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高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一般我們會認為某同學成績好,要麼聰明,要麼就是能夠堅持,有意志力,那麼真相是什麼?

另一方面,孩子成績差,常見的一般無外乎以下幾種原因:(1)、對於學習沒有興趣;(2)、對於學習沒有動力;(興趣只是動力的一個激發因子,和動力其實有本質的區別)(3)、學習不夠努力,不夠專注;(針對不想學的孩子)(4)、沒有很好的學習方法;(針對想學但學不好的孩子)(5)、班上或者學校裡沒有好的學習氛圍;(6)、孩子不夠聰明,反應慢一些; 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家庭方面的等等,以上所列出的是典型的原因,這六個方面,每一個都能拿出來作為一個大的研究課題,但我想說的是:是不是成績好的孩子就不會出現以上的問題? 很遺憾,答案是否定的,也就是說,成績好的孩子也有可能出現上述問題,比如(5)和(6),也就是說,失敗有可能有N種原因,但成功有可能原因很單一,也就是他/她“堅持”下來了,也就是常說的“意志力”強。 那麼成績高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首先,相信大家都聽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它最早是愛因斯坦說的,原話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激發人的創造熱情、好奇心和求知慾。由百折不撓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無敵的物質力量有更強大的威力。”(愛因斯坦著:《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務印書館,1979年第1版,第144頁),那麼學習興趣從何而來?動力又如何產生和持續?愛因斯坦說出了大致的情況,但是興趣也算是一個心理詞彙,對於其中的機理愛因斯坦卻沒有講,那麼針對學習任何一個知識並且取得不錯的成績的原因,有可能是從以下步驟順序開始的: 1、對於“某知識點”——產生“好奇心”; 2、“好奇心”來自於:(1)、求勝心,(2)、對未知的探索; 3、“好奇心”——產生了“求知慾”; 4、“求知慾”——驅使其產生了“行動”; 5、“行動”——最終產生了“愉悅感”; 6、“愉悅感”——反作用於“好奇心”,使其加強; 以上6步產生了“學習興趣”;如果僅僅這6步就可以產生興趣,然後興趣轉變成動力,動力只要持續,並且方法適當,再花上時間,一位高分考生就出現了,其實問題遠遠沒有這麼簡單,還需要以下幾步的擴充和加強: 7、對於4中的“行動”,擴展來講,可以借鑑質量管理學裡面的“

PDCA”即質量環或者叫做戴明環,即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也就是說形成一個閉環,一個迴路;

8、對於5中提到的“愉悅感”,對應心理學詞彙“湧流”(flow),“這種絕妙的時刻通常發生在努力完成一些艱難而有價值的事情、身心都達到極限時。因此,最佳體驗是我們創走快樂的東西”——奇克森特米哈伊。類似於跑步越久越會愛上跑步,有可能是人在運動狀態下,交感神經興奮,人處於應激狀態,腎上腺素神經釋放遞質,分泌腎上腺素及多巴胺等的原因;

9、另外,要對以上產生的“興趣”做適時的升級,沒有經過升級,持續度會很低,對於2中“好奇心”的來源就不是單純的那兩點,和未來的憧憬、追求要適時的結合起來;

10、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其實這些步驟或者說機理裡面最關鍵的反倒不是常聽到的“堅持”,因為,單純的堅持是會消耗自己的能量,有時甚至會起到反作用,這裡的關鍵點是“反饋”、“升級”這些詞彙。

本文試圖從心理機制去探索成績高的真相,透過現象看本質,也就是說只有我們真正瞭解了做好一件事的機理之後,在實踐中有針對性的去指導孩子或者孩子自己領悟,學習才會有效果,甚至會事半功倍,成績提高指日可待。


成績高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