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出行夢背後的野心和焦慮

滴滴的橫空出世讓阿里和騰訊兩大巨頭看上去似乎錯失了佔據出行這個入口的最佳時機,但其實不論是阿里還是騰訊在出行領域的野心事實上並曾停止過一刻。尤其是阿里,看上去他似乎對出行有著深深的執念。這份執念從最初的網約車大戰開始,一直延續至今。就在不久之前。阿里旗下的螞蟻金服聯合哈羅出行、寧德時代成立一家合資公司,進入二輪電動車市場,更是豪擲10億元來造換電站。在出行市場如此冷清的2019年,阿里還能有如此大手筆的投入,足見其在出行領域的野心。

阿里出行夢背後的野心和焦慮

事實上在阿里的商業版圖裡,出行一直以來都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阿里為他的出行願景已經勾畫出一幅波瀾壯闊的出行版圖,“0公里停車場”、“1公里共享單車”、“3公里公交”、“5公里網約車”、“7公里地鐵”、“城際火車”以及海外出行,阿里的出行生態正毫無保留的出現在大家面前,而在這背後則是阿里集信用能力、雲計算技術、地圖能力於一身的強大的底層基礎。之所以阿里如此重視出行,一方面高頻次的出行業務可以極大的豐富阿里的支付場景,更重要的則是出行領域本身看上去像是一個獨立的第三級,在這個領域極有可能誕生類似於騰訊、阿里這樣的巨頭企業。阿里必須參與其中。

阿里出行夢背後的野心和焦慮

和滴滴這樣致力於打造一個全方位的入口級的出行平臺不同,阿里的佈局方式更加的多元化,總體上來看,主要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投資併購,時至今日,阿里在出行平臺、基礎設施、工具服務等多個領域投資併購了大量的企業,第二種則是選擇與企業合作,成立合資公司進入相關領域或者與傳統車企合作研發車載智能操作系統。第三種則是通過競標,參與公共出行,阿里已經通過競標的形式拿下廣深鐵路、長三甲地鐵互聯互通、香港地鐵等項目,前期以支付寶的形式進入,後期再進行深度的合作。三種具體操作方式的背後隱藏著兩條佈局邏輯,一條以技術、平臺為核心,比如和車企合作建立操作系統和出行生態,另一條則是高頻次的支付路線,通過支付寶進入公共交通,之後再尋求深度合作。

阿里出行夢背後的野心和焦慮

阿里在出行領域的戰略佈局反映出了他的思考和這個行業未來的空間,這一點從阿里、騰訊兩大巨頭投資滴滴就可以看出,事實上滴滴不僅僅是一個打車軟件,在當時它代表這一個互聯網出行的入口。正式由於阿里和騰訊在當年投資了滴滴,才使得微信和支付寶的用戶量得以擴大,移動支付得以迅速的發展,並深刻影響著最近這幾年的商業格局。當然,高頻次的出行業務帶來的絕不僅僅是給了微信、支付寶更多的使用場景,而是一個獨立於阿里、騰訊之外的第三極,未來有很大的可能在這個領域產生超越阿里、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巨頭。被稱作創造了移動互聯網奇蹟的小巨頭滴滴,也僅僅只是改變了一下人們的出行方式,未來還有更多更美好的想象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