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云梦泽古今略见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云梦泽古今略见


知道云梦泽是从汉高祖伪游云梦泽,借故而擒韩信,借机削其权力,势力和影响,以防尾大不掉而搞的帝王驭统心术的史事中知道的。

那么云梦泽形成于那个地质时期呢?无人能准确知道或给出案。就连一向以记述上古山川地貌出名的《山海经》都没记载,倒是描述了洞庭湖周围地貌“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日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汉……”洞庭湖区地貌都有描述,一个方九百里的云梦大泽却没有只言片语,只能说明一种情况,云梦泽是后来形成的。尽管从先秦文献《左传》,《国语》可知道云梦泽的存在,及其大致位于先秦时期的楚国,地理位置相当今湖北的江汉平原外,对于形成于何时都没定论,包括科技发达的今天。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云梦泽古今略见


云梦泽的大小,汉代的司马相如在《子虚赋》这样说过:“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真实性,已无可考,但可知云梦泽应说范围很大,浩渺且浩瀚。云梦泽是相连的,还是南梦北云两泽。《左传》,《国论》都语焉不详,一会说是云泽,一会说其梦泽,还有说成云梦泽,总之云梦为一体,南北跨长江。以致于坊间流传,误认为是一个。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云梦泽古今略见


我更倾向于南梦北云。根据有二:1)据史载唐太原在位时,得一古本《尚书》,书中对云梦泽的描述是“云土梦作乂”,意思是云泽的土地刚露出水面,梦泽的土地上,已经可以开始耕作了。唐太宗人为古本《尚书.禹贡》中记事准确,而下诏改当时流行本《尚书.禹贡》中的“云梦土作乂”。可见,南梦,北云二泽存在,北方的农耕要晚,因为地势低,地露出水较晚。2)宋代沈括的考证,有通过文献对比,吴国败楚后,楚王败走路线的推敲考证,亲到实地,有对当地地理的考察和和当地熟知古今地理的人的求证。真实,可信。关健是沈括抱的是科学态度。梦泽在南,云泽在北,是两个泽。只是人们为了方便说,才称云梦泽的。苍海桑田,原来的云梦泽早已湮灭在历史的足迹之中了。如今已找不见它的样子,但它大致位于的地方便是如今的孝感市,另外还可以从显存的云梦县,这富有诗意的名字上,想象一下当初的云梦泽吧。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云梦泽古今略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