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與傲氣的區別是什麼?

中庸lyj


傲氣和傲骨當然不能混為一談。

我們所說的傲氣,指的是一個人在面對其他人或事的時候,常懷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帶有頤指氣使的架勢,感覺凌駕於他人之上,自身充滿了無限的優越感,完全可以睥睨天下,甚至直接將他人踩在腳下,把對方不當人。

這就是最典型的傲氣,目中無人,目空一切,自我感覺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超越他,甚或並峙於他也不可以──他的心目中,只有他才是最正確的,最值錢的,最偉大的,最恢宏的,也最有資格與成就的。

這種不把他人放在眼裡的行為,就是一種典型的傲氣,也叫傲慢,要麼是小人得志,要麼是向來如此,都是一種不可倚峙的常態,卻會招致更多的質疑、反對、詈罵,甚至背叛。

但最可怕的,在於這個人依然不知悔改和迷返,依舊自我感覺良好,這才是最可怕的,也是邁向成就與輝煌最大的人為障礙。

而傲骨,則更多的體現在一個人的氣節方面,不惟磊落光明,一身正氣,就是為人處事,也不是低三下四的唯他人馬首是瞻,任何事都有自己的主見,而不會阿附於旁人,不會見風使舵的看人下菜碟兒,哪怕是篳路藍縷,依然保持著一顆高傲而剛正的心,不為五斗米折腰,不吃嗟來之食,不會看人臉色任人驅使,這就是傲骨無疑了。

大畫家徐悲鴻就說過:一個人不能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這是一個人的良知和本色,也是一個人的最基本底線。




極品龍顏


骨是實的,是硬的,是支撐,是隱性的,它代表的是挺拔堅強,在精神層面則表現為硬朗堅強而有內蘊,底蘊豐足而不張揚,精滿氣足而神旺。與“傲”合用,則是一種原則風範,一種自信的表現,一種勝不驕敗不餒,富貴不淫,貧賤不移的精神風貌,給人一種不怒自威,望而生敬的形象。

氣是虛的,是柔的,是顯性的外洩的,它代表的是作風神態,是外在的氣質風範。但與“傲”合用,則暗含內虛、矜誇、張揚、自我、自以為是,自高自大的意思。

中國人崇尚內蘊豐實,韜光養晦,視傲慢為無禮,瞧不起傲氣十足目中無人的人。歷代文人筆下留下了歌頌傲骨的詩文,正是中國人崇尚骨氣的精神追求。

最能代表中國特色傲骨精神的是松竹梅歲寒三友,“松柏風度 ,梅竹情操”向來為人所讚頌,“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為神 ”、“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是對人格品質的最高禮讚;“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是對玉不琢不成器的文學翻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對傲骨的最好詮釋。

其實,“骨”與“氣”在物理屬性上都是人體所必須,合在一起用則更有一種凌然不可侵犯的風骨神氣。只是,當我們將“骨氣”二字分開,分別與“傲”字搭檔以後,本來意蘊豐滿的兩個單詞,就有了截然不同的命運,一個被人崇尚,一個被人唾棄。

老子主張要“虛其心”“強其骨”,是說要淨化心智,強壯筋骨。虛心就是不張揚,不傲慢,傲慢則胡作非為,胡作非為則天下才亂。

又說“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因為不自滿,所以才會不斷有新成就。

老子對傲氣提出了批評和詛咒: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因富貴有成而自高自大、放肆傲慢,那是自己給自己種下的禍根啊!

“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老子說,千萬別逞強傲慢,這是背道而馳的,那樣會早死啊!

所以,還是徐悲鴻先生說得好“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傲骨與傲氣,雖一字之差,卻天壤之別,一個是有修養的高姿態,一個是非理性的自矜自誇;一個是有底蘊的自信,一個是沒涵養的心虛張揚。

但願人人摒棄傲氣,都做一個有傲骨的人!


問道黃老


傲氣:一般是指自尊心很強,很驕傲而且對自己的各方面有自信和滿足,但有時候會看不起別人,認為自己是最好的。

傲骨:比喻高傲自尊、剛強不屈的性格。

區別:

1.表現層級不同,傲氣更多是表面上的,而傲骨是內在的。

2.給人表現不同:傲氣看起來很囂張,有點兇的感覺;傲骨是給人正直高貴不屈不饒的感覺。

3.使用場合不同:傲氣多在批評一個人或形容一個人的缺點的時候時候使用;傲骨多在讚揚一個人或者表達對一個人的尊敬及崇拜的時候使用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藝術大師徐悲鴻的這句話道出了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

有傲氣的人,往往會自命不凡,從而目中無人,聽不進批評和忠告,辨不清真假與是非,最終還是失敗。但是做到了沒有“傲氣”還應當有“傲骨”。就是應當有志氣,有自信心,有頑強不屈的性格。不怕嘲諷,尋找原因,迎著困難而上。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有傲骨,有信心的人,失敗後並不氣餒,相反,他們會在新的基礎上不斷探索。




茶小西


傲骨即錚錚鐵骨,英雄俠氣扶弱救困,

行俠江湖就憑的是俠義之骨。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體現了為民族而奮鬥而勇於犧牲

的傲骨。

毛澤東詩詞,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迤迄茫茫,山舞銀蛇,原馳蠟像,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昔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往忘也,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毛澤東的詩意盡現共產黨人的傲骨俠氣。

傲氣,具有雙重性。人常說不可有傲氣需要有傲骨。

做人要有仁,義,禮,智,信,。生活有內涵,不逞一時之氣。

傲氣亦傷人傷身,為正義之事立傲骨爭傲氣值得。為不義之來爭傲骨撒傲氣不值得。

靜下心來,讀一本書,品一杯茶。禪意生活,讓歲月多一份傲骨,少一份傲氣。

氣大傷身,說的就是傲氣。





靈虛子000


傲骨與傲氣的區別是什麼呢?因為傲骨是褒義詞,形容人有骨氣。比喻人高傲自尊、剛強不屈的性格。而傲氣卻是貶義詞,有點看不起別人,妄自尊大,目中無人。並且自尊心很強,很驕傲而且對自己各方面有自信和滿足,總認為別人不如自己,只有自己才是最好的。

傲骨與傲氣的區別在於以下幾點:

①表現層級不同,傲氣更多是表面上的,而傲骨是內在的。

②給人表現不同。傲氣看起來很囂張,有種兇巴巴的感覺;而傲骨是給人正直高貴不屈不撓的精神。

③如果要在表面上區別傲氣與傲骨,我有一個形象比喻:傲氣是揚下巴,而傲骨是挺胸膛。簡單的說就是:傲氣是不懂事,傲骨是不怕事。

④傲氣是看不起別人,傲骨是不讓別人看不起。傲氣是騎在別人頭上,傲骨是不讓別人騎在自己的頭上。

⑤傲氣是沒修養,傲骨是有氣節。

⑥有實力也不要傲氣,人稱君子;沒實力還有傲氣,人稱二百五,半吊子。

⑦沒有實力也要有傲骨,否則就會被人魚肉;有了實力更要有傲骨,你就會受到萬人景仰。

這是我對傲骨與傲氣的個人理解,如有不周之處,還請各位同仁多多指點。











南山來客34780


傲骨與傲氣的區別是什麼?

兩個傲字……一個鐵骨錚錚,一個傲蠻霸氣。一個高傲自尊,另一個趾高氣揚。

傲骨是氣質與風度融入個人終合素質的表現,深受大家的尊重和敬仰。

傲氣即帶一種庸俗的姿態,心大卻量小。聽不進不同意見,驕傲自大。

人不可有傲氣,但必須有傲骨。這樣才能立足於社會,謀求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乾獻月


傲骨是指人的有志氣、有原則和頑強不屈的性格,是一個人的內在精神氣質;傲氣是指人對自己有超越他人的高度自信和滿足,是顯露於外的自大作風。形象地說,傲骨是不讓別人看不起,傲氣是看不起別人。

傲骨給人從裡而外的一種堅定感,讓人肅然起敬; 傲氣表面看起來很囂張,讓人嗤之以鼻。

魯迅先生在白色恐怖下,沒有被嚇倒,不屈服於黑暗的勢力,“橫眉冷對千夫指”,就是錚錚傲骨;關羽“虎女焉能配犬子”之類的話就是傲氣,他最終戰敗身死的結局,與他驕傲自大有很大關係。

所以,傲骨是一種風度和素養,是知識和道德綜合後的結果,是人性中的高境界;傲氣是一種淺薄和庸俗,是無知和狂妄結合後的心態,是人性中低級的層次。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此話當時刻謹記!



文化點心


傲骨是一個人內在的骨氣,是一種不屈的精神,有傲骨的人外表不見得有傲氣,甚至還很謙和。傲骨體現在大是大非上,體現在正義與邪惡上。傲氣是對待人的態度,是素質的一種體現,有傲氣的人不一定有傲骨。之所以有傲氣,大多是自以為了不起,井底之蛙還認為自己見過天有多大,缺少了謙虛的精神。有傲骨的人,令人敬佩。有傲氣的人令人討厭。傲骨一定要有,傲氣切不可以有!



課文之外


傲骨與傲氣兩者之間的區別是明顯的,一個是內在,一個是由外的……

看松梅竹菊之凌寒霜、去繁雜;以傲骨行於世間;非識者難所居之!

觀陶淵明之不為五斗米折腰,南山種菊之由當知之。介之推不言富擁柳而絕………伯夷、叔齊之不食周粟,絕食而亡。明崇禎帝披髮之吊死煤山,文天祥之引頸受戮!吉鴻昌、楊靖宇、鑑湖女俠——秋瑾、劉胡蘭…………這些仁人志士的傲骨天生,為國為民———死的光榮!

殷紂王帝辛酒池肉林,征伐不斷終至鹿臺身死;國破家亡。秦始皇並六國,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耗巨資建阿房宮、修築萬里長城;征伐不斷、傲視天下,經二世而亡。

隋煬帝楊廣並天下,修大運河;窮兵黷武、傲視天地終至身死國滅……

觀史鑑今,天下之勢惟民心所向之無敵於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



天圓地方紫微山人


傲骨於內,傲氣於形,大至民族氣節,小至個人品德,區別甚大,古今不乏此例。武王伐紂天下歸周,伯夷,叔齊不食周粟而亡,東晉大詩人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被毛主席讚譽的近代學者朱自清"不食嗟來之食"寧可貧病而死,也不領取美國人帶有侮辱性的施捨。這就是真正的"傲骨"。

狂妄張揚,盲目驕傲自大,目中無人,自命不凡,頤指氣使,毫無資本的囂張,,,種種行為實是傲氣的寫照。藝術大師徐悲鴻有句名言:人不可有傲氣,但須有傲骨!縱古觀今我們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應有所領悟,規範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有傲骨而無傲氣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