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茹誌鵑的短篇小說《百合花》

記得高中時候,讀過女作家茹誌鵑小說短篇《百合花》,讓人印象深刻,當時正好愛上寫作,喜歡閱讀,對此佩服之極,驚歎不已!

讀茹誌鵑的短篇小說《百合花》

春節,全民在家,有人玩抖音,有人學廚藝,有人健身,我依然喜歡閱讀和寫作,故又重讀了小說《百合花》,依然愛不釋手,收穫良多!茹誌鵑的短篇小說《百合花》對於學習寫作的人來說,真是不錯的範文,會給你很多啟示和寫作的方法!

讀茹誌鵑的短篇小說《百合花》

小說用第一人稱“我”的手法來敘述,做為敘寫故事、展開情節、構思精巧、刻畫主題和主要人物形象的一個“視點”,既感到真實又感到親切可信。情節一展開,就寫由於通訊員撒開大步一直朝前走,一點也不顧及“我”,以至於對通訊員有點“生起氣來”,緊接著寫當“我”對他的走路動作仔細觀察,發現了通訊員敏銳機警,於是對他又“發生了興趣”。當“我”瞭解了他的家庭和經歷,“我”又立刻發現他是同鄉,還“對這位同鄉更加親熱起來”,甚至已“從心底裡愛上了這個傻呼呼的小同鄉”,直到最後懷著崇敬的心情,“看見那條棗紅底色上灑滿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蓋上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臉”。對“我”的感情起伏變化作了多方面的深入挖掘,細緻描繪,隨著“我”內心世界細膩而有層次的揭示,主觀感情的抒發,通訊員的英雄形象也由遠到近,由淡到濃,由表及裡,又遠而近,逐漸清晰,豐滿起來,立體起來,感人起來!巧妙地藉助“我”這個“視點”,刻劃形象,組織情節,個性鮮明、生動傳神,強烈而鮮明地抒發了感情,表達了主題。

讀茹誌鵑的短篇小說《百合花》

運用典型細節也是《百合花》的一個重要藝術表現手段。這也是高中時特別喜歡《百合花》的一個原因,《百合花》情節單純,故事性不強,並沒有多大的波瀾起伏。在茹誌鵑的筆下,豐富的細節是開展情節、刻畫人物形象的有力的藝術手段。新媳婦要替通訊員縫上衣肩上的破洞這個細節,是貫穿全篇的鼎力之筆。此後共有三處寫到這衣肩上的破洞。第二次是寫新媳婦憑著“軍裝的肩頭上,露著那個大洞,一片布還掛在那裡”,認出了躺在門板上的身負重傷的正是通訊員。第三次則寫通訊員犧牲了,新媳婦“依然拿著針,細細的、密密的縫著那個破洞。” 這一針針縫進去的是農村婦女對解放軍的真摯、純潔的愛,表現了人民群眾對子弟兵的骨肉深情。掛破衣肩如此平常的生活細節,卻被描繪得細緻入微、惟妙惟肖,發揮得淋漓盡致、委婉曲折。我是一步步被感動的眼淚流了下來!在這個細節佈置過程中,又十分注意了它的前呼後應,所以不僅圓滿地完成了對新媳婦的性格刻劃,小說的主題得到了昇華,同時也產生了感人肺腑的藝術效果。

讀茹誌鵑的短篇小說《百合花》

在《百合花》中,細節描寫可謂俯拾皆是。如通訊員步槍筒裡插上的幾根稀疏的樹枝,通訊員給“我”開飯的兩個饅頭,新媳婦低頭咬著嘴唇笑的神態,和她那條印有百合花的新被子,等等……它們有的直接或間接地表現主題,有的為人物形象的描繪添上精彩的一筆,有的渲染了環境氛圍,有的為情節的開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百合花》中的細節描寫是獨具匠心,富有表現力的,乍看描寫的是不起眼的細節,然而筆觸卻是遊弋在人物的內心世界裡,普通人物閃爍著熠熠光彩,戰爭年代的軍民關係被寫得溫馨、純潔、詩意、富有情致,筆調起伏跌宕,結構單純而又縝密,耐人尋味,著實令人神往,回味悠長!

讀茹誌鵑的短篇小說《百合花》

故事情節雖然單純簡單,卻非常流暢完整。以“我”去前沿包紮所幫助工作為情節線索,以借一條印有百合花圖案的被子為中心事件,精心塑造十九歲通訊員、剛過門三天的新媳婦兩個人物形象。選取的是戰爭洪流中的一小朵浪花,由小見大,雖然沒有正面描寫戰火紛飛、壯懷激烈的戰鬥場面,而是描寫了前沿包紮所裡發生的一幅動人景象; 小說也沒有直接表現我軍戰士衝鋒陷陣的驍勇鬥志,而是刻畫了和作者 “同過甘苦”,“一起面對過嚴峻的現實”的平凡而又崇高的人物形象。委婉、柔和、細膩,優美、抒情作為《百合花》的基調,把一個流血犧牲的戰鬥故事,寫得意味雋永,詩意!年輕通訊員犧牲了,結婚僅三天的新媳婦一掃原先的“那種忸怩羞澀”,替通訊員“拭著身子”和“縫他衣肩上的那個破洞”時所表現出來的虔誠與莊嚴,正是體現了“一個人倒下去,千千萬萬人站起來”前仆後繼的革命哲理和時代特徵。人與人之間,就在這個一剎那,便能夠肝膽相照,生死與共,心理歷程,惟妙惟肖!軍民情,魚水情,人性美,人情美,人格美!至真至善,人間至愛!小說寫成了小說的詩,詩的小說!再讀《百合花》,讀起來與其說讀小說,不如說讀抒情詩、散文詩!

讀茹誌鵑的短篇小說《百合花》

雖然作家茹誌鵑1998年已經離開了喜愛她的讀者,但她的女兒王安憶也是位知名女作家,繼續著神聖的寫作。她清新、蘊藉、委婉、細膩的藝術風格所培植的這一株百合花,仍然散發著沁人的幽香,充滿了迷人的魅力!

讀茹誌鵑的短篇小說《百合花》

頭條上喜歡寫作的很多,我推薦都來讀一下小說《百合花》,你一定會學到很多東西,發現寫作的奧妙與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