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场盛极而衰的人生

初次听到李存勖这个名字,是源于宋代大家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一句“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揭示了李存勖整个盛极而衰的人生,如果说有一个皇帝占据了一个王朝的最光辉时刻和最黑暗时刻,那么我想这个皇帝也非李存勖莫属了。

李存勖,晋王李克用的长子,因为出生时据说有异象,所以晋王李克用非常的钟爱他,而李存勖也自小显示出自己的不凡之处,十一岁时,便随李克用进京勤王,昭宗见之,曰“儿将来之国栋也,勿忘忠孝于予家。”《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也足见李存勖自小便天资不凡了。

及至李克用将逝,将李存勖叫到床前,留下三支箭,并嘱托:“一矢讨刘仁恭,汝不下幽州,河南未可图也;一矢击契丹,且曰阿保机与吾把臂而盟,结为兄弟,誓复唐家社稷,今背约附贼,汝必讨之;一矢灭朱温。”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年仅23岁的李存勖开始了自己的征伐之路,也彻底开始了自己光辉灿烂的前半生

盛极一时的前半生

在潞州决战获胜后,李存勖大力整顿内务,任用贤才,等待机会,终于在公元911年,他等到了第一个机会,准备箭指幽州。


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场盛极而衰的人生


此时占据幽州的刘守光登基称帝,自称大燕皇帝。刘守光自恃兵多将广,任用残酷手段镇压境内百姓,还不断地挑衅临近的各路诸侯,甚至准备人马欲与后梁军展开决战,李存勖得知消息,立命大将周德威率兵三万攻打幽州,仅两年幽州城破,幽州附归,刘守光等人被处死。

在夺取幽州之地,稳固后防之后,他开始射出自己的第二支箭,公元921年,河北大将张文礼叛乱,李存勖率军讨伐,此时的与张文礼相近的易定节度使王处直怕李存勖假虞灭虢,随连同张文礼一起向耶律阿保机求助,晋军与契丹军正面交锋,李存勖身先士卒,契丹军数次败退,加上此时契丹境内遭遇天灾,无奈之下耶律阿保机只好率军退回。

虽然李存勖顺利的的剿灭了幽州,也打败了契丹,但是他的最大敌手后梁依然存在,要知道虽然后梁皇帝昏庸,但是实力依然不可小觑,终于在公元923年,后梁漏出了一个破绽,当时的后梁郓州守将投降李存勖透漏出一个重大消息,后梁准备了一个大动作准备一举覆灭后唐,由于其兵力调动,导致京师汴梁守卫空虚,李存勖抓住这个机会,立即率军挺进,千里奔袭,将汴梁围困,最终使后梁皇帝自刎身亡,后梁随亡。


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场盛极而衰的人生


按照这个剧本往下走,只要李存勖按部就班,就可以成为一个具有文治武功的好皇帝,甚至可以一统中原,结束唐末军阀混战的局面,可是历史偏偏就是开了一个大玩笑,让人猝不及防。

盛极而衰的后三年

按理说李存勖的功勋比之唐太宗李世民也不遑多让,作为一个马上皇帝,就是文治方面有点差,也不至于身死。可能是这三个遗愿的压力太大了,在他完成这三个遗愿之后,他就觉得自己没什么目标了,便开始了任用伶人,纵情声乐。

为了享受,他先是恢复唐制,将宦官制度照搬进宫内,要知道宦官专权一直充斥在整个唐朝的后半段,但李存勖仍不以为意,宦官们为了得到重用,对李存勖极尽谄媚,为了让李存勖享受,甚至挪用了军费,又怨杀大将郭崇韬,导致大批将士怨声载道。


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场盛极而衰的人生


而后,由于李存勖喜听戏曲,很多伶人被召进宫内侍候李存勖,李存勖与这些伶人嬉笑打骂,毫无皇帝的尊严,而且任意的封伶人为官,导致民心尽失。

终于在公元926年,李克用养子李嗣源发动叛乱,而李存勖由于任用小人,已几无可用之臣,虽御驾亲征,但是民心、军心尽失,最后军士各自逃亡。无奈之下,李存勖只好班师回朝,而京城之内的一些叛乱之贼趁此机会发动兵变,交战中李存勖被流失射中,不久便身亡,而此时,据他剿灭后梁仅仅三年。

可能是他的父亲留下的三支箭压力太大了,前半生就是为了完成这三支箭留下的任务,但是一朝完成,便失去了人生的目标,不知该如何适从了,只能以吃喝玩乐来度日,最终导致了他的身死国灭,也可谓是他咎由自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