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水境内的丝绸之路和官道旧大路

苦水境内的丝绸之路和官道旧大路

苦水境内的丝绸之路和官道旧大路


早在汉代,庄浪河川就被开辟为姑臧南道之“丝绸之路”。凡东来商客,必须穿越黄河,沿庄浪河谷北上,经枝阳(今苦水镇寺滩村)、允街(今红城镇河西),令居(今永登中堡罗城滩),翻越乌鞘岭,再沿古浪河谷向北,经揟次(今古浪县土门镇附近)再至姑臧酝。丝绸之路黄河之西有北、中、南三条路线之说,苦水川丝绸之路为中路,唐代高僧玄奘、诗人岑参曾都路经此地。清代如左宗棠,林则徐,民国如张大千,于佑任等名人都途经苦水境内的丝绸之路。

苦水,地踞河西走廊入口之要塞,为东西大道之咽喉,是汉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苦水川境内的丝绸之路,以苦水堡为中心,形成数条坦途之路。苦水堡分南北二城门,形成了南北通衢大道。

从苦水堡南出行,可分三路走。

一路东行至红岘沟古驿道,连接咸水河驿路,东行过大路沟可达树屏、大滩关帝庙,到达沙井驿;沿咸水水河河谷南行出屲砟子沟到达咸水川,咸水川在明清时期称为“咸水堡”。再沿黄河向东过新城河沿、辣辣湾、柴家川、柴家台、虎跳崖、到达沙井驿。

二路出苦水堡南门,南经一只船、大沙沟、周家庄、头道河,青杨、岗镇。在岗镇向西涉水庄浪河至河口古镇,在岗镇向东行二里地达 咸水川,与咸水河古道相连成一片。在苦水南路至头道河处,也有向西涉水庄浪河至古城子到达河口,再渡越黄河达河口南岸至新城。

三路出苦水堡南门,西经西河沿。旧时称:下西河沿村。西河沿在清同治年间建有一堡。谓之:西河沿堡。涉庄浪河至猪驮山山北脚下寺沟口,可西行直达河湟之地。

苦水境内的丝绸之路和官道旧大路


从苦水堡北出行,也可分三路走。

一路是出苦水堡北行过皇渠(今大沟渠)上桥儿,行二里,有地名:小路。再沿古驿路和明长城遗迹北行一里地,旧时筑有一烽火墩台,此地因距离苦水街有三里之约,因有俗称:三里墩。三里墩为苦水街村管辖,为自然村。因植有果林之属,旧时称为树儿湾。苦水周氏祖茔便在此地。再行二里之路程,又有一烽火墩台,此地因距离苦水街有五里之约,因有俗称:五里墩。五里墩一路以古官道驿路和明长城遗迹的必经之地,道路宽阔,又无小路分岔,因得名:大路。因沿古驿路和明长城遗迹北行五里地,旧时筑有一烽火墩台,此地因距离苦水街有五里之约,因大路也又俗称:五里墩。再复行五里,就到了十里铺。十里铺旧时有一堡子,名叫王家所堡。而堡子内有几间铺子开张,又因堡与铺是同音字,因得名。苦水民间也叫野铺滩一说。管辖地为花儿地,十里铺,徐家河,土槽湾。过土槽湾、有月崖寺,位于十里铺土槽湾。为苦水四大名寺之一。土槽湾原叫杏花村,因此地遍地种杏树,每逢阳春三月,杏花争春竞相开放,一片迷人景象。又因有“五里桃花店,十里杏花村。”一说,因得名杏花村。再经白打扮新滩至新屯川。新屯川是苦水最北的地方,与红城野泉的东嘴子相接壤。可直达野狐城和红城。新屯川是由白打扮,新滩,新屯堡子,古城子四个地方组成。新屯川以旧时的大路口的土地庙的香火为旺盛而著称。又有古城子一地尚待考古,北与野泉的东嘴子村一垠相连,乡风民俗却迥然不同,为一大奇特之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新屯川相继建成了新屯川火车站和新屯粮食贮备站,以及苦水最大的人工湖泊——大东湾水库。成为苦水的一大开发热土之地。

苦水境内的丝绸之路和官道旧大路


二路是出苦水堡北行北关成家巷子,出北关门子,这是苦水人旧时所谓的“小路”,行至魏家门,过沙湾邓家堡子,过中坪,过魏家转湾,王家坝,胡家坝,乱崖子。从乱崖子可东行达花儿地和十里铺,向北行可达徐家河。从乱崖子向西行涉庄浪河可达李窑沟。再从李窑沟沿庄浪河北行,碱坪子、木柯寨、下新沟。然从下新沟行走河湟之地的话,出下新沟堡子,西过庙滩,在庙滩建有法轮寺,相传为明朝天启二年所建。至初步沟口。从初步沟北行可达上新沟和施家堡子。从施家堡子北行可达野泉下河西村。从庙滩北的初步岘进,西行约四十华里,便是满家大涝池。在这里,有山大沟深一说。因靠天吃饭,饮用水主要依赖雨水,以修小型水坝贮存雨水,苦水人称之为大涝池,又因有苦水满姓聚族而居,遂得名:满家大涝池。过满家大涝池,过大沙沟直走七山和河湟之地,为苦水明清时期的重要驿道。上新沟的西山有三条沟:义直沟,青沟,初步沟。均可通达大沙沟沟谷,以达湟水地区。在新沟的西山沟谷中,有奇特的如古尔班太、阿子抱、喀色、野丝拉等地名。是研究苦水地方志的一大历史资料。

三路是出苦水堡西行出西关门子,过王家庄,至上西河沿(邓家庄和甘家庄,今属转轮寺村)。从上西河沿向西涉庄浪河水近达寺沟口,可去河湟之地。从甘家庄北行经转轮寺(寺前有泉,置水轮以水打转动而得名)、陈家庄、张家庄和马家庄(今苗家庄)。在马家庄建有三皇庙,是苦水苗氏族人特有图腾膜拜之地。从马家庄涉庄浪河进官帽沟,越小路屲岘,过墩沟,细沟到达河湟之地。再从马家庄北行经小沙沟,和魏家转湾及中坪相连。

民国26年(1937),甘新公路督办公署成立,由军阀马步青任督办,开始开辟整修甘新公路。公路建成后,咸水河古驿道和西山古道遂逐步废弃为荒凉之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进一步拓建兰新公路,并形成了312国道,成为苦水南来北往的坦途大道。至此,在苦水境内的古丝绸之路和官道旧大路均成为乡村小道。有的已经废弃,并退路为田。成为苦水人不为人知的历史往事故事。

(兰州玫瑰天涯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苦水境内的丝绸之路和官道旧大路

作者苗汀:号:苗族部落。一个曾经码字为生的苦水苗氏后裔,一个曾经北漂成立北京苗族部落文化艺术工作室的创梦者,现如今步入不惑N年之久,业余闲暇,自号萱帽书院主人,朝花夕拾,聊以消遣。苦水苗氏家族文化促进会和永登情歌大会的发起人和创始人。现居永登,主要从事永登文化的研究与挖掘。任兰州玫瑰天涯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现主编大型文献《苦水苗氏家族文化志》一书和《姑舅哥浪永登 》系列丛书之一《神秘的永登河西文化》一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