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兩度熔斷前後,海外機構投資者如何思考近期市場變化?

美股的二度熔斷,讓淡定如股神巴菲特也直言“活久見”,更不用說資歷更淺的其他機構投資者。


不過股市暴跌並未改變巴菲特“別人恐懼時我貪婪”的座右銘。他在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股市大跌“對伯克希爾是好事”,因為伯克希爾賬面上還有大量的資金可供使用,長期來看“他們是股票的淨買家”。


那麼,場內場外的其他長線資金,那些掌控海外資本市場定價權的機構投資者,又在如何思考近期的市場變化?


01 【共識一】全球復甦將推遲,但仍會在下半年開啟


截至目前,對於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測算,多數海外機構仍保持原有觀點——新冠疫情只是短期衝擊,疫情之後將出現復甦,但可能面臨全球不同步的問題。


1、短期衝擊,下半年有望進入復甦節奏。


針對本次疫情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影響,摩根士丹利、巴克萊、黑石等大部分機構都認為是暫時的。


雖然出現復甦的時間可能要比只在中國爆發時預期的滯後幾個月,但大多機構認為下半年全球就有望擺脫疫情的影響,進入復甦階段。


▼ 全球主要股票指數自2月20日起都開始快速下跌

美股兩度熔斷前後,海外機構投資者如何思考近期市場變化?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注:指數以2019年12月9日收盤價為基準1)


2、不同國家的復甦節奏可能不同。


不過,由於本次疫情對每個國家造成的具體影響還無法判斷,而各國的政策反應也有所區別,因此,景順投資認為不同國家的復甦路徑也會不同。


從疫情基本面來看,由於目前中國的疫情已經得到基本控制,而海外疫情剛剛進入快速發酵期,因而大多數機構認為中國可能率先踩上覆蘇步伐,開啟“V”型復甦,但另一些國家可能以“U”型復甦為主。


瑞銀則認為,鑑於中國在控制疫情方面的相對成功,預計新興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市場表現將分化。


3、不同部門的復甦節奏可能也不同。


美國資本集團(Capital Group)指出,當一切恢復正常時,製造業可以迎頭趕上,出現反彈式復甦,但服務業方面,GDP的損失往往無法彌補。


因此,即使疫情的影響是短期的,但在深度和廣度未知的情況下,未來全球層面是否會出現反彈式復甦還很難預料。


▼ 海外確診新冠病毒案例仍處於上升過程中

美股兩度熔斷前後,海外機構投資者如何思考近期市場變化?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注:數據截止到2020年3月7日)


02 【共識二】新一輪全球貨幣寬鬆有隱憂


為了防止經濟進一步下滑,全球多國央行陸續開啟了2020年的第一輪寬鬆潮。


3月3日,澳大利亞央行宣佈降息25個基點;美聯儲也提前下調基準利率50個基點,並下降超額準備金率50個基點;沙特、阿聯酋央行均宣佈降息;加拿大央行也在3月4號緊跟降息步伐。


對於歐洲和日本央行而言,雖然貨幣政策空間已經有限,但海外機構認為兩地區仍將採取降息或資產購買計劃,甚至考慮財政刺激。


中國經濟雖然最先受到疫情影響,但多家機構均表示看好中國政策刺激的空間和效果。


美聯儲雖然已在3月降息一次,但東方匯理、摩根大通、德意志銀行、安盛等都認為美聯儲還將繼續降息,最快可能就在3月底之前再次下調25個基點。


不過,對於此輪大規模的貨幣寬鬆政策可能造成的結果,機構觀點之間存在較大分歧。


【樂觀方】


太平洋資管(PIMCO)認為,降息可以提供寬鬆的金融條件,緩解市場恐慌而產生的信貸收緊,對經濟影響形成緩衝。


法國安盛(AXA)提出,美股實體經濟對股票價格存在較高的敏感性,因此降低利率即使不能提升經濟活動,但也會幫助推高資產價格,從而為實體經濟帶來溢出效應,但這僅針對美國市場。


【謹慎方】


紅杉資本認為,對於減輕全球健康危機帶來的經濟影響而言,寬鬆的貨幣政策是相對遲鈍的一種工具。


美國資本集團也持有類似觀點,認為貨幣政策可以影響需求,但對供給的影響較小。


摩根士丹利和富達投資則認為,在目前已處於寬鬆的情況下再減息,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可能有限。除了政策的有效性,機構也關心是否有足夠的彈藥應對這次的衝擊或者為今後作好準備。


作為最大的經濟體,美國應對危機的能力受到機構最多關注,尤其是鑑於目前的下調空間並不大。橡樹資本就指出,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未知,因此目前50個基點的降息是否足以阻止這一趨勢也未知,但是考慮到正常的降息計劃在500個基點,而這是美聯儲目前無法實現的。


摩根士丹利也提出,目前美國聯邦基金的利率遠低於最近幾次衰退開始時的利率,如果真正出現經濟困難,美聯儲幾乎沒有彈藥通過降息來提振經濟。


對於歐洲和日本,由於沒有足夠的降息空間,因此可使用的政策相對更為侷限,美國資本集團就認為雖然可以通過購買資產來實現寬鬆,但效果不如降息。


美銀美林、貝萊德等機構曾在2020年度展望裡提到,由於財政政策推出前流程較長,對於經濟危機不能迅速作出反應,因此目前有限的貨幣政策很難應對下一次衝擊。


▼ 1990年以來美聯儲降息週期開啟時,利率所處位置均高於當下

美股兩度熔斷前後,海外機構投資者如何思考近期市場變化?

數據來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此外,低利率預計仍將持續,但也提高了風險資產的脆弱性。


安聯在報告中指出,市場現在幾乎完全“依賴”中央銀行的支持,而對於央行,即使在下次經濟衰退或危機來臨之際沒有保留太多安全空間,也將別無選擇的將利率維持在極低甚至更低的水平。因此,安聯認為央行可能會訴諸更多非常規的工具。


東方匯理也認為,貨幣環境仍將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寬鬆,為了應對冠狀病毒事件,可能還會出現應對流動性緊縮風險的新計劃。


在低利率的環境下,債務積累速度加快,但對經濟的效用在降低。


黑石研究表明,2019年增加1美元債務,僅帶來0.35美元的增長,過去186年積累的一萬億美元債務,現在一年左右就可以做到。


目前低利率甚至負利率的環境,也使得資金去追逐收益更高的產品,富蘭克林鄧普頓指出,這些資產的估值被推高,流動性降低,反而在金融市場事件中將處於高度脆弱的位置。

03 【共識三】短期避險為更多的下跌做好準備

配置上,海外機構仍然看好股市長期機會,但多建議短期減持避險或進行對沖,同時認為A股將受益於中國經濟率先復甦。


1、短期增持核心國家長期國債(如美國)、黃金、受益於美元疲軟的貨幣來進行對沖防禦;


2、重視抗跌防衰退的高分紅和高質量個股,以及科技、醫療、可持續投資等長期主題;


3、關注疫情衰退後將率先復甦的市場,如中國和新興市場、歐洲股市和高收益債。但是,美國國債收益率的持續下跌,也讓紐約梅隆建議不要過度購買已知的避險資產。


【避險資產配置優勢凸顯】


風險資產將在經濟數據反應衝擊前恢復,下跌使得其相對債券的配置優勢凸顯。


市場對疾病影響未知的恐懼帶來風險資產的調整,和避險資產的大幅上行。


央行寬鬆政策的進一步實施,雖然意在避免經濟衰退,穩定企業信心,但也在無形中進一步加大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擔憂。


因此,短期來看,在未見到疫情發展出現邊際變化前,市場仍然面臨下行風險。但在經濟只是短期衝擊而非衰退的主邏輯未變的情況下,市場的調整在反應了風險擔憂後,將會早於經濟數據出現實際影響前開始復甦。


【權益類資產性價比更具吸引力】


相對於債券在避險情緒和央行降息的疊加下出現的低收益率或負收益率,股市性價比更具吸引力。


摩根大通指出,美聯儲的降息進一步提高了全球股票相對於債券或現金的估值吸引力。


【保持充分的資金,為更多的下跌做好準備】


雖然資本市場已出現調整,但在海外疫情拐點未現的情況下,除巴克萊認為美股已經觸底以外,其他機構仍以謹慎為主。


美國資本集團、太平洋資管、安聯、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多家機構目前不建議盲目入場,還需觀察疫情發展,等待市場前景更加確定的時候。


同時,橡樹資本、德意志銀行、貝萊德、東方匯理和道富強調增配現金,保持流動性。橡樹資本還表示,雖然市場調整帶來了買入機會,但要確保仍有現金來為更多的下跌做好準備。



文章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ID:gtjaresearch)

聲明:本文版權歸國泰君安證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私自轉載。聲明:以上內容節選自國泰君安證券已經發布的研究報告及公開信息,具體分析內容(包括風險提示等)請詳見完整版報告。若因對報告的摘編產生歧義,應以完整版報告內容為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