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医转车”抢滩青岛,是撵还是留?

两年前开始,胶州市城区居民和病人家属时常会在胶州中心医院门口发现一些“医疗转运”车,两年来这些挂有异地牌照或当地牌照的“医疗转运”车仍在医院附近转运病人。

车身上喷有“医疗转运”或“接送病号”的这些车辆来自哪里?半岛记者经过多日调查,发现背后是一条鲜为人知、异地抢滩青岛医疗转运市场的新兴产业链,而这条产业链的背后竟然有着庞大的社会需求。

社会需求催生医疗转运,各方民间资本开始进军并角逐医疗转运产业蛋糕之势不可逆。面对外地“医疗转运”产业抢滩青岛,青岛该将其撵走还是挽留?

深读 | 外地“医转车”抢滩青岛,是撵还是留?

一辆辆急救车呼啸着从医院大院内出门或从徐州路上进门。尽管当下仍处于疫情期间,但医院门口早已人头攒动。就在医院门口的对面,至少有3辆车身上喷有“医疗转运”或挂有“接运病号”字样的车辆在“静候”出院病人。

半岛记者在现场发现,这些车辆中或有人或无人。不管车内有没有人,但车体上都写有“接送病号”的手机号码。

附近一家药店的营业员则告诉记者,这些车辆早在两年前就在医院门口,车辆有时在现场,有时驶离现场,驶离现场极有可能去送病人了。

为详细了解这些车辆“驻扎”医院门口两年多的详情,半岛记者询问医院门口的保安时,保安告诉记者,这些车辆确实早在两年前就在医院门口的对面了。有些车辆是当地牌照,有些车辆还挂有辽宁牌照。不管是当地车辆还是外地车辆,这些车在医院门口静候的目的就是“转送病人”。

深读 | 外地“医转车”抢滩青岛,是撵还是留?

“有些病人出院后,会花钱雇用这些车辆送回家,甚至这些车辆会去病人家将病人送来医院。”一名保安说,“甚至这些车能承担病人的转院业务。”

保安还表示,为了拉到生意,车上的司机或工作人员时常会将他们写有电话和车辆简单介绍的名片,放到保安室,并叮嘱他们有病人家属需要可将这些名片送给病人家属。

记者赶到一辆辽宁牌照的车前,发现车门开着,但车内并没有发现司机和工作人员。记者透过车门发现,这些车内有的有氧气瓶和躺卧设施,有的没有氧气瓶。记者根据车上所留的电话,找到了车上的一名工作人员,并询问若是有病人用他们带氧气瓶和躺卧设施的转运车辆去潍坊城区需要多少费用时,这名工作人员则说,到潍坊市区需要1300元。

从胶州到潍坊市区不足150公里的距离收费1300元,着实让记者惊讶。面对记者惊讶的神情,这名工作人员则说,他们随车有专业担架员,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护送,同时还可以将行动不便的病人抬进家门,整个护送过程会很安全,所以价格会高一些。

而在另一辆转运车上,一名工作人员则表示,他的车内因没有氧气瓶等一些设施,只是将出院回家或者从家中赶来住院的病人进行运输,他们所能提供的只是担架和躺在车中,如果从胶州到潍坊只需800元。

当记者提出当前疫情期间,从胶州到潍坊的高速公路上不需要交费,价格是否可降低时,两车的工作人员则称,如果确实需要前往价格可以适当降低。

如果病人中途需要医生,车上可否有医生陪送时,两车的工作人员称他们只转运病人,车上不配医生。他们能做的不是急救也不是医疗,只是运输有需要的病人。

深读 | 外地“医转车”抢滩青岛,是撵还是留?

病人需求催生转运市场

记者现场发现,除了辽宁牌照的转运车之外,还有青岛牌照的转运车。记者向青岛牌照转运车的一名随车人员同样询问胶州到潍坊的价格,这名随车人员拿出手机进行距离定位后要价1500元。

“车内有氧气瓶和病人需要的小型躺卧床等设备。”随车人员说。

当问及他的车是个人在经营还是某些机构在经营时,这名随车人员则说是青岛一家民营医院在经营,个人没有能力经营这些转运车辆。

挂有辽宁牌照的“医疗转运”车,为何在青岛接揽生意?

记者向一名“医疗转运”车的工作人员询问时,这名工作人员则向记者表示,他们的车在青岛转运病人是公司行为,不是个人行为,公司总部在辽宁大连,公司名字是“曦源护送”。记者向这名工作人员询问大连“曦源护送”公司的电话时,他称并不方便告知。

随后,记者在网上输入“曦源护送”字样,查到了这家公司相关人员的电话,并打了过去。接话人员称,曦源护送在青岛的具体经营情况,他并不清楚,但他会向公司相关人员反映,之后给记者答复。

10分钟之后,记者接到了大连这家全名为“曦源护送(大连)医疗救援护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晓旭的电话。

李晓旭称,他们公司确实早在两年前向青岛投放了7台转运车辆,其中青岛市区5台,胶州市2台。

“我们只转运出院的病人,不转运需要抢救的病人,车上没有医生,也不在车上实施抢救。”李晓旭称,他们公司总部在辽宁大连,每辆转运车上均有公司电话,公司出省经营的初衷是“病人转运”这个产业,目前在国内有着庞大的市场。在前往青岛市场前,他还专门到青岛对院后转运市场进行调研,并分析了急救车与非急救转运车当时在青岛的数据,之后才决定向青岛市场投放转运车辆。

李晓旭同时称,他的公司在胶州中心医院门口只有两辆车。他为此推断,在胶州中心医院门前,不会只有他一家公司,这背后一定还有其他公司或个人在经营。

记者将拍到的数辆转运车照片发给他辨认,他称这里面有些转运车不是他们公司的。

医院门口保安和周边店面经营人员均向记者称,这些“医疗转运”车的生意一直挺好,“不然不会待两三年不换地”。

周边一家药店的营业员告诉记者,一些病人出院时,医院的急救车不去送,而有些病人确实需要一些专业车辆护送回家,而这些转运车辆车内躺卧设备、氧气瓶甚至花钱雇用的随车专业医护人员,恰恰迎合了病愈出院病人的需求,这些需求催生了转运市场。

深读 | 外地“医转车”抢滩青岛,是撵还是留?

一辆等待运输病人的转运车。

抢滩青岛,曾被举报

作为外省的“曦源护送”,何以抢滩青岛市场?

记者通过查询得知,2017年当时的大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为这家公司颁发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210200311519205A”的营业执照,执照显示公司注册资本为500万元,营业期限至2034年6月17日。同时,网上亦能查到这家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对于法人李晓旭创办医疗转运公司的初衷,大连当地媒体曾报道:促成90后李晓旭创办转运公司的是在陪护住院的妈妈期间产生的,当时他注意到骨折、瘫痪等不能走路的患者从医院回家是件麻烦事,而医院的救护车更多承担的是急救任务。经过缜密的市场调研,发现正规的院后护送资源非常有限,于是,他创办了护送公司。

调查中,病患家属李鑫向记者表示,他的父亲得了股骨头坏死,这种病出院后不能坐在车座位上回家,而是需要躺在车上回家,若急救车不去送,用一般的轿车回家不但不宜于病人康复,还可能造成病人的二次伤害,如果躺在转运车上回家,将解决二次伤害的问题。

李晓旭称,类似一些老年病患者,这样的老人实际上并不需要急救车入院或出院,但老人在前往医院时,老人的家人往往会拨打急救电话占用急救车。当前,中国的很多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面临共同的急救车辆不足的问题。当这些并不需要急救车的病人用急救车护送,实际上就是占用了不该占用的社会资源。而这些老人若由专门的、专业的转运车辆接送,这样既不占用社会急救资源,也会安全将老人送到医院或送到家中。

接受采访时,一些医院直言不讳表示,急救车的概念是“急救”,用途自然也是“急救”,不到迫不得已,急救车不会出车。显然,病人治愈出院回家的过程就不属紧急情况,所以病人回家时,医院几乎不会派急救车护送,而一些特殊病例确实还需要类似急救车的车辆护送回家。在急救车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医院或者急救指挥部门往往会将急救车辆优先让给急需入院的病人。

同样,李鑫父亲的例子亦证明,一些病人在出院或转院的过程中,确实需要专业“转运车辆”或专业的“转运人员”。

在急救车资源不足和却又有相当一部分出院或入院病人没有专业车辆运送的情况下,这些转运车诞生了。但病人转运车的诞生和招揽生意,并非一帆风顺。

“我们被一些部门查过多次,但我们的手续没问题。”青岛牌照转运车的工作人员说。

同样面对次次被查,李晓旭则笑称“被查迷糊了”。

胶州市卫健局医政医管科科长卿军向半岛记者说,中心医院门口的这些转运车之前确实被举报过,他们曾与当地公安、交通、民政、城管等部门联合执法,但发现他们的相关手续是合法的,“前前后后查过多次”。

胶州市交通运输监察大队一名负责人表示,根据交通运输部规定,这些医疗转运车辆上路营运不需要办理道路运输证件。

深读 | 外地“医转车”抢滩青岛,是撵还是留?

青岛96120急救车。

“有社会意义”但仍需规范

大连的这家转运公司抢滩异地,青岛不是首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此前有媒体报道,目前这家转运公司已在东三省、河南、河北、浙江、重庆等地运营。

“当时我们进驻哈尔滨时也曾受到举报和当地质疑,当地相关部门还曾找我谈话。”李晓旭说,“谈话过后,相关部门也意识到社会需要这个新生行业,于是允许我们在当地经营。”

这家公司不仅占据上述省份的一些市场,还将目光瞄向了上海等长三角地区。

“与上海等长三角地区已基本达成进驻协议。”李晓旭说。

大连这家医疗转运公司抢滩青岛市场,有没有经过青岛和胶州的相关部门许可?

李晓旭表示,两年前他的公司通过正常流程向青岛和胶州的相关部门递交过进驻青岛市场的申请,但两年来,他们没有收到相关部门的答复。

社会需求催生医疗转运,民间资本开始进军并角逐医疗转运产业蛋糕之势不可逆。青岛一家民营医院也表示,未来将集中资金和力量向这一空缺的新兴产业进军。

“曦源护送”抢滩青岛一年半之后的2019年下半年, 青岛庞大的医疗转运市场催生青岛当地一些民营医院跃跃欲试甚至开始上马的同时,也被一些财团和专业机构内盯上。

去年11月26日,伴随“96120”青岛这个新号码的诞生,青岛西海岸医疗健康发展有限公司联合联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青岛康鸿优护送健康服务有限公司,开始了青岛本土专业化非急救运营。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半岛记者表示,目前康鸿优护送共有转运车22辆,22辆车主要集中在青岛市区和西海岸新区。先前经营状况表明,22辆转运车无法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未来不但会增加车辆,还会向青岛之外的区域扩张,因为这一市场相当庞大。

深读 | 外地“医转车”抢滩青岛,是撵还是留?

青岛96120急救车。

“不能否认‘医疗转运’这一新生力量的诞生,对缓解病人入院或出院需求带来积极效应。”卿军说。

青岛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向半岛记者表示,96120在青岛的创办已经上升到官方认可这一行业的层面,医疗转运车作为非急救车辆,车内的担架和病人躺卧的小型卧铺给病人带来了便利,很大程度上解决病人之需,行业的存在“有社会意义”。

对于这一新兴行业,也有人表示担忧。例如车辆在转运过程中出现事故,以及担架工在抬这些病人时出现二次伤害如何赔付等等,都需要进行规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