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到牆角的沙特……

女神節裡,最不尊重女人的沙特,弄了個大新聞:

沙特計劃大幅提高石油產量,全面發動價格戰,將在4月份將產量提高到1000萬桶/日以上,沙特阿拉伯可能將產量提高到1200萬桶/日。

被逼到牆角的沙特……


在討論新聞事件之前,我們先講一段三國的故事。

公元215年,東吳孫權派遣呂蒙襲擊荊州三郡,因為孫劉兩家在赤壁之戰之後一直聯合反抗曹操,為了聯盟利益,劉備決定忍了,與孫權劃湘水為界。

在孫權看來,荊州本來就是自己的,劉備的退讓和隱忍,讓孫權胃口變得大了起來,在公元219年,東吳再次背盟,趁關羽北上攻打襄樊之際,襲奪荊州,殺害關羽——這就是著名的“走麥城”。

孫權的自以為是,惹得劉備大怒,他拒絕了諸葛亮“繼續忍耐”的建議,放下孫劉聯盟的抗曹大業。公元221年,劉備盡起蜀漢大軍,以為關羽報仇的名義,親自率軍攻伐東吳,一路勢如破竹,深入吳境,孫權連連求和而不得。

……

在“ ”一文中,我比喻說,當前全球原油供給格局,就是美國(曹操)、俄羅斯(孫權)和沙特(劉備)的三國演義,而原油的價格,很大程度上也由這三家的產量、份額所決定。

上一週,因為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原油價格已經由2020年初的62美元/桶暴跌至50美元/桶以下,歐佩克(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約了俄羅斯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召開會議,商量原油進一步減產事宜。這凸顯了沙特及歐佩克其他國家,希望與俄羅斯達成新的限產聯盟以維護油價的意願。

沒想到,會議還沒怎麼召開呢,俄羅斯就說,原則上同意歐佩克減產,但俄羅斯的原油產量不能減產更多,上一輪的減產協議中,俄羅斯已經做出了重大犧牲,所以這一次俄羅斯決定不再減產更多。

WTI原油價格,聞聲暴跌10%。

被逼到牆角的沙特……

要知道,因為原油價格最近幾年的持續低迷(在沙特和俄羅斯看來),2019年7月,經過了曠日持久的談判和博弈,在沙特的主導之下,“歐佩克+”的機制終於被確定下來,除了中東產油國之外,將俄羅斯、墨西哥和哈薩克斯坦等國的原油生產也納入其中。

從2016年初一直到2019年,這些國家一直在設法應對美國頁岩油產量持續上升的勢頭,與不斷下跌的油價作鬥爭。新的“歐佩克+”成員國的原油產量,佔到全球總產量的近一半,只要這些產油國能夠團結一致,就能將油價基本控制在他們所期望的水平。

儘管外界懷疑,且“歐佩克+”成員國各懷鬼胎,特別是俄羅斯,恨不得把沙特原油市場的份額給搶一半,但當時的歐佩克秘書長穆罕默德-巴爾金多卻聲稱:“歐佩克+”更像“婚姻”,將“永恆”存在。

為了慶祝“歐佩克+”的成立,歐佩克特意更換新章程,製作新徽章,甚至還決定發表一首詩來紀念這個場合,這首詩的內容如下:

“不確定性仍在,挑戰變得更大,但未來是光明的,如今我們有了新章程。”

為了達成這個聯盟,沙特作為歐佩克的老大,帶頭做出減產的承諾,付出“巨大犧牲”。至於俄羅斯嘛,加入“歐佩克+”維持高油價,自己的市場份額佔比還能得到提升,這都是實實在在的利益,當然也開始維護這個聯盟——彼時的俄羅斯,就相當於趁劉備和曹操幹仗時偷襲獲得荊州三郡的孫權,裡裡外外都是賺,它不維護這個聯盟才怪呢!

下面的圖,就是2007年到2019年俄羅斯的原油產量情況,顯然一直是在穩步上升,原油市場的份額自然也是越來越大。

被逼到牆角的沙特……

當時以沙特為首的原歐佩克產油國,當然就是三國裡的劉備,被人白白佔領了荊州三郡,還要與對手握手言和,劃定明確邊界,一起商討減產事宜。下圖就是2007-2019年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在全球原油市場份額的變化——那真是一路走來一路跌,誰疼誰知道!

被逼到牆角的沙特……

儘管在政治利益上,俄羅斯和沙特基本算是死對頭(沙特嚴重親美,俄羅斯堅定反美),但為了經濟利益,兩者還是在2016年的時候達成了原油限產協議,並且一致同意在2019年繼續削減原油產量,直到2020年3月限產結束。

呀,一轉眼,這不就到了2020年3月麼?

對啊,所以,本週維也納的會議,就是為了商討2020年3月之後,該如何通過限產來維持油價。


沒想到,在“歐佩克+”聯盟中佔盡了便宜的俄羅斯,居然又玩弄了盟友一把,說它們的限產力度已經很大了,不打算簽署新的限產協議,而是希望沙特等國自己限產推高油價——至於俄羅斯自己嘛,只需要搭上沙特等國減產的順風車,使勁兒揩沙特等產油國的市場份額,猛佔油價上漲的便宜就行了!

因為受到疫情影響,油價暴跌,沙特正在與美帝的低成本頁岩油苦苦作戰,這就像關羽正在攻取襄樊,沒想到,這個時候孫權卻又背叛聯盟,攻取荊州,擒殺關羽——對沙特來說,這一口惡氣,如何咽得下去?

好吧,你俄羅斯不仁,我沙特與你勢不兩立,共同抗曹(對付美國頁岩油)的事兒先放一放,我先把你俄羅斯干趴下再說。

俄羅斯你不是油價成本低,想要更多市場份額麼?

我沙特的油價成本比你低多了,難道還怕你不成?

於是,沙特阿美公司的新聞就來了:

將4月所有美國原油銷售價格下調7美元/桶,將亞洲原油銷售價格下調4-6美元/桶,同時還下調了歐洲原油的銷售價格。


這意味著,沙特發動“全面油價戰爭”,接下來沙特不僅不減產,反而要全面增產搶佔市場,將盡量多的原油推向市場。

再複習一下開頭我講的那段三國的歷史:

公元221年,劉備盡起蜀漢大軍,以為關羽報仇的名義,親自率軍攻伐東吳,一路勢如破竹,深入吳境,孫權連連求和而不得。


原本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原油需求市場已經十分萎靡,這個時候,沙特再把產量暴增到1200萬桶/日,這對全球原油價格勢必是雪上加霜的打擊。

被逼到牆角的沙特……


如果沙特和俄羅斯的價格戰不結束,美國的高成本頁岩油公司不停產,原油價格很有可能會在週五暴跌10%的基礎上繼續暴跌。別說跌破40美元/桶,新冠疫情+歐佩克和俄羅斯增產,極端的情況下,原油跌破35美元/桶、甚至30美元/桶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接下來,我們還是需要再複習一下歷史知識。孫權求和而不得之後,發生了什麼事?

劉備率領的蜀漢軍隊一路長驅直入,到達夷陵這個地方之後,陷入了長時間的僵持階段。將蜀漢數十萬大軍攔在這裡幾個月之後,東吳將領陸遜,採用“火燒連營”的方式,將劉備的大軍打得一敗塗地。

這也代表著蜀漢政權從此由盛轉衰,此後,儘管諸葛亮六出祁山、九伐中原,但因為國力被劉備徹底損耗,蜀漢政權再也沒有恢復到夷陵之戰之前的強盛。

至於劉備本人,夷陵戰敗之後倉皇逃至白帝城。

一世英豪,結果卻在最強盛之時敗於一個嘴巴沒長毛的年輕將領,而且還葬送了整個蜀漢的未來,這份恥辱、擔心加上生病,劉備最終病死在白帝城,並在死前向諸葛亮託孤。

劉備死後,因為國勢微弱,蜀漢主國者諸葛亮審時度勢,決定再度聯合孫權,維護孫劉聯盟共同抗曹大業。但因為深深的不信任,兩國再也難以形成赤壁之戰時的親密關係,直到最後被曹魏的司馬昭逐個擊破,晉朝最終完成了三國統一。

正如我在“ ”一文所說,目前41美元/桶的原油價格,已經低於美國主要頁岩油生產商的生產成本,在美國頁岩油入不敷出之時,本應是俄羅斯和沙特聯手提高原油價格、擴張市場份額的好機會,但俄羅斯這個雞賊,硬生生地把沙特給逼到牆角,逼得沙特不得不放開產量搞價格大戰……

僅僅8個月時間,穆罕默德-巴爾金“歐佩克+就像婚姻,將永恆存在”的話言猶在耳,沙特與俄羅斯這一對土豪冤家聯盟就勞燕分飛,真可謂是應了中國那句老話: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被逼到牆角的沙特……


更何況,無論在思維體系上還是政治模式上,俄羅斯和沙特一直都很不對付,互相看對方都很像傻逼。

接下來的全球原油價格究竟會如何演繹,什麼時候反彈,能夠反彈到什麼高度,關鍵還是要看劉備(沙特)和孫權(俄羅斯)什麼時候能夠摒棄成見,重新建立孫劉聯盟,共同限產來抬高油價。

我個人猜測,如果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能在未來幾個月內得到控制,同時國際上WTI原油價格跌破35美元,沙特和俄羅斯兩家都元氣大傷,此時他們就有可能再度聯合限產。

哪怕是新冠疫情蔓延並沒有得到控制,但對俄羅斯和沙特來說,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盟友。如果油價跌到35美元以下,肯定足以讓這兩個土豪都實實在在感到肉疼(因為它們都依賴於原油價格來維持社會運行),它們極大概率會選擇再度合作,抬升油價。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選項。


如果新冠疫情持續發酵並在全球愈演愈烈,沙特與俄羅斯這兩家原油市場的土豪又各不相讓,大打出手,那麼原油價格很有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之內跌破30美元/桶——但即便如此,我也認為原油價格也很難跌破20美元/桶。

2014年之後,原油價格的三國演義關係,通過“ ”一文,加上今天的文章,我已經敘述得非常明白了,而下面這張圖片,是我總結1861-2014年150年原油價格的波動歷史,以及每個階段原油價格的主導因素。

被逼到牆角的沙特……

除非是在市場自由競爭階段或者由原油生產商自然壟斷時期,原油價格很難跌破20美元/桶(以2014年美元計價)。而從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中歐佩克操縱油價以來,原油價格從未低於20美元/桶(以2014年美元計價),具體內容和邏輯,可以參考“ ”一文中的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