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力模型怎么建?还在用传统的方法建模吗?那你就Out了

胜任力模型怎么建?还在用传统的方法建模吗?那你就Out了

VUCA时代,高潜人才识别策略新挑战

VUCA时代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在当下已经成为所有企业面临的新常态。发起模糊决策、提倡应对复杂、追求迭代进化、强调速度制胜成为VUCA时代组织发展的必然需求。现代企业需要敏捷的高潜人才识别策略,科学准确识别高潜人才,但传统的人才标准构建技术已经无法满足VUCA时代的要求,还在使用传统的人才标准构建方法吗?那你就Out了 !!!

一、什么是敏捷建模工作坊?

敏捷建模工作坊是构建胜任力标准的一种方法,通过将岗位需要的能力进行分类,制作成卡片的形式,以工作坊为载体,通过岗位人员敏捷共创,快速构建岗位的胜任力模型。

敏捷建模工作坊的优缺点有哪些?

1:与传统的模型构建方法相比,敏捷建模工作坊的方法更便捷,花费的时间更少,投入的人力也更少,构建的标准更接近岗位的真实要求。在企业建立初期,或者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构建出不同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卡片建模则为首选的方法。

2:但该方法对实际操作者的要求非常高,不仅需要有丰富的建模经验,还要熟知企业的战略、岗位的要求,有足够的工作坊现场把控能力。

二、益才敏捷建模卡片的简介

益才敏捷能力卡片主要分为8个族:环境族、战略族、文化族、业务族、团队族、潜力族、职位族、个性族,共计81张能力卡片。基本囊括了外部环境、内部文化、战略要求、岗位职责、员工特点等多方面的要求。为避免81个卡片能力的限制,在工作坊专门设立相关环节,进一步拓展能力标准的范围。

胜任力模型怎么建?还在用传统的方法建模吗?那你就Out了

在单独的卡片上,针对能力定义、能力行为要求、该项能力培养的难易程度以及适合的培养方式有详细的介绍。通过敏捷卡片建模的方式,可以给参与者带来一场趣味的体验活动,提升建模的有效性。

三、敏捷建模工作坊具体流程?

实施敏捷建模工作坊,需要很多前期准备工作,才能确保模型的准确性。下面做详细阐述

01

战略解读

在工作坊前期,第三方咨询公司或企业内部人力部门首先要对企业的战略走向、岗位的基本要求,岗位的现状、问题存在点通过“企业战略文件”做详细的研究与解读,如果不方便获取相关文件,也可以采用高管访谈的形式获取相关的信息。确保对岗位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02

敏捷建模工作坊

(1)组织6~10位企业成员,首先针对岗位要求进行讨论,每个人输出该岗位应该具备的素质能力;

(2)结合能力素质卡片,再次输出岗位素质要求,此时,由于对岗位指标理解的加深,以及能力卡片的影响,部分员工输出的岗位要求与第一轮相比,可能会发生部分变化。

(3)小组决策和讨论环节:将每个员工输出的岗位指标进行合并,分类;保留8-10项大家都认同的素质标准,删除大家认为不太合适的指标,新增讨论后大家认为应该增加的指标。

(4)整理输出暂定的岗位模型。

胜任力模型怎么建?还在用传统的方法建模吗?那你就Out了

03

模型的矫正

工作坊输出的素质模型,只是暂定的模型,还需要结合企业战略,领导期望对模型进行调整。针对岗位素质指标,需要进行明确的界定,在有的项目当中,还需要对行为划分明确的等级。

胜任力模型怎么建?还在用传统的方法建模吗?那你就Out了

领导力模型样例

04

卡片建模的有效性验证

目前关于敏捷建模有效性的验证并不多,但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对有效性进行把控。

(1)内部一致性:通过工作坊小组的讨论,争论,最终保持一致,这种类似“德尔菲法”专家讨论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也确保了模型的有效性。当然,这里所谓的“专家”,通常指处在领导岗位的员工或岗位经验非常丰富的员工,对岗位的把握比较全面。

(2)校标效度:模型在企业落地后,可以通过员工的绩效分析和工作表现对员工标准进行验证,当然,在有对比的情况下会更有说服力。

05

有关时代的思考

在VUCA时代, 敏捷高效识别高潜人才,快速抢占人才市场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才标准的界定”作为识别高潜人才的开端,更要十分慎重。试想,在移动办公时代,在办公室很难聚齐所有部门员工的情况下,“敏捷建模工作坊”是否为每一个人力资源从业者必备的技能?


科技|组织|数据|人才

益才是中国敏捷人才管理的开创者与践行者。将“以数据驱动人才发展,用科技造就组织未来”作为使命,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以及多平台的人才管理服务,激活组织,赋能人才。服务涵盖:组织诊断、敬业度满意度调研、组织氛围调研、岗位胜任力测评、领导力测评、360测评、人才培养发展、人才梯队建设等。

益才已赢得众多行业标杆客户信赖

胜任力模型怎么建?还在用传统的方法建模吗?那你就Out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