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情感勒索,假爱之名以行!

1

小文是一位女性来访者,她向我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从小到大,父母对她管教很严,有一段时间,父亲经常对她说的话是:你是个女孩子,我就希望把你保护的好好的,把你的生活安排的好好的,让你幸福。

小文说:如果一般人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感到高兴,甚至充满期待;而我听了这话却很害怕,因为这是一种无法形容的负担和痛苦。比如,爸爸会要求我,书本上不能有漂亮的粘贴,不能穿鲜艳的衣服,不能跟同学逛街等等。在学习上更惨,一旦考不到父亲要求的分数,就会挨打。

进入青春期以后,她变得很叛逆,逃学、处男朋友,更是经常会遭到父亲的打骂。父女的关系变得很差,两人经常一周也说不上一句话。上大学后,有一次,她跟父亲发生了很严重的争吵。父亲吵不过她,突然之间崩溃了,疯狂的喊着,骑在窗户上要从楼上跳下去。

这一瞬间,她和妈妈都惊呆了。二十多年,他们看惯了父亲在单位、在家当领导时的样子,是那样的无可置疑、不容分辨、一言九鼎。当他叫着喊着要跳楼的时候,小文内心的倔强瞬间崩塌了。她说,虽然那一刻我服软了,但是父亲在我心中的形象也毁了。

小文说她一直很困惑:明明爸爸说好了,他会爱我保护我,为什么我感觉如果我不按他的要求做,就会什么都得不到,甚至还格外痛苦呢?

2

通常我把她遇到的情况称作家庭中的“情感勒索”,这样的情况在亲情、爱情当中并不少见。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一个人没有权力去“使用”另一个人。可是我们常会在亲情、爱情中遇到这样令人困惑的事,比如我们今天的主角小文,父亲认为她只有听话才是对的,不听话就会遭到各种惩罚,把父女关系逼到了崩溃的地步。还有,在恋爱或者婚姻中,有些女士常会抱怨自己的男友或老公不懂自己,喜欢让他猜自己的心思,一旦猜中就满心欢心,猜不中就说他不爱自己。长此以往,俩人都身心疲惫,曾经的幸福就变成了痛苦。

心理动力学有一个客体关系理论,把这种现象定义为“自体客体”,也就是“我”把另外一个独立的他人,当成“我”的一部分来使用,借着使用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就好比是一个婴儿,当它感觉饿了的时候,自己没办法动地方,就想让人喂,如果被满足了,它会很高兴、很舒服,如果不被满足,它就会很生气,大哭不止。这种现象不止发生在婴儿身上,成年人也是如此,所以我更习惯称呼它为“情感勒索”。

3

“情感勒索”迫使他人满足自己的需求,一方觉得我怎么想,对方就应该怎么想或者怎么做。当自己想法不能被满足时,“勒索”方就会感到很生气,甚至很崩溃,有时候想用惩罚,甚至是毁灭自己的方式来威胁对方,以达到控制的目的。说白了就是“我要死给你看,看你还服不服?”

我们再举个例子:李雷和韩梅梅是情侣关系,他们很相爱,但是李雷最近对韩梅梅有些不满,就是当韩梅梅发微信给李雷,超过两分钟没有得到回应的时候,韩梅梅的内心就会很抓狂,她不停的看手机,当超过五分钟还没有信的时候,韩梅梅就义无反顾的给李雷打去电话,问他,刚才为什么没回我微信,你在干啥?跟谁在一起?如果李雷没接电话,那情况就更糟糕了,韩梅梅会不停的打,直到李雷接电话为止。刚开始,李雷觉得这是女友粘人的表现,还是蛮可爱的。可是后来他就感到很痛苦,感到一种无形的控制。韩梅梅也挺难受,明明我打电话发微信是爱你、关心你,可是你为什么越来越疏远我呢?两人谈了好几趴,每次都是谈完之后好几天,过几天又一切如故。

在这种关系里面,“勒索”方常常会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我是爱你的”等等。潜台词也在警告对方,一旦你不按照我的条件做,我就会让你承担严重的后果。除了服从,你没有别的路可走,我也不会向你妥协。

有人会问,这是他们想表达爱的一种方式吧?没错,这不但是想表达爱的一种方式,同时更是他(她)想获得爱的一种方式,用这种逼迫和臣服,来展示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存在感。而这种自恋一旦被打破,“勒索”方往往会极度的崩溃,甚至不惜真的寻死觅活,因为,他(她)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4

情感勒索,在中国社会中并不少见,还经常被包装在传统的“孝道”文化当中,曾有一部挺火的电视连续剧《都挺好》,里面的主人公苏大强,各种各样的花式作妖,其实就是对子女的一种情感勒索:我养大了你们,你们就必须管我,只要有哪怕一点不顺心,不按我的意思办,你们就是不孝。我就要死要活,让大家都看看,你们是什么样的不孝子。

面对情感勒索,勇敢的说“不”是一个重要的前提,这是一个划清双方界限的过程。“勒索”方往往边界感很不清晰,分辨不清自己和他人的边界在哪里,或者说他们往往是靠一步步的情感勒索来探寻人际边界的。所以尽早的划好边界,讲好规矩以及争端解决方式,双方互不越界,才能做到“你好,我也好”。在情感上不勒索别人,也不被别人勒索,应该是现代人心理健康的表现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