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包括九華山周邊的山地,因了佛法的薰染,所以格外靈氣

名茶居名山,用這樣的話來形容皖茶霧裡青,應該最為恰當了。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華山在皖地,九華山因此成為弘揚佛法的主道場之一,在充滿佛法的世界裡,九華山的一山一石,一溪一泉,一草一木無不具有靈性。佛法講究清淨,一清一淨,便是一個佛法世界,一塊佛法淨土。如此佛法名山孕育出的茶,便如清淨之世界。


九華山,包括九華山周邊的山地,因了佛法的薰染,所以格外靈氣


光是霧裡青這一名字,就深刻反應出茶之雅韻,在那雲霧繚繞的山壑間,茶樹森森,露珠結成凝玉綴在茶葉間,給予茶葉最好的營養。遠遠望茶山,雲霧裡呈現青綠之色,天然的環境中,霧裡青猶如漫步于山間的儒雅隱士。

即使採摘下來的霧裡青,同樣保持著一股雅韻,散發出清新的氣息。經過製作之後,霧裡青的雅韻便隱入了茶葉脈絡裡面,直等到品嚐它的人出現,它便會在清水中揮發出韻致,默默潛入味覺,沉澱於心田。


九華山,包括九華山周邊的山地,因了佛法的薰染,所以格外靈氣


認識一位懂得茶道的朋友,他說中國茶多來自山谷,所以自然的茶味較重,當然同樣是山谷的茶,品味各有不同。譬如靈氣充足的山地,培育出的茶葉,就會特別有味道。

朋友的觀點,我認同,大凡好的茶葉,的確需要經過大自然的孕育,而大凡極品好茶,多出自於靈氣山地。九華山,包括九華山周邊的山地,因了佛法的薰染,所以格外靈氣。


九華山,包括九華山周邊的山地,因了佛法的薰染,所以格外靈氣


靈氣之山地,靈氣之茶樹,就不難想象霧裡青有著非同尋常的味兒了。這樣來看,霧裡青與其說是靈氣之茶,倒不如說是清淨之茶。佛法的清淨注入茶葉,使茶葉猶如古代的儒雅之士,在大千世界的紅塵俗世中,它始終清淨如一,優雅的葉片彰顯其俊美之形,飄柔的味道清若雲朵,就如中國水墨畫,看似淡淡遠遠,物象縹緲,實際上意境甚濃。

霧裡青的意境就在體悟縹緲。能將茶,茶杯,茶水,乃至茶桌等等,放置於一種天然的境地,便可以尋覓得到茶的意境了麼?答案是肯定,也是否定。


九華山,包括九華山周邊的山地,因了佛法的薰染,所以格外靈氣


若真能尋覓到天然境地,並有霧裡青,茶杯,茶水,茶桌,那麼倒可像隱士品茶一般,樂哉樂哉。然而,匆忙的現代社會,有如此閒心閒情之人,少有,有這樣天然境地的地方,大多也都開發成了熱鬧的旅遊地,因此,到天然境地品茶就跟夢想差不多,終究難以實現。

而我覺得茶這種東西,要喝出意境,還需心靈來配合。許多人喝茶,只喝到茶味,僅憑味道來斷定茶,這樣的喝茶,就沒有深入到茶的內涵裡去。而所謂的茶道,需要什麼禮儀,什麼器具等等,已經把簡單的喝茶弄成為一種繁文縟節。


九華山,包括九華山周邊的山地,因了佛法的薰染,所以格外靈氣


不管任何禮儀,適可而止才行,比如喝茶,實質在於喝茶,而不是在一大堆的禮儀裡面顯示茶文化。從茶的發展史可以看到,古代的茶道重視精神實質,簡單的器具,簡單地拱手問詢,情趣的賦詩,情誼便得以釋放。

而霧裡青的清淨,只需簡單的茶具,坐到一扇可以望見綠色的窗前,最好是離窗不遠有一叢竹林,端起茶杯,聞吸著從杯中飄遊散開的茶香,一種恬淡心情自然而然升起。人飲茶,茶潤人。這時候的茶,彷彿一位友人,在與自己交談。交心了,就明瞭了清茶,茶同樣明瞭了人。由此可見,天然之境,在乎於心,在乎於靜。


九華山,包括九華山周邊的山地,因了佛法的薰染,所以格外靈氣


時常聽到的儒雅、品質詞彙,似乎只有小資們才可以擁有,似乎也只有與咖啡紅酒為伴,才能凸顯。殊不知真正的儒雅,真正的品質,是一種心境。這種心境與茶默契在一塊,即使粗鄙的漢子,也可以儒雅一回。

曾在火車上看到有人喝茶,那人自帶的,正是安徽霧裡青,一打聽,此人來自宣紙之鄉,在外省開了一家直銷宣紙店,每每往返於兩地間,他最享受的時光便是坐在火車上喝茶。而他的茶具,就一隻瓷器茶杯而已。


九華山,包括九華山周邊的山地,因了佛法的薰染,所以格外靈氣


看他那副怡然自得的樣子,就知縱然車廂嘈雜,縱然窗外風景一瞬而過,他的那份喝茶的儒雅興致絲毫不受影響,因為他的喝茶的儒雅,整節車廂裡,我想他是最有品質的人。

清淨的茶葉,儒雅的喝茶,自現茶人品質,這大約就是霧裡青的精神內涵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