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我以為錢就是一切,現在老了才知道,確實如此

​“年輕的時候我以為錢就是一切,現在老了才知道,確實如此”

上集說到為什麼要學理財,也推薦閱讀《窮爸爸富爸爸》一書,今天來講講理財入門的正確姿勢。


《窮爸爸富爸爸》一書明確指出,想要致富,唯一規則就是明白資產和負債的區別,並不斷買入資產,資產產生利息,去還房貸和各種支出(去除負債)。


理財第一步,分清資產與負債


要想分清資產負債,首先要拋棄一些已有的財務知識,我們不需要按照教科書去定義它們。簡而言之,資產,就是能夠賣錢能投資的東西,或許我們更應該用理財資產來定義它,能穩定生息,能讓你有現金流收入的東西。比如出租的房產、可分紅的股票。


而負債,就是你需要還的錢。這個很好判斷,就看持有它是否會導致你的現金流出,流出即是負債,流入即是資產。比如買了一個漂亮的包包,花了 1 萬塊,這是負債;還完了房貸的房子出租出去,每個月獲得房租 3000 元,那這就是資產。

年輕的時候我以為錢就是一切,現在老了才知道,確實如此

房子是否資產取決於你如何使用

既然提到了房子,這裡來特意說明一下房子到底是負債還是資產,其實取決於房子的狀態。如果房子是用來自住的,房價漲跌就和你沒有半毛錢,而你可能每年因為維修護理要付出額外的費用,那麼房子對你來說,就是負債。那如果買房子是用來投資等待賣出或者出租賺取租金,那就是資產。從這個地方你也能看出來,資產負債之間可以轉換,取決於你如何使用它。不過更多的人還是會認為房子是資產,因為過去 20 年間,房價漲了很多。不過換個時代換個背景,或許你也就能深刻理解所謂的“負資產”是什麼意思了,比如在美國,房產的各個環節,你都需要為房產繳納大量的稅,無論是空置、租賃、交易等。

區分好資產與負債,然後不斷買入優質資產,耐心持有,致富就是這麼簡單。也只有這樣才能更早的讓錢生錢,解放我們自己。


“如果到 50 歲還不能學會讓錢給你打工,那真是太失敗了。”


理財第二步,摸清自己的財務現狀


分清楚資產負債後,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資產負債、收入支出情況,對我們自己的財務現狀有進一步的瞭解。


首先是盤點資產負債,我們可以按照現金、債權、股權、另類資產來分類(不太好區分的隨便放在一類也沒有關係)。

現金資產:現金、活期、貨幣基金等等,能隨時取用;

債權資產:到期約定還你本金和利息的產品,比如定期存款、有息債券等;

股權資產:股票、股票基金、或者你在某家公司的股權等;

另類資產:包含黃金、以租金為回報的房產、保單、公積金等。


分好類以後,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填入即可,以下數字為虛擬,供演示。

年輕的時候我以為錢就是一切,現在老了才知道,確實如此

家庭資產負債表

建議每個月最後一天進行一次清點,更新一次理財賬本的理財資產和負債。(我就是這麼做的,不過踐行得還不是很好,有時候忙忘記了就會晚幾天)

年輕的時候我以為錢就是一切,現在老了才知道,確實如此

月末盤點,越盤越清楚

理財是為了更好的花,花錢沒事,但花了多少,一定要明明白白的。盤點好資產負債表後,還可以盤點你的收入支出表。收入按照主動收入、被動收入來分,具體細項可以自己羅列,也按照下表依次填入你自己的情況。(以下數字為虛數,供演示)

年輕的時候我以為錢就是一切,現在老了才知道,確實如此

家庭收入支出表

收支表提醒我們要像富人學習,增加理財投資收入,爭取早日實現被動收入覆蓋支出(也就是當上表裡的被動收入>穩定支出合計),也就是所謂的財務自由啦。我們甚至可以通過被動收入/穩定支出來算出我們的財富自由度,比如上表中,財富自由度約為11%。


關於收支表,我建議每晚記錄一下,月末來彙總分析即可,如果你嫌記賬比較麻煩,也可以將你的支出全部歸集到一個出口,比如支付寶,然後月底導出支付寶的賬單明細,再細緻分析一下,填入上表就好了。


調整一個公式,輕鬆幫你攢錢

在完成自己的財務盤點以後,你或許對自己的財務情況非常不滿意,覺得自己每個月的錢都別賺了,實打實的一個都市白領,每個月的工資都“白領”了。畢業好幾年,也沒有多少存款是不是?沒關係,我們這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很顯然,要想自己有存款,就必須每個月有結餘。

盈餘=收入-支出


我們先來看上面這個公式,很顯然,我們只能通過開源節流來實現了。

開源:增加對自己的提升,升職加薪,不過短期內很難實現,但不能放棄。

節流:單純通過控制消費而實現攢錢是很難的,這誰能控制得住,買買買多爽。


我們把上面的公式稍微轉換一下,就變成如下:

支出=收入-盈餘

這樣,當我們想要多存錢,只需要直接把盈餘鎖死,比如強制儲蓄完(可以是銀行存單、定投基金)就可以了。剩下的錢才可以去消費,你的心理錨定也就限定了在餘額上,而不是你的收入額上。不過也還需要把花唄、信用卡物理隔離起來。


所以,還是先攢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