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唐莊宗李存勖:一場盛極而衰的人生

初次聽到李存勖這個名字,是源於宋代大家歐陽修的《伶官傳序》,一句“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揭示了李存勖整個盛極而衰的人生,如果說有一個皇帝佔據了一個王朝的最光輝時刻和最黑暗時刻,那麼我想這個皇帝也非李存勖莫屬了。

李存勖,晉王李克用的長子,因為出生時據說有異象,所以晉王李克用非常的鐘愛他,而李存勖也自小顯示出自己的不凡之處,十一歲時,便隨李克用進京勤王,昭宗見之,曰“兒將來之國棟也,勿忘忠孝於予家。”《舊五代史.後唐.莊宗紀》也足見李存勖自小便天資不凡了。

及至李克用將逝,將李存勖叫到床前,留下三支箭,並囑託:“一矢討劉仁恭,汝不下幽州,河南未可圖也;一矢擊契丹,且曰阿保機與吾把臂而盟,結為兄弟,誓復唐家社稷,今背約附賊,汝必討之;一矢滅朱溫。”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年僅23歲的李存勖開始了自己的征伐之路,也徹底開始了自己光輝燦爛的前半生

盛極一時的前半生

在潞州決戰獲勝後,李存勖大力整頓內務,任用賢才,等待機會,終於在公元911年,他等到了第一個機會,準備箭指幽州。


後唐莊宗李存勖:一場盛極而衰的人生


此時佔據幽州的劉守光登基稱帝,自稱大燕皇帝。劉守光自恃兵多將廣,任用殘酷手段鎮壓境內百姓,還不斷地挑釁臨近的各路諸侯,甚至準備人馬欲與後梁軍展開決戰,李存勖得知消息,立命大將周德威率兵三萬攻打幽州,僅兩年幽州城破,幽州附歸,劉守光等人被處死。

在奪取幽州之地,穩固後防之後,他開始射出自己的第二支箭,公元921年,河北大將張文禮叛亂,李存勖率軍討伐,此時的與張文禮相近的易定節度使王處直怕李存勖假虞滅虢,隨連同張文禮一起向耶律阿保機求助,晉軍與契丹軍正面交鋒,李存勖身先士卒,契丹軍數次敗退,加上此時契丹境內遭遇天災,無奈之下耶律阿保機只好率軍退回。

雖然李存勖順利的的剿滅了幽州,也打敗了契丹,但是他的最大敵手後梁依然存在,要知道雖然後梁皇帝昏庸,但是實力依然不可小覷,終於在公元923年,後梁漏出了一個破綻,當時的後梁鄆州守將投降李存勖透漏出一個重大消息,後梁準備了一個大動作準備一舉覆滅後唐,由於其兵力調動,導致京師汴梁守衛空虛,李存勖抓住這個機會,立即率軍挺進,千里奔襲,將汴梁圍困,最終使後梁皇帝自刎身亡,後梁隨亡。


後唐莊宗李存勖:一場盛極而衰的人生


按照這個劇本往下走,只要李存勖按部就班,就可以成為一個具有文治武功的好皇帝,甚至可以一統中原,結束唐末軍閥混戰的局面,可是歷史偏偏就是開了一個大玩笑,讓人猝不及防。

盛極而衰的後三年

按理說李存勖的功勳比之唐太宗李世民也不遑多讓,作為一個馬上皇帝,就是文治方面有點差,也不至於身死。可能是這三個遺願的壓力太大了,在他完成這三個遺願之後,他就覺得自己沒什麼目標了,便開始了任用伶人,縱情聲樂。

為了享受,他先是恢復唐制,將宦官制度照搬進宮內,要知道宦官專權一直充斥在整個唐朝的後半段,但李存勖仍不以為意,宦官們為了得到重用,對李存勖極盡諂媚,為了讓李存勖享受,甚至挪用了軍費,又怨殺大將郭崇韜,導致大批將士怨聲載道。


後唐莊宗李存勖:一場盛極而衰的人生


而後,由於李存勖喜聽戲曲,很多伶人被召進宮內侍候李存勖,李存勖與這些伶人嬉笑打罵,毫無皇帝的尊嚴,而且任意的封伶人為官,導致民心盡失。

終於在公元926年,李克用養子李嗣源發動叛亂,而李存勖由於任用小人,已幾無可用之臣,雖御駕親征,但是民心、軍心盡失,最後軍士各自逃亡。無奈之下,李存勖只好班師回朝,而京城之內的一些叛亂之賊趁此機會發動兵變,交戰中李存勖被流失射中,不久便身亡,而此時,據他剿滅後梁僅僅三年。

可能是他的父親留下的三支箭壓力太大了,前半生就是為了完成這三支箭留下的任務,但是一朝完成,便失去了人生的目標,不知該如何適從了,只能以吃喝玩樂來度日,最終導致了他的身死國滅,也可謂是他咎由自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