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

记得高中时候,读过女作家茹志鹃小说短篇《百合花》,让人印象深刻,当时正好爱上写作,喜欢阅读,对此佩服之极,惊叹不已!

读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

春节,全民在家,有人玩抖音,有人学厨艺,有人健身,我依然喜欢阅读和写作,故又重读了小说《百合花》,依然爱不释手,收获良多!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对于学习写作的人来说,真是不错的范文,会给你很多启示和写作的方法!

读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

小说用第一人称“我”的手法来叙述,做为叙写故事、展开情节、构思精巧、刻画主题和主要人物形象的一个“视点”,既感到真实又感到亲切可信。情节一展开,就写由于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朝前走,一点也不顾及“我”,以至于对通讯员有点“生起气来”,紧接着写当“我”对他的走路动作仔细观察,发现了通讯员敏锐机警,于是对他又“发生了兴趣”。当“我”了解了他的家庭和经历,“我”又立刻发现他是同乡,还“对这位同乡更加亲热起来”,甚至已“从心底里爱上了这个傻呼呼的小同乡”,直到最后怀着崇敬的心情,“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上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对“我”的感情起伏变化作了多方面的深入挖掘,细致描绘,随着“我”内心世界细腻而有层次的揭示,主观感情的抒发,通讯员的英雄形象也由远到近,由淡到浓,由表及里,又远而近,逐渐清晰,丰满起来,立体起来,感人起来!巧妙地借助“我”这个“视点”,刻划形象,组织情节,个性鲜明、生动传神,强烈而鲜明地抒发了感情,表达了主题。

读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

运用典型细节也是《百合花》的一个重要艺术表现手段。这也是高中时特别喜欢《百合花》的一个原因,《百合花》情节单纯,故事性不强,并没有多大的波澜起伏。在茹志鹃的笔下,丰富的细节是开展情节、刻画人物形象的有力的艺术手段。新媳妇要替通讯员缝上衣肩上的破洞这个细节,是贯穿全篇的鼎力之笔。此后共有三处写到这衣肩上的破洞。第二次是写新媳妇凭着“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认出了躺在门板上的身负重伤的正是通讯员。第三次则写通讯员牺牲了,新媳妇“依然拿着针,细细的、密密的缝着那个破洞。” 这一针针缝进去的是农村妇女对解放军的真挚、纯洁的爱,表现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骨肉深情。挂破衣肩如此平常的生活细节,却被描绘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发挥得淋漓尽致、委婉曲折。我是一步步被感动的眼泪流了下来!在这个细节布置过程中,又十分注意了它的前呼后应,所以不仅圆满地完成了对新媳妇的性格刻划,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同时也产生了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读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

在《百合花》中,细节描写可谓俯拾皆是。如通讯员步枪筒里插上的几根稀疏的树枝,通讯员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新媳妇低头咬着嘴唇笑的神态,和她那条印有百合花的新被子,等等……它们有的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主题,有的为人物形象的描绘添上精彩的一笔,有的渲染了环境氛围,有的为情节的开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百合花》中的细节描写是独具匠心,富有表现力的,乍看描写的是不起眼的细节,然而笔触却是游弋在人物的内心世界里,普通人物闪烁着熠熠光彩,战争年代的军民关系被写得温馨、纯洁、诗意、富有情致,笔调起伏跌宕,结构单纯而又缜密,耐人寻味,着实令人神往,回味悠长!

读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

故事情节虽然单纯简单,却非常流畅完整。以“我”去前沿包扎所帮助工作为情节线索,以借一条印有百合花图案的被子为中心事件,精心塑造十九岁通讯员、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两个人物形象。选取的是战争洪流中的一小朵浪花,由小见大,虽然没有正面描写战火纷飞、壮怀激烈的战斗场面,而是描写了前沿包扎所里发生的一幅动人景象; 小说也没有直接表现我军战士冲锋陷阵的骁勇斗志,而是刻画了和作者 “同过甘苦”,“一起面对过严峻的现实”的平凡而又崇高的人物形象。委婉、柔和、细腻,优美、抒情作为《百合花》的基调,把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故事,写得意味隽永,诗意!年轻通讯员牺牲了,结婚仅三天的新媳妇一扫原先的“那种忸怩羞涩”,替通讯员“拭着身子”和“缝他衣肩上的那个破洞”时所表现出来的虔诚与庄严,正是体现了“一个人倒下去,千千万万人站起来”前仆后继的革命哲理和时代特征。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心理历程,惟妙惟肖!军民情,鱼水情,人性美,人情美,人格美!至真至善,人间至爱!小说写成了小说的诗,诗的小说!再读《百合花》,读起来与其说读小说,不如说读抒情诗、散文诗!

读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

虽然作家茹志鹃1998年已经离开了喜爱她的读者,但她的女儿王安忆也是位知名女作家,继续着神圣的写作。她清新、蕴藉、委婉、细腻的艺术风格所培植的这一株百合花,仍然散发着沁人的幽香,充满了迷人的魅力!

读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

头条上喜欢写作的很多,我推荐都来读一下小说《百合花》,你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发现写作的奥妙与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