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之路一:戎衣半生,归来已是中年

再次站在时间标尺的起点,往事逝者如斯,需要向过往告别,把它当成一种磨砺;也需要重新抖擞精神,继续向梦想出发,如同一场信仰的投奔。

在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中,三军将士临危受命、闻令而动,除夕夜率先出征。多少次的危难关头,子弟兵一身豪情,在风雨中力挽狂澜,在堤坝上严防死守,这是一个可敬的群体,也是长期用精神撑起的血肉之躯。

无论曾经的鲜花多灿烂,所有的一切都会归于平淡,其实本来也无所谓谁在奉献,所有人都应无愧平生。

铁打军营流水兵,很快又有一批军人将脱下戎衣、告别军旗。当前总的退役政策趋向合理,各地也比较重视这个群体。特别是专门成立了一个安置机构,新瓶总不可能老装旧酒,陈酿的火候假如把握不好就有可能成为醋。

2002年的春天,有些战友面临转业,我写了一篇文章《奠定第二次飞跃的基石》,发表在《解放军报》四版的时事周刊上,在当时看来是版面比较大的。投稿之前先给同科室的文特和宇璞看了看,他们当时评价很高,后来文特去了广东省人事厅当了处长,宇璞去了江苏省工商局当了主任,效果应该是非常明显。

2008年的春天,我开始在空军负责干部转业工作,那年三月,我直接从北京空军去空军干部转业会上报到,地点在西安。那年空军有7000余名干部转业,需要制定安置计划,到各个省份参加地方工作。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当你面对这些人的表格的时候,你会想到他们可能会有很多故事,人生一晃二十几年,最后浓缩成一本档案,交给各地的移交联络人员,以后他们就开始在另一座山峰登攀。

退役之路一:戎衣半生,归来已是中年

不知道后来他们日子过得好不好,是不是还经常回忆曾经的军旅岁月。不过回家的时候,妻子和孩子应该是很高兴的,在部队他们可能是一块砖,在家里他却是一根梁。李白《子夜四时歌·其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长安城外秋月之下万户捣衣的场景,传递出捣衣女子的共同心愿:希望自己那个在玉门关外的“良人”,能够早日平胡虏,罢远征。

多数的军人不大可能肩头将星闪耀,他们服役的年月会有一个节点。但人生的舞台还没有落幕,生活还要继续。现在有很多自媒体都在为这个群体呼吁,建言献策,希望政策更加完善。各种声音正能量满满,但这种情感可谓一言难尽。阅兵式上挂满军功章的老兵,举手行礼,你很难问出他想表达什么,他也很难表述自己坚守和追求的正义与良知,无非是天同此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此后很多年度的春天,我都和转业干部打交道,认识了很多朋友,受到了很多启发。沈阳的老董负责东三省干部转业工作,他的政策观念特别强,性格也特别“虎”,当年厦门有个安置政策是结婚满8年才能安置到厦门,老董闻言感觉不合理,2009年11月份去厦门讨说法,当场质问为何不制定成80年。千人千面,不能单纯以结婚时间确定安置地点,厦门这个时间确实有点长。老董此时最大的感触就是南北气候差异忒大,当时他穿着毛裤去的厦门,一下飞机突然发现当地还是裤衩背心。

四川省经过汶川地震后特别关爱子弟兵的安置工作,空军有个老郑一度在一线监督维权,30岁的时候就开始操心过度,头发基本根根可数,长相老成稳重,做事雷厉风行。不过,此人热血肝胆,一看地方安置的事情无需操心了,就扭头奔西藏戍守高原,去年卸甲归田,开了个湛露园的公众号,以蚂蚁黑黑行走江湖,大家有时间可以关注下,写不尽的高原情。曾经志存高远圆千年一梦,当时鞠躬尽瘁扛千斤重担,后来脚踏实地走千里之行,彼时是非功过留千秋评说。

西北的老朱也是一心把军转安置政策的蓝图变成现实,拼搏十余年后转业去了甘肃人大,在扶贫战线上一路向前。每次看到他在微信圈给孩子的寄语都很是感动,这位大哥为了甘肃的脱贫攻坚工作真是尽心了、尽力了、尽责了。

北京空军有个才女,叫西山晴雪,出过关于爱情的小说若干,这姑娘十几岁就给国旗班写信,不是追求帅哥,是探讨信仰,故事曾经上了《解放军文艺》。转业后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定期写老北京的故事,还以军转小生的名字反应着各类人员遇到的军转难题。可谓,曾有故事在身边,亦有文字可回味。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条路,才能被称为男人。白鸽要越过多少大海,才能在沙滩上长眠?”这是鲍勃·迪伦沧桑而富有穿透力的弹唱,在《阿甘正传》湿漉漉的旷野里飘荡。

那是我最喜欢的音乐,二十多年前,我被《答案在风中飘》那铿锵的节奏所震撼。此刻,在鲍勃·迪伦的旋律里,我经常问自己:一个男人经历过多少往事,才能发现答案不在风中飘,早就已经在心里尘埃落定。

我的工作地后来在河北涞水。涞水是平西抗日根据地腹地,拥军历史积淀厚重,传统底蕴深厚。我们针对涞水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区和森林公园野三坡的实际,率先在全国实行退役军人免票制度,赢得社会广泛赞誉。涞水县人口35万,目前有260余名现役军人,大漠朔风边关冷月,涞水子弟用一家不圆的牺牲成就万家灯火的温暖,不是我不说,祖国知道我。

退役之路一:戎衣半生,归来已是中年

每次部队喜报发来,我们都敲锣打鼓送到家中,欢歌笑语中凝聚的三军将士戎衣飞扬、固守金瓯的尊严和荣耀。我们及时回应驻地官兵关切,逐人解决实际困难,建立军人家庭援助服务体系,提高随军家属就业安置质量、落实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每个步骤都指向官兵想说的“心里话”,每个举措都提高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每项服务都推动官兵为改革点赞助力、为强军全力以赴。人性之美才是永恒之美,只要把阳光照在柔软处、把温暖聚到心坎上,艰辛的军旅就能走成诗意的人生,最可爱的人就会成为最光荣的人。

这就是我曾经的时间,也是我经历的生活。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该做出怎样的选择?艾青的诗句给出了最好的回答: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

退役之路一:戎衣半生,归来已是中年

凡此种种,仅是点题。军人既有退役,三句话应当铭记:

第一句话是,今天的步伐决定明天的风景——迷彩队伍走齐步、踢正步,不能脚踏两只船、犹疑不决,端军人的碗,不干军人的事。

第二句话是,今天的选择决定明天的成就——面对利益、学会选择、主持正义。事实上,对军人来说,忠诚已不再是简单的规约,而是融化在生命里的一种精神追求。

第三句话是,今天的态度决定明天的高度——学会感恩、勇于担当。世界上有两种疯狂最为可怕,一种是什么都敢做的疯狂;另一种是什么都不做的疯狂。所以,在退役军人这个行列,希望大家学会脚踏实地做事与做人,有所为,有所不为。

来开熟悉的军营,社会的丰富远超想象、诱惑也无处不在,形势瞬息万变,可能让你无所适从,甚至有点小怕。

但别担心,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总有一种旋律保持永恒,那就是头顶的灿烂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诗和远方总要多花些心思才能抵达。

未来已来,使命必达。崭新的事业阶段,注定不会一马平川。顺境不骄、逆境不馁,接下来在坚守初心中涂抹青春亮色的军营岁月,终将成为人生财富。用力划桨,才有分量;向前奔跑,才能抵达;秉承公平,才有收获。愿所有当过兵的人,都健康平安、事业有成,不负组织期望、不负百姓重托、不负强军梦想、不负韶华期许,不枉时代垂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