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貶損魯迅卻把胡適奉為偶像?一個“狂”字貫穿的一生

“從文壇彗星,到人人口誅筆伐的大毒草;從論戰英雄,到十四年牢獄之災,被查禁的書有六十九種之多。”

這不是世人的批判,而是李敖,這個自詡“中國白話文第一人”為自傳親寫的廣告語。其實也是他八十三歲光焰萬丈的一生真實的寫照。

2018年,李敖於臺北不幸過世。

有人戲稱:上帝想找罵了,所以帶走了李敖

李敖貶損魯迅卻把胡適奉為偶像?一個“狂”字貫穿的一生

放眼李敖的一生,以狂為名,橫睨一世,言行和文筆批判色彩都極其濃厚。

他曾說:“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

2009年,七十四歲的李敖在攝影記者給他拍照的時候說:哦,你是給我拍遺照。

李敖批判錢鍾書太缺乏想象力,批判陳映真太懶,每天只寫五個字。

李敖認為自己白話文水平不亞於魯迅,終其一生他都對魯迅持批判態度。他嘲笑魯迅的白話文彆扭,認為自己寫的白話文不論質量還是數量都位於魯迅之上。

那麼事實到底如何呢?


李敖、胡適與魯迅

李敖一生狂傲,罵人無數,楊瀾曾評價到李敖有著滿腹的經綸,卻在許多無聊的人和無聊的事上耗損大量的光陰。

李敖貶損魯迅卻把胡適奉為偶像?一個“狂”字貫穿的一生

然而仔細研究,我們會發現李敖從始至終都對胡適“另眼相待”,沒有過人身攻擊就算了,很長一段時間,李敖甚至以胡適門徒自居,對他崇拜得五體投地。

那麼,到底是為什麼胡適能夠被李敖這麼看重呢?有人說是因為李敖的北大高材生父親李鼎彝,是胡適的門徒弟子。其實這不是真正的原因。

胡適是中國最早的自由主義者。高舉民主和科學兩大旗幟,引領了新文化運動。

初中時,李敖就拜讀過《胡適文存》,他著迷於胡適淵博的學識,崇拜胡適散發出的自由主義氣息,從那時開始,小小的李敖就把胡適奉為偶像。

1952年,年僅17歲,沒有金錢也沒有地位的李敖曾經給胡適寄過一封長達兩千字的信寄託自己的崇拜之情。胡適一生溫柔,給了這個迷茫的孩子鼓勵與支持,他看重李敖的才華,甚至附寄了一千元錢給李敖。

1954年,李敖曾寫了一篇評論胡適的文章並發表。

李敖貶損魯迅卻把胡適奉為偶像?一個“狂”字貫穿的一生

胡適

1958年,兩人會面長談,李敖對胡適的瞭解和出眾的才識贏得胡適的讚賞:

“你簡直比胡適之還了解胡適之”。

從此兩人成為忘年交,令人矚目。

胡適和魯迅是結怨的,胡適主張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國文化,他在中國上世紀二十年代的爭論中將自己深受英美傳統所薰陶的思想體系暴露於世人面前。用科學民主理性思維來代替傳統思想,傳播歐美民主經驗到中國,改變青年的思維,改造中國。但是他生性溫良謙恭,沒有直接拿出文學革命的大旗。

魯迅是質疑一切完美社會的,而且他剛烈激憤,犀利苛責,容不得沙子。兩人一個主張改良,一個主張激進。分歧與矛盾越來越大。

李敖作為胡適的崇拜者,自然對魯迅沒有什麼好印象。

魯迅的地位名氣都是文壇頂尖,李敖自然不服,他可是認為自己是寫白話文的前三名。

李敖貶損魯迅卻把胡適奉為偶像?一個“狂”字貫穿的一生

魯迅

相比於李敖的看法,他的老師胡適就比較客觀了,胡適曾寫信給蘇雪林勸她不要有舊文字的腔調,認為魯迅自有他的長處。胡適還給魯迅的弟弟寫過信說自己對魯迅雖然已經生疏,但是敬愛不減分毫。


李敖批判魯迅的三個方面

李敖曾找到魯迅的三個缺點,第一他認為作為文學家,魯迅卻沒有長篇小說作品,這是不合理的,魯迅一生的精力都消磨在和各類對手筆戰,糾纏於世俗的紛擾中。其二,他認為魯迅的雜文沒有乾貨,胡適注重將道理說清楚,而魯迅卻情緒化的論戰。最後,李敖認為魯迅作為一個文言文出身的人,並不能真正寫好白話文。

這三點真的值得推敲嗎?不見得。

路遙寫平凡的世界,獨自在冰冷的窯洞裡孤獨的創作了六年

,寫完這本小說後身體也被摧毀。

一個長篇小說創作家是要嘔心瀝血,這是毋庸置疑的,路遙窮盡一生的創作觀念是有他的光芒的。但是魯迅並沒有什麼“閒工夫”去賞玩什麼“琥珀扇墜”。他拿著雜文和短評這兩把刀,針砭時弊,振奮人心。不願意敷衍一部沒有意義的長篇小說。

李敖貶損魯迅卻把胡適奉為偶像?一個“狂”字貫穿的一生

李敖即使白話文的數量是魯迅的三倍,又有幾篇文章拿的出來可以和魯迅相比呢?魯迅僅憑一部出道作品《狂人日記》就引領白話文小說世界,而以《老年人和棒子》出道的李敖無論是文筆還是思想都在魯迅之下。魯迅擁有一個獨特的看待社會的角度,他反對一切對人的精神進行的奴役。他高舉“誠與愛”,正視社會的不足,正視人民的不足。這又怎麼能是李敖能夠相提並論的呢。

即使時代風雲變幻,世事更迭,魯迅的思想卻一直站在頂端,閃耀耀眼的光芒

魯迅身處文言文和白話文交替的時代,作為提倡白話文的先驅,他沒有後退過,也一直用筆代槍,試圖喚醒沉睡的世人。

所以其實,李敖後半生在娛樂世界裡風流的時候,就已經敗了,徹底的敗了。


“狂”字貫穿的一生

李敖一生狂妄自大,一個人就活成了一支隊伍。在中國現代史上,他是獨一無二的可以對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給予擁抱的作家,即使他周旋於世俗,卻保留著老牌知識分子的頑固。嬉笑怒罵走天涯,想愛便愛想罵便罵,極度的理想主義灌溉他的李氏花園。

李敖貶損魯迅卻把胡適奉為偶像?一個“狂”字貫穿的一生

政治,感情,文學。李敖在每一個方面都無孔不入自己的“狂”,更多人覺得李敖只是個媒體家,而不算得上是一名學問家。或許他的思想在尖度上可以和魯迅相提並論,但是魯迅的思想深度,他卻永遠無法匹及。

這樣一位所謂知識分子,流氓,江湖豪客的結合。如果聽到世人給他的蓋棺定論,會不會只是輕蔑的笑一笑。

八十三年以“狂”字戰鬥一生的李敖,罵過名人,也罵過普普通通的市民。有人說李敖有自己狂妄的資本,有人說李敖有才卻無德。這一切的爭議可能都會隨著他的逝世埋葬在歷史中,他離開了這個他謾罵嘲諷過的世界,去和上帝爭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