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水境內的絲綢之路和官道舊大路

苦水境內的絲綢之路和官道舊大路

苦水境內的絲綢之路和官道舊大路


早在漢代,莊浪河川就被開闢為姑臧南道之“絲綢之路”。凡東來商客,必須穿越黃河,沿莊浪河谷北上,經枝陽(今苦水鎮寺灘村)、允街(今紅城鎮河西),令居(今永登中堡羅城灘),翻越烏鞘嶺,再沿古浪河谷向北,經揟次(今古浪縣土門鎮附近)再至姑臧醞。絲綢之路黃河之西有北、中、南三條路線之說,苦水川絲綢之路為中路,唐代高僧玄奘、詩人岑參曾都路經此地。清代如左宗棠,林則徐,民國如張大千,於佑任等名人都途經苦水境內的絲綢之路。

苦水,地踞河西走廊入口之要塞,為東西大道之咽喉,是漢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苦水川境內的絲綢之路,以苦水堡為中心,形成數條坦途之路。苦水堡分南北二城門,形成了南北通衢大道。

從苦水堡南出行,可分三路走。

一路東行至紅峴溝古驛道,連接鹹水河驛路,東行過大路溝可達樹屏、大灘關帝廟,到達沙井驛;沿鹹水水河河谷南行出屲砟子溝到達鹹水川,鹹水川在明清時期稱為“鹹水堡”。再沿黃河向東過新城河沿、辣辣灣、柴家川、柴家臺、虎跳崖、到達沙井驛。

二路出苦水堡南門,南經一隻船、大沙溝、周家莊、頭道河,青楊、崗鎮。在崗鎮向西涉水莊浪河至河口古鎮,在崗鎮向東行二里地達 鹹水川,與鹹水河古道相連成一片。在苦水南路至頭道河處,也有向西涉水莊浪河至古城子到達河口,再渡越黃河達河口南岸至新城。

三路出苦水堡南門,西經西河沿。舊時稱:下西河沿村。西河沿在清同治年間建有一堡。謂之:西河沿堡。涉莊浪河至豬馱山山北腳下寺溝口,可西行直達河湟之地。

苦水境內的絲綢之路和官道舊大路


從苦水堡北出行,也可分三路走。

一路是出苦水堡北行過皇渠(今大溝渠)上橋兒,行二里,有地名:小路。再沿古驛路和明長城遺蹟北行一里地,舊時築有一烽火墩臺,此地因距離苦水街有三里之約,因有俗稱:三里墩。三里墩為苦水街村管轄,為自然村。因植有果林之屬,舊時稱為樹兒灣。苦水周氏祖塋便在此地。再行二里之路程,又有一烽火墩臺,此地因距離苦水街有五里之約,因有俗稱:五里墩。五里墩一路以古官道驛路和明長城遺蹟的必經之地,道路寬闊,又無小路分岔,因得名:大路。因沿古驛路和明長城遺蹟北行五里地,舊時築有一烽火墩臺,此地因距離苦水街有五里之約,因大路也又俗稱:五里墩。再復行五里,就到了十里鋪。十里鋪舊時有一堡子,名叫王家所堡。而堡子內有幾間鋪子開張,又因堡與鋪是同音字,因得名。苦水民間也叫野鋪灘一說。管轄地為花兒地,十里鋪,徐家河,土槽灣。過土槽灣、有月崖寺,位於十里鋪土槽灣。為苦水四大名寺之一。土槽灣原叫杏花村,因此地遍地種杏樹,每逢陽春三月,杏花爭春競相開放,一片迷人景象。又因有“五里桃花店,十里杏花村。”一說,因得名杏花村。再經白打扮新灘至新屯川。新屯川是苦水最北的地方,與紅城野泉的東嘴子相接壤。可直達野狐城和紅城。新屯川是由白打扮,新灘,新屯堡子,古城子四個地方組成。新屯川以舊時的大路口的土地廟的香火為旺盛而著稱。又有古城子一地尚待考古,北與野泉的東嘴子村一垠相連,鄉風民俗卻迥然不同,為一大奇特之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在新屯川相繼建成了新屯川火車站和新屯糧食貯備站,以及苦水最大的人工湖泊——大東灣水庫。成為苦水的一大開發熱土之地。

苦水境內的絲綢之路和官道舊大路


二路是出苦水堡北行北關成家巷子,出北關門子,這是苦水人舊時所謂的“小路”,行至魏家門,過沙灣鄧家堡子,過中坪,過魏家轉灣,王家壩,胡家壩,亂崖子。從亂崖子可東行達花兒地和十里鋪,向北行可達徐家河。從亂崖子向西行涉莊浪河可達李窯溝。再從李窯溝沿莊浪河北行,鹼坪子、木柯寨、下新溝。然從下新溝行走河湟之地的話,出下新溝堡子,西過廟灘,在廟灘建有法輪寺,相傳為明朝天啟二年所建。至初步溝口。從初步溝北行可達上新溝和施家堡子。從施家堡子北行可達野泉下河西村。從廟灘北的初步峴進,西行約四十華里,便是滿家大澇池。在這裡,有山大溝深一說。因靠天吃飯,飲用水主要依賴雨水,以修小型水壩貯存雨水,苦水人稱之為大澇池,又因有苦水滿姓聚族而居,遂得名:滿家大澇池。過滿家大澇池,過大沙溝直走七山和河湟之地,為苦水明清時期的重要驛道。上新溝的西山有三條溝:義直溝,青溝,初步溝。均可通達大沙溝溝谷,以達湟水地區。在新溝的西山溝谷中,有奇特的如古爾班太、阿子抱、喀色、野絲拉等地名。是研究苦水地方誌的一大歷史資料。

三路是出苦水堡西行出西關門子,過王家莊,至上西河沿(鄧家莊和甘家莊,今屬轉輪寺村)。從上西河沿向西涉莊浪河水近達寺溝口,可去河湟之地。從甘家莊北行經轉輪寺(寺前有泉,置水輪以水打轉動而得名)、陳家莊、張家莊和馬家莊(今苗家莊)。在馬家莊建有三皇廟,是苦水苗氏族人特有圖騰膜拜之地。從馬家莊涉莊浪河進官帽溝,越小路屲峴,過墩溝,細溝到達河湟之地。再從馬家莊北行經小沙溝,和魏家轉灣及中坪相連。

民國26年(1937),甘新公路督辦公署成立,由軍閥馬步青任督辦,開始開闢整修甘新公路。公路建成後,鹹水河古驛道和西山古道遂逐步廢棄為荒涼之路。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進一步拓建蘭新公路,並形成了312國道,成為苦水南來北往的坦途大道。至此,在苦水境內的古絲綢之路和官道舊大路均成為鄉村小道。有的已經廢棄,並退路為田。成為苦水人不為人知的歷史往事故事。

(蘭州玫瑰天涯文化藝術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違者必究)

苦水境內的絲綢之路和官道舊大路

作者苗汀:號:苗族部落。一個曾經碼字為生的苦水苗氏後裔,一個曾經北漂成立北京苗族部落文化藝術工作室的創夢者,現如今步入不惑N年之久,業餘閒暇,自號萱帽書院主人,朝花夕拾,聊以消遣。苦水苗氏家族文化促進會和永登情歌大會的發起人和創始人。現居永登,主要從事永登文化的研究與挖掘。任蘭州玫瑰天涯文化藝術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現主編大型文獻《苦水苗氏家族文化志》一書和《姑舅哥浪永登 》系列叢書之一《神秘的永登河西文化》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