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任力模型怎麼建?還在用傳統的方法建模嗎?那你就Out了

勝任力模型怎麼建?還在用傳統的方法建模嗎?那你就Out了

VUCA時代,高潛人才識別策略新挑戰

VUCA時代易變性、不確定性、複雜性和模糊性在當下已經成為所有企業面臨的新常態。發起模糊決策、提倡應對複雜、追求迭代進化、強調速度制勝成為VUCA時代組織發展的必然需求。現代企業需要敏捷的高潛人才識別策略,科學準確識別高潛人才,但傳統的人才標準構建技術已經無法滿足VUCA時代的要求,還在使用傳統的人才標準構建方法嗎?那你就Out了 !!!

一、什麼是敏捷建模工作坊?

敏捷建模工作坊是構建勝任力標準的一種方法,通過將崗位需要的能力進行分類,製作成卡片的形式,以工作坊為載體,通過崗位人員敏捷共創,快速構建崗位的勝任力模型。

敏捷建模工作坊的優缺點有哪些?

1:與傳統的模型構建方法相比,敏捷建模工作坊的方法更便捷,花費的時間更少,投入的人力也更少,構建的標準更接近崗位的真實要求。在企業建立初期,或者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構建出不同崗位的勝任力模型,卡片建模則為首選的方法。

2:但該方法對實際操作者的要求非常高,不僅需要有豐富的建模經驗,還要熟知企業的戰略、崗位的要求,有足夠的工作坊現場把控能力。

二、益才敏捷建模卡片的簡介

益才敏捷能力卡片主要分為8個族:環境族、戰略族、文化族、業務族、團隊族、潛力族、職位族、個性族,共計81張能力卡片。基本囊括了外部環境、內部文化、戰略要求、崗位職責、員工特點等多方面的要求。為避免81個卡片能力的限制,在工作坊專門設立相關環節,進一步拓展能力標準的範圍。

勝任力模型怎麼建?還在用傳統的方法建模嗎?那你就Out了

在單獨的卡片上,針對能力定義、能力行為要求、該項能力培養的難易程度以及適合的培養方式有詳細的介紹。通過敏捷卡片建模的方式,可以給參與者帶來一場趣味的體驗活動,提升建模的有效性。

三、敏捷建模工作坊具體流程?

實施敏捷建模工作坊,需要很多前期準備工作,才能確保模型的準確性。下面做詳細闡述

01

戰略解讀

在工作坊前期,第三方諮詢公司或企業內部人力部門首先要對企業的戰略走向、崗位的基本要求,崗位的現狀、問題存在點通過“企業戰略文件”做詳細的研究與解讀,如果不方便獲取相關文件,也可以採用高管訪談的形式獲取相關的信息。確保對崗位要求做到“心中有數”。

02

敏捷建模工作坊

(1)組織6~10位企業成員,首先針對崗位要求進行討論,每個人輸出該崗位應該具備的素質能力;

(2)結合能力素質卡片,再次輸出崗位素質要求,此時,由於對崗位指標理解的加深,以及能力卡片的影響,部分員工輸出的崗位要求與第一輪相比,可能會發生部分變化。

(3)小組決策和討論環節:將每個員工輸出的崗位指標進行合併,分類;保留8-10項大家都認同的素質標準,刪除大家認為不太合適的指標,新增討論後大家認為應該增加的指標。

(4)整理輸出暫定的崗位模型。

勝任力模型怎麼建?還在用傳統的方法建模嗎?那你就Out了

03

模型的矯正

工作坊輸出的素質模型,只是暫定的模型,還需要結合企業戰略,領導期望對模型進行調整。針對崗位素質指標,需要進行明確的界定,在有的項目當中,還需要對行為劃分明確的等級。

勝任力模型怎麼建?還在用傳統的方法建模嗎?那你就Out了

領導力模型樣例

04

卡片建模的有效性驗證

目前關於敏捷建模有效性的驗證並不多,但可以通過兩個方面對有效性進行把控。

(1)內部一致性:通過工作坊小組的討論,爭論,最終保持一致,這種類似“德爾菲法”專家討論的形式,在某種程度上也確保了模型的有效性。當然,這裡所謂的“專家”,通常指處在領導崗位的員工或崗位經驗非常豐富的員工,對崗位的把握比較全面。

(2)校標效度:模型在企業落地後,可以通過員工的績效分析和工作表現對員工標準進行驗證,當然,在有對比的情況下會更有說服力。

05

有關時代的思考

在VUCA時代, 敏捷高效識別高潛人才,快速搶佔人才市場對企業自身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人才標準的界定”作為識別高潛人才的開端,更要十分慎重。試想,在移動辦公時代,在辦公室很難聚齊所有部門員工的情況下,“敏捷建模工作坊”是否為每一個人力資源從業者必備的技能?


科技|組織|數據|人才

益才是中國敏捷人才管理的開創者與踐行者。將“以數據驅動人才發展,用科技造就組織未來”作為使命,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以及多平臺的人才管理服務,激活組織,賦能人才。服務涵蓋:組織診斷、敬業度滿意度調研、組織氛圍調研、崗位勝任力測評、領導力測評、360測評、人才培養髮展、人才梯隊建設等。

益才已贏得眾多行業標杆客戶信賴

勝任力模型怎麼建?還在用傳統的方法建模嗎?那你就Out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