溫度整體下降了1—2℃,這正好和商朝滅亡,五胡亂華,宋朝滅亡,明清易代的時間有一定程度上的重合。氣候變寒除了會影響農業以外,還會造成地震,颶風等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其對於王朝間的興替確實是有不可估量的影響。


小冰河是滅亡漢族王朝的罪魁禍首嗎?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對此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

北京大學的王紹武教授認為在近代的一千年裡,應該把中國分為五個冷期,竺可楨先生的分法顯然過於注重模型,忽視具體的數據變化,簡而言之,過於籠統。這五大冷期分別是:12世紀前半葉、14世紀前半葉、15世紀後半葉至16世紀前半葉、17世紀、19世紀。其中後三個冷期就是小冰期階段。

王紹武的五分法顯然更為具體,可以對得上南北宋滅亡,元朝滅亡,明朝滅亡的時間,然而,為何在第三個冷期的時候,中國卻反而出現了著名的弘治中興?


小冰河是滅亡漢族王朝的罪魁禍首嗎?


葛全勝進一步指出,中國的中世紀暖期(宋代)始於930年,迄於1310年,然而它並不是很多人想的那樣持續兒穩定的暖期,相反,它是由兩個持續百年以上的溫暖時段和一個持續近百年的寒冷時段組成。

而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隋唐時代,在570—770年氣溫平均值與20世紀溫度平均值一致,780—920年的溫度平均值較20世紀最冷時期更低,而正如我們所瞭解的那樣,安史之亂爆發時間為755年,唐王朝由盛轉衰正和氣溫走低完全一致。

葛全勝認為,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小冰河時代中國小冰期寒冷氣候始於14世紀早期(1320),迄於20世紀初(1910),然而在這個階段中國卻建立起了統治最為溫度的明清王朝,這顯然與我們瞭解的事實有所牴牾。


小冰河是滅亡漢族王朝的罪魁禍首嗎?


張丕遠專注於魏晉與中世紀暖期,他認為魏晉至南北朝時期(3—6世紀)屬於寒冷階段,氣溫較今天約低l℃。氣候變冷從公元280年開始,然而西晉王朝的建立也是在280年,360年後氣候回暖,一直到490年氣溫開始降低,直到560年才脫離寒冷階段,可惜這些時間上的氣溫變化和歷史進程並沒有太過明顯的關係。

至於中世紀暖期,張丕遠則認為這個階段是兩千年以來中國平均溫度最高的時期,但同時氣候波動性也很大,充滿了奇寒、暴暖。這也許和兩宋時期孱弱的政治有關。

綜上所述,氣候變遷確實對中國王朝的興起衰弱有一定程度的聯繫,然而在很多情況上也與事實差異很大,王朝興亡與國家崩潰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並非可以簡單地歸結到氣候問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